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河北政府

保定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保定市
網站熱點:
市水利局,中國保定,保定市人民政府,中國保定政府門戶網站,郭建英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6:01
網站介紹:
*保定,保定市人民政府,*保定政府門戶網站
網站百科

概述/保定市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地帶,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1994年底,國務院批準原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統轄各縣(市)、區,總面積2.21萬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一百余萬,是河北省人口*大市,在環渤海經濟區域中居重要地位。2012年8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批準《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要求逐步把保定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行政歷史/保定市

先秦時期

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東五里建廣養城,是為保定市區附近最早的城池。

漢晉隋唐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東北約五里建樂鄉城,置樂鄉縣,屬信都國;新莽改稱樂丘,東漢廢;西晉重置,屬高陽國;北魏新置清苑縣,與樂鄉縣同屬高陽郡;北齊清苑、樂鄉均廢入永寧,后改永寧為樂鄉;隋改樂鄉縣為清苑縣,屬河間郡;唐屬河北道莫州。

宋金元明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清苑縣為保塞縣,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易州滿城縣南境入保塞縣,并升保塞軍為保州。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贊、李繼宣先后知保州,筑城關、葺營舍,疏浚一畝泉河與雞距泉水匯合流入保州城關。

 金天會七年(1129年)于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復保塞縣為清苑縣。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軍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廢。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滿城。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將張柔由滿城移駐保州(今保尋址),令賈輔、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為順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轄七州(含十二縣)、八縣,共二十縣。十七年(1280年)置官領保定織染局。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名保定府。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為大寧都司,移駐保定。正德十年(1515年)設保定巡撫。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書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后改稱金臺書院。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書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東南角建清真寺。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始為直隸省會。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蓮池書院(今古蓮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于城內西南角建淮軍公所。光緒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電報線路完工。光緒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會在址舫頭東建基督教堂。光緒十五年(1889年)架設保定至西安的電報線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盧漢鐵路盧保段,次年一月通車。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創辦電話。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盧漢鐵路保(定)正(定)段通車。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宮,慈禧挾光緒帝來保駐蹕三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學。該校曾為河北省同盟會機關駐地。同年,以蓮池書院藏書樓為基礎,建直隸省圖書館。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為直隸省省會。1913年,廢保定府留清苑縣,省會遷至天津,清苑縣仍為范陽道治所。1914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1925年于清苑縣城設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隨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廢除。1935年,河北省會由天津遷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縣城被日軍占領。

 1945年日本投降后,建立保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會由北平遷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會又遷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軍進駐,建立保定市,為冀中行政公署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保定市仍為河北省省會,清苑縣遷出市區。1958年4月,保定市劃歸保定專區,5月省會由保定遷至天津。1961年7月,設立新市區,1962年9月,設北市區和南市區,為今保定市區的初形。1966年5月,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8年2月,省會遷至石家莊。

 1983年11月,保定市改由省直轄,并將滿城縣劃歸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縣劃歸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組建新的地級保定市。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批準保定市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同意撤銷保定市北市區和南市區,設立蓮池區;撤銷保定市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設立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保定市的行政區劃由3個區、18縣、2個縣級市的格局,變為5個區、15縣、2個縣級市的格局。

地理優勢/保定市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脈東麓。北鄰首都北京,南鄰省會石家莊,西鄰山西省,東鄰廊坊市。地理座標介于東經113°40'~116°20',北緯38°10'~40°00'之間。以平原為主。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氣溫12.0℃。

 境內地形分為山區(含中山區、地山區和丘陵地區)、平原與洼淀區。山區約占總面積的49.68%,較高山為阜平縣歪頭山,海拔2286米,此為駝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7%,洼淀區約占3.23%。

資源

 西部山區礦產資源有銅、鐵、煤、鉛、鋅、鉬、鋁及石棉、云母、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高嶺土等50余種,東部平原、洼地有石油、天然氣、地熱等能源礦藏。

河流

 河流主要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流經轄區東北部。境內大慶河水系分為南北兩支,長10公里以上的山區河道有99條,河流成扇形分布于全市,除山區外,平原多位季節性河流。

 大清河南支主要有潴龍河、孟良河、孝義河、唐河、清水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等匯入白洋淀。北支主要北拒馬河和南拒馬河。北拒馬河含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南據馬河含北易水、中易水、馬村河、蘭溝河。兩河在高碑店市白溝鎮相匯后成大清河。白溝引河白洋淀連通。白洋淀在市鏡東部,由白洋淀、藻雜淀、燒車淀、撈王淀等10公頃以上的大小99個淀泊組成,東西長39.5公里,南北寬28.5公里,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十方院水位10.5米似的相應面積)。西部山區還有王快、西大洋、安格莊、龍門4座大型水庫,90多座中、小型水庫。

地緣

保定地緣優勢得天獨厚,是大北京城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一環。

行政區劃/保定市

區劃沿革

1959年底,保定設路西區(新市區的前身)。1960年,路西區并入保定市區。1961年7月,保定市區撤銷,在環城西路以西的市區建立新市區。

保定北市區建于1953年,1959年,北市區被撤銷,與南市區合并為路東區,并與1960年再次于路西區合并為市區。1961年市區被劃分為新市區、永華區、裕華區、新華區四個區。1962年,永華區和裕華區北半部再次合并為北市區。

保定南市區始建于1953年,系原一區和四區合并而成。1955年定名南市區。1959年與北市區合并為路東區。1960年路東區、路西區合并為市區。1961年市區劃分為新市區、永華區、裕華區、興華區四個區。1962年9月,興華區和裕華區南部合并成立南市區。1987年11月,撤銷郊區建置,楊莊、南大園、焦莊三鄉劃屬南市區。1998年12月,保定市部分地區調整行政區劃,清苑縣部分地區劃歸南市區,南市區部分地區劃歸北市區。此后,保定市南市區政區、建制沿襲至2015年4月。

2015年5月8日,從民政部區劃地名司獲悉,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同意將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撤銷保定市北市區和南市區,設立保定市蓮池區;撤銷保定市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分設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至此保定市轄5區、15縣、2縣級市。全市總人口、轄區面積沒有變化。其中保定市轄區由3個變成5個,市區面積由原來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擴大了2219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由原來的119.4萬人增加到280.6萬人。

本次區劃調整,將“競秀”、“蓮池”命名為保定新的市轄區名稱,充分弘揚了保定地域文化,彰顯古城特色,增添城市魅力。

總覽

名稱
人口(萬人)
面積(平方公里)
競秀區
49
75
蓮池區
69
173
滿城區
40
630
清苑區
68 867 
徐水區
60
723
高碑店市
62
618
安國市
41
486
淶水縣
35
1658
唐縣
59
1417
易縣
57
2534
淶源縣
28
2427
定興縣
59
714
順平縣
32
708
望都縣
27
370
高陽縣
34
497
安新縣
45
724
雄縣
38
524
容城縣
27
314
曲陽縣
62
1084
阜平縣
22
2495
博野縣
27
331
蠡縣
53
652 


其他

另設白溝新城、北部低碳新城。


北部低碳新城規劃研究范圍西起西三環京昆高速公路,東至國道107線,南起北二環,北至榮烏高速公路,依托新能源之城和汽車城發展,打造289平方公里的北部低碳新城。

人口/保定市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119.44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51萬人,增長5.71%。年平均增長率為0.56%。其中,男性人口為565.10萬人,占50.48%;女性人口為554.34萬人,占49.5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94。0-14歲人口為191.58萬人,占17.11%;15-64歲人口為837.06萬人,占74.78%;65歲及以上人口為90.8萬人,占8.11%。

保定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經濟概況/保定市

綜合情況

2012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27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產業增加值378.2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495.9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846.8億元,增長10.4%。*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9%、55.0%和31.1%。人均生產總值24054元,比上年增長9.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同比上漲3.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累計同比下降0.5%;固定資產投資總指數累計同比上漲0.4%。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9.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1%,比上年下降0.14個百分點。初步核算,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848.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7.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實繳稅金230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3.9%;完成出口 42.8 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4.0%,占全市出口總值的89.7%。

*產業

2012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82.3萬畝,糧食總產量604.5萬噸。其中,夏糧總產量258.8萬噸;秋糧總產量345.6萬噸。糧食畝產437公斤。全年蔬菜播種面積239.8萬畝,比上年增長1.1%,總產量931.6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39.0萬畝,總產量153.1萬噸,占全部蔬菜產量的16.4%。全年瓜果類播種面積34.2萬畝,比上年下降0.6%,總產量111.2萬噸,比上年增長1.2%。其中,設施瓜果類播種面積20.4萬畝,總產量68.1萬噸,占全部瓜果類產量的61.2%。全年肉類總產量64.5萬噸,比上年增長1.8%。其中,豬肉產量46.8萬噸,比上年增長1.5%;牛肉產量4.7萬噸,比上年增長0.2%;羊肉產量3.6萬噸,比上年增長0.1%。年末生豬存欄395.0萬頭,比上年下降2%,生豬出欄621.2萬頭,比上年增長1.0%。牛奶產量80.3萬噸,比上年增長1.5%;禽蛋產量42萬噸,比上年增長0.1%。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3.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2012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0.1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當年機耕面積63.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6%,當年機播面積87.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1%,機收面積64.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4.8%。有效灌溉面積66.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2%。農村用電量4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4.6%。

第二產業

2012年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25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48.0億元,比上年下降9.0%;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2.0億元,比上年增長19.7%;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8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股份合作企業完成增加值3.0億元,比上年增長28.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65.6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增加值356.4億元,比上年增長20.7%;重工業完成增加值6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75.7億元,比上年增長7.4%。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4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5%。汽車、新能源、紡織、食品和建材五大主導行業完成增加值550.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汽車及零部件業完成增加值21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新能源及輸變電業完成增加值74.5億元,比上年下降25.7%;紡織服裝業完成增加值155.3億元,比上年增長24.5%;食品業完成增加值66.9億元,比上年增長9.2%;建材業完成增加值57.6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增加值1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完成增加值25.9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完成增加值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2.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增加值2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8.1億元,比上年增長94.9%。

2012年全年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36.5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實現利潤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9.6億元,比上年增長7.9%;房屋建筑施工面積771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0%;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97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5.2%。

第三產業

201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實現316.6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分地域看,城鎮市場零售額實現9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鄉村市場零售額實現259.2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實現144.0億元,比上年增長13.7%;零售業零售額實現90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7%;住宿業零售額實現9.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餐飲業零售額實現105.6億元,比上年增長9.7%。分類別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糧油食品飲料和煙酒類、服裝鞋帽、家用電器和音像制品、石油及制品、汽車五大類商品零售額實現256.6億元,占全市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的比重達到81%。

2012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23.1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2億噸,比上年增長20.0%;貨物運輸周轉量857.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9.9%。旅客運輸總量1.5億人,比上年增長4.7%;旅客運輸周轉量92.8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9.3%。全市營運車輛14.8萬輛,比上年增長7.2%,其中,貨運14.2萬輛,比上年增長7.4%;客運5575輛,比上年增長3.6%。全年機動車保有量(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78.2萬輛,其中,私人151.8萬輛。小型轎車保有量49.3萬輛,其中,私人47.3萬輛。

2012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郵政業務收入6.0億元,比上年增長17.5%,電信業務收入62.0億元,比上年增長9.9%。年末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104.5萬戶。其中,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65.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39.1萬戶。國際互聯網接入用戶數達135.6萬戶,比上年增加12.3萬戶。

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449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2%。其中,國內游客447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1%;國際游客19.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6.0%。國內游客創收229.7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國際游客外匯收入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倍。4A級以上景區接待游客453.8萬人次,總收入1.9億元,比上年增長35.7%。特產保定鐵球保定三寶:鐵球,面醬,春不老。其中保定鐵球(健身球)為傳統產品。特產還有醬菜、酸棗、核桃等。

除此以外,還有滿城草莓,白溝箱包,蠡縣皮革,望都辣椒,小吃還包括驢肉火燒,骨渣丸子等。

交通/保定市

公路

京廣鐵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濱保高速公路、保滄高速公路、張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由京港澳高速、榮烏高速、京昆高速、保滄-保阜高速在保定周邊互通連接,形成保定繞城高速公路。

保定市內公交系統,小部分線路由保運集團運營,大部分線路為保定市公交公司運營,線路總計100余條,主城區線路70余條,學生專線、班車線路40余條,城際線路30余條。2013年保定被評為全國第二批“公交都市”22個示范城市之一并且排名第三,僅次于天津、上海二大城市。1996 年在市區線路成功推行了無人售票,并于2001年1月1日實行了 IC 卡電子收費,提高了公交科技含量和文明乘車程度。截至2012年市區運營車輛中天然氣車共計800余臺,2012年一次性購車694臺,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上線運行。市區公交線路全部使用環保公交車,保運集團也大批量購置城際公交新車,優化了市民乘車環境。

鐵路

已經開通的京廣高鐵(高速鐵路)和正在建設中的津保城際鐵路(高速鐵路)將實現到北京30分鐘和到天津40分鐘的公交化聯系,將進一步鞏固區位地位,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港。

航空

保定江城機場暫不提供民航服務,保定周邊有三大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都有高速公路連接。旅客可從保定東站直接乘坐高鐵到達正定機場站。

旅游/保定市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是*優秀旅游城市,有國家AAAAA級景區2處(白洋淀,野三坡)、國家AAAA級景區8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

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
 境內群山西峙,沃野東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涼城,又有泛舟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葦綠荷紅,勝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聳立,云蒸霞蔚;天橋瀑布、龍門天關飛流直下,氣象萬千;西勝溝峽谷龍潭、峰回路轉,北岳廟歷覽千年,風采依然;萬傾桃園“亂花漸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淺草才能沒馬蹄”;紫荊關畿南*天下險,古棧道地下長城世間奇!紅色文化豐厚。

保定是河北省*文物大市。有埋葬著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收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的千年古剎大慈閣;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1處省保,504處市(縣)保,1600余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有8萬余件館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靈藏。

景點

淶水野三坡*風景名勝區、AAAA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森林公園、中華生態示范區――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淶水縣西北部,太行山北段,與北京市房山區接壤,距市中心僅100公里。

淶源白石山: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河北省淶源縣境內,距北京240公里,天津280公里.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懸崖絕壁,人跡罕至。

白洋淀異國風情園:白洋淀異國風情園北靠鴛鴦島、南臨休閑島,占地一萬三千平方米,投資一千三百多萬元。是一個集高空達瓦孜表演、泰拳搏擊表演、泰國民間歌舞、鱷魚表演、非洲獅子獵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巖彈跳于一體。

保定唐縣西勝溝:位于保定市唐縣城北38公里處,是一條14華里的峽谷,峽谷內飛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長流,九處秀麗的龍潭巧點其中。

涿州三義宮:三義宮位于北京南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樓桑廟村,與京廣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鄰。三義宮始建于隋代,唐、遼、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三義宮是為紀念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而。

白洋淀荷花大觀園:白洋淀荷花大觀園坐落在國家5A級旅游區、河北省著名風景區、河北省濕地保護區安新縣白洋淀景區內。 在占地2000畝的荷花大觀園內,栽植著300余種荷花,品種多而美,景色雅而奇,大觀園內有五區。 

淶源十瀑峽白石山十瀑峽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間,十瀑連疊不斷,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飛濺。飛龍瀑落差48米,瀑面寬3米,如銀河倒掛,聲宏如雷,氣勢雄偉雙龍瀑分兩級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

開元寺塔是河北四寶(華北四寶)之一,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之說。開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時(976--997年)開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經,得舍利子歸。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詔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歷時55年。因建于開元寺內,故通稱“開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來珍藏舍利和經卷。北宋時,定州地處邊陲,軍事地位十分重要。開元寺塔“扼賊沖,為國門戶”,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敵情,故又稱“料敵塔”。現俗稱定州塔。該塔挺拔聳立,造型威武端莊。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詩云:“郡城南面梵王宮,突兀浮圖倚半空。滱水無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頂安珠樹迎朝旭,檐奏金鈴聽晚風。每上穹然絕頂處,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陜西御史龔樊賢詩句:“緩步浮屠百丈中,蕩懷柳絮杏花風。身從十二樓邊過,目盡三千世界空。何處塵緣能我佛,此間心與太虛通。有時跨鶴還來止,更上青天*重。”

上谷八景

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來保定成了河北的都會,人們就把保定稱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大慈閣

大慈閣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為保定八景之首,史稱“市閣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閣雄偉壯觀可稱“高可數十丈,數十里外,遙望層閣丹碧若霞”。大慈閣自古為佛教圣地,閣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閣后有全國罕見坐南朝北的關帝廟。 大慈閣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景點。


奎樓應宿
 相關記載為:“古代保定有兩座奎樓,一是建于明代萬歷年,位于南門以東古城墻頂部,為雙重檐八角樓;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閣以南,筑室六丈結樓于顛,下做四洞,人可往來,俗稱穿心樓,后稱穿行樓,今仍有穿行樓街地名。奎樓又稱奎星閣、文昌閣,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樓應宿,形容奎樓之高似可與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應。”南門以東的古城墻上面坐落著號稱保定八景之一的兩座奎樓。只是,那座殘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樓”,早在40年代就已經不復存在。

橫翠朝暉
 橫翠朝暉,顧名思義的說法應該是古樓橫翠與朝霞交相輝映,巍然成景,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應該是大家閨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內閣學士郭棻在他的詩中有這樣的描寫:“勝跡孤懸古泰州,樓名橫翠意非浮。晴連海日樓添翠,雨逼朝煙翠擁樓。”試想當年古保定的城市風貌——橫翠樓所在之處大慈閣高聳而立,奎星樓列于其中,總督府威嚴肅穆,蓮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鐘聲長鳴,行人舉步之間鶯歌燕舞、草青水碧,東城之外更是花紅柳綠、一望無際。且不說登高遠眺朗峰競秀,也不說西城古剎松濤起伏。古蓮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為張柔所建,原名“香雪園”, 其時,“簾戶疏越,澄瀾蕩漾,魚泳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臨漪亭記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該園被毀。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時任保定知府的張烈出官費加以修復,此園才得以重見天日。池中“蓄鱗藝蓮,環池植柳如檻”,并修建了亭臺和圍墻,辟為“水鑒公署”,意即以水為鑒,鑒身、鑒心,成為達官貴人飲宴享樂的場所。明清兩代,將元時的保定路改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將元直隸巡撫衙門升級為總督部院,從此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雍正十一年(1733)直隸總督李衛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增置賓館,后將賓館擴建為行宮。清代,蓮池曾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整建和重修,園內古木森森,奇花爭艷,山、水、樓、臺、亭、榭參差錯落,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幾疑城市若蓬萊”的盛譽。 

東皋春雨
 東皋春雨的具體景點,就在如今東風公園里大石橋東邊往北的土坡上。傳說它是北宋時期的烽火臺遺址。解放后,改建成東風公園。

西剎秋濤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兩處景致都是與府河相關的。古時的府河上游既叫一畝泉河,也叫雞距河。泉水匯集,日夜流淌,流到靈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為二。一股經大閘南流入府河,水聲轟鳴,便是“西剎秋濤”。一股向東北繞城一周,在今南關天水橋北側匯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歷歷,就是“雞水環清”。 

雞水環清
 在古城保定,一畝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輝煌。在保定濱河公園有一處壁畫,上述“雞水環清”的字樣是這樣的:“元代初年張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時曾作新渠,引雞距泉一畝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為磚城時,修筑護城河,引雞距泉一畝泉水環繞古城。清澈河水與雄偉之保定古城構成雞水環清勝景。”足見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畝泉也因玫瑰芙蕖,香聞十里,飛鳥游魚,各自鳴躍的動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上世紀五十年代,依靠一畝泉水的“八大廠”曾為保定工業騰飛奠定了基礎,但由于后期大量開采地下水,不僅形成“漏斗區”,還讓保定的母親河斷流,干涸,“珠璣萬斛涌泉根”成為老人們的記憶。

狼峰競秀
 狼牙山位于易縣,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峰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如今,這里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館內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斗場景雕塑等,生動地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

其他文物資源景點

序號
名 稱
地 址
保護級別
類別
1
大慈閣
蓮池區穿行樓北街57號
國寶
古建筑
2
古蓮花池
蓮池區裕華西路246號
國寶
古建筑
3
保定鐘樓
蓮池區裕華西路北側
國寶
古建筑
4
直隸總督署
蓮池區裕華西路301號
國寶
古建筑
5
淮軍公所
蓮池區恒祥南大街627號
國寶
古建筑
6
清河道署
蓮池區興華西路3號
國寶
古建筑
7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蓮池區東風東路585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8
育德中學舊址
蓮池區金臺驛街86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9
直隸審判廳舊址
蓮池區法院東街236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0
光園
蓮池區永華南大街105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1
保定天主教堂
蓮池區裕華西路245號
省保
古建筑
12
稻香村“糕點鋪”
蓮池區西大街195號
省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3
楊繼盛祠堂(1)
蓮池區皇華館街
市保
古建筑
14
天水橋
蓮池區長城南大街南關府河之上
市保
古建筑
15
古城墻
蓮池區天威中路動物園北側
市保
古建筑
16
楊繼盛祠堂(2)
蓮池區大金線胡同
市保
古建筑
17
觀音堂
蓮池區裕華園小區內
市保
古建筑
18
大汲店戲樓
競秀區大汲店村內
市保
古建筑
19
忠烈祠
蓮池區皇華館街楊公祠北側
市保
古建筑
20
河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
蓮池區西下關街18號
市保
古建筑
21
賢良祠
蓮池區西大街629號
市保
古建筑
22
慈禧行宮
蓮池區保定市第二中學院內
市保
古建筑
23
劉守廟
蓮池區天威東路538號市中醫院內
市保
古建筑
24
清真西寺
蓮池區清真寺街
市保
古建筑
25
關岳行宮
蓮池區力高豪園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6
乾義面粉公司
蓮池區長城南大街681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7
*客棧
蓮池區唐家胡同18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8
石家花園
蓮池區保定市*醫院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9
協生印書局
蓮池區永華南大街390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0
東清真寺
蓮池區長城南大街382號
市保
古建筑
31
清真女寺
蓮池區清真寺街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2
關西街教堂
蓮池區關西街91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3
樂壽園
蓮池區河北農大幼兒園北側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4
城隍廟
蓮池區市府后街古城賓館院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5
同仁中學
蓮池區保定*中學院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6
劉春霖墓
蓮池區東風公園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紅色之城保定是紅色之城。保定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 保定市阜平縣,在這里建立了*北方*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被譽為“模范根據地的模范縣”。這一時期的阜平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晉察冀邊區和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毛澤東曾親筆題詞“抗日模范根據地”,也因此在*現代文學史上誕生了以著名作家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淀派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紅旗譜》《小兵張嘎》《敵后武工隊》《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烈火金剛》《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著名電影、文學作品與保定的名字享譽海內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城市地標街景
 未來石地處河北省保定市七一路與東三環交叉口,北臨大學城、關漢卿大劇院,西臨東湖片區,東臨高鐵新區。未來石用戶型細節隱語居住品質,使不同的空間戶型能夠根據不同居住習性和使用觀點靈活生動。每個戶型通透開揚,通風采光極佳,通過大量運用退臺式設計與景觀陽臺,讓東湖景觀和居住空間融為一體,從而保證了室內和室外空間的直接交流,打造保定較具交互性的生活空間。 

保定市萬博廣場總投資15億元,其中主樓總高258米,共54層,成為保定市地標性建筑,河北*高樓。廣場位于保定市朝陽大街與東風路交叉口東北角,是保定城市三年大變樣重點工程之一。  

“河北保定電谷大廈”這座高科技的“光電大廈”從頭到尾都是“保定創造”,標志著三個“**”的同時誕生:擁有了光伏建筑一體化在五星級酒店的應用、呼吸式太陽能玻璃幕墻的應用和大規模多角度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的三個“**”。 

教育科研/保定市

建印書局

官刻印書局
 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在城內建官刻印書局,約有200多名員工,為直隸較大的印書局,曾印《畿輔通志》《保定府志》《清苑縣志》和《四庫全書》的一部分,八國聯軍侵保時廢。

創辦協生印書局
1926年,清苑人張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創辦協生印書局,除印刷課本和報紙外還負責印刷*共產黨北方組織的文件和馬列著作,出版單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協生印書局被國民黨保定行營查抄,張培植被逮捕關押,1936年釋放政治犯時獲釋。

創辦學校

光緒二十四年(1898),直隸總督在城西南靈雨寺創辦畿輔大學堂(直隸高等學堂),為保定*所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院校。光緒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凱在保定練新軍,設陸軍速成學堂和將弁學堂(后改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范學堂、巡警學堂等。三十年設立農務學堂,三十一年設立直隸學堂、法政學堂,以及測繪、軍需、馬醫、醫務等學堂。三十三年設直隸全省警務學堂、崇實中學、直隸女學堂。

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軍校,是*近代史上*所正規陸軍軍校,位于保定市區,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軍校學生,如蔣介石、葉挺、陳長捷等。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頭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成為國家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農業大學
1902年直隸農專(農務學堂)、醫專(原醫務學堂)、法律、法政、高等師范學堂合并,建立綜合性的河北農業大學。


育德中學
光緒三十三年(1907)陳幼云等同盟會員在保定創辦育德中學(保定育德中學),

培養青年先進分子,并作為河北省同盟會的機關駐地。民國6年(1917),育德中學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李維漢、李富春為*班學員,劉少奇為第二班學員。宣統元年(1909),又創建直隸第二師范學堂(就是現在的保定學院,舊址是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學堂和盲啞學校。

文化藝術/保定市

音樂曲藝

保定老調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老生調,從元代時尚小令“河西調”變化而來。“河西調”是流行于燕趙民間的一種小曲,清初曾在白洋淀周圍和潴龍河以西的廣大農村游行傳唱,當時的民間花會也多唱此調。后來,一些藝人在“河西調”的曲調中加“滾唱”開始在舞臺上搬演故事,成為老調劇種的雛形。老調劇種的成熟最晚不遲于請出清初咸豐年間,清末民初為它的鼎盛時期,曾有演出班近20個,除冀中廣大農村外,其足跡還到過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涌現出了韓大倉、高老壽、肖寬玉等一批老調藝人,劇目如《雕寇》《臨潼山》《忠保國》等100余個。到抗日戰爭前夕,老調藝術得到了迅速發展,達到了空前繁榮。全國解放后,老調迎來了它的又一個興盛時期。


涿州皮影

俗稱“皮影戲”,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集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于一體,由藝人操縱用牛皮或驢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過燈光照射,投幕在銀幕上進行表演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 有人考證,北京、唐山,甚至承德、遼寧一帶的皮影的來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稱之為“涿州影”。“涿州影”傳入北京,是在明代晚期。

 
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于滿城東于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這一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并將其搬上舞臺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該縣編排的寸蹺舞《小羊倌》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

 
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 經專家學者鑒定,它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2006年高洛古樂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雄縣趙崗古樂
雄縣趙崗村音樂會一本民國年間的手抄本樂譜,記載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古代樂曲,經專家鑒定,其中幾首在其他地方的古樂中從未發現——雄州古樂存“天籟”,該村音樂會演奏技巧較高超。該村從88歲的老人到20多歲的年輕人,四代傳人共同演奏,使得這種傳承有序地繼承,所以該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氣。


陶瓷石刻

雄縣黑陶
中華黑陶工藝源于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燦爛歷史。后因青銅器出現被取代而失傳近四千余年。黑陶由原來人們的生活日用品,逐步發展成古樸、莊重、優美、高稚的藝術品,成為古代宮廷和官宦貴族階層所珍愛的工藝品。

 

曲陽石雕
 自西漢始,曲陽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諸物,初為墓碑,后亦用于記事、留言,主要陳列于寺廟,被漢武帝盛贊為“雕刻之鄉”。北魏時期雕刻的佛像、雄獅已形成獨特風格,作品古拙渾樸,體形狹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曲陽雕刻流行圓刀法,人物、佛像造型豐富,衣飾調順、文武有姿,飛禽走獸、花鳥靜物等輪廓清晰,線條流暢,玲隴剔透。元代曲陽石雕藝術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奇巧生動,有不少作品成為傳世之作,雕刻藝人楊瓊所作的“一獅一鼎”作為貢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贊賞,稱“此絕藝也”,并“將其編籍宮中,督燕南諸路石匠營造大都”,至今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仍放射著燦爛的光輝。清末,曲陽藝人劉普治雕刻的“仙鶴”、“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稱曲陽石雕”之說。民國中期,幾家較大的私營雕刻廠,如公義興、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設有銷售點。新*成立后,曲陽3000多名石雕藝人先后參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的興建及天安門修復等項工程。


定興文化
 定興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時屬范陽縣,金大定六年(1166年)始置定興,取大定興盛之意。我國最早的音樂家高漸離,燕國名臣郭隗,東晉名將祖逖,唐朝詩人盧照鄰、賈島,元朝名將、保定府建造者張柔,元朝著名戲劇家、《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清末軍機大臣鹿傳霖皆出于此。燕昭王招賢納士所筑黃金臺,荊軻刺秦王時的荊軻渡均在定興。義慈惠石柱和慈云閣是同故宮、長城同期公布的國保文物;賢寓調、民俗“九曲黃河燈陣”、“黃金臺傳說”等成功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戲劇盔頭、賢寓刺繡、琺瑯工藝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定興還是元曲的故鄉,河北梆子、孫式太極武學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曲陽定瓷
 隋朝曲陽開始燒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產,到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生產宮廷用瓷而著稱,為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燒制的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勻凈,薄而時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蘇軾有詩盛譽:“定州瓷甌,顏色天下白”。1999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由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創作的“四海呈祥”云龍雕花瓶,刀法以定窯鐫刻為主,立意新奇、高雅別致,被定為國家珍品,由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白溝泥人

白溝泥塑,俗稱白溝泥娃娃,已有300多年歷史。白溝泥塑以其獨特藝術風格,多次出國展出,并做為國家饋贈、陳列佳品。多年來,“白溝泥人”與“楊柳青年畫”齊名。泥娃娃最早起源于鎮西的北劉莊,在十八世紀末,發端于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只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人之鄉。到清朝末期,白溝的南,北劉莊、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古鎮街干石橋段漸次形成別具特色的泥人市場,產品遠銷華北,口外及東北各地。

 
易水硯
 易水硯產于古易州,相傳始于戰國,盛于唐宋,為*制硯之鼻祖,歷代宮廷之貢品。弘治《易州志》載:硯石有紫、綠、白、褐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唐朝曾賜易州制硯、制墨大師奚超以國姓,賜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隨后李廷圭又將技藝傳到安徽,再傳入廣東端西,從而帶動了歙硯、徽墨和端硯的發展。到了宋代,易水硯更為趙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宮廷貢品之首。宋代鑒貢家贊易硯:質地堅潤而剛,顏色嫩而純,滑中有澀,澀而不滯筆,澀而易發墨,其色尤艷。明代鑒貢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在清代,柳葉煙、磨盤柿和硯臺并稱“易州三寶”,為清廷貢品。


易縣絞胎瓷
簡稱絞胎,是*唐代出現了一種名貴的陶瓷品種。它是利用不同顏色的陶瓷泥料進行特定的切疊絞合后再成形,經干燥后燒成的一種陶瓷制品。按絞合方式和混料顏色的不同,可使其構成各類抽象的藝術畫面,且花紋由表及里,內外相聯。它不公僅具有類似寶石的質地,而且具有古樸、高雅、名貴之特征,新穎、美觀、柔和之視覺,堅固細膩、質樸之手感,充分體現出了我國傳統藝術的濃厚民族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一古老的傳統制作工藝在宋代靖康之變后失傳,從而使這一古代陶瓷藝術品在今天極為少見。新的絞胎陶瓷藝術品不但保留了傳統絞胎陶瓷的藝術特色而且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使新品更加豐富多彩。已先后9次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首腦。


其他工藝

安新葦編畫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長蘆葦歷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記》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葦”的記載。淀內有葦田十二萬畝,年產蘆葦七點五萬噸。白洋淀蘆葦特有的皮薄、節長、韌性好的特點,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質美。


高陽紡織
 高陽紡織源遠流長,始于明末,興于晚清,盛于民初,四百年長盛不衰。高陽紡織遍天下,二十世紀上半葉,產量占華北地區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無雜木,高陽花布四季新”之美譽。 新*成立后,紡織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高陽的印花布更是獨樹一幟。時至今日,高陽紡織再現輝煌,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高陽縣被省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


文化節日

順平桃花節
順平縣是林果大縣,果樹面積近30萬畝,僅桃園就有20萬畝,2001年8月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桃鄉”。仲春時節,萬畝桃花竟相開放,爭奇斗艷,綿延起伏百里不絕,沿途近百里,時時聞花香,處處是桃源,迎面花海,處世憂愁,隨即而去,真是“人間四月芬菲盡,桃花依然笑春風”。


敬老健身節
 長壽之城——保定,自古以來,就有強身健體的習慣,并成為一種社會時尚,由于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壽命明顯高于全國,一年一度的*保定敬老健身節是保定獨有的節日。


空竹藝術節
 保定市舉辦國際空竹藝術節,除創造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和開幕式外,還將舉行空竹技藝展示、空竹論壇、空竹文化長廊展示、空竹藝術節攝影大獎賽、空竹博覽會等。來自美國、俄羅斯等60個國家及國內32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92個城市、5000多名空竹愛好者參加。“空竹達人秀”表演將展現世界較高空竹技藝水平和魅力,共推空竹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


白洋淀荷花節
 為塑造白洋淀旅游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1991年開始,安新縣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舉辦白洋淀荷花節。


涿州花燈節
 涿州花燈節始于漢,興于唐,盛于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間的“通會樓”而得名,清末民初時列為涿州八景之一,稱作“通會燈市”,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活動。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涿州城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火樹齊放,銀花共開,千家萬戶,燃燭通宵。


安國國際藥材節
 安國市古稱祁州,中藥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超常發展于改革開放以后。“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已成為天下藥商篤信的箴言。自1980年以來,安國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兩次遷移和擴大沿革千年歷史的馬路中藥材市場,建成占地400畝,擁有400多座樓房和4個交易大棚的祁州藥市,贏得了“天下*藥市”的贊譽。


滿城紅葉柿子節
滿城縣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磨盤柿之鄉”,其磨盤柿以“個大、汁濃、味美”享譽海內外。滿城神星柿子溝為滿城磨盤柿生態旅游景區。幾萬畝柿樹森林分布于溝內6個村莊周圍,神星柿子溝群山環抱,柿林浩瀚,景觀優美,空氣清新,保持了原始自然風貌。春季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生機盎然;春季柿林如海。

旅游/保定市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是*優秀旅游城市,有國家AAAAA級景區2處(白洋淀,野三坡)、國家AAAA級景區8處、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森林公園4處。

 境內群山西峙,沃野東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涼城,又有泛舟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葦綠荷紅,勝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聳立,云蒸霞蔚;天橋瀑布、龍門天關飛流直下,氣象萬千;西勝溝峽谷龍潭、峰回路轉,北岳廟歷覽千年,風采依然;萬傾桃園“亂花漸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淺草才能沒馬蹄”;紫荊關畿南*天下險,古棧道地下長城世間奇!紅色文化豐厚。


保定是河北省*文物大市。有埋葬著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收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的千年古剎大慈閣;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1處省保,504處市(縣)保,1600余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有8萬余件館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靈藏。


景點

淶水野三坡*風景名勝區、AAAA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華生態示范區――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淶水縣西北部,太行山北段,與北京市房山區接壤,距市中心僅100公里。


 淶源白石山: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河北省淶源縣境內,距北京240公里,天津280公里.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懸崖絕壁,人跡罕至。


 白洋淀異國風情園:白洋淀異國風情園北靠鴛鴦島、南臨休閑島,占地一萬三千平方米,投資一千三百多萬元。是一個集高空達瓦孜表演、泰拳搏擊表演、泰國民間歌舞、鱷魚表演、非洲獅子獵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巖彈跳于一體。


 保定唐縣西勝溝:位于保定市唐縣城北38公里處,是一條14華里的峽谷,峽谷內飛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長流,九處秀麗的龍潭巧點其中。


 涿州三義宮:三義宮位于北京南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樓桑廟村,與京廣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鄰。三義宮始建于隋代,唐、遼、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三義宮是為紀念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而。


 白洋淀荷花大觀園:白洋淀荷花大觀園坐落在國家5A級旅游區、河北省著名風景區、河北省濕地保護區安新縣白洋淀景區內。 在占地2000畝的荷花大觀園內,栽植著300余種荷花,品種多而美,景色雅而奇,大觀園內有五區。


 淶源十瀑峽白石山十瀑峽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間,十瀑連疊不斷,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飛濺。飛龍瀑落差48米,瀑面寬3米,如銀河倒掛,聲宏如雷,氣勢雄偉雙龍瀑分兩級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


 開元寺塔是河北四寶(華北四寶)之一,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之說。開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時(976--997年)開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經,得舍利子歸。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詔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歷時55年。因建于開元寺內,故通稱“開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來珍藏舍利和經卷。北宋時,定州地處邊陲,軍事地位十分重要。開元寺塔“扼賊沖,為國門戶”,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敵情,故又稱“料敵塔”。現俗稱定州塔。該塔挺拔聳立,造型威武端莊。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詩云:“郡城南面梵王宮,突兀浮圖倚半空。滱水無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頂安珠樹迎朝旭,檐奏金鈴聽晚風。每上穹然絕頂處,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陜西御史龔樊賢詩句:“緩步浮屠百丈中,蕩懷柳絮杏花風。身從十二樓邊過,目盡三千世界空。何處塵緣能我佛,此間心與太虛通。有時跨鶴還來止,更上青天*重。”


上谷八景

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來保定成了河北的都會,人們就把保定稱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市閣凌霄(大慈閣)

大慈閣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為上谷八景之首,史稱“市閣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閣雄偉壯觀可稱“高可數十丈,數十里外,遙望層閣丹碧若霞”。大慈閣自古為佛教圣地,閣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閣后有全國罕見坐南朝北的關帝廟。 大慈閣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景點。


奎樓應宿
 相關記載為:“古代保定有兩座奎樓,一是建于明代萬歷年,位于南門以東古城墻頂部,為雙重檐八角樓;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閣以南,筑室六丈結樓于顛,下做四洞,人可往來,俗稱穿心樓,后稱穿行樓,今仍有穿行樓街地名。奎樓又稱奎星閣、文昌閣,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樓應宿,形容奎樓之高似可與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應。”南門以東的古城墻上面坐落著號稱保定八景之一的兩座奎樓。只是,那座殘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樓”,早在40年代就已經不復存在。

 
橫翠朝暉
 橫翠朝暉,顧名思義的說法應該是古樓橫翠與朝霞交相輝映,巍然成景,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應該是大家閨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內閣學士郭棻在他的詩中有這樣的描寫:“勝跡孤懸古泰州,樓名橫翠意非浮。晴連海日樓添翠,雨逼朝煙翠擁樓。”試想當年古保定的城市風貌——橫翠樓所在之處大慈閣高聳而立,奎星樓列于其中,總督府威嚴肅穆,蓮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鐘聲長鳴,行人舉步之間鶯歌燕舞、草青水碧,東城之外更是花紅柳綠、一望無際。且不說登高遠眺朗峰競秀,也不說西城古剎松濤起伏。


蓮漪夏艷(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為張柔所建,原名“香雪園”, 其時,“簾戶疏越,澄瀾蕩漾,魚泳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臨漪亭記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該園被毀。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時任保定知府的張烈出官費加以修復,此園才得以重見天日。池中“蓄鱗藝蓮,環池植柳如檻”,并修建了亭臺和圍墻,辟為“水鑒公署”,意即以水為鑒,鑒身、鑒心,成為達官貴人飲宴享樂的場所。明清兩代,將元時的保定路改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將元直隸巡撫衙門升級為總督部院,從此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雍正十一年(1733)直隸總督李衛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增置賓館,后將賓館擴建為行宮。清代,蓮池曾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整建和重修,園內古木森森,奇花爭艷,山、水、樓、臺、亭、榭參差錯落,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幾疑城市若蓬萊”的盛譽。


東皋春雨
 東皋春雨的具體景點,就在如今東風公園里大石橋東邊往北的土坡上。傳說它是北宋時期的烽火臺遺址。解放后,改建成東風公園。


西剎秋濤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兩處景致都是與府河相關的。古時的府河上游既叫一畝泉河,也叫雞距河。泉水匯集,日夜流淌,流到靈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為二。一股經大閘南流入府河,水聲轟鳴,便是“西剎秋濤”。一股向東北繞城一周,在今南關天水橋北側匯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歷歷,就是“雞水環清”。


雞水環清
 在古城保定,一畝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輝煌。在保定濱河公園有一處壁畫,上述“雞水環清”的字樣是這樣的:“元代初年張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時曾作新渠,引雞距泉一畝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為磚城時,修筑護城河,引雞距泉一畝泉水環繞古城。清澈河水與雄偉之保定古城構成雞水環清勝景。”足見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畝泉也因玫瑰芙蕖,香聞十里,飛鳥游魚,各自鳴躍的動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上世紀五十年代,依靠一畝泉水的“八大廠”曾為保定工業騰飛奠定了基礎,但由于后期大量開采地下水,不僅形成“漏斗區”,還讓保定的母親河斷流,干涸,“珠璣萬斛涌泉根”成為老人們的記憶。


狼峰競秀
狼牙山位于易縣,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峰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如今,這里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館內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斗場景雕塑等,生動地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


其他文物資源景點

序號
名 稱
地 址
保護級別
類別
1
大慈閣
蓮池區穿行樓北街57號
國寶
古建筑
2
古蓮花池
蓮池區裕華西路246號
國寶
古建筑
3
保定鐘樓
蓮池區裕華西路北側
國寶
古建筑
4
直隸總督署
蓮池區裕華西路301號
國寶
古建筑
5
淮軍公所
蓮池區恒祥南大街627號
國寶
古建筑
6
清河道署
蓮池區興華西路3號
國寶
古建筑
7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蓮池區東風東路585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8
育德中學舊址
蓮池區金臺驛街86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9
直隸審判廳舊址
蓮池區法院東街236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0
光園
蓮池區永華南大街105號
國寶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1
保定天主教堂
蓮池區裕華西路245號
省保
古建筑
12
稻香村“糕點鋪”
蓮池區西大街195號
省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3
楊繼盛祠堂(1)
蓮池區皇華館街
市保
古建筑
14
天水橋
蓮池區長城南大街南關府河之上
市保
古建筑
15
古城墻
蓮池區天威中路動物園北側
市保
古建筑
16
楊繼盛祠堂(2)
蓮池區大金線胡同
市保
古建筑
17
觀音堂
蓮池區裕華園小區內
市保
古建筑
18
大汲店戲樓
競秀區大汲店村內
市保
古建筑
19
忠烈祠
蓮池區皇華館街楊公祠北側
市保
古建筑
20
河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
蓮池區西下關街18號
市保
古建筑
21
賢良祠
蓮池區西大街629號
市保
古建筑
22
慈禧行宮
蓮池區保定市第二中學院內
市保
古建筑
23
劉守廟
蓮池區天威東路538號市中醫院內
市保
古建筑
24
清真西寺
蓮池區清真寺街
市保
古建筑
25
關岳行宮
蓮池區力高豪園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6
乾義面粉公司
蓮池區長城南大街681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7
*客棧
蓮池區唐家胡同18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8
石家花園
蓮池區保定市*醫院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9
協生印書局
蓮池區永華南大街390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0
東清真寺
蓮池區長城南大街382號
市保
古建筑
31
清真女寺
蓮池區清真寺街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2
關西街教堂
蓮池區關西街91號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3
樂壽園
蓮池區河北農大幼兒園北側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4
城隍廟
蓮池區市府后街古城賓館院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5
同仁中學
蓮池區保定*中學院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36
劉春霖墓
蓮池區東風公園內
市保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紅色之城

保定是紅色之城。保定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 保定市阜平縣,在這里建立了*北方*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被譽為“模范根據地的模范縣”。這一時期的阜平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晉察冀邊區和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毛澤東曾親筆題詞“抗日模范根據地”,也因此在*現代文學史上誕生了以著名作家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淀派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紅旗譜》《小兵張嘎》《敵后武工隊》《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烈火金剛》《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著名電影、文學作品與保定的名字享譽海內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特產/保定市

保定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豐富,歷史悠久,是*第九大菜系“冀菜”的發源地,從保定歷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還有商代的爵,中山國當時的羊羹等,都印證了保定飲食的歷史。保定地處廣袤的冀中平原,物產豐富,特產居多。自古以來,保定一直是京畿重地,深受宮廷菜的影響,再加上地方官府的來來往往,使得各地的菜肴都多多少少與保定飲食相結合,從而促進了保定餐飲歷史的弘揚。保定傳統食品有驢肉火燒、大慈閣香油、大慈閣素面、大慈閣醬菜、大慈閣糕點、白運章包子、白肉罩火燒等久負盛名的特色美食。

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起源于明朝初期。朱棣起兵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眼看著兵馬勞頓。士兵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

 有俗語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饑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地做的火燒吃了。哪知味道還很不錯。于是后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

但戰爭需要馬,馬成了戰略物資,不適合再做“馬肉火燒”,于是就出現了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的替代品——驢肉火燒。

大慈閣香油

大慈閣香油始于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原產自大慈閣禪院內的香油坊。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經保定時,因機緣際會,大慈閣香油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用膳食。


秉承古寺悠久歷史,大慈閣香油選料上乘、做工嚴謹,以精選芝麻為原料,經小石磨采用特殊工藝加工制成,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樸風味,其顏色呈棕紅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大慈閣香油歷代薪火相傳,雖歲月變遷,但其風味依舊,成為古城保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瑰寶。


大慈閣素面

大慈閣素面始于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原產自保定大慈閣禪院的齋堂,距今已有八百年歷史。


 大慈閣素面屬于佛素范疇,即寺廟里的素齋,注重清淡、善巧。大慈閣素面有養眼之面、開胃之面、印心之面之美稱。


 養眼之面:面相好是大慈閣素面*標準,大慈閣素面強調外觀擺型、顏色搭配。面白、湯棕,配上綠菜、番茄、香菇,增進食欲。


 開胃之面:主要在湯料的熬制,俗話說:面在味,味在湯,湯顯功。味道即王道,面湯要熬,輔以養生的枸杞、大棗、當歸、姜絲等味料,經過文武火數小時的交融煮制,輔料完全釋放湯中,濃醇深厚,形成大慈閣素面獨具匠心之味!


 印心之面:好面自有好滋味,大慈閣素面之面粉取自麥心而成,根根勁道爽滑,加之配以大慈閣自產的的大慈閣香油、大慈閣麻醬做調味品其回味無窮!


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始于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為傳統工藝醬制,做工精細、用料考究。


大慈閣醬菜購進原料,務求精良,不惜重價。如收購小紅蘿卜,論個給價,但必須保持嫩脆。收購韭菜花,則要鮮嫩的純花,不帶花籽、花鈴。但收購價格往往要高于普通韭菜花的一倍。這樣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質優則無柴,食之無渣滓。


大慈閣醬菜營養豐富、脆爽可口。品種有大慈閣醬包瓜、大慈閣醬八寶菜、大慈閣醬黃瓜、大慈閣醬子蘿、大慈閣醬地露、大慈閣醬五香疙瘩頭、大慈閣醬花生仁等三十個品種。


大慈閣糕點

大慈閣糕點始于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大慈閣糕點雖歷史久遠、世代相傳、味美色佳、獨具風味,但在歷史上最初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閣僧眾等少數人才能享用。

大慈閣糕點有外用糕點、內用糕點兩大類,講究現吃現烤,味美色佳、獨具風味。


外用糕點主要用于進貢、饋贈、恩賞等。


內用糕點分為應時糕點、常年糕點、到門糕點、宴席糕點、節用糕點五類,各類皆獨具特色。


大慈閣糕點是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古城保定飲食文化中的奇葩。


白運章包子

白運章包子是在1919年白運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

白運章包子曾與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被譽為名優產品,受到省市領導的題詞表彰,并獲得百年老字號。其特點是餡大皮薄,口感好,用料講究,風味獨特,是老保定包子的代表。


老雞鋪鹵煮雞

保定馬家老雞鋪制作的鹵雞,從清朝嘉慶初年已傳五世,近二百年。

相傳,清代河間縣果子洼村有家回族馬氏兄弟,忙時種田,閑時煮雞出售。后來輾轉來到保定,開了馬家老雞鋪。店主人在制作技術上頗下功夫。加之又懂點醫道,每次煮雞,除放應有的輔料外,常配以各種益身提味的中草藥材。因此,所制鹵雞色鮮、形美、味香,名冠燕趙。保定古蓮花池東側。


白肉罩燒餅

據傳,義春樓的前身是座肉鋪,開始經營廉價的豬頭肉鍋罩火燒,很受窮苦勞動人民的歡迎。


馮玉祥幼年時代,家境貧寒,進城時,吃不起大飯館,總到義春樓吃豬頭肉鍋罩火燒,對該飯館產生了好感。馮玉祥當上將軍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義春樓吃罩火燒,從此,義春樓的罩火燒聲譽大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父愛新覺羅溥新宇親筆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燒”牌匾。

保定名人/保定市

保定有很多歷史名人,如古壯士荊軻,燕大夫郭隗,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漢昭烈帝劉備,西鄉侯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元朝蔡國公張柔,大慈閣素食文化創始人何伯策,著名諫臣楊繼盛、紅頂商人王錫袞,東晉名將祖逖,思想家、教育家顏元等。


 酈道元(約470-527年),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涿州)人。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水經注》四十卷。該書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祖沖之(429年-500年)我國古代數學家,科學家。 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祖籍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伍仁村人,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何伯策生于南宋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易州(易縣)人,大慈閣素食文化創始人,元朝易國公何伯祥之弟。自幼從軍,服役于元朝蔡國公張柔麾下。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奉時任元朝保州都元帥張柔之命修建大慈閣等寺院,同期開辦大慈閣香油坊、大慈閣醬園、大慈閣糕點鋪等。


 王錫袞生于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自古以來有“北有王錫袞,南有胡雪巖”之說。其先祖王杲本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錫袞從軍后始隨多爾袞,屢建戰功。清順治四年,王錫袞受封于保定腰山,自此發展農業、廣收地租、創建莊園、開辦店鋪、設立商號,大力發展創辦家農商兼營,積累了巨額財富,繼續大興土木廣建莊園,為修建莊園提供了雄厚財力。鼎盛時期保定腰山王氏莊園是個高墻圍護的城堡,有成套住宅50余套,各類房屋500多間,莊園占地300畝。當時收租范圍更是達到保定的定州、滿城、蠡縣、高陽、博野等地,其商號遍布保定、北京、天津、內蒙、新疆及江,保定腰山王氏莊園一直是當地的豪門巨宅,富甲一方。保定腰山王氏莊園是*現存規模較大、最完整的清代將軍府邸兼巨商的豪門巨宅,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顏元(1635-1704年),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渾然,號習齋,直隸博野縣北楊村人。一生以行醫、教學為業,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張“習動”“實學”“習行”“致用”幾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體育三者并重,主張培養文武兼備、經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擊宋明理學家“窮理居敬”“靜坐冥想”的主張。其主要著述為《四存編》《習齋記余》。


 梁斌(1914-1996年)漢族,原名梁維周,保定市蠡縣梁家莊人。當代作家。曾任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河北分會主席等職。作品有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翻身紀事》等。


 宋定國(1942- )號紫竹公,*青年政治學院教授,當代哲學家,作家,學者。作品涉及養生、哲學、小說、散文、詩等諸多方面。


鐵凝(1957- )當代作家。生于北京,長于保定(1961-1984年),現為*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牛》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余篇、部,300余萬字。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說在香港和臺灣出版。


 

類似“保定市”
與“保定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