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技術學科 > 物理學科

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網站熱點:
學術會議,辦公平臺,講座預告,媒體掃描,所內動態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5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9:26:25
網站介紹:
*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網站百科

簡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物理所現已發展成為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等。擁有磁學、超導、表面物理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光物理電鏡真空物理極端條件物理等4個院重點實驗室。

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后,物理所圍繞凝練出的科研目標調整學科布局,經過整合和新建,形成了由超導物理磁學表面物理光物理、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極端條件物理、納米物理與器件、軟物質物理、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凝聚態理論、微加工實驗室等十一個實驗室,并成立了國際量子結構中心,構成了物理所的研究體系;由微加工實驗室、機械加工工廠、電子學儀器部、分析測試部、圖書館網絡中心構成了全所的技術支撐體系。                                                    

物理所積極引進和培養杰出人才,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截止2005年底,412人,其中科研人員184人,技術支撐人員69人。*科學院院士13人,*工程院院士2人。“百人計劃”入選者累計達到41人;“海外知名學者”2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累計達50人(其中B類18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40人,博士研究生409人,博士后24人。                                                                                

近年來,物理所圍繞學科布局,加大對重要科研設施及實驗儀器裝備的投入力度,進口或自行研制了一批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實驗裝置,主要有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淀積(MOCVD)設備、磁性金屬超薄膜生長/超高真空變溫SPM/原位穆斯堡爾譜儀聯合系統、有機分子外延-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四探針探測(NP-OMBE-LTSTM)系統、TMR R&D Sputtering System、變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角分辯光電子譜-分子束外延聯合系統、多功能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極低溫強磁場雙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FEI DB235聚焦離子束刻蝕與沉積系統、Raith 150 電子束曝光系統、IBM SP 690大型計算機、模塊式三級拉曼光譜系統以及自行研制的超高真空低溫強場雙探針STM、高分辨率TEM-掃描探針SPM原位物性研究系統、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II型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和極光Ⅱ號太瓦級激光裝置等。

多年來,物理所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包括與英國皇家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德國馬普學會荷蘭皇家科學院日本學術振興會等*科學研究機構建立起了長期、穩固的友好合作關系,還與其它國家的數十個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廣泛的所級國際合作關系。廣泛、頻繁、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有力地推動了物理所在學術上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同時,物理所在完善學術環境和營造學術氛圍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學術交流體系。實施了“國際評價機制”和“學術交流與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的產生。設立了“崔琦講座”、“中關村凝聚態論壇”、“凝聚態物理前沿講座”、“科學之家學術漫談”以及“明理時空”等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交流體系。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國內獎共300多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1項,國家發明獎8項。
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1998年以來,物理所共獲授權專利215項。部分專利技術如"新一代固態全色激光顯示"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另有部分專利技術已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鋰離子電池專利為核心技術的蘇州星恒電源有限公司;以LED專利為核心技術成立的北京圣科佳公司。物理所現有控股、參股公司9個,其中以知識產權入股的有7個。

此外,掛靠物理所的*物理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物理學報》《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物理》已成為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物理學學術期刊。
2003年11月25日,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依托單位的"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正式開始籌建。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隨著第三期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物理所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任重而道遠。物理所人將以“建成國際一流凝聚態物理研究基地”為目標,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做出新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歷史沿革/*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是在原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建于1928年)和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基礎上于1950年成立的。建國初期,原名為*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起改為現名。

歷任所長/*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1928.3-1950.5)

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1929.9-1950.5)

*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大事記/*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一九二八年

◆一月,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理化實業研究所正式成立,所址設在上海霞飛路899號,丁燮林被聘為該所物理組主任

◆六月九日,中研院物理所正式成立(注:中央研究院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九日舉行*次院務會議時宣布這天為中央研究院成立時間。這一天也就成為各研究所成立時間)。

◆中研物理所成立時,由丁燮林任所長。專任研究員有,丁燮林、胡剛復楊肇鐮嚴濟慈4人。助理員(相當于現在的實習研究員),4名,全所人員10人。該所成立后即進行無線電標準頻率設備和液體熱傳導率之比較測定等5項研究工作。購置了兩批儀器,以電學光學方面的為多。購置了500冊圖書(文字兼有英、法、德三種)。

一九二九年

◆九月九日,北平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研”)物理研究所成立,李書華任所長,地址在北平東皇城根。首先開展光譜學研究。

◆今年,中研物理所增加到21人。吳有訓、饒毓泰等5人被聘為特約研究員。研究工作開了重力測量等3個課題。十月,派助理員陳宗器參加西北科學考察團工作。任務是測量經緯子午線,測量地形及繪圖,測定重力及地磁。

一九三0年

◆今年中研物理所增聘特約研究員2名(嚴濟慈赴法后改為特約研究員)。名譽研究員1名(法國萊勃慈大學教育海森伯博士)。專任研究員有5名,助理員有11人。全所人員有25人。實驗室增置設備:X光射線裝置、高壓設備、測溫裝置、電波圖示器等一批。研究工作有高頻電波的發生和測量等4項,有一項“水銀與各種固體在低壓下之摩擦生電”已寫出報告并發表。 

一九三四年

◆中研物理所今年研究工作有鎳鈷單結晶磁性之研究等7項,11個課題。寫出并發表在本所集刊上的論文4篇。

◆中研物理所今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錄取了吳乾章、柴祖彥、梁為先共3名。

◆三月,應海道測量局要求,派地磁臺管理員陳宗器到長江口以南港口進行地磁測量,除恢復舊的觀察站外,還建立了多處新站。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間中研物理所和北研物理所內遷。

◆一九三七年冬,北研物理所的研究實驗設備,隨人員內遷至云南昆明。在昆明還設立了一個有15名工人的光學儀器廠。

◆十月,中研物理所遷租界,臨時辦公。隨后該所紫金山地磁臺奉命撤到湖南長沙轉遷廣西桂林。一九三九年初又遷至三江口。該臺在廣西期間,進行了廣西全省地磁測量等四項工作。該所磁學部分于一九三八年遷往昆明,在昆明做了鐵鎳等結晶體之表面磁性等3項工作。

一九四一年

◆九月二十一日中研物理所地磁臺派陳宗器、陳志強、吳乾章等去福建崇安觀察日全食。觀察結果寫了《一九四一年日食觀察報告》.一九四二年發表于《日食觀測委員會專刊》。

一九四四年

◆是年秋,日軍入侵廣西,中研物理所在桂林部分遷重慶北碚。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北研物理所從昆明遷回北平。

一九四六年

丁燮林辭去所長職務,由薩本棟代理所長。

◆秋天,中研物理所各部分遷回上海。

一九四七年

◆秋天,中央研究院任命吳有訓為該院物理所所長(至一九四八年初未到職,仍由薩本棟代理所長職務)。

◆中研物理所從一九二八年建所至一九四七年這二十年間,據不完全統計,研究工作做了70多項,共寫出并在本所集刊上發表的論文109篇。其中有吳有訓24篇,薩本棟22篇,錢臨照19篇,趙忠堯10篇,陳茂康9篇,施汝為8篇,丁燮林5篇。

一九四八年

◆中研物理所一部分從上海遷南京。該所原子核實驗室建立。

◆該所從建所至一九四八年先后建立了通用電學無線電、大地物理、X射線及高壓光譜學磁學電介質金屬物理原子核學等研究室黑電學標準,計量實驗室以及地磁觀察臺。

一九四九年

◆南京、上海先后解放,軍事管制委員會分別接收了中研物理所和北研物理所結晶學研究室

◆十一月五日*科學院接收了北研物理所。

◆中研物理所和北研物理所從建所至全國解放寫了二百多篇論文,其中陸學善寫的關于結晶學的兩篇,曾在英國《自然雜志》《倫敦物理學會會志》上發表;二十多年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使物理學在*扎下了根。

應用物理研究所時期

一九五0年

◆3月21日,*科學院接收了北研物理所結晶研究室。

◆4月6日,*科學院接收中研物理所。

◆5月19日,政務院任命嚴濟慈為*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陸學善為副所長。

◆8月15日中研物理所與北研物理所正式合并為*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所址在北京東皇城根。這時本所的業務機構有光譜學應用光學結晶學磁學金屬物理5個研究室及光學儀器廠。

一九五二年

◆8月,嚴濟慈所長調院部工作,由副所長陸學善代理所長職。

◆年末,研究室縮編為研究組。這時有光譜學、磁學、結晶學和電學4個研究組。

一九五三年

◆今年初,制訂了*五年計劃(一九五三——一九五七)

◆根據院的要求,我所今后若干年內,以發展固體物理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建立基礎、培養干部為中心任務;同時擔負一定的工業技術研究任務。半導體是固體物理的新生長點,應作為我所工作的重點。

◆年初,開辟了*半導體物理低溫物理兩個領域,電學組和低溫物理研究組合并成立半導體研究組,低溫設備開始建立起來;又開設了*固體發光研究。

一九五五年

◆6月,數理化學部成立,本所受院和學部雙重領導。陸學善施汝為錢臨照當選為學部委員。

◆今冬,本所做出規定,要保證科研業務人員每周有六分之五的時間用在研究工作上。

一九五六年

◆年初,本所建立聲學研究組。

◆年初,*批2名研究生入學。

◆這時本所的業務機構有半導體研究室和光譜學、磁學、固體發光、晶體學、低溫物理、金屬物理、聲學和物化分析8個研究組。

◆11月7日至9日應用物理研究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共有委員19名。

◆今年建成我國*臺氫液化器。

一九五七年

◆1月23日施汝為同志被任命為所長。

◆在“一·五”期間(一九五三——一九五七),本所的研究工作做了154個課題。取得科研成果8項。

◆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兩年從國外回歸的高級研究人員5人。

物理研究所時期

一九五八

◆*季度開展了填部空白的高壓物理晶體生長工作。半導體過去兩年只做出了一兆周的晶體管,而這次在短期內就掌握了材料提純技術,并且試制成**批鍺高頻大功率晶體管,為研制鍺晶體管計算機創造了條件。當年還生長出**根硅單晶。此外,數月間進行了一百多項技術革新。

◆9月,開辟了固體理論學科。

◆10月8日*科學院院務會議批準,應用物理研究所更名為物理研究所

◆今年中關村物理大樓(物理所主樓)竣工。

一九五九

◆6月,把研究組擴大為研究室。這時有光譜學、磁學、固體發光、晶體學、低溫物理、金屬物理、固體理論、固體電子學和半導體九個研究室及物化分析組。

◆下半年,成立業務處,加強計劃管理。

◆下半年,各研究室各處科分批從東皇城根物理所舊址遷至中關村。

◆今年建成我國*臺氦液化器

◆今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有包括一O九丙機附件階段性成果在內的7項。

一九六O

◆年初,建立了紅外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兩個研究室。

◆今年《物理學報》《物理通報》兩刊物由科學出版社劃歸本所。

一九六一

◆今年總結了前一段的工作,提出三至五年內主要任務:繼續進行固體物理的基礎研究;有重要技術應用前途的固體材料是主要研究對象。由于許多新材料來源于固體物理的基礎研究,因此我所的首要任務是以*研究成果為國防和工業服務。

一九六二

◆9月,建立高壓與金屬物理研究室

一九六四

◆今年,業務處成立科研成果推廣小組,促進科研成果推廣工作。

◆今年,成功合成人造金剛石

一九六五

◆年初,建立電介質研究室

◆年初,激光紅寶石研究工作在晶體質量,激光性能方面均達到國內*水平,在全國科技項目表彰會上獲獎。

◆10月,成立電子儀器室

一九六六

◆1月成立中共物理所委員會

◆5月,在陜西勉縣黑河壩成立技術物理實驗中心籌備處(三二五工程處),進行在三線建立技術物理實驗中心的籌備工作。

一九六八

1月,所辦公室的秘書科改為所革委會辦公室。業務處改為生產辦公室。

一九六九

◆今年,與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生物系調來一部分業務人員組成胰島素晶體結構分析研究室

◆秋天,研究室、工廠和各職能部門改為連隊編制。

◆成立激光研究室。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除固體理論室以外的九個研究室共做50個課題,一九六九年完成了29項。當時和后來出了成果的有15項。

一九七O

◆10月,原屬院直接領導的理論物理相對論批判組交由本所代管。

◆今年恢復編制年度科研計劃。

一九七二

◆6月底至7月初,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相繼來所參觀,并提出建議:要加強基礎學科和理論研究及刊物情報交流等工作。

一九七三

◆上半年所領導重新任命各業務組的正副組長和部分實驗室學術秘書。

◆今年統計科研成果17項。

◆今年以諾貝爾獎得主巴丁等10人組成的美國固體物理代表團來所訪問,恢復了中斷多年的中美物理界直接交流。

一九七四

◆今年建成我國自行研制的*臺托卡馬克CT-6裝置,該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一等獎。

一九七六

◆1966年5月至1976年本所共做課題532個,取得重要成果45項

一九七七

◆9月,在院屬各研究所中率先重建學術委員會

◆10月27日,國務院任命施汝為繼續任物理所所長。

一九七八

◆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我所獲獎的研究成果有10項,與其他單位協作得獎的成果有15項,大會后由院給予獎勵的成果有30項。

◆5月17日羅馬尼亞總統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和夫人等43人來所參觀。

◆7月重新建立所務會議,會議每周舉行一次。

◆9月25日院批準我所成立所務委員會,由施汝為等15人組成。

◆10月,根據*科學院自然科學規劃精神,明確本所以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為主要發展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為:凝聚態物理與材料、光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中的若干領域。

◆11月,開始體制改革,調整機構,成立表面物理研究室理論物理研究組

◆今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經中央批準,在美國吳家瑋教授的促成下,我所錢永嘉等8人赴美國西北大學作訪問學者,標志著中斷多年之后我所與美國物理界大規模合作的開始。

一九七九

◆2月,成立超導體研究室

◆3月,成立固體能譜研究室

一九八0

◆8月,第三屆學術委員會成立,由施汝為等37人組成。

◆10月,章綜洪朝生李蔭遠李林管惟炎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今年建立離子束注入研究組。

◆等離子實驗室主任陳春先研究員提出在中關村建立“*的硅谷”,并成立了北京*民辦科技機構“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

一九八一

◆3月,成立由物理所學位評定委員會。

◆5月8日,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同意施汝為同志任物理所名譽所長,推薦管惟炎同志為所長。

◆5月20日,*科學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著名物理學家*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顧問、一級研究員陸學善同志在參加科學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期間,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終年76歲。

◆7月4日,四室劃分為晶體學相圖相變固體離子學3個研究室。

◆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我所12名研究員為博士生導師。

◆今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一九八二

◆3月29日成立激光研究室和激光物理研究室及真空薄膜實驗室。

◆5月建立光散射和磁介質光譜學研究室

◆6月25日著名美籍物理學家吳健雄博士和丈夫、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博士來所訪問座談。

一九八三

◆1月18日,名譽所長、一級研究員施汝為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3月25日中子散射協作組改為研究室

◆8月10日,以管惟炎為所長的物理所新的領導班子組成。

◆8月10日,擔負國家科委下達的研制我國*代超導薄膜DCSQUID系統攻關任務的506組,在組長楊沛然同志的帶領下,建立起我國*代超導隧道結DC一SC一SQUID系統。

一九八四

◆今年是我所加快改革步伐的一年,撤消研究室建制,實行所、組兩級管理體制,開始實行課題評議制度,引入競爭機制。試行所長負責制。

◆3月21日,中科院改革辦公室批準我所為*批試行所長負責制的兩個單位之一。

◆4月,完成首次課題調整。

◆6月,首次組建技術開發公司,組織科技成果轉化、開發、銷售、出口等(1990年更名為北京物科光電技術公司)。

◆9月24日,院指示,管惟炎同志調去任*科技大學代理校長,不免其所長職務。

◆10月29日物理所產生第二屆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李蔭遠等14組成人

◆釹鐵硼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及推廣生產獲得國家科委和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列為世界十項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成為世界上少數研制出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的國家之一。 

一九八五

◆1月30日成立物理所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由管惟炎等25人組成。

◆4月,在科學院的關懷下,以釹鐵硼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推廣、生產工作的負責人王震西為總經理的三環公司成立。

◆5月,楊國楨同志擔任物理所所長。

一九八六

◆2月26召開物理所*屆職工大會。

◆3月第五屆學術委員會成立,李蔭遠等28人組成。

李家明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卡斯特勒獎

一九八七

◆1月14日,所領導班子換屆,楊國楨同志繼續任所長。

◆2月,我所高溫氧化物超導體研究成功,以趙忠賢為代表的科研人員研制出液氮溫區超導體(Ba-Y-Cu-O)臨界溫度為92。8K。院數理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國內外首次公布了該液氮溫區超導體的元素組成。這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超導材料研究處于*地位。這一成果獲得*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表面物理實驗室經國家驗收批準正式對外開放

◆8月,磁學實驗窒經中科院批準對外開放,1990年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趙忠賢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范海福院士領導的小組在將直接法處理晶體結構分析中的贗對稱性問題研究中取得國際上*實驗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截止到2003年初,以其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編寫的程序已被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使用)。

一九八九

高溫氧化物超導體的研究繼續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磁光盤材料的研究采用擴散摻雜法制備的Mn-Bi-Al-Si磁光膜材料,其磁光克爾旋轉達2.04度,是目前國外試用的非晶態稀土和鐵族合金膜的五倍。此項成果為我所*次向美日和西歐國家申請的專利。

一九九一

◆3月14日所行政班子換屆,楊國楨同志繼續任所長。

◆范海福、蒲富恪、趙忠賢、李家明研究員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李方華、范海福獲葉企孫物理獎。

◆葉佩弦、傅盤銘獲饒毓泰物理獎。

一九九二

趙忠賢獲首屆王丹萍科學獎。

尚昌和吳健雄物理獎

◆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二年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稱號的有管惟炎、章綜、范海福、趙忠賢、馮國光、陳立泉、楊國楨、林泉、蔡詩東。

一九九三

◆1月,成立青年學術會,旨在促進青年學術交流,提高研究工作水平。

◆5月15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考察評議,我所的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質量被評為全國物理學科總分*。

◆12月15日,國家科委綜合計劃司對全國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機構進行評價,物理所在科學研究與綜合服務業系統中,綜合科技實力名列第二,運行績效名列*。

◆今年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圓滿通過了中科院和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這是*通過計量認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梁敬魁、李方華先生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一九九四

◆6月,我所作為列入國家科委基礎性研究所試點單位,專家評議認為我所是我國“凝聚態物理研究上綜合實力最強的科研機構”。

◆12月5日,經中科院組織專家評審,我所光物理實驗室作為院級開放實驗室正式成立,楊國楨任實驗室主任。

◆今年圖刊情報室通過所計算機網絡系統,開通中科院圖書館的書目庫查詢系統。

◆今年中科院啟動“百人計劃“,王恩哥作為首批入選者,1995年從美國歸來。

一九九五

◆3月25日,楊國楨同志繼續擔任所長。

◆7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同志來所參觀,周光召院長、路甬祥常務副院長陪同參觀國家超導重點實驗室。

◆今年蔡詩東研究員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楊國楨、顧本源獲饒毓泰物理獎。

一九九六

4月15日—19日,課題調整中優選出進入凝聚態物理中心的35個研究組。

6月15日,中科院凝聚態物理中心在物理所正式成立,主任楊國楨,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希德。

6月20日,物理所第七屆學術委員會成立,由主任謝希德等72人組成。

6月20日,蔡詩東院士逝世。蔡詩東院士1973年從美國回國定居,到物理所工作,為我國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研究作出了杰出貢獻。

12月6日出版的《Science》刊登了物理所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研究組(組長解思深)關于大面積、定向碳納米管列陣制備的新方法的研究文章,這是新*成立后完全由*科學家在物理所內完成的*篇在《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國際同行高度評價了他們的工作。它標志物理所在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領域內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被列入199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12月20日,物理所與香港城市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實驗室以材料學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

今年我所與航天部有關單位合作研制的空間組合式功率移動晶體生長爐,已在我國新型返回式人造衛星上成功地進行了材料科學實驗,標志著我國空間材料科學實驗技術上了一個臺階。

范海福獲“1996年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

王恩哥獲“求是青年學者”獎。

一九九七

◆1月1日,中科院電鏡開放實驗室和真空物理開放實驗室由中科院科儀中心進入物理所編制。

◆趙忠賢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沈保根獲“求是青年學者”獎。

張殿琳胡剛復物理獎

◆沈保根、成昭華獲葉企孫物理獎

◆我所納米電子學超高密度信息存儲研究的突破性進展,被評為1997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一九九八

◆12月15日,中科院黨組會議批準,我所成為中科院及物質科學基地首批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之一。

◆今年研究生公寓竣工。從八十年代初開始,高壓樓新環樓凝聚態物理樓物資樓以及招待所、研究生公寓等建筑先后落成。科研、工作條件逐步改善,據統計,1998年與1985年相比,全所科研、工作用房面積增加了1.2倍。

◆今年通過改進工藝等方法,合成出了3毫米長的定向碳納米管列陣,宣布了超長納米管的問世,被科技部評為1998年*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范海福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張杰獲*青年科學家一等獎。

◆王恩哥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一九九九

◆2月23—24日,課題組調整。自1984年開始,經過每三年一次共六次課題調整,從97個逐步減少到目前的39個課題組進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5月19日,以王恩哥為所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

◆11月10日“物理所科研戰略研究小組”成立。  

◆11月18日C402組完成了方形電池、聚合物電池的開發,與成都地奧集團北京高新技術投資公司等組建北京星恒電源有限公司

◆12月13日 阿爾巴尼亞總統雷杰普·邁達尼來我所訪問。

◆李方華院士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楊國楨研究員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梁敬魁、張澤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解思深研究員在納米材料方面的的研究成果獲橋口隆吉獎并被評為99年*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張杰獲“求是青年學者”獎。

二000

◆1月1日中科院低溫實驗室并入我所。

◆在納米材料科學研究中,解思深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和彭練矛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先后制備出直徑小于0.5納米的碳納米管,他們的工作被國家科技部并列評為2000年“*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首-“納米研究取得*進展”。

◆6月,物理所所標確定,并在國家商標局辦理注冊手續。

◆10月26日,中科院物理所國際量子結構中心成立。

◆11月3日,由物理所、高能物理所和化學所等單位共同組建的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成立。

◆解思深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二00一

◆4月13日,軟物質物理實驗室成立。

◆5月2日,蒲富恪院士去世,終年70歲。

◆6月8日,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成立。

◆7月日,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成立。

◆9月29日,《物理所國際專家評價制實施辦法》正式實施。

◆11月28日,北京物科光電技術公司改制為北京物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范海福院士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張殿琳、張澤研究員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許祖彥、陳立泉研究員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王鼎盛獲葉企孫物理獎。

二00二

◆2月11日,薛其坤及其研究組制備出全同納米團簇周期點陣,引起國際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4月,由電子學與科學儀器部、微加工實驗室、圖書館與網絡中心、機械加工廠四部分組成的技術部正式成立。

◆4月28日,“北京圣科佳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該公司以物理所在分子束外延領域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為技術資本,與七家公司投資組建而成,是我國*家從事化合物半導體外延材料研究、開發與生產的高技術企業。

◆5月31日,李林院士逝世,終年79歲。

◆8月,建筑面積16147平方米的凝聚態物理綜合樓竣工投入使用,所內實驗室用房面積增加近1萬平方米。

◆10月12日,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首次公布了全國12個一級學科整體評估排名結果,物理所在物理學科中排名*。

二00三

◆2月26日,李方華院士在法國巴黎獲得具有"女性諾貝爾科學獎"之稱的"歐萊雅--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亞太地區首位獲得該項殊榮的科學家。

◆3月23日至26日,“2003年納米和表面科學與技術全國會議暨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應用聯合會第92屆首腦會八學科亮點研討會”在中科院物理所成功舉行。

◆6月9日,物理所成立75周年紀念日,物理所以各種形式進行慶祝。

◆6月,在中科院有關領導的指導和全所職工的支持下,物理所領導班子換屆工作完成,新一屆所黨委和所領導班子正式產生,王恩哥繼續擔任物理所所長。

◆7月,研究生部成立。

◆8月21日至23日,“2003北京電子顯微學研討會”在物理所成功召開。

◆9月,物理所工會被授予“模范職工之家”稱號,成為中科院系統*獲此殊榮的單位。

◆9月9日,199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奧謝羅夫(DouglasOsheroff)應邀來物理所訪問交流,并以“臨近*零度的研究領域”為題做了學術報告,介紹了在極低溫度下發現量子液體3He超流動性的這一過程。

◆11月,解思深研究員、張杰研究員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11月17日,1998年度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崔琦(Prof.DanielC.Tsui)教授對物理所進行了工作訪問。王恩哥所長代表物理所正式授予崔琦教授“*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講座教授”的榮譽,并商定在物理所設立“崔琦講座”。

◆解思深、李文治、潘正偉等完成的“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物性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物理所王恩哥研究員獲得2002-2003年度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物理所所陳立泉院士獲得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王恩哥、薛其坤等率領的納米結構/薄膜生長及表面動力學研究團隊,被評為*科學院2001-2002年度重大創新貢獻團隊。

◆2003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薛其坤、賈金鋒研究員小組的全同金屬納米團簇研究名列其中。

◆“2003年度*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公布:物理所“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以[658篇/1602次]居2002年全國科研機構*名,至此已連續三年獲此殊榮。本年度SCI收錄我所論文數量為407篇,在全國科研機構中位居第二。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于2003年11月25日正式批準開始籌建。

二00四

◆1月14日,在*科協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年公眾關注的*十位科技人物評選中,李方華院士當選,是中科院系統*一位入選的科學家

◆2月20日,楊國楨、顧本源、董碧珍、汪力小組的“求解光學逆問題的一種新方法及其在衍射光學中應用”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月25日,李方華院士再次當選為“2003年度海內外有影響力的《*婦女》時代人物”。這次評選是由《*婦女》雜志社主辦,面向全國那些作出顯著成績的時代女性,李方華院士也是此次當選者中*科技界女性。

◆2月,王恩哥、陳東敏被聘為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主任。5月13日,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研究部主任招聘答辯報告會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行。

◆5月24日—28日“第九屆國際X射線激光會議”在*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舉行。

◆6月3日,張杰院士獲得2004年度亞洲成就獎

◆6月21日,由物理所研究生部和學生會創辦的“明理時空論壇”正式開講。

◆10月19日,國際知名物理學家Nai-PhuanOng來所做學術報告,“崔琦講座”啟動。

◆11月1日,溫家寶總理和國務委員陳至立由路甬祥院長陪同來物理所考察。

◆薛其坤研究員獲得中央國家機關頒發的“五一獎章”。

◆薛其坤榮獲第八屆*青年科技獎

◆楊國楨院士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解思深院士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據*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結果,中科院物理所“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以【787篇/2052次】居2003年全國科研機構*名,至此已連續五年榮獲國際論文被引用數量去昂國科研機構*名。本年度物理所SCI收錄論文為476篇,在科研機構“SCI收錄論文數排名”中名列第二。

◆此外,物理所在今年新增統計項目“1998-2002SCI收錄論文累積被引用次數較多的前二十所研究機構”中排名*;在“2003年度各學科科技論文高產機構”中位列“物理學”*。

◆由王恩哥、薛其坤、賈金鋒等人完成的“原子尺度的薄膜/納米結構生長動力學:理論和實驗”,聞海虎、李世亮、楊萬里等完成的“高溫超導體磁通動力學研究”兩項成果分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二00五

◆1月12日至14日,物理所2005年春季學術交流暨研究組開題報告會舉行。有45個研究組通過了開題答辯,其中新開題研究組7個,新任組長14名。

◆4月,方忠博士榮獲首屆物理所“科技新人獎”。

◆5月23日-25日,*屆中美材料科學研討會在物理所成功舉辦。

◆物理所被評為“北京市愛國衛生紅旗單位”。

◆7月1日*物理學會2004-2005年度五項物理獎和第五屆周培源物理獎頒獎會在物理所舉行。王玉鵬獲葉企孫物理獎;王恩哥獲周培源物理獎。

◆7月15日*科學院路甬祥院長來物理所視察。

◆9月8日由物理所和清華大學物理系共同承辦的第三屆亞洲計算材料科學會議在物理所召開。來自國內及美、德、日、俄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位學者出席了會議。

◆9月27-30日由物理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和*真空表面與納米科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05年納米和表面科學
與技術全國會議及InternationalWorkshoponFundamentalAspectsFutureInformationTechnology”在物理
所舉辦。

◆在第十六屆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大會上,物理所王恩哥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

◆在全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的評估工作中,物理所的博士后流動站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稱號。

◆10月19日上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同志到蘇州星恒電源有限公司視察工作。

◆2005年11月,王鼎盛、薛其坤當選*科學院院士

◆10月15日至17日,首屆中英雙邊自旋電子學研討會在物理所成功舉辦,這是中英雙方科研機構對自旋電子學領域共同探討召開的*次會議。

◆11月23日至27日“中德量子工程學術研討會”在物理所成功舉辦。

◆由瑞士駐華大使館、德國駐華大使館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共同舉辦的“中瑞德愛因斯坦物理獎專題報告大會”于12月16日在物理所成功召開。

◆物理所、光電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研制成功140吋大型背投全固態激光彩色投影電視樣機。

二00六

◆李方華院士、范海福院士、萬正華博士、胡建軍博士、湯棟博士等完成的“微小晶體結構測定的電子晶體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榮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極端條件物理實驗室汪衛華研究組成功研制出“新型鈰基非晶結構材料———金屬塑料”入選2005年度*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2月24日,物理所與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物性科學基礎研究所簽署雙邊合作協議

◆2月27日,北京散裂中子源(BSNS)靶站譜儀工程中心(籌)和中科院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物理所舉行。

◆3月15日,*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蘇州清潔能源中心簽字及掛牌儀式在蘇州市科技城舉行。

◆物理所創辦公共技術系列講座,*講于3月16日舉行。

◆在院工作會議上,薛其坤、王恩哥領導的“薄膜/納米結構的控制生長和量子操縱研究集體”獲得2005年*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3月31日下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到物理所調研工作。

◆5月15日,Princeton大學的崔琦教授來所進行學術交流。

◆6月6日,在*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上,物理所范海福院士以“晶體衍射分析中的相位不確定性問題”項目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6月7日上午,物理所順利通過ARP所級系統實施工作驗收。

◆7月12日,王恩哥獲本年度德國洪堡基金會(AvH)洪堡研究獎(HumboldtResearchAward)。

◆8月7-11日,首屆“亞洲激光等離子體加速和輻射源暑期學校”在物理所成功舉辦。

◆10月27日,第十四屆*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上*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2005年度物理所發表國內和國際論文總數、發表*署名單位的SCI收錄論文數、1996-2005年SCI收錄論文累積被引用篇數、2005年度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均在全國科研機構中名列*。1996—2005年發表的論文累計被引用次數排序中,以物理所李文治為*作者發表于1996年Science上的一篇關于碳納米管研究的文章排在*位。

◆11月15日,許祖彥、張杰、薛其坤獲得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2月13日,郭可信院士去世,終年83歲。

◆12月1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StevenChu)教授應邀來物理所做學術報告,并接受聘請為“物理所榮譽教授”。

◆12月28日,由物理所和理化技術所聯合研制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通過中科院主持的鑒定,確定該儀器為國際*臺超高能量分辨率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

二00七

◆2月27日,張杰、盛政明、李玉同、魏志義、董全力等完成的“超強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中超熱電子的產生和傳輸”項目榮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3月9日,《科學》雜志第315卷第5817期發表了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汪衛華研究組在非晶合金的塑性研究中取得的重要進展。他們合成出在室溫條件下具有超高壓縮塑性的非晶合金。這種材料在室溫下具有超高塑性,同時還保持了非晶合金高強度的特點。

◆3月12日,在*科學院北京分院(京區黨委)2007年度工作會議上物理所被授予“2006年度*科學院京區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3月14日,2006年全國學科評估結果公布。物理所在物理學科中整體水平得分為95分,與南京大學并列物理學*位。

◆3月19日,高鴻鈞研究組“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研究新進展”被評為中科院2006年度十大重要創新成果。

◆3月30日,物理所與意大利國際高等研究學院簽署合作協議

◆4月,物理所被評為“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5月14日,在*科學院“全院辦校、所系結合”工作會議上,物理所榮獲“*科學院‘全院辦校、所系結合’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6月13日,在中科院有關領導的指導和全所職工的支持下,物理所領導班子換屆工作順利完成,以王玉鵬為所長的新一屆所領導班子正式產生。

◆6月20日,物理所公文、檔案、安全、信息宣傳工作通過中科院公共事務管理標準一級考評,并榮獲檔案、安全工作貫標“先進集體”的稱號。

◆6月23日,物理所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簽署共建“電流變液聯合實驗室”協議。

◆6月30日,由物理所參與成立的北京天科合達藍光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的首批中試批量生產的6H和4H晶型的碳化硅晶片產品下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與該公司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碳化硅晶體生長爐,在國內首次建立了一條完整的碳化硅晶片中試生產線,使產品達到了即開即用(Epi-ready)的水準。

◆7月10日,物理所成立發展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該委員會委員由全所院士和部分老領導組成。

◆8月20日,張杰院士當選為新一屆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的主席,任期三年,從2008年1月1日開始。

◆8月21日,物理所召開黨委、紀委任命大會,孫牧同志任物理所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

◆9月8日,許祖彥院士與中科院理化研究所陳創天院士及山東大學晶體研究所的蔣民華院士榮獲“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9月13日,199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道格拉斯·奧謝羅夫(DouglasDeanOsheroff)教授應邀訪問我所。

◆10月6日,張杰院士當選為德意志利奧波第那自然科學院院士。

◆10月12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訪問物理所。

◆10月12日,2007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與國家技術獎章獲得者卓以和教授蒞臨物理所參觀訪問。

◆10月15日,科技部萬鋼部長一行到物理所視察指導工作。

◆10月22日,張杰院士當選為*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1月22日,臺灣“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一行訪問物理所。

◆11月24日,物理所順利通過GJB9001A-2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現場審核。

◆12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一行視察物理所。

◆12月27日,王恩哥研究員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領導班子/*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王玉鵬

簡歷:
1965年3月生于山東
1994年5月在*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5年2月-1996年2月,在德國拜勞伊特大學物理系做訪問學者
1998年1月-1999年5月,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物理系洪堡學者
此后曾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1996年11月,任*科學院極低溫物理開放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師
1999年07月,任*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
2001年07月,任*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主任
2003年06月-2005年05月任*科學院物理所副所長研究員凝聚態理論室主任
2005年05月-2006年02月任*科學院物理所副所長研究員
2006年02月-2007年06月任*科學院物理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
2007年06月-2007年06月任*科學院物理所所長研究員
主要學術工作:
(1)低維強關聯電子體系的近藤問題研究;
(2)自旋梯子系統的理論研究;
(3)低維強關聯電子體系的量子臨界現象及非費米液體行為研究;
(4)高溫超導體的輕稀土摻雜理論研究等。
研究興趣:低維強關聯凝聚態理論;量子臨界現象;冷原子多體理論。
個人榮譽:
1998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8年獲香港求是基金會杰出青年學者獎
1999年獲*科學院優秀青年稱號
2001年獲*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2004年第三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第八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2005年*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
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量子調控”項目首席科學家

組織機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1934年建立的*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近代磁學研究室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的,1951年正式組建成磁學實驗室,1987年被批準為*科學院磁學開放實驗室,1990年經科技部*科學院批準成為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磁學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磁性物理的基礎研究為指導,以有重大應用背景的材料--稀土過渡族金屬間化合物和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等為重點,開展物質的基本磁性和磁電、磁熱、磁光等效應研究,探討從微觀電子結構、介觀、界面及復合相到宏觀磁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新材料和新的人工結構材料的磁性物理學。實驗室現分五個課題組開展相應的工作:1)散裂中子源設計;2)自旋電子學材料、物理及器件研究;3)磁性金屬氧化物/化合物量子序調控及相關效應研究;4)磁性納米結構與磁共振研究;5)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和研究。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成昭華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沈保根研究員。                                                                         

實驗室自建設以來取得了在許多國際上開創性和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如在新型稀土-過渡族化合物的結構和磁性中,首次發現了快淬高碳高穩定間隙稀土鐵化合物,首次通過常規冶煉方法獲得了結構穩定、高居里溫度、強單軸各向異性的高碳2:17型單相化合物,克服了國際上眾多實驗室都在努力解決的2:17型稀土鐵氮(碳)化物高溫不穩定的缺點,并對這類化合物的晶體結構與磁性作了系統地研究,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重視。國際著名物理學家、稀土鐵族間隙氮化物的發現者、歐洲間隙稀土化合物攻關組組長Coey教授在國際磁學會議的特邀報告《永磁學的前景》中引述了本項研究;著名磁學專家、美國Hadjipanayis教授在國際間隙稀土化合物會議的大會總結報告中稱:間隙高穩定碳化物是永磁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自旋電子學材料和物理研究中,我們在多層膜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例如在全世界至今發現具有GMR效應的20多種金屬多層膜中,有三種是我們發現的。1995年至2001年間實驗室承擔各類重要科研項目75項,其中863項目3項,973項目6項,院重大項目6項,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杰出青年基金2項,杰出青年基金B類1項,百人計劃5項。獲國家、院、省部級獎項11項,申請及授權專利9項。共發表學術論文650篇、國際國內會議論文230篇,合作出版中文專著2本。經科技部信息所統計結果表明,1995年以來,磁學實驗室室在稀土金屬間化合物方面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超過400多次,其中單篇論文被引用數兩次列全國前十名之內。                                                                                              

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目前擁有一支優秀的、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員17人,博士生導師14人,1人獲香港求是科學基金,2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5人獲中科院“百人計劃”。實驗室涌現出十多位學術思想活躍、具有創新精神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他們銳意進取,為實驗室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通過在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中的系統訓練,使他們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較強的科研能力。1995年至2000年以來共培養博士生36名、碩士生20名、博士后13名。他們在磁學領域已做出突出的工作,其中1人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1人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1人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8人獲中科院“百人計劃”。

實驗室國際交流活躍,已與美國、德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建立起院級交流合作關系,與其它國家和地區也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多次組織國內外學術會議,實驗室每年派出進行學術交流人員約占全室人員的1/3,同時接待大批國內外學者來室講學和工作。通過開放課題申請和雙向自主選擇課題的方式,對外開放,讓合作單位和合作人員直接參加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有的研究課題,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增強了研究力量,極大地提高了開放度和增強了交流及合作的學術氣氛。

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十·五”期間將主持國家科技部973和863項目、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和中科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的國際前沿,重點在自旋電子學,納米磁性結構、新型稀土功能磁性材料的基礎研究和微觀磁性等方面的做出戰略性、前瞻性和原創性的工作。實驗室計劃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關鍵部件,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和學科發展的需求自行設計研制先進設備,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加強磁性理論與實驗結合、交叉學科的發展需求新的學科生長點;拓寬和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力爭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實驗室,使之真正成為我國新型磁性材料與物理的基礎研究基地、優秀磁學人才的培養搖籃和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聯系的橋梁。[1]

重大項目/*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類似“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與“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