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福建政府

莆田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莆田市
網站熱點:
政府門戶,政務網,RSS訂閱,你好,手機門戶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04:15
網站介紹:
歡迎您對莆田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寶貴的建議意見。為了更好的反映民聲,為百姓解決問題,建議、意見、投訴、舉報請在“互動交流”欄目提交。莆田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市政務網,包括:媽祖文化、人文地理、招商項目、行政辦公、縣區規劃、遠景目標等。
網站百科

簡介/莆田市

莆田,福建省地級市。因多荔枝,又稱“荔城”。歷史上稱“興安”、“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為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3年國務院批準建立地級市,下轄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仙游縣、秀嶼區。莆田人不僅創造了*科舉史的奇觀,現今和歷史上都人才輩出,自古就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稱。

莆田人創造了科甲冠八閩的奇跡,由莆仙兩縣組成的古興化府、經過多方論證,莆仙歷代狀元共有21人、榜眼7人、探花5人、宰輔17人、莆籍進士2482人, 以上數據沒包括已經遷徙到外地的莆田人所產生的人才,  是歷史上在全國排名最前面的科舉名邦之一。  2008年末戶籍人口305萬、常住人口2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49萬人;以1978年作為開始年統計,有常年90多萬人在外經商辦企業 ;現代莆田籍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7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科學院,*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2人為兩院雙院士),更有3000多名莆仙籍專家學者遍布國外。莆田籍各類專業科技人員3萬多名。以第20世紀100年內移民外地的人數統計,有旅居在外的僑胞150多萬人,港澳臺同胞40多萬人,歸僑、僑眷30萬人,這些數據沒有包括第20世紀前的古代、近代已經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經人口過多,成為人口輸出地,莆田開始有規模比較大的對外輸出人口。南朝時析南安縣(今福建南安市)地建莆田縣,唐朝中期劃莆田縣西部地置清源縣,后改名為仙游縣。

建制沿革/莆田市

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的活動。

夏商時,莆田區域屬“九州”之一的揚州

西周時,是“七閩”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屬閩越地。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莆田被正式納入行政建制以來,秦王朝時期,從建立閩中郡到納入行政建制 ,南朝時期,置莆田縣。

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在晉安郡置閩州(今福州),轄晉安、建安、南安三郡。不久,改閩州為豐州,州署設晉安郡(今福州)。

陳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分南安地另置莆田縣,屬豐州之南安郡,州治在今福州,郡治今福建 南安豐州。自此,莆田方有獨立之縣冶,所轄之地大致相當于今莆田區域范圍。

隋開皇九年(589)再置莆田縣,由于南安郡人口不足而被撤銷,下轄的莆田縣也被撤銷。

唐朝武德年間 622年,莆田再次置縣,于南安故郡地置豐州,州治在今 南安市豐州鎮;

貞觀元年(627年),豐州撤消,并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 南安、莆田、龍溪三縣并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泉州一帶人口稀少,今泉州一帶的行政建制多次被裁撤 :比如武榮州建立不久復廢入泉州(今福州)。

唐久視元年(700年)第三次置武榮州,泉州一帶的建制才穩定下來。唐景云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泉州。西元700年至閩國時期,屬泉州.

南唐并吞閩國(945年)后,閩國三分,  南唐得建州、汀州,吳越得福州, 而泉州、漳州為當地人泉州指揮使陳洪進占據,稱清源軍、平海軍。

964年,清源軍改名平海軍。   978年陳洪進上《納地表》,將其所轄漳、泉二州14縣獻給宋廷。 宋太平興國年間,西元978年析平海軍(今泉州、莆田)莆田、仙游地設立興化縣,后改興化軍,領興化、莆田、仙游3縣。

元朝末期明朝前,泉州莆田出現亦思法杭兵亂

明洪武二年(1369)為興化府,正統十三年(1448)裁興化縣。

明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經湄洲灣時,修葺并擴建媽祖廟。莆田各衛水手亦多隨鄭遠航。景泰四年(1453年)全省鄉試中式90名,莆田縣占44名,時有“一邑半榜”之譽。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巡撫金學曾檄各府縣栽種自呂宋國(今菲律賓)引進的番薯(地瓜),以佐五谷。楓亭民眾始育番薯苗,銷往莆田、永泰及泉州府各縣,為當時福建*番薯苗基地。是年,刑部郎中仙游人鄭瑞星主持修筑杜陂上游一段16里長的陂渠,俗稱“官陂”。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水師督施瑯率軍自平海起航攻澎湖、臺灣,鄭克塽(鄭成功之孫)降,*重歸統一。

清朝前期開始莆田仙游兩縣屬興泉永道(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廈門)。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縣志》36卷(今北京圖書館藏有一部)。1878年哲理中學(今莆田第二中學)創辦,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興郡中學堂(今為莆田*中學)。

1912年廢府,屬南路道,道治設廈門,1914年改名廈門道,原泉州府、興化府、永春直隸州所轄各縣隸之。(現有江蘇省興化市)。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屬興泉(泉海)省(今莆田市、泉州)。民國23年(1935年)10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同安、晉江、南安、仙游、莆田、金門、安溪、永春、德化、惠安。

1949年8月21日解放后,莆田、仙游2縣屬第五專區(駐泉州),1950年屬泉州專區,1955年屬晉江專區(駐泉州)。 1970年閩侯專區 駐地遷莆田,1971年該制為莆田地區,管轄 莆田,仙游,永泰,閩侯,閩清,長樂,福清,平潭。 1973年 閩侯縣劃入福州市。 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莆田地區,將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5縣劃歸福州市,將莆田、仙游2縣劃回晉江地區。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莆田市,以莆田縣部分行政區域為該市行政區域,將晉江地區的莆田、仙游二縣劃歸莆田市管轄。析莆田縣地置城廂、涵江2區。將莆田縣的城廂鎮、城郊公社成立城廂區,將莆田縣的涵江鎮、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區。

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莆田縣,劃出莆田縣和城廂區 部分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同時調整莆田市市轄區行政區劃。

社會事業/莆田市

教育事業

莆田學院

莆田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具備高等本科學歷教育資格的綜合性公***層次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由興化大學、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于1898年開始創建的福建省高級婦幼衛生學校、莆田地區教師進修學院、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在2002年3月合并升格為莆田學院。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余壽文教授的在莆田學院升格的2002 年發表講話:同心協力辦好學院,報效我們的壺蘭大地——我們的莆田學院終于掛牌成立了,圓了我們千年的大學夢。它將永載在我們的壺蘭大地的歷史上,將會對我們今后整個莆田包括福建省的人才培養良好影響巨大

2010年9月,德國BSK 大學 國際教育機構執行總裁,凱爾·費德勒、弗里德海姆·艾克及夫人雷克娜·艾克來我校莆田學院參觀訪問,并與莆田學院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書。 2010年9月,莆田學院與德國BSK 國際教育機構 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書,與多個德國 大學合作。 根據莆田學院與德國BSK國際教育機構簽訂的《中德教育交流與合作框架協議》,2013-2014學年度莆田學院第四年度推薦優秀學生進入“中德高校合作培養應用型德制工程師項目”。入選的學生將正式進入該項目的中德雙方培養單位跨國學習,[12]學生在德國學成畢業后將按照德國工程教育體制完成碩士學位與注冊工程師的無縫對接,成為德國制式的碩士學位文憑工程師,德國制式的工程師已得到國際互認,具有在歐洲和國際上從業的職業資格。

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余壽文教授對莆田學院 海外班學生的綜合能力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他認為:“對比其它大學的‘海外班’學生以及一些研究生階段的教學改革實踐,以及與世界上各個層次的學校的類似教育實踐相比較,能夠把外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固有的教學長處相融合從而樹立學生成長的自信,使這個層次的學生在自學能力的提高、課堂交流以及團隊精神發揚上有明顯的進步,莆田學院這個試點是有特色的。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地處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學院是一所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工科類公辦高職高等院校。

福建省名校

莆田一中,于1906年創建,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為全國百強中學,歷年高考成績居全省前列;

莆田二中,于1878年創建,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

仙游一中,辦學歷史遠可溯至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興建的金石書院,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是仙游縣*“一級達標中學”。

省一級達標高中有:莆田一中、二中、四中、五中、六中、八中、華僑中學、十中。 莆田的省達標高中總共有26所。其它:莆田市理工學校、莆田職業技術學校、福建省稅務學校、莆田科技校、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莆田市工程學校、莆田市衛生學校、仙游職業中專學校、仙游華僑職業中專學校、仙游縣楓亭職業學校等。

科技事業

2012年年末共有*質量技術檢測中心1個,省級質量技術檢測中心4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個,法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個。年末全市共有專業地震臺站17個,其中綜合臺1個(含前兆測項2個、測震1個、GPS基準站1個),前兆觀測臺4個(地下流體觀測站3個、砂層應力觀測站1個),測震臺1個,強震臺3個,烈度速報臺6個,GPS觀測站2個。

全市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2家,新增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7家。全年共獲授權專利1197項,其中發明50項,實用新型466項,外觀設計681項。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政策引導類科技計劃,20個項目獲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立項,下達69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文化事業

2012年全市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9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6萬場次,其*內演出6萬場次,國內演出觀眾2541萬人次。年末全市共有調頻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06%;電視臺1座,電視節目2套,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30%。全市有線電視用戶34.08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干線總長3240公里。全年報紙7種,總印數0.25億份;期刊5種,總印數6萬冊。

社會保障

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311元,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90元,增長13.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733元,增長14.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6065元,增長12.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5.5%,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1.9%,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70.4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3平方米。

2012年年末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41萬人,征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7.13億元。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在職人數2.95萬人,收繳養老保險費2.97億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0.07萬人,征收基金5.95億元,其中統籌基金收入2.29億元,個人賬戶3.66億元。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09萬人,征收基金0.29億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90萬人,征收失業金0.90億元。企業工傷保險參保職工26.01萬人,征收基金0.61億元。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工傷保險參保人數8.3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6.76萬人。年末全市企業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的離退休人員3.44萬人,全部實現了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年末全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0.34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0.27億元。

位置境域/莆田市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中部,莆田轄地西接德化、永春,東至東月嶼,南至湄洲鎮烏丘嶼下嶼,北至大洋鄉科坪村北部和永泰縣。東北,千年以來一直以莆田縣新厝鎮北邊蒜嶺與福州市 福清縣交界,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自古就居住著幾萬莆田人,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在1950年代因為福清縣要發展工農業而被劃給福清縣。[15-16]從東到南有興化、平海、湄洲三個海灣,大陸海岸線271.6公里,海島岸線262.9公里隔海同臺 灣省淡水港相對;西南隔湄洲灣與惠安縣相望,陸地南接泉港、惠安,南安,泉州,洛江。現在轄地是莆田歷史上最小的。烏丘原隸莆田縣管轄,現為臺 灣金門縣代管。湄洲灣位置適中,航道順直,水深港闊,不凍不淤,避風良好的天然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大型深水泊位80多個,是全國少數幾個能夠建設30 萬噸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預計總吞吐能力可達4億噸以上,建設國際性深水大港條件十分優越

行政區劃/莆田市

莆田市,面積4119平方千米,人口329萬人(2013年)。

2002年2月1日撤銷莆田縣,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同時調整莆田市市轄區行政區劃:

撤銷莆田縣建制。將原莆田縣的常太、華亭、靈川、東海4個鎮劃歸莆田市城廂區管轄,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秋蘆、白沙、新縣、莊邊6個鎮和大洋鄉劃歸莆田市涵江區管轄。 (二)擴大涵江區的行政區域范圍。將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萩蘆、白沙、新縣、莊邊6個鎮和大洋鄉劃歸涵江區管轄。涵江區面積752平方公里。調整城廂區行政區域范圍,設立荔城區。

荔城區:將原城廂區荔城街道、城廂區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溪、步云、埭里、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濠浦、南郊、莘郊、荔浦、陡門、張鎮、西洙、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面積268平方公里。設立秀嶼區。將原莆田縣的笏石、東莊、忠門、東埔、湄洲、東峰、埭頭、平海、南日9個鎮和山亭、月塘2個鄉劃歸秀嶼區管轄。面積506平方公里。

政治/莆田市

市長:翁玉耀

常務副市長:李輝龍,副市長:張麗冰、阮軍、傅冬陽、吳桂芳、盧炳椿、陳志強、蔣志雄、謝曉曦

市委書記:梁建勇

市人大主任:林光大;市政協主席:林慶生 莆田市委副書記 賴軍

莆田市政府秘書長高阿財,莆田市人大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王國模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喬國運 ,莆田市民建前主委 郭學軍,莆田前市委書記楊根生

莆田 城管執法局局長嚴鳳平 , 莆田前海關關長[1] 李志軒,莆田前任市委書記許開瑞 ,莆田水利局局長吳健明[2] 莆田前市委組織部長 市委常委[2] 王興喜   

地理環境/莆田市

地貌

莆田市境域地貌類型齊全,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臺地、平原、盆谷、峽谷、灘涂等。

莆田境內有興化、平海、湄州3個海灣及127個大小島嶼,木蘭溪橫貫平原中部注入興化灣。囊山、九華山、天馬山、鳳凰山、壺公山等自然山體“五山簇擁”;木蘭溪、秋蘆溪、延壽溪以及南北洋河網水系等“四水相依”;瀕臨臺灣海峽、與臺灣隔海相望,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

氣候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000~2300毫米,年均氣溫15~21℃。

境域靠近北回歸線,冬季受蒙古冷高壓的挖掘,盛行從大陸吹來的偏北風,謂冬季風;夏季受大陸熱低壓的影響,盛行從海洋吹來的偏南風,謂夏季風。莆田市大陸度K值為47%,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充足,熱量資源豐富。氣溫冬暖夏熱,無霜期長。

西北山區、中部平原、東南沿海各分區氣候差異較大。山區氣溫相對較低,平均氣溫15.5℃~19.9℃,四季分明。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區,以春季最長,夏、秋相近為次,冬季(氣溫小于10℃)最短;海拔900米左右的山區,春、冬、秋三季相近,為91~97天,夏、秋(氣溫高于22℃)最短為82天;平原和沿海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19.7℃~20.7℃,每年有20多天低于10℃的低溫天氣,但每年出現的低溫過程時段不同,多年累加平均掩蓋了低溫天氣這一事實,因而平原和沿海冬季基本上不存在,屬無冬區,而以夏季最長,多達158天以上,春季次之,為125天,秋季最短。山區雨量充沛,年均降水1600~2200毫米,平原次之,沿海和島嶼平均降水僅800~1100毫米。沿海風大,夏、秋常有臺風襲擊。

自然資源/莆田市

動物資源

莆田市漁業興旺,水產富饒,主要有鰻魚、對蝦、大黃魚、馬鮫魚、梭子魚、鱘、蟶、蛤、海蠣等。

植物資源

是福建著名的糧食、甘蔗和水果產區之一,盛產稻谷、甘蔗、花生、黃麻、茶葉;龍眼、荔枝、枇杷、無籽蜜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

人口民族/莆田市

2013年底,全市戶籍總人口329萬人,常住總人口283萬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3.0萬人、1.2萬人。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3‰,與上年相比,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提高個0.2個千分點、0.9個千分點,死亡率下降0.7個千分點。

截止2011年底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數達675人,是全省每平方公里307人的2.2倍,比2010年末增加2人。分縣區來看,沿海和平原地區的湄洲島、荔城區、城廂區、秀嶼區、北岸分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499人、993人、147人、140人、78人,而山區面積較多的涵江區、仙游縣分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5人、224人。

市內居住有有漢、畬、壯、苗等33個民族。

著名人物/莆田市

古代
科舉名邦、狀元之鄉

*封建社會處隋朝至清朝末年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進士縣,只有18個縣,其中福建省占4個。而莆田縣的歷代進士,雄踞福建省進士縣的榜首,其次為晉江、閩縣(今福州)和建安(今屬南平市),比已經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轄的九個縣的人才的福州還多。單在宋代,莆仙人中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賦魁、別試*名的人數,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狀元的有陳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師、陳俊卿、黃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遠1人;以賦魁天下者有鄭厚、劉夙、林旖、吳鑄疇、鄭從甫、葉大有等6人;為別試所*名的有宋椿、林慮、林益嚴等3人,可謂占盡天下科舉風流。北宋鞏溪遷軍城驛前街府西巷宋會元鴻臚進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分別在宋洋中厝和莆田府城西雷山巷瑞龍庵西側建有兩處步云書院有“一會元兩宰相三尚書四解元”,黃中庸一門“四代聯登八進士”和“八代聯第十六進士”科第之盛冠闔莆郡之美稱。“一家九刺史”(唐代莆田九牧林林披的后裔,有九個官至刺史)、“一門五學士(唐黃璞進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館職)、”一科兩狀元“(1076年文武狀元分別為莆田人徐鐸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亞同榜”(1138年,莆田人黃公度、陳俊卿同時中狀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亞占雙標(黃公度、陳俊卿)”和“龍虎榜頭孫嗣祖(指宋徐鐸與其祖唐徐寅均為狀元)、鳳凰池上北聯兄”之類美談,如此等等。

文武狀元名單

文科:

五代徐寅

北宋 徐鐸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南宋 黃公度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

南宋 鄭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劉克莊 寧宗嘉定二年(1209)

南宋 吳叔告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陳文龍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濟孫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環 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潛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勝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舉*名

薛 奕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武舉*名

陳從龍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 武舉*名

葉豈頁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試*名

林定元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舉*名

廖 標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陳安定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舉*名

吳泰來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舉*名

林 洪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舉*名

黃振邦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舉*名

康荔芳清仁宗嘉慶21年 公元(1816)年武舉*名

周玉輝清德宗光緒15年 公元1889年武舉*名

現代

李嘉誠,男,祖籍福建莆田涵江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宜瑜,男,福建莆田市仙游縣人,原*科學院副院長,現任國家自然基金會主任。

陳光毅,男,福建莆田縣人。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共中央委員。

陳希,男,福建莆田縣人。歷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校團委書記、 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兼校工會主席,歷任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遼寧省委副書記、*科協黨組書記,,現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陳章良,男,1961年生于莆田縣江口鎮,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農業大學校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現任*科協副主席。

陳章武,男,祖籍莆田涵江江口,1942年出生,*作協委員,福建省作協主席、文聯副主席。

陳雷卿,男,福建莆田人,廣西政協副主席。

陳肇雄,男,莆田人,國際機器翻譯科研領域的知名專家,現為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李禮輝,男,福建莆田人,曾任海南省副省長 ,現任*銀行總行行長。

余壽文,男,福建莆田市仙游縣人,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工程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顧問、國際工程教育學會聯盟副主席。

余文光,莆田縣城內人,男,1901年出生,1922年畢業于香港大學醫學院;在校獲得港大*獎榮譽,被選為該校學生聯合會秘書,文光以醫學學士和外科學雙學士畢業于香港大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林元培,男,莆田人,上海出生,*橋梁大師。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學會副主任 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資深總工程師,1989 年被建設部首批命名為"*工程設 計大師" .2005 年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施天水,男,莆田涵江區人,1939年生,漢族。1962年福建師大化學系畢業。歷任莆田一中黨委書記、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歷任莆田六中教師,教務處副主任、主任、一中教師;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長。被莆田市授予“莆田市首批拔尖人才”,1988年省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李凡,莆田涵江區人,女,1955年至1965年文革前曾任 莆田一中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劉玉棟,男,莆田人,1970生。是*籃球的難以超越的豐碑,CBA歷史上*一個單賽季獨攬“聯賽最有價值球員”、“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和“得分王”三大獎項的運動員。1996年亞特蘭大、2000年悉尼奧運會,*代表團由劉玉棟擔任旗手,是兩屆奧運會中擔任*代表團旗手的兩個運動員之一。

林超倫,男,福建莆田人,英國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譯。

姚友梁,男,福建莆田人,新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ew Zealand)化工系本科畢業,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UK)化工理學碩士畢業,英國劍橋大學化工理學博士畢業。后在澳洲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AU) 任教授任教。

鄭炳清,男,莆田人,授中將軍銜,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閔桂榮,男,莆田人,任*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衛星總設計師、國家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等職。現任*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顧問。*科學院院士。

陳至立,女,1942年生。莆田市仙游縣人,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教育部部長,國務委員,北京奧組委*副書記。

林蘭英,女,1918年生,福建莆田人。*半導體材料之母,留學美國,新*成立后回國,曾任全國人大常委,*科協副主席。

龔旗煌,男,1964年8月生,華亭鎮園頭人,*科學院院士。

張國政,男,1974年生,莆田仙游縣人,雅典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比賽獲得金牌。

李川,男,1950年生,莆田人,曾任福建省副省長,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林文肯,男,1945年生,莆田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紀檢組組長,中央紀委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

吳淞笙男(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圍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

翁祖烈男(1909-1992),福建莆田人。*田徑裁判員。

黃文麟,莆田人,男 ,曾任*企聯執行副會長,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李祖可,男,福建莆田縣人。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工商聯會長。

周天鴻,男,1956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

蔡自興,男,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紐約科學院院士,*智能機器人學會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學科評議組成員。

阮金秀,男(1936-),福建莆田市仙游縣人,授少將軍銜,軍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部長。

黃光榮(1943—)福建莆田人,授少將軍銜,貴州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劉國廉,男,1938生,福建莆田市仙游縣人,授少將軍銜,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二所研究室主任。

余起芬,1937年5月生,莆田仙游縣人,男,授少將軍銜,曾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室任主任,主編《國際戰略論》等書。

黃豹,男,莆田市仙游縣人,授少將軍銜,國防科工委第21試驗訓練基地研究所主任。

陳慶耀(1951-),福建莆田人,男,授武警少將,武警部隊云南省總隊政委。

王正德,男,莆田市仙游人,授少將軍銜。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總參謀部三部裝備部部長。

學誠法師,男,1966年生,莆田市仙游縣人,1991年于*佛學院獲碩士學位。2007年獲授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教育學榮譽博士學位。2010年獲孟加拉國阿底峽大師和平金獎。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佛學院副院長、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陜西西安法門寺方丈、北京龍泉寺方丈。

鄭武,男,1967年生,祖籍梧塘鎮漏頭村,1967年8月出生,1991年入選國家男子籃球隊。

范劍青,男,1962年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統計系主任,四川聯合大學統計學兼職教授。獲得2000年度國際統計學*榮譽考普斯“總統獎”

劉玉煌,男,1959年出生在莆田。1981年和1982年,劉玉煌連續以8.11米和8.14米的優異成績,兩度改寫亞洲跳遠紀錄,并從1982年開始到1985年,連續蟬聯三屆亞洲田徑錦標賽跳遠比賽冠軍。1984年,劉玉煌代表*參加了在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并取得了跳遠項目第5名。

顏建明,男,1961年出生于莆田市涵江區,排球運動健將,1983年入選國家男排。

陳寶田,1949年,福建莆田人。曾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蘇華,女,1908年生,福建莆田人,曾擔任*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代表福建省婦女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婦女代表大會。

曾朝煌,男,1973年生,莆田園頭人,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人,國家特聘專家,高拓訊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陳蔚文,男,1950年生,福建莆田人,臺盟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所長。

黃明,男,莆田仙游縣人。歷任《福建日報》編輯主任,福建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兼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福建省教育局局長、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福建省顧委副主任,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胡文容,男,1964生,莆田人, 山東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中共山東省第十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林國恩,男,1946年生,莆田人,目前較為系統地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家,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

周良輔,男,1941年生,莆田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神經顯微外科治療腦瘤、腦血管病、先天性疾病、脊髓腫瘤、顱底腫瘤,2009年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經濟概況/莆田市

莆田2008、2009、 2010年連續三年GDP增幅全省首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南日鎮的南日鮑、莆田枇杷、莆田桂圓、度尾文旦柚為*地理標志產品。

知名產業有服裝紡織類生產、鞋革類、旅游 、啤酒、電子、古典工藝家具、金銀首飾。

莆田市*商標,不包括在外地經商的莆田人在外地創造的品牌,在全國馳名商標城市名義上排名約50名,這些*商標分別是:才子服飾、雪津啤酒 、閩中有機食品、天下農莊大米、卡朱米羽絨服、三棵樹涂料、保蘭德箱包、華昌首飾、 沃特運動鞋、國圣醬菜、 云敦襯衫、金威世家男裝、東奕機械。

*名牌產品 ,才子襯衫、東南香大米、 保蘭德皮包、天下農莊大米。

歷年GDP經濟指標:

2000年183.86億元,2001年203.48億元,

2002年232億元, 2003年242.7億元,

2004年300億元, 2005年GDP359億元,

2003年和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2.4%和13.0%,增幅由全省第四位上升為第三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2.8%和34.2%,增幅由全省第三位上升為第二位;

2005年莆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3%,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2006年GDP423億元,GDP增長16.5%,增幅居全省九市第二位。

2007年512億元,增長16.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創莆田二十多年來*水平。

2008年610.96億元,比增15.0%,增幅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增幅仍然位居全省首位。

2009年690.72億元, 2010年816.98億元,

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1055.37億元,同比增長15%,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41256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3.5%。

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 1345 億元,同比增長 12.8%,增幅居全省前列;財政總收入153 億元,同比增長 24.9%,總量躍升至全省第6位。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對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實行扶持政策。20世紀50年代中期,建設度峰、仙游、楓亭、園莊、莆田等5座大中型糖廠。同時,建成一批規模不大的食品、罐頭、機械、玻璃、造紙和鞋革等工廠,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的1976年,工業總產值才1.4億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搞活的政策給莆田市地方工業帶來新的生機。境內以開發湄洲灣為重點,初步建設秀嶼港、三江口港和楓亭港,增強外引內聯發展工業的能力。全市工業有較大的發展,其中發展最快的有制鞋業、食品工業,每年均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成為莆田市的兩大支柱工業。

2011年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579.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47.31億元,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35%,比上年提高0.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0.89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98億元,增長17.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27億元,增長10.2%;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97億元,增長6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72.13%,比上年提高29.03個百分點。

農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撥亂反正,放寬限制,農民積極開展多種經營,逐步改變原有僵化的生產關系,推行多種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擴大農業投入,農業生產出現新的轉機,1979年糧食總產量達50.1854萬噸。由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農業生產出現嶄新局面。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一部分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領域轉移,一部分勞力向農業生產的廣度、深度進軍,農、林、牧、副、漁各業全面發展,形成水產、水果、甘蔗、林木、毛竹、食用菌和奶牛生產基地,莆田的農業逐步向商品型、外向型農業轉化。1991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23.06億元,與1978年相比增長149.4%。

2012年,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強“三農”工作,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了農民收入突破性增長、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目標,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8.77億元,可比增長3.9%。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7.24億元,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311元,增長13.7%。

2012年末,莆田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8家,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2家。2012年,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額達196.55億元,出口創匯17365萬美元,全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帶動農戶數61.8萬戶,帶動基地規模191.2萬畝,牲畜飼養量183萬頭,禽類飼養量2986萬只,水產養殖面積28萬畝,農戶從產業化組織中獲得收益39億元。我市各類種養、農機、營銷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至2012年底,全市合作社達761家。

2012年,莆田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0311元,比上年增長13.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現金支出7733元,比上年增長14.6%。農民收入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占59.6%;家庭經營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為輔,分別占22.3%和15.5%;財產性收入較少,占2.6%。一是工資收入增長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推力。2012年,莆田市農民人均工資性純收入為6141元,比上年增長19.3%,工資性收入對純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9.9%,拉動純收入增長11.0個百分點。二是農民家庭經營純收入穩中有增。2012年,莆田市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2298元,比上年增長1.3%。三是財產性純收入穩步增長。2012年,莆田市農民人均財產性純收入269元,比上年增長15.0%。四是轉移性純收入持續增長。2012年,莆田市農民人均轉移性純收入1603元,比上年增長13.2%。

服務業

2014年3月23日,莆田市電子商務商會成立大會暨*次會員代表大會在莆田三迪希爾頓逸林酒店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屆理事會,正式宣告莆田市電子商務商會成立,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莆田全市電子商務銷售額超過600億元。莆田電商氛圍濃厚,大部分企業和創業青年通過網絡推介產品,初步統計,莆田市電商從業人員已達20萬余人。莆田市發展電子商務經驗豐富,從業人員多,行業人才優秀,得天獨厚的地區和成本優勢催生了一大批優秀電商企業,如中網一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了獨具創新模式與技術的*購·購天下的3D網購平臺,集購物、觀賞、互動及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是變革性融合與創新的新興電商企業代表。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在互聯網行業深化改革、蓬勃發展的形勢下,為全面整合行業內的資源,集中人才、科技、信息和各方面的技術力量,莆田市電子商務商會的成立恰逢時機。

交通運輸/莆田市

航空

莆田機場規劃開工建設。其定位為我國民用支線機場,按照可以滿足A320和B737系列等飛機起降的要求進行總體規劃,按4C建設,預留4D;機位數10個,遠期20個;規劃用地3300畝,遠期3750畝。

公路

莆田市現有沈海高速、沈海高速復線、莆永高速公路和各縣區的疏港大通道以及在建的興尤高速。

莆田汽車站位于莆田市荔城區文獻路與荔園路交叉處(闊口)。

莆田城市軌道交通正在規劃階段,規劃預留兩條城市軌道路線。一條是城市輕軌,起點為城際鐵路涵江站,終點是媽祖新城中心區,途徑西天尾,城廂傳統商業區,木蘭溪北岸片區,莆田中心火車站,笏石片區,平海灣片區。另一條是機場快軌,自莆田候機場出線,沿迎賓大道,知名路與城市快軌聯通。建議采用地面輕軌形式。

BRT快速公交系統亦在規劃中

鐵路

鐵路方面莆田現共建成運營的有福廈鐵路、向莆鐵路和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貨運專線)、仙龍鐵路(規劃中)。

莆田火車站既是福廈鐵路的中間大站,該鐵路南接廈深鐵路,莆田火車站又是向莆鐵路的首末站。莆田有三個在建或投入運行的客運火車站。向莆鐵路已于2013年9月26日開通運行, 還有涵江火車站仙游火車站(在建)、涵江北站(規劃中)、莆田東站(在建,貨運)、仙游鯉南火車站(規劃中)。

輪渡

莆田市忠湄輪渡公司負責輪渡航線為莆田文甲到湄洲島。

莆田市石南輪渡公司負責輪渡航線為石城到南日島。

莆田市湄洲島輪渡公司負責輪渡航線為湄洲島到金門、馬祖、澎湖、臺中。(不定期航線)

民俗風情/莆田市

民俗文化

莆仙民俗豐富多彩,同一個習俗在不同的區域里,就有所異樣變化。例如春節元宵節,各地的活動日期不同,其項目內容、規模、形式等都存在差異性。元宵節期間,平原人舉行游燈、楓亭游燈較為典型。沿海人元宵節,舉行神祇出巡郊游、擺粽轎、演戲等。莆仙各地宮觀寺廟數不勝數,而各個地方的宮觀所舉行的神祗廟點活動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質是大致相同的,卻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孫昌盛、萬事如意。民俗不光在過節上,風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樣式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響與制約,民間方言或普通行為習慣,亦產生出許多頗具特色的地方習俗。

一年過兩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時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難,躲過一劫。等風平浪靜之時,已是大年初二.當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慘不忍睹。人們決定再過一次年,各鎮各村不一。原莆田縣是大年初四,仙游縣是大年初五。在*是很難找到一年過兩次年的習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訪友,為了警示大年間被倭寇入侵的史實,當地百姓規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襲。

白頭春聯

清軍侵入福建時,莆田人和清兵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1648年,朱繼祚克復了興化府城,但同年七月在清兵大舉反攻下失敗。清兵第二次奪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剃發令的威脅。結果是每家每戶都有人被殺,家家都辦喪事貼白聯。到了新年,清軍強迫貼紅聯給“新朝賀歲”,否則死罪。按*老習慣,喪家未到除服是不能貼紅聯的。因此人們不得已貼上紅聯,但巧妙地留出一段白聯以示抗議。第二年為了紀念這一慘痛時刻就于大紅紙上邊特制一段白頭,漸成習俗。

莆田鬧元宵

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動從農歷正月初六開始直到正月廿九媽祖宮舉行“尾夜元宵”才結束,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鬧元宵,節目豐富多彩,盛況賽過春節。元宵,是指新春*月圓之夜——農歷正月十五晚,為我國民間傳統的重大節日,亦稱“上元節”。莆仙各地到處建有宮、廟、社、壇,每個里社均按古時劃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較為熱鬧,稱為“元宵心”。還有“總元宵”、“末夜燈”等活動,系較大社廟集中舉行的大型元宵繞境活動。體現出莆仙文化所獨有的強烈內聚力和鄉土氣息。

清明節

莆田清明節時,民間有到郊外春游的習俗,叫“踏青”。不少人家帶著“清明龜”和“卷”,以及飯、菜、香燭、銀紙上山掃墓,表示對先人的悼念。回來時,帶回一小束青枝綠葉。清明節多逢下雨,百姓可在清明前后各3天去掃墓,俗有“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之說。

“清明龜”是用米飯或面粉加糖做成的,先將飯團或面粉加糖捏成一個個粉塊,然后放入木刻的“龜印”中,印成龜的形狀。莆田民間傳說龜與鳳、龍、麟合稱為四靈,因此“清明龜”寓含祖先靈氣長存,子孫平安長壽之意。

“卷”也是用米飯或面粉加工成約三墳長的長方形粉塊,在粉塊當中壓一條小線,然后放入蒸籠里蒸,蒸熟后,粉塊中的小線會自然展開,形似書卷。有的人家還在“卷”上印制紅花,寓意一家紅火,子孫好學上進。

清明節期間,莆田人上山掃墓,除以祭品對著墓碑“呼神”致祭外,還要修剪墓圍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溝,并在“墓龜”上培新土,并放上一疊紙錢,用小石頭壓住,以示此墓的后裔已來祭掃。祭掃完畢,折下一枝松枝葉帶回家,以示枝榮葉茂,一家順意,子孫昌盛。

另外,莆田一些地方,清明節還有唱清明戲的習俗,所唱劇目多為人們所熟悉的莆仙戲《白蛇傳》、《拾玉鐲》、《人面桃花》等戲劇中有關清明故事的折子戲片斷,用以烘托清明的獨特氣氛。

媽祖文化

媽祖,是*古代神話中惟一的救苦救難的海神。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未曾有過的。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

媽祖民俗是源于人們對媽祖景仰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常規化古老民間習俗。它有別于其他媽祖信俗集體性活動,主要指信眾個體信仰活動,具有個人化鮮明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媽祖游燈

為湄洲島百姓為祈福、慶豐收舉行傳統民間活動。在節日尤其元宵節期間晚上,人們都提著“媽祖燈籠”繞境游樂。

●謝恩敬神

這是家族舉行感恩蒼天儀式,無論男女老少均統一著裝列隊到媽祖廟恭請媽祖參加,感謝圣恩,表達崇敬之情。

●圣杯問卜

當信眾家庭、事業遇到困難時,常會到媽祖廟用木質半月形“圣杯”問卜,祈求如何解決疑難問題。

●換花求孕

指湄洲島已婚未育婦女為祈生子育女到媽祖廟,與媽祖神像頭上的花互換來求媽祖賜孕。

●佩帶香袋

指信眾到媽祖宮廟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保平安。如今仍有許多信眾保持著這一習俗,以避邪保身。

●大門貼符

指信眾在大門貼上媽祖神符,保佑全家平安。

●頸項佩玉

指信眾脖子上掛媽祖玉像,寓意媽祖時刻相伴護佑在身。

●托看小孩

指信眾外出,將小孩托付給媽祖廟看護,因為媽祖是他們最信任保護神。

●媽祖掛脰

指在媽祖巡游過程中,信眾向媽祖神像頸項上掛上用紅繩子系的金鎖、銀鎖或錢幣,虔誠祈愿。

●誕辰禁捕

指湄洲漁民在媽祖誕辰日前后自發不下海捕魚,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民間性、親和性、包容性是媽祖民俗顯著特點,一千多年來世代相傳,已與百姓日常生活水***融,充分體現媽祖民俗普及性和深入性,并與其他媽祖信俗一起,成為媽祖文化有機組成部分。

莆仙話

莆田話又稱莆仙方言、莆仙話、興化方言等。莆田話在整個語言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開始出現于西漢、東晉南朝時,在南朝隋朝形成,因為那時和之前中原人南下,來源以西晉時中原正統語言為主體。

莆田話流行區域除莆田市全境外,還分布在廣東潮州、汕頭、 揭陽、普寧、 汕尾部分、梅州市大埔縣、豐順縣、海南省,湛江、雷州、茂名的電白、茂港區 ,茂名附近陽江的微部分、四邑微部分.千年以來本來是隸屬莆田縣的新厝鎮在解放后割給福清等地的大部分地方。部分分布的有:泉港北部、東部,永泰南邊、福清西南邊和原來的莆田縣新厝鎮東邊、北邊的鎮的某些村、西邊,廣東的韶關、廣西東部、南部,浙江溫州南部、東部,舟山群島、江蘇宜興,興化,安徽的歙縣等市、縣的部分地方,福州市平潭綜合實驗區南海鄉)塘嶼全島(前塘嶼鄉)。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毛厝村;泉港區界山鎮;涂嶺鎮小溪村、白水村、后望村。在東南亞亦有分布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有莆仙方言的分布。

莆田人文

莆田市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之譽,自唐代以來的1200多年間,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各個時期勇領風騷,垂范后人。出現林默、林兆恩、蔡襄、鄭樵、劉克莊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舉進士者多達2400多名、其中文武狀元22名、宰相14名、尚書近70名,其中莆田黃石金墩黃氏祖祠更是人文薈萃有“黃府進士三尚書(即黃光升黃鳳翔黃汝良),金墩入閣兩相國(即黃機黃錫袞)”與“文武兩狀元(即黃觀黃鉞)一榜眼(即黃鳳翔)二探花(即黃桂黃叔琳)三貢元(即黃守黃勝黃觀)四翰林(即黃志清黃元吉黃士觀黃志遴)”還有許多至今傳為佳話的科甲風流。諸如“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士”,“兄弟兩宰相”,“魁亞占雙標”,“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書占五部”。拍攝過電視劇《媽祖》,電影《金剛王》和電影《中華小子》等佳作。其中電視劇《媽祖》創下了央視開年大戲的收視紀錄。

莆田文物

(1)珍貴涉臺文物:莆田市城廂區內的龍橋社區位于莆田市區西北部,東臨學園路,西靠天馬山,南接北磨社區,北傍延壽溪。2002年莆田市區劃調整后,龍橋由村委會轉為社區居委會。有珍貴的涉臺文物史跡:宋光祿大夫太師金墩黃府陵墓(即閩省長黃小晶先祖太師黃府陵)位于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詩山又稱雞峰山因華嚴寺在此山別稱寺山南麓。宋光祿大夫太師金墩黃府賢士涉臺文物包括:清康熙臺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清康熙巡臺御史黃叔璥(黃石沙堤房)、清雍正臺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清翰林黃彥鴻(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名副其實的涉臺人物。

(2)莆田市文物的特點:是點多、密度大、價值高、分量重。經過1956~1957、1986—1987年的兩次文物大普查,以及日常文物普查和專題文物普查,現保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點800多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14處(原239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島媽祖祖廟、木蘭陂、三清殿、釋迦文佛塔、天中萬壽塔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103處(原41處),縣(區)文物保護單位167處,這些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按類別分有:古遺址、古窯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古石坊、古石刻、古壁畫、革命文物、革命遺址、革命舊址、革命舊居、革命紀念建筑物、瓷塑、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古樹木等。莆田紅磚厝,懸山頂、燕尾脊、紅瓦房,這種屋頂是莆田特有的,是模仿皇宮的造型。分布著大量莆仙特色的“紅磚厝”,非常漂亮。莆田的紅磚建筑是閩系紅磚建筑重要組成部分,在2013年和閩南紅磚建筑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古建筑是莆田歷史文明的重要載體,是莆田市文物的精華。莆田市尚且保存的數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是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宋代建筑以古譙樓,三清殿、媽祖廟以及眾多宋塔、宋橋、宋陂為代表。八閩名樓古譙樓以其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宋代臺基而著稱。

工藝美術
木雕工藝

莆田木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精微透雕”著稱,是福建乃至全國木雕工藝的發源地之一。2008年,莆田被*輕工業聯合會、*工藝美術學會聯合授予“*木雕之城”的榮譽稱號。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莆田木雕為閩中經濟、文化、習俗、藝術所熏陶,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繁富、刀法活潑、刻工精細的獨特風格,成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典家具

莆田的古典家具,將久負盛名的木雕工藝與傳統家具巧妙融合,做工講究,造型優美,意蘊豐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審美價值。2006年,莆田仙游縣還被*工藝美術協會授予“*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的榮譽稱號。

金銀珠寶

莆田金銀珠寶行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深,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被譽為“*銀飾之鄉”、“*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李耕國畫

李耕(公元1885-1964年),人物、山水、寫意、工筆無不精能,其藝術成就不僅在國內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都享有盛名,徐悲鴻評贊“有奇拙者,首推李耕君,揮毫恣肆,可追蹤癭瓢,其才則中原所無”。

風景名勝/莆田市

全市擁有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250多處,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97處。其中,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遐邇聞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獨有;湄洲媽祖祖廟和三教祖祠在全國、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重要的影響。

老鷹尖自然保護區,九鯉湖風景區以湖、洞、瀑、石四奇稱著,是“福建三絕”之一;距離市區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蘭坡,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化寺為福建省四大禪林和“十佳風景游覽區”之一;玄妙觀三清殿是本省保存*唐代道教玄妙觀建筑群之一;有現已論證的南少林寺遺址,還有宋代的古譙樓及蔡襄墓與擬列為莆田市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涉臺文物宋太師黃府陵,瓷窯古遺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遺址,也有千年古樹,荔枝樹——“宋家香”,龍華的古樟等樹木,“宋家香”是已發現樹齡*荔枝樹,屬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名木。

莆田南少林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聞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這里。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據考古認為“林泉院至遲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于唐初,和莆田武風有關。1991年9月經來自全國武術、歷史、宗教、考古界著名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后得出結論,并于1992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莆田九蓮山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

莆田市四季景

四大祈夢勝地是: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鯉。

湄洲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壺山蘭水

簡稱壺山,聳立于荔城南面,興化平原西側。巍峨俊秀的壺公山是閩中地區的名山。

壺公山

為*福建省莆田市一座名山,*處有711.5米, 壺公山雖不高,但由于坐落在興化平原之上,所以顯的十分高大。人們多以壺公山和木蘭溪為莆田市的代名詞,有“壺山蘭水”之雅稱,其中“壺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壺公山坐落于新度鎮之內,距離市區只有十余公里,其交通十分方便。北宋理學家朱熹曾贊美壺山說:“莆多人物,以文獻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這里所說的“此公”,即是壺公山。

木蘭溪

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流經莆田,迂回于興化平原,這里是莆田水系較為發達、物產較為富饒、耕地較為集中、人口較為密集、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帶。木蘭溪,是*福 建 省的主要河流之一。發源于仙游縣,流經仙游縣和莆田市,較后注入臺灣海峽。木蘭溪下游沖積成興化平原,是福建省主要平原之一。

九鯉湖

九鯉湖原名九里湖,位于仙游縣北部山區鐘山鎮。相傳漢武帝時,安徽廬江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并跨鯉升天成仙,故得名。

莆仙戲

是*現存戲劇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原名 “興化戲”,是在古代“百戲”的礎上發展形成的。莆仙戲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閃光于現代。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有五千多個,解放后,《團圓之后》、《春草闖堂》、《秋風辭》、《新亭淚》、《晉宮寒月》、《葉李娘》、《狀元與乞丐》等優秀劇目譽滿全國劇壇。

古譙樓

古譙樓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 年),后幾經毀建,尚存的古譙樓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嘉慶八年(1803年)整修的。古譙樓是福建保存最完整的譙樓建筑,堪稱八閩尚存譙樓*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莆田市

金沙薏米

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薏米始栽培于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為貢品。金沙薏米容易脫殼,出米率達60%以上。薏米的腹溝深、粒圓、含固形物多。

南日鮑魚

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于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另外,鮑所產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艷,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仙游皮蛋

是以獨特的科學傳統配方加工而成的,質地透明有彈性,味道鮮美,食后甘味回旋,具有清涼、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別是可以減少膽固醇,全縣已形成年產優質松花皮蛋和紅心咸蛋1億粒,產值1億元,出口供貨總值1000多萬美元的“兩蛋”生產出口基地。

荔枝

“荔城無處不荔枝”——這是郭沫若對莆田的*感覺。自唐代起,莆田就開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艷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郁,質量優而名揚海內外,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等。

龍眼

莆田龍眼栽培歷史悠久,始于隋唐,宋明尤盛。

枇杷

莆田枇杷色澤鮮艷,果個特大,肉軟汁多,甜酸適度,味美爽口,品種達100多種,單果重為全國*(解放鐘*單果重172克,為世界之冠),主產區常太鎮號稱“*枇杷*鄉”。

文旦柚

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游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后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實無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無渣,富含維生素C,曾被清朝列為貢品。

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國家最早的快餐之一。它是莆田著名的土特產,始于宋代,相傳為宋治平間,興化軍主簿黎畛受命協助錢四娘在莆田興建木蘭陂水利工程時所創。

碗糕

在閩南,碗糕也叫發粿,“發”是發酵的意思,“粿”指大米食品。因其制作過程需經過發酵,蒸熟后就發起來了,人們取其“發”之寓意,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發”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發財,二是家族興旺。在閩南,冬至、春節等大節日或祭神祭祖活動時家家戶戶都做,平時也做為小吃。

紅團

紅團,福建莆仙地區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餡兩部分構成。紅團是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過年時家家必做。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于渲染節日氣氛,還用于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饋贈禮品。

城市榮譽/莆田市

“2012*特色魅力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

**發展潛力城市;

*木雕之城;

*武術之鄉

全國田徑之鄉;

全國雙擁模范城;

全國籃球城市;

*攝影之鄉;

*古典工藝家具之都;

*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銀飾之鄉。

類似“莆田市”
與“莆田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