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吉林高校

吉林農業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吉林農業大學
網站熱點:
吉林農業大學,學生,教職工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4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05:46
網站介紹:
吉林農業大學
網站百科

學校簡介/吉林農業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創建于1948年,坐落在長春市凈月旅游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1164公頃。經過58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融農、理、工、醫、文、管、法、教于一體的多學科省屬重點大學。目前,學校總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圖書館(室)藏書100余萬冊,各類教學實驗場所面積為840公頃。

全校共有在編教職工1700多人,其中,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38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有18人獲得*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有吉林省高級專家7人;有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3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有9人入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二、三層次;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1人被聘為吉林省特聘教授;有1人被聘為吉林省首批首席教授;有2人被評為“長春市知名教授”。目前,各類在校學生20000余人,其中本專科生14100余人,研究生1100人。

歷史沿革/吉林農業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是吉林省*一所重點高等農業學府,她是由北安農業學院、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長春農學院籌備處、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吉林特產學院等院校先后合并成立并發展壯大起來的。

1948年7月 成立黑龍江農業干部學校,并發展為黑龍江專科學校,校址克山西門外,1949年遷到北安北崗。

1956年 改建為北安農學院,4月30 日全院師生隆重召開農專改學院大會,熱烈慶祝北安農學院的誕生。設有土化和農學兩個系。

1956年7月 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全體職工集體轉業到地方,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設有畜牧、獸醫和軍事獸醫三個系。1957年10月28日高教部和農業部聯合報請國務院批準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校,成立吉林農學院。并爭取于1958年暑期進行遷校,1957年11月12日國務院、中央高教部、農業部先后批復:“北安農學院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并,成立吉林省農學院。”1958年4月初,順利完成了從北安到長春的遷校任務。

1957年8月 中央農墾部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遷移交給吉林省領導。在此期間,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也在醞釀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基于這種情況,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于1956年4月組建的長春農學院籌備處暫時不招生,并向中央報告,請求將北安農學院撥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并,成立長春農學院。

1958年9月 吉林省農業廳和教育廳決定并報經省人委批準,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校升格為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為了保證教育方針的貫徹,提高教學質量,1959年1月,經農業廳報請省人委批準,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并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生產機械化系,并附農業機械化學校。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改為農機系。

1960年3月 經省政府批準又將農機系從農大分離出去,交由省農業機械局主管,該為長春農業機械學院。1961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決定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院再度并入吉林農業大學,該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院。

1961年春 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吉林省省委對我省高等農業院校開始進行調整。1961年4月省委決定將吉林特產學院并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

1962年8月 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改為特產系,不久“文化大革命”即開始,吉林農業大學蒙受動亂迫害之苦。

1978年3月 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恢復吉林農業大學。

1978年6月 學校開始全面回遷到現在的吉林農業大學校址—吉林省長春市。

師資力量/吉林農業大學

學校現有教職工1851人,其中,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520人;有*工程院院士1人;有俄羅斯國家農業科學院院士1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長江學者1人,有21人獲得*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有吉林省高級專家7人;有5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3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有9人入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二、三層次;有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吉林省教學名師3人,有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有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有吉林省主講教授2人,有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5人,有長春市知名教授2人。

學科建設/吉林農業大學

學校設有15個學院,1個研究生學院,2個直屬教學部門和1個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擁有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2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7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77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0個本科專業,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1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學校現有*科研平臺1個,2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4個國際合作與校企合作平臺,各種類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315個。


吉林農業大學學校有國家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有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生物反應器與藥物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動物生產及產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國家囊蟲病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吉林省畜牧業研究開發中心、長白山特產研究所、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菌物研究所等24個研究機構。

2013年教育部批準新增加專業:物聯網工程。 

院系設置/吉林農業大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是吉林農業大學歷史最悠久的主干院系之一,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院現設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3個系和1個專業基礎教學部。擁有預防獸醫學和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有預防獸醫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臨床獸醫學、基礎獸醫學、草業科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有動物醫學、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畜禽生產教育4個本科專業和畜牧獸醫1個專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0余人,其中授16人,副教授23人,有博士和碩士生導師4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0%以上,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占80%以上。學院現有在籍學生1300余人,現有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共300余人。學院設有國家囊蟲病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吉林省畜牧業研究開發中心、長春市鵝業研發中心和草食動物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國家優良品種鵝基地、獸醫院、綜合動物養殖場等教學和科研機構。學院教學設施齊全,具有承擔所屬各學科科研工作的現代試驗條件,儀器設備先進。在科研上,主持國家"863"、"973"、跨越計劃和自然基金課題、國家科委星火課題、農業部、省科委等部門的課題多項,獲得過多項國家、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學院的綜合實力位于全省同行業之首。

為滿足市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院與東北三省及華北部分地區20余個科研院所、公司企業建立了聯合辦學董事會,現已形成了教學、科研、產業一體化的綜合性學院。


工程技術學院

工程技術學院(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的前身是創建于1956年的長春農業機械學校,1959年1月并入吉林農業大學設為農業生產機械化系。伴隨著學科的發展壯大和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1984年更名為農業工程系,并于1994年經吉林省教委批準成立了工程技術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73名,其中教師系列54名,實驗技術人員13名,教學管理人員3名,行政人員4名。教師隊伍中,教授7名,副教授13名,講師23名;教師獲得博士學位的9名,碩士學位的25名。學院現有在籍本科生1603名,專科生43名,碩士研究生11名。學院下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自動化、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汽車維修工程教育6個本科專業,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和農業機械化工程推廣學碩士授予權。學院設有實習工廠、駕駛員培訓學校、機動車維修中心和自動化、數控CAD、動力、農業機械、太陽能與風能、生物質能、水力、建筑結構和材料、電工電子、機械基礎、金屬材料與金相熱處理等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到目前為止,本學院已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8000多人。近幾年,學院教師共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廳級各類科研項目13項,經費300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0余篇,編寫校內外教材及公開出版著作49部。科教興農工作多次受到吉林省政府的嘉獎。近幾年,學院在穩固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專業方向,使畢業生更適合社會需要,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5%以上。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是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專業始建于1963年,“文革”期間中斷,1979年,在原農學系設立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并恢復招生,1981年成立農業經濟系,1992年,將原商業部委托的“應用化學(農業化學)”、“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兩個專業并入,成立農商學院。而后管理類專業不斷增加,除農業經濟管理和市場營銷本科專業外,先后辦過會計統計專科、市場營銷專科、貿易經濟專科。為優化專業布局,學校于2000年對管理類專業進行了整合,在原農商學院經濟類專業的基礎上,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會計與電子商務培訓中心并入,成立了管理學院。2006年9月管理學院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下設5個系:農林經濟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系、市場營銷系、工商管理系、財務管理系。現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財會教育專業等6個本科專業和市場營銷1個專科專業。傳統優勢學科—農業經濟管理為省級重點學科,農業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管理學、財政與稅收等5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擁有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及管理和技術經濟管理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下設有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007年獲準設立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經濟管理學院擁有經濟計量實驗室、商品學實驗室、案例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等4個實驗室和由圖書室、期刊閱覽室構成的資料室。 
    
掛靠學院的研究機構和社會團體有:吉林農業大學*糧食主產區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農業大學東北亞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吉林農業大學新農村建設研究院,吉林農業大學糧食經濟研究中心,吉林省農業經濟學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合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現有教師6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有博士學位的8人,占教師總數的12.3%;有碩士學位的43人,占教師總數的66.2%;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9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4人;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教師中有*有突出貢獻專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農業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專家組成員、*農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政府決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科技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吉林省軟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多年來,經濟管理學院共培養出本專科生2500余人,碩士研究生100余人。現在在籍本專科學生2113人、碩士研究生37人、博士生31人,是我校學生規模*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積極面向地方經濟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承擔,各級課題39項,其*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吉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7項,吉林省社科規劃辦項目3項,吉林省廳局級項目18項,其它8項。多項科研成果和咨詢意見被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采納。

經濟管理學院不斷加強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同日本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國家的農業經濟學專家和學者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進行學術交流和開展科研協作。


農學院
農學院是1948年吉林農業大學建校時成立的最早院系之一。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教師82人,師資力量雄厚,是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學術造詣較深、思想活躍、富于創新的學術隊伍。師資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占85.3%,博士學位獲得者占44.1%以上。師資隊伍中教授14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28人。俄羅斯農業科學院院士1人、蒙古國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國務院學科評審組成員1人,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6人。學院目前在讀本專科生899人,碩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28人。

農學院下設農學、植物保護兩個系,作物栽培等8個教研室,以及院辦和學生工作辦公室行政機構。學院非常重視專業和學科建設,現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菌類作物學和農業昆蟲和害蟲防治5個碩士學位授權2級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和植物病理學和菌類作物學4個博士學位授予2級學科,作物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動站。其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為農業部和省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和植物病理學為省級重點學科。學院建設有教育部食藥用菌產業化工程中心、吉林省大豆區域創新中心,設有菌物、水稻、特用玉米和農業生物技術4個研究機構和3個一級實驗室,擁有谷物分析儀、光合作用測定系統、高速冰凍離心機等現代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總值達到900萬元,生均設備值1萬元,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學院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植物生理學》課程被確定為省級建設精品課程,《作物遺傳育種學》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獲得*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獎一等獎1項,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2 項,國家二等獎1項。建立了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和30多個穩固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十五”期間,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率達30%以上。近三年,碩士研究生的博士生考取率達50%以上。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同時學院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立了昆蟲學社、蘑菇愛好者協會等專業性學生社團組織,為學生的鍛煉提供了舞臺。

學院科學研究與科技推廣碩果累累。“九五”以來,學院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10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獎勵60余項,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0余個,出版學術專著6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學院響應學校 “把論文寫在吉林大地上”的辦學理念,積極投身于吉林省地方經濟建設,先后主持并完成了“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區”、“省長豐產方”、“玉米大面積豐產栽培”和國家農發辦“現代化農林示范”等項目,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學院先后獲得“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學院”等榮譽稱號。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荷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加納羅馬尼亞等10多個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 2001年,農學院成為由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CIAT)、福特基金會(FD)和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DRC)支持的“以農民為中心”的12個“參與式教學模式”研究網絡單位之一,2006年建立“中俄菌類資源保育與研究中心”,長期開展國際項目研究和學術交流。

目前,學院正積極加強現代生物技術、農業工程技術與傳統學科的滲透交叉,以提升傳統優勢學科水平。同時狠抓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展望未來,我們將秉承先輩的優良傳統,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力爭把學院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人文學院

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成立于2006年10月,它的前身則可追溯至吉林農業大學建校之初的馬列主義教研室;1978年學校恢復建校后分別成立了馬列主義教研部和德育教研室,后來根據需要部室合并為馬列主義教研部;1994年7月15日更名為人文科學系;2000年5月成立了人文政法學院。2006年10月,人文政法學院、視覺藝術學院、傳播學專業、職業技術教育碩士點合并形成了新的人文學院構架,更名為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目前人文學院設有“兩部四系一所”,即:馬列主義理論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社會學系、心理學系、視覺藝術系、家政學系等教學研究機構;家政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人文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4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

人文學院目前開設有社會學家政學應用心理學藝術設計學廣告學傳播學等六個本科專業;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職業技術教育等四個碩士點。 目前人文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83人,碩士研究生81人。

辦院宗旨:培養專業基礎扎實、業務技能熟練的高層次、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辦學理念:突出人文精神導向;
學科建設:強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內部管理:主張發揚民主、團結自律;
教育目標:堅持培育學生的愛國熱情、進取心、事業心和責任心。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食品科學系,始建于1984年,1997年5月正式成立食品工程學院。2006年9月根據學校發展需要,更名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吉林農業大學辦學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眾多,在國內相同學科領域中具有重要影響的院系之一。

學院現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糧油深層開發與利用)、食品質量與安全、農產品儲運與加工四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目前設有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糧食油脂與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發酵工程等五個二級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其中食品科學學科為吉林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學院下設食品科學、食品工程、輕化工程三個系,有食品科學、農產品貯藏加工、發酵工程、糧油加工、食品工程、食品質量安全六個教研室;學院設有農產品深加工與與質量安全省級重點實驗室和食品工程與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生物制造科技創新中心。建有畜產食品加工工藝、糧油深加工工藝、農產品加工貯藏三個校內中試基地,以及6個實驗室。學院為*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和團體會員單位,吉林省食品學會和釀酒協會團體會員單位。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專任教師52人,主講教師48人,有教授9人,副教授10人,講師2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3人,碩士學位的25人。教師平均年齡35歲。多年來,先后選派25人次赴國外留學和進行學術交流。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657人,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154人,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68人。

多年以來,學院的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1997年在學院成立的同時,聯合省內外11家大中型食品企業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全國農業高校率先創建了校企聯合辦學董事會。學院董事會成立以來,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科研與產業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辦學規模、辦學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目前,學院董事會成員單位已經發展到26家,較好地保證了實踐教學和畢業生就業的需要。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5年達100%。學院還十分重視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有四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共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40余部,其中主編全國統編教材和“十五”規劃教材16部。

學院緊緊圍繞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重視科學研究和科教興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學院先后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50余項,其中多項成果獲得了省級科技進步獎。學院積極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教興農工作,多年來轉讓推廣技術成果20多項,與企業聯合攻關,共同研發新產品36個,多個產品獲得優秀新產品獎,創經濟效益近2億元。幾年來,學院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發表論文200多篇。

學院注重學術交流,目前與日本、美國、韓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關系,成功主辦了“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會議”,“第八屆全國高等農業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與學術研討會”等全國重大學術會議6次。

在國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和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大好形式下,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將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與辦學特色,抓住機遇,審時度勢,進一步集中精力,凝練方向,在加快學院的建設與發展的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相同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開拓進取,團結奮進,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成立于2003年,前身為大學外語教研部。現有教職工8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5人,講師31人,助教(含見習)33人,管理教輔人員7人。學院同時還聘用兼職教授3人、副教授5人。教師中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含在讀)人員為53人。學院師資力量強,特別是一批青年教師已脫穎而出,成為一線教學骨干,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學院設有大學英語一、二、三、四教研室、大學日語俄語教研室、英語專業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學院辦公室及學生工作辦公室;建有現代化語音室、外語資料室,同時負責學校外語廣播節目錄制。擁有1個本科專業——英語專業,同時承擔全校的博士生、碩士生及本、專科學生的英語、日語、俄語三個語種的公共外語教學工作。2004年,學院參加了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投入400萬建立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體驗中心,有6個自主學習微機教室(350座),供大一、大二兩屆7000多名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還建立了教師監控學生自主學習的微機室。 

近幾年來,外國語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7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論文20余篇;承擔*、省級和校級教研課題30多項,完成15項,其中四項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出版教材及教學輔助教材10多部,其中農業部“十五”規劃教材《大學英語閱讀理解教程》獲農業部優秀教材獎。“大學英語課程”獲得校級及省級優秀課程。英語專業四級一次性通過率達51%,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教師中有5人先后獲校級教學質量獎,6名教師獲省級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二、三等和優秀獎(其中5名獲一等獎),11名教師獲校級講課大賽獎。學院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大賽,“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征文比賽,其中1人獲特等獎,15人獲一等獎,40人獲二等獎,79人獲三等獎。


園藝學院

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1958年建立的園藝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前身為1979年成立的園藝系。

學院現有園藝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果樹學、蔬菜學、植物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其中,果樹學為全國第三批(1986)碩士授權點,省級重點學科;蔬菜學為全國*批(1981)授權點,在讀碩士研究生117人。有園藝園林、園藝教育3個本科專業和園林技術1個專科專業,共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041人。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高級實驗師及高級農藝師4人,副研究員1 人,碩士生導師2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63%。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后備)帶頭人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1人,獲省及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各1人,獲“霍英東教學基金”獎1人。

學院教學條件完備,現有2個一級綜合實驗室和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學、科研、實驗設備齊全,擁有電子顯微鏡、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光合作用測定系統等先進儀器。在校內建有設施齊全的果樹、蔬菜、園林等教學科研基地60余公頃,擁有國內品種資源較全的小漿果園,結構先進、性能優良的溫室、塑料大棚及品種資源豐富的長白山觀賞植物資源圃。此外,在長春、吉林、松原安圖榆樹臨江梨樹、*一汽等建立了28個校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園藝學院是吉林省園藝學會和長春市園藝學會的掛靠單位。

學院全面貫徹落實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指導思想,堅持“建設一流學院,培育一流人才,爭創一流業績”的學院辦學目標和“教學為本、科研強院”的辦學思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學研究為動力,突出“強化實踐技能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學院辦學特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院共為國家培養果樹、蔬菜和園林方面的專業人才3800余人,涌現出了在學術上和領導崗位做出突出貢獻的胡全德、馮魏沈玉杰董英山以及在創業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沈大鵬、徐勇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近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學院注重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先后主持教學研究課題6項,其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項;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秀課程4門。

學院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科研方向,自2003年建院以來,共承擔國家、省、市等各級科研項目68項,累計科技經費2508萬元;其中*項目13項;主持國家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區2項,吉林省高效科技示范區2期5項,省、市星火科技專家大院9項,有7人被聘為吉林省專家特派員;獲省、市各級科技進步獎13項;在SCI及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7篇,出版學術專(譯)著及教材9部。

學院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在學風建設和學生社團活動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堅持每年11--12月開展“學風建設與教學質量月”活動。率先成立了省內*理論科技社團----園藝學院“大學生三個代表踐行社”,為學生成才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學院多次被吉林省和長春市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團委、吉林省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杰出團隊等榮譽稱號。


中藥材學院

中藥材學院始建于1958年的吉林特產學院,1978年并入吉林農業大學成立特產系,1992年調整更名為中藥材學院。經過49年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以中藥材加工與質量評價、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中藥資源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經濟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為特色的學院,是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吉林)基地”建設的主要單位之一。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8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員2人、副教授20人、副研究員1人、高級實驗師1人;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吉林省高級專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3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6人。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歷44人,占77%,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4人,占42%,在讀博士5人;具有碩士學歷20人,占35%。

學院設有農業部和吉林省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生藥學,擁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和藥用植物2個博士點和1個作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中藥學、生藥學、藥用植物、生態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等6個碩士點,有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植物科學與技術、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旅游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每年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余名,本科生400余名。

學院設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吉林省生態恢復與生態系統管理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動物生產與產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有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藥用植物、藥用動物和中藥化學等3個二級實驗室和1個藥用植物栽培育種重點研究室,*加拿大合作西洋參GAP實驗室及吉林省教育廳植物科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以及中藥學、中藥資源、經濟動物和植物資源4個本科教學一級實驗室,實驗室擁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在課程建設方面,有《中藥學》 1門省級精品課,有《藥用植物栽培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野生植物資源學》《野生植物栽培學》《植物分類學》等6門省級優秀課,專業主干課程已形成省級優秀課程群,未來3~5年努力建成省級精品課程群,1~3門課程建成*精品課。

近三年來,學院在中藥材規范化栽培、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中藥天然產物開發、中藥材加工與質量評價、經濟動物養殖與疾病防治、植物資源生態與可持續利用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地廳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與申請發明專利12項,科研成果轉讓2項,科研成果被采用5項,獲經濟效益5.4億多元。出版學術專著27部,出版譯著2部,主編*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教材等17部,參編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207篇,其中,SCI論文29篇,EI論文4篇。目前,承擔國家科技部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科技廳項目18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總計科研經費1800多萬元。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日本、韓國、加拿大、新西蘭、美國、泰國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協作關系。與加拿大北美西洋參總會合作建立了西洋參GAP實驗室。先后邀請韓國、日本、新西蘭、英國等國家的學者和專家來院講學。同時學院先后派出16名教師出國攻讀學位或合作研究。為日本、韓國培養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后。通過合作、交流,提高了學院在國外的知名度,使學院教師的學術水平得到了提高,極大地推動了學院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信息技術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下設四個系:計算機系、數學系、電子系、信息管理系,并附設農業信息化工程中心,擁有一個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四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并承擔全校數學、物理基礎課教學。學院的組建充分地反映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科學、信息計算科學和電子科學快速發展的基本特征,體現了信息管理科學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是吉林農業大學向以農為優勢和特色,面向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國內先進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發展的重要標志。

 學院的教學、科研、實驗設備齊全,有計算機、數學、電子信息、信息管理和物理五個一級實驗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92人,其中教授(研究員)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2人,博士與在讀博士9人。師資力量雄厚,特別是中青年骨干教師成長迅速,脫穎而出。 

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重點項目、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及省科委、教委研究項目10余項,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公開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20余部。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秀課程2門。

學院現有本、碩生1517人,在組織大學生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ACM程序設計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東北地區三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5項、省級二、三等獎23項。


資源與環境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前身為土壤與農業化學系, 成立于1956年,1998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學院,是吉林農業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以農業資源利用和環境科學為核心學科,內涵和外延不斷充實擴大,專業具有顯著區域特色的農、理、工學科門類融合的學院。

學院現有資源科學、應用化學、環境科學3個系。有資源環境科學、應用化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6個本科專業。有土壤學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農業資源利用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涵蓋土壤學和植物營養學),另有環境工程農藥學應用化學3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其中土壤學和植物營養學為省級重點學科。

學院現共有在編教職工103人,其中教師90人。具有高級職稱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導師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省管優秀專家2人,省高級專家1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主講教師1人,中青年骨干教師1人,長春市高級專家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1人,入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二層次2人。有1人被評為長春市特級勞動模范,吉林農業大學師德標兵2人,1人被評為2006年“感動吉林十大新聞人物”。

全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49人,其中本科生1715人,碩士研究生212人,博士研究生22人。

學院設有土壤實驗室、植物營養實驗室、水土保持實驗室、應用化學實驗室、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城鄉規劃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共7個教學實驗室。其中應用化學實驗室為省一級實驗室,被農業部認定為農藥登記殘留檢測資質單位,化學實驗室為省級標準實驗室。學院設有土壤培肥研究所、綠色工程研究中心、農業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及隸屬于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農田土壤生態實驗室。

學院始終堅持“教學為本、科研強院”的辦學理念。多年來,在本科教學、科研、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十五”以來,主持國家和省級、校級教研教改課題40余項,其中*7項,省級8項。取得省級教學研究成果11項,其中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有5門課程獲得省級優秀課程,2門課程獲得校級優秀課程。本院教師主編、副主編公開出版的教材25部,其中面向21世紀教材5部,“十五”規劃教材3部

“十五”以來,共爭取國家、省等各級科研、示范推廣項目46項,其中主持和參加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糧食豐產工程、“863” 項目、科技支撐項目等*大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基金3項,人事部基金1項,農業部基金2項。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獲得專利成果2項,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成人教育學院

吉林農業大學成人教育創辦于1960年,她憑借著學校的師資、設備、圖書等基本的辦學條件和辦學優勢舉辦了成人本、專科學歷教育,開辦了繼續教育和各類的短期培訓教育。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在各兄弟單位和校內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40多年的發展和探索,經過幾代成教人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農業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體系。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形勢和市場經濟的變化,我們成教學院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調整辦學思路。在學歷教育方面,由過去主要招收在職從業人員為主轉變為招收社會上符合條件的各類人員,并積極向廣大的農村延伸,使學員的來源越來越廣泛;專業設置注重多樣化,教學計劃的修訂注重實用性,從而滿足了各類人員的不同需求;辦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并按北方的特點和不同學員群體的要求,調整授課時間安排,方便了各類人員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適宜的求學方式;調整功能定位,由過去單純的學歷教育,向實施學歷教育的同時更加重視崗位培訓和非學歷教育方向的轉變。成人教育已經走出了近年來辦學的低谷,開始步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人教育的辦學道路。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國際交流合作處(含港澳臺辦公室)是學校執行涉外及港澳臺政策,負責開展和協調國際(含港澳臺)交流與合作業務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是:

 一、認真執行黨和政府有關外事(含港澳臺)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定,負責學校涉外事務和港澳臺事務的歸口管理工作。

二、負責起草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含港澳臺)的發展規劃,制訂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含港澳臺)工作年度計劃和經費預算,起草有關規章制度,擬定工作計劃和總結。

三、負責與國外及港澳臺有關學校、單位、組織、社團和個人洽談、咨詢、聯絡以及校際交流與合作計劃的管理,包括計劃的制定、協議的擬訂、交流項目的實施和運轉情況的跟蹤管理及服務工作。

四、負責國外及港澳臺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參觀、訪問、科技研究與學術交流等有關組織、接待以及管理工作。

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協調并爭取國際間(含港澳臺)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

六、負責學校外籍教師(專家)的聘請、報批、日常生活管理和服務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外籍專家、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

七、負責辦理授予國外及港澳臺專家學校客座教授、榮譽教授和名譽博士的報批與管理工作。

八、負責中外(含港澳臺)合作辦學和國外辦學的審核和報批,會同相關部門規劃落實合作辦學項目,辦理有關手續。

九、負責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地區學生、進修生的招收、審批與管理工作。

十、負責國際、港澳臺地區學術會議及培訓班等活動的審核、報批和組織協調工作。

十一、負責教職工、學生赴國外及港澳臺地區訪問、進修學習、考察、出席國際(含港澳臺)會議的相關手續辦理。

十二、負責對全校涉外單位和人員進行外事業務知識的培訓和紀律教育,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和涉外保密工作。

十三、負責起草、翻譯、收發和整理有關外事(含港澳臺)公文、函件、資料和檔案等工作。

十四、負責學校專家留學生公寓的運營與管理工作。

十五、完成上級部門和學校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研究機構/吉林農業大學

生物反應器與藥物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反應器與藥物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下稱工程研究中心)是在吉林農業大學原生物工程研究院的基礎上,于2006年6月獲教育部立項批復,是以生物反應器研究及研究生教育為主的科研單位,是吉林農業大學根據創新型國家科研形勢的發展及實現 “十一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的目標,全力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以生物反應器及新型藥物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工程轉化為主,以構建高校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為目的,期望在國家“十一五”期間為吉林農業大學建設*科研創新平臺、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為振興吉林省老工業基地和建設吉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工程研究中心以建設生物反應器研究平臺為重點,率先在國內豐富了生物反應器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構建了農學、醫學和藥學相結合的新的科學領域,實現了農業、醫藥、工業等領域的交叉與融合。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1、微生物反應器關鍵技術研究;2、植物反應器關鍵技術研究;3、動物反應器關鍵技術研究;4、生物反應器與功能食品;5、生物質工程;6、道地性天然藥物生物轉化及開發。

工程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擁有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高效液相色譜儀、高效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AKTA純化系統、生物發酵罐等一批先進的科研儀器600余件,已建成符合GLP標準的實驗室1500平方米。

工程研究中心本著“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為”的人才政策,聘請了20多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為工程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和兼職教授,已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南京大學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溫州醫學院、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家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同吉林省東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新天龍酒業有限公司、廣州中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命科學(香港)投資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院企科研合作關系。

工程研究中心本著搭建平臺、吸納人才、實施項目、孵化產品、產生資本、良性循環的理念,以開放性思維、國際化視野、前瞻性目光和堅定的信念迎接挑戰、開拓進取,全面推進工程研究中心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并以開闊的胸懷,熱情的態度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光臨指導,共謀工程研究中心發展之路,為吉林省社會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吉林農業大學菌物所

菌物所實驗室面積為1000 m2,該實驗室下設“菌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菌物化學實驗室”、“菌物生物學實驗室”、“菌物栽培實驗室”、“菌物多樣性實驗室”、“菌物酶學實驗室”和“菌物標本館”等。擁有人工氣候室、高效液相色譜、透射電子顯微鏡、真空冷凍干燥機、基因槍、pcr儀、發酵罐、多導生理記錄儀、離心機、薄層掃描儀、紫外分光光度計、薄層切片機、酸度離子儀、生物顯微鏡、實體解剖鏡、真空冷凍干燥機、多用電泳儀、全自動滅菌器、超低溫冰箱等實驗設備,價值近千萬余元。

專兼職研究人員8人,教授4人,碩士生導師4人,博士生導師2人,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共21人。由從事菌物資源學、分子生物學、活性成分、質量評價、栽培育種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研究的教授、專家組成了創新群體,對菌物從不同的側面進行深入系統地開發研究。

實驗室研究方向:菌物生物學、菌物化學、菌物資源學、分子菌物學、菌物栽培育種學、菌物質量評價和菌物新產品研發等方向。

實驗技術:菌物質量評價實驗技術、菌物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和鑒定實驗技術、篩選活性成分的藥理實驗技術、菌物菌種的保藏實驗技術、菌物的栽培育種和發酵培養實驗技術及菌物分子生物學技術。

研究成果:李玉教授從事菌類工程研究30余年,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相結合,建立了食用菌業高新技術園區和21個產業化示范基地,篩選并培育出39個食藥用菌品種在生產上應用,研制4個新型菌物功能食品并轉讓,創造并推廣6種產業化新模式和3種生產新工藝,累計創產值15.58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創辦了菌物研究所和《菌物研究》雜志,創建了食藥用菌專業、建成相關的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并成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譯著30余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30余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及推廣二等獎1項。


吉林省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吉林省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隸屬吉林農業大學,是農業部下屬的集大豆新品種選育、大豆品質改良、大豆土壤平衡施肥、大豆病蟲害防治、大豆節水灌溉技術、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大豆農機具的選型、配套及大豆生產過程機械化、農業技術咨詢與服務等各項工作為一體的*科研平臺。吉林省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共由19名專職和兼職人員組成。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6人,其中正高級8人,副高級8人,中級3人, 7人具有博士學位。近年來,通過中心科研人員的努力,已研發、推廣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育成24個大豆新品種,其中,高油大豆新品種7個。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選育推廣的大豆新品種累計在吉林省示范推廣近1,000萬畝,創經濟效益近4億元。同時,還具有“大豆節水灌溉技術”、“大豆機械化生產技術”和“大豆高產平衡施肥技術”等一大批具有推廣價值的科研成果。吉林省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現有3,000平方米種子晾曬場,500平方米種子貯存庫,500平方米作業室、500平方米溫室、800平方米網室,擁有30公頃試驗用地,4,000平方米科研大樓, 400萬元科研儀器設備。大豆中心下設大豆品種創新實驗室、大豆人工氣候室、大豆耕作制度創新實驗室、大豆栽培技術創新實驗室、大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實驗室、大豆土壤水肥調控技術創新實驗室、大豆機械化作業技術創新實驗室、大豆旱作技術創新實驗室、大豆品質化驗分析實驗室、大豆綜合配套技術實驗室、大豆生物技術實驗室、大豆綜合實驗室等10余個實驗室。
動物生產及產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

動物生產及產品質量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于2005年5月由教育部和吉林省批準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包括5個研究室,即動物營養與飼料安全研究室、畜禽種質資源創新研究室、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研究室、畜禽產品質量控制與安全評價研究室、經濟動物生產與產品安全研究室。重點實驗室采取“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管理機制,聘請國內著名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夏咸柱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

重點實驗室本著構建“和諧、進取、拼博、向上”的科研隊伍,建立了良好的團隊精神,組成了擁有50余名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的科研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的占90%以上,重點實驗室吸納校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力量,以校內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經濟動物和生物技術等學科作為支撐,涵蓋3個博士授權點學科和10個碩士授權點學科,包括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現培養在讀碩士生300余名、博士生30余名,每年還承擔本科生綜合性、設計性試驗及畢業論文200余名。重點實驗室還以優厚的政策待遇和條件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向國內外開放,促進跨學科的科研合作研究和學術思想、人才交流。實驗室現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50余項,經費總額千余萬元。

重點實驗室擁有科研用房40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2000多萬元。重點實驗室的發展目標是在動物生產及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建成國內一流水平、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開放實驗室,成為畜禽種質資源創新、動物營養與飼料安全、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畜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經濟動物飼養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基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是在吉林農業大學測試中心基礎上籌建的,于1996年8月通過了*計量認證和農業部授權審查認可,是吉林省及國家*通過省級和*計量認證的參茸產品專職質檢機構,2007年4月中心再一次通過了“雙認證”復評審。1997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山參真偽鑒定工作。中心現有人員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0人,包括教授4人,高級實驗師5人,實驗師6人。人員學歷中有8名博士,3名碩士,高學歷人員占85%。所學專業包括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醫學、經濟動物、食品工程農藥、環境科學和動物醫學等。

大型儀器設備: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薄層掃描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氨基酸自動分析儀、紫外分光光度計、流式細胞儀、倒置顯微鏡、超臨界流體色譜儀、離子色譜儀等60多臺套。

多年來,中心在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發揮了“規范市場,引導消費,扶優治劣,服務企業”的作用。中心愿同廣大企業家、經銷商、消費者和科研人員攜手共進,為振興參茸產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譜寫輝煌的篇章。

圖書館

簡介

吉林農業大學圖書館(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創建于1948年9月,地處于長春市凈月旅游經濟開發區內。建館60年來圖書館取得了很大發展,2007年初搬入新館。

新圖書館建筑面積31000平方米,位于校園東南側的水庫岸邊,那里田野風光濃郁,自然景觀如畫;新館的外觀建筑采取非對稱布局,入口形象突出,全樓采光良好。圖書館建筑整體由A、B兩個獨立的區域構成,A區是整個建筑的主體,帶中廳的六層建筑,為閱覽區;B區是三層建筑, 為辦公區,A、B兩區由架空連體樓連接。館內機構設有采訪部、編目部、流通部、期刊部、參考咨詢部、網絡管理中心、辦公室和文獻檢索課教研室,共有17個閱覽室,閱覽座位總計4164個,并設有1個同聲傳譯報告廳和2個學術會議室。

圖書館有豐富的書刊和電子文獻資源,先進的文獻信息查詢系統和現代化網絡設備,為全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科研支撐平臺。館藏文獻資源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醫學為主,兼有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等學科,館藏專業期刊豐富,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中、外文文獻檢索與服務體系。目前館藏文獻及各學院資料室的紙質版藏書總量已達149.73萬冊。服務項目主要有圖書借閱、期刊閱覽、科技查新、信息參考咨詢、電子閱覽與網上查詢、信息技術服務和用戶教育等。

圖書館已開通了館內局域網,并與*教育網Internet網連接。廣大師生可利用各種管理系統查詢、借閱圖書資料和網上信息資源。圖書館的業務與服務已經全面實現電子型和網絡化管理,館內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先進、各類設施完備。

吉林農業大學圖書館在情報服務、電子圖書館建設方面很有特色,文獻信息服務層次不斷深入,館藏專業期刊文獻資源比例大,圖書館工作自動化程度高,電子閱覽室規模大,網絡信息服務全面,電子圖書館利用效果好。多年來,圖書館全體同志在學校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團結奮斗、扎實工作,認真開展優質、高效的文獻信息與參考咨詢服務,為吉林農業大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文獻信息保障作用。

目前,吉林農大圖書館在館舍條件、現代化設備、館藏文獻資源規模、隊伍人員素質、業務水平和發揮圖書情報職能上,處于省內高校和農業系統前列。是吉林省科技廳、國家農業部的首批科技成果查新指定單位,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CNKI知識網絡的二級檢索服務站。

圖書館的辦館理念:一切為了讀者、為了一切讀者、為了讀者一切,傳播科學文明,營造書香校園。

圖書館目標定位:將圖書館建成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學習資源中心和知識管理中心,辦成一個服務型、學術研究型、開放式的現代化圖書館。

圖書館館訓:敬業 服務 創新 和諧

現任領導/吉林農業大學

黨委書記:姚秋杰

校 長:秦貴信

紀委書記: 溫成濤

黨委副書記:戴立生

副校長::孫少平 孫愛軍 張立峰 陳 光

知名校友/吉林農業大學

王儒林

知名校友王儒林男,漢族,1953年4月生,河南濮陽人,1973年11月加入*共產黨。1969年4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任吉林省委書記、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晉修

男,漢族,吉林省德惠市人,1962年7月27日出生,中共黨員。1986年7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世界經濟專業畢業,經濟學碩士。任中共吉林省白城市委書記、中共吉林省第十屆省委委員、吉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李玉

男,1944年出生,山東濟南人,漢族,中共黨員,中科院理學碩士,日本筑波大學農學博士,*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菌物研究》主編,《菌物學報》(至2009年)和《Inter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編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菌物學會理事長,*食用菌協會副會長。

文化傳統/吉林農業大學

社團活動

學校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引導學生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管理和組織學生社團,如吉林農業大學龍林武術協會、吉林農業大學深藍大學生素質拓展協會等41個校

屬大學生社團組織。

學校標識

校訓
明德崇智,厚樸篤行。
校歌
我們是驕傲的大地之子-------詞曲:張冠宇
春風夏雨沐浴著我們豪邁的風采
白山松水培育出我們博大的胸懷
我們是驕傲的大地之子
我們是振興農業的棟梁之材
胸膛中奔涌著時代的濤聲
身體里流淌著神農氏的血脈
啊!新時代的農大學子
明德 崇智 厚樸 篤行
意氣風發 挑戰未來
山川原野勾畫出我們新一代的身影
風雨雷電蕩激著我們開拓者的情懷
要讓農業插上科學的翅膀
改天換地迎來嶄新的時代
筋骨里刻寫下青山的性格
臂膀上擔負起民眾的期待
啊!新時代的農大學子
辛勤耕耘,春華秋實
志存高遠,一代英才

 




類似“吉林農業大學”
與“吉林農業大學”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