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生活服務 > 旅游資訊 > 旅游景點 > 湖北景點

三峽大壩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三峽大壩
網站熱點:
資訊中心,公司動態,景區介紹,在線預約,專題活動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09:27
網站介紹:
三峽旅游默認頻道
網站百科

建筑結構/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筑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三峽大壩左右岸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2臺5萬千瓦電源電站,其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為世界*,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

設計方案/三峽大壩

長江三峽工程采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方案。工程施工總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個階段進行,到2009年工程已全部完工。

*階段工程1994--1997年,為施工準備及一期工程

第二階段工程1998--2003年,為二期工程

第三階段工程2004--2009年,為三期工程。

三峽工程動態總投資預計為2039億元人民幣,水庫最終將淹沒耕地43.13萬畝,最終將移民113.18萬人。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113萬移民的安置費300.7億元;輸變電工程153億元。

管理措施/三峽大壩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三峽大壩建成10年后,*三峽集團堅持在生態保護基礎上有序開展項目建設與運營,注重工程保護與自然養護的協調統一,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保護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全面開展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作。

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保護監測系統以庫區為重點,延及長江中下游與河口相關地區,由27個監測重點站組成,監測內容包括污染源、水環境、農業生態、陸生生態、濕地生態、水生生態、大氣環境、地災、地震以及人群健康等。

陸生生態

*三峽集團堅持采取種質資源保存、植物園保存、野外遷地保存、建設三峽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等多種措施,開展了以琪桐、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旅、紅豆杉等三峽珍稀特有植物為重點的保護與研究工作。對工程施工區的古樹名木,實行了就地或移栽保護。根據水土保持方案,分區進行了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

三峽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建于2008年7月,占地面積約13.6萬平方米,以三峽地區珍稀特有植物保護與研究為主要目標。2013年,基地對琪桐、紅豆杉等三峽地區珍稀特有植物在引種馴化、養護管理、組培研究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2013年,三峽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在木本彩葉植物組培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功。楓香是我國珍貴的紅葉觀賞樹種,三峽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經過兩年多探索研究,克服了楓香增殖難及移栽苗成活率低等難題,成功建立其無菌再生體系,且移栽煉苗成活率達90 %以上。

2013年,三峽流域各項目工程的渣場、料場、邊坡防護及對外交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基本到位,施工跡地生態修復工作進展順利,總體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顯。截至2013年底,“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區攔渣率達86.00%,水土流失總治理度達61.80%,擾動土地整治率為59.98%,壩區林草復蓋率為54.1%,土壤流失控制比為0.08,取得了預期效果。

水生生態

*三峽集團出資開展了長江干流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工程設施建設和長江魚類增殖放流站工作,并在中華鰓及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的研究保護、魚類增殖放流、生態調度,以及分層取水、底流消能等工程減緩措施方面,積極采取了一系列的水生生態保護措施。*三峽集團組建了以中華鱘研究所為基礎的水電開發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研究平臺,主要開展中華鱘及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技術研究和生態環境保護科普教育宣傳等工作。研究基地包括三峽壩區魚類培育中心基地(籌)、黃柏河基地、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金沙江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三峽壩區魚類培育中心基地(籌)。主要進行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黃柏河基地主要從事中華鱘繁殖康復救護、中華鱘幼苗培育研究等。

2013年,*三峽集團在長江宜昌江段,放流中華鱘幼魚8000余尾、胭脂魚2000尾;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水域共放流達氏鱘、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中華倒刺鲃、厚頜魴等珍稀特有魚類85.2萬尾;在三峽庫區天然生態漁場大寧河流域放流經濟魚類共計1289萬尾。

2011年6月,三峽大壩次開展了針對長江中游魚類自然繁殖的生態調度。通過科學調度,在長江中游產生持續上漲的洪峰過程,創造適合魚類繁殖所需水文條件,促進魚類繁殖。2012年5-6月,實施了2次試驗性生態調度,宜都斷面魚卵、仔魚徑流總量約為5.3億粒(尾),2次生態調度中均發現了各種魚類的自然繁殖現象。

2013年5月7-16日,*三峽集團再次開展了試驗性生態調度。根據宜都、沙市、監利3個卵苗監測站點監測結果,監測期間宜都江段、沙市江段、監利斷面卵苗總量分別達1.31億粒(尾)、1.18億粒(尾)和5.2億粒(尾)。生態調度實施后,沙市江段于5月15-18日監測到魚類大規模自然繁殖,繁殖規模達5840萬粒,隨后的5月19-25日于監利江段監測到孵化后的魚苗。監測結果表明,2013年生態調度對中游魚類自然繁殖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污染防治

*三峽集團始終關注項目建設與運行過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通過科學的管理、有效的措施、先進的設備,對項目建設與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壩前漂浮物、危險固體廢棄物進行了有效的處理和回用,有效控制、減少施工粉塵的產生,消除、減緩噪聲影響,努力營造清潔、健康的環境。由于長江上游各城市大量生活生產垃圾沿江而下,2013年,清理三峽壩前水面漂浮物6. 52萬平方米,共出動各類清漂船只2700多船次,清漂人員1.2萬多人次。三峽壩前清漂效率持續提高,基本實現了漂浮物全部被打撈上岸并運送至華新水泥廠進行無害處理。

向家壩水電站蓄水后,水庫聚集了大量的漂浮物。2012年10月11日,向家壩水電站開始壩前清漂工作,每天投人人工約300人,作業船只16艘,采取人工打撈、抓斗抓取、船只拉網、江面攔截等方法進行清理。各種漂浮物打撈后現場進行破碎加工,由地方相關木業公司進行環保回收利用。2013年,累計清理漂浮物約3萬噸。

樞紐利處/三峽大壩

防洪效益

三峽水庫運行時預留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削減洪峰流量達27000-33000立方米/秒,屬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會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時的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地下廠房裝有6臺水輪發電機組),外加兩臺5萬千瓦時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000億度,是世界*水電站

航運效益

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它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稱三峽工程為世界上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樞紐工程當之無愧。

水利工程

①、綜合工程規模大。三峽水利樞紐主體(含導流)建筑物施工總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礎土石方開挖10283萬立方米,混凝土基礎2794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25.65萬噸,水電站機電設備安裝26臺套、2250萬千瓦。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項指標均屬世界*。

②、單項建筑物大。⑴大壩:三峽水利樞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式,擋水前沿總長2345米,*壩高181米,壩體總混凝土量為1700萬立方米,其大壩總方量居世界*。⑵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為壩后式廠房。水電站單機容量、總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水電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輸電,11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送出工程規模居世界*。⑶雙線五級梯級船閘:三峽工程梯級船閘是世界總水頭*(113米)、級數量多(5級)的內河船閘,其單級閘室有效尺寸(長280米、寬34米、坎上水深5米)及過船噸位(萬噸級船隊),屬世界已建船閘*等級的內河船閘。船閘*工作水頭49.5米,*充泄水量26萬立方米,邊坡開挖*高度170米,均屬世界*水平。⑷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三峽水利樞紐升船機承船廂有效尺寸120×18×3.5米,總重11800噸,*提升高度113米,過船噸位3000噸,水位變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標均超世界水平。三峽升船機屬世界規模*、難度*升船機。

③、金屬結構居世界*。三峽工程金屬結構總量包括各類閘門386扇,各種啟閉機139臺,引水壓力鋼管26條,總工程量26.65萬噸。其綜合工程量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單項金屬結構中,引水鋼管的內徑12.4米,永久船閘人字工作門擋高度37.75米,門高39.75米,運轉時*淹沒水深17-35米,均屬世界之最。

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峽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工程院院士鄭守仁介紹說,抗旱功能是三峽水利樞紐新增的一個功能。他說:三峽工程設計時只有防洪、發電、航運和供水功能。補水功能是考慮到下游兩岸的居民和生產用水,但現在看來還要滿足抗旱用水。這部分水量需求比較大。

工程弊端

大壩阻擋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區在內的長江入海口收縮,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內陸。世界野生動物協會(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今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通過大壩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對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壞。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化肥殘留物被不斷排入大壩水庫,導致巨型水藻生長泛濫,并威脅到下游的水供應。而水庫水位的波動也被認為是湖南省農民所遭遇奇特鼠災的根源。

從三峽大壩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看出,一方面,*這個正迅速向工業化邁進的國家急于擺脫自然界的束縛,而另一方面,它為此努力的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三峽項目的啟用正逢國外生態學界對興建大壩的做法重新進行審視之時,經濟學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此類耗資巨大的項目只有靠國家補貼才能生存下來。

大壩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調整引發了山體滑坡,也嚴重損害了廟河村等地區的地質結構。

大壩蓄水破壞了水循環,導致云南等地出現連續大旱,多處河流斷流。

歷史回顧/三峽大壩

三峽工程從最初的設想、勘察、規劃、論證到正式開工,經歷了75年。在這漫長的夢想、企盼、爭論、等待相互交織的歲月里,三峽工程載浮載沉,幾起幾落。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20世紀90年代,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莊嚴表決,三峽工程建設正式付諸實施。三峽大壩的是世界上*電力工程,耗時12年,總投資近1000億人民幣,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區,是人力改造自然的象征。

首倡建壩

1918年*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孫中山便希望利用西方戰時的工業設備和科學技術發展*實業。這一年,他在上海用英文撰寫了《國際共同發展*實業計劃——補助世界戰后整頓實業之方法》,意在引起國際實業界的響應。1919年,他又在上海創辦了《建設》雜志,遂將上文編譯為《實業計劃》發表。在《實業計劃》之“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一節中,孫中山對改良長江上游水路作如下論述: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里而達四川之低地,即地學家所謂紅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兩岸巖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尋(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尋者。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其灘石應行爆開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

1924年8月17日,孫中山在廣州國立高等師范學校演講《民生主義》時,再次提及:

“像揚子江上游夔峽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萬縣一帶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余萬匹馬力的電力,比現在各所發生的電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給全國火車、電車和各種工廠之用,并且可以用來制造大宗的肥料。”

在這里,孫中山進一步闡述了長江三峽水力資源的豐富,強調開發三峽水電的重要性。這是所見關于開發三峽水力資源的最早計劃,充分顯示出孫中山在國家經濟建設上的高瞻遠矚。

中美合作

孫中山開發三峽水電資源的論著發表后,國民政府工商部曾于1930年初,擬在長江上游籌設水電廠,并著手收集有關資料和圖表,但對壩區的勘察工作始終未能進行。兩年后,即1932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主持組成長江上游水力發電勘測隊。該隊查勘后提出《揚子江上游水力發電測勘報告》,計劃在西陵峽內黃陵廟和葛洲壩修建兩座總裝機容量分別為32萬千瓦、50萬千瓦的低水頭電站,總預算1.665億美元。但這一計劃也僅僅是紙上談兵。

抗戰后期,美國政府推行“金元外交”政策,企圖獨占*的經濟利益。美國派戰時生產局局長納爾遜擔任*政府的高級經濟顧問。納爾遜到重慶后便與蔣介石密商設立*戰時生產局。1944年4月,任*戰時生產局顧問的美國專家潘綏向國民黨政府提交了一份題為《利用美貸籌建*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的報告,建議由美國貸款9億美元并提供設備,在三峽修建一座裝機容量為1000萬千瓦的水電廠和年產500萬噸化肥的化肥廠,用向美國出口化肥的辦法還債。潘綏報告一發表,就引起中美朝野的高度重視。

同年5月,世界著名水壩專家、美國墾務局總工程師薩凡奇(John Lucian Sovage)博士應*政府之邀抵達重慶。他到任后便立即投入工作,先考察了大渡河和岷江,接著便冒險查勘西陵峽。查勘后,他提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在該“報告”中,他建議在南津關至石牌之間選定壩址、修建電站。該電站設計壩高225米,總裝機容量1056萬千瓦,兼有防洪、航運、灌溉之利。這個以發電為主的綜合利用方案,當時被視為水利工程的一大創舉。

1945年,*政府原則同意薩凡奇的三峽計劃。隨后,資源委員會邀集全國水利委員會、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和國家交通、農業、地質、科研等部門組成三峽水利發電計劃技術研究委員會,同時在四川長壽設立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在宜昌設立三峽勘測處,負責壩區的測量鉆探工作。

1946年,揚子江水利委員會組隊入峽進行地形測量和經濟調查。資源委員會分別與美國馬力森公司、墾務局就壩區地質鉆探、工程設計等事項簽約。根據合約,46名*工程技術人員赴美參與設計。鉆探、航空測量等各項工作也逐漸展開。

1947年5月,在國內經濟形勢日趨惡劣的情況下,三峽工程設計工作奉命結束;8月,設計工作全部停止,除極少數人員留美外,大部分人員分批返回*。三峽工程在當時的*只能是一個夢幻。

領導關注

新*成立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三峽工程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勘測、規劃、設計與科研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從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到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現任中央領導人,無一不專程深入三峽視察。

自1953年2月乘“長江艦”視察到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毛澤東主席先后6次召見“長辦”主任林一山,都是為了三峽工程和長江水利建設問題。他對三峽工程興趣濃厚,垂詢甚多。比如,三峽工程在技術上有無可能性?壩區地質基礎如何?水庫會不會變成泥庫?能不能長期使用?要多少投資?等等。

1956年2月,三峽工程規劃設計和長江流域規劃工作正在全面開展時,毛澤東在武漢暢游長江并乘興寫成《水調歌頭·游泳》,使“更立西江石壁,高峽出平湖”成為人們對三峽工程的美好向往。

1958年1月、3月,黨中央在南寧、成都召開的會議上又專門討論了三峽工程和長江流域規劃兩大治江問題。

周恩來總理與三峽工程的關系更為密切。凡與三峽工程有關的重大問題周總理無不過問。林一山在其《周總理關懷水利建設》一文中說:從1950年初長江委成立開始,周總理就很關注長江的治理開發。在1958年南寧會議上,三峽工程和長江流域規劃工作明確由周總理主管之后,周總理過問更多。林一山說,他每次到北京,總理都要他去匯報工作。沒有周恩來總理這種長期而有效的支持,三峽工程早期研究工作不但不可能奠定如此良好的基礎,恐尚有中止之虞。

1970年12月,中共中央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環境下,根據武漢軍區和湖北省的報告批準興建葛洲壩工程。由于工程倉促上馬,采取“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的辦法,開工后暴露不少問題。但實踐證明,建葛洲壩工程,從各方面積累經驗,可以說是三峽工程較全面的實戰準備。葛洲壩工程規模巨大,技術問題復雜。它的建成,說明我國技術人員已有能力修建世界*流的水利工程。這對于三峽工程的獲準興建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的上馬可能更困難一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央從國家的四個現代化建設需要興建一批骨干工程的角度著眼,又將三峽工程提上議事日程。

1980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自渝乘船東下,途中視察了三斗坪壩址、葛洲壩工地和荊江大堤,聽取了“長辦”關于三峽工程的匯報;抵漢后,又召集國務院其他領導人研究三峽工程問題。

1982年11月24日,鄧小平同志在聽取國家計委關于修建三峽工程以緩解電力緊張局面的匯報時表示:贊成低壩方案,希望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人陳云、李先念、胡耀邦、*、萬里等都贊同低壩方案。

1984年2月,國務院財經領導小組在京召開會議,對國家計委報送的《三峽水利樞紐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

198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上任不久,就過問三峽工程問題。他在視察了三斗坪壩址、葛洲壩工程和荊江大堤后,到長江委了解三峽工程和長江中下游防汛情況。

民主決策

在150米方案的設計與施工準備工作正在進行時,重慶市政府于同年11月間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見。重慶市認為,150米方案,大壩抬高水位有限,水庫回水末端僅在忠縣至長壽之間,長壽至重慶間的航道不能改善,萬噸級船隊不能直達重慶。重慶市希望將正常蓄水位提高至180米。

在1985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七屆三次會議上,三峽工程問題成為會議的重要議題。一些政協委員從關心國家建設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見,并引起爭論。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鑒于重慶市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三峽工程的興建還有不同意見,認為應當充分體現決策的民主和科學性,乃于1986年6月聯合發出《關于長江三峽工程論證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1、由水利電力部廣泛組織各方面的專家,對“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深入論證和修改,根據論證意見重編報告;2、成立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新編報告,再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準,較后交全國人大代表會議審議。水利電力部隨即成立了長江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

1989年3月,長江委根據各專題論證報告重新編制的三峽工程175米方案可行性報告經論證領導小組研究通過。

1990年7月6至14日,國務院在京召開三峽工程論證匯報會,聽取論證領導小組關于論證工作和新編可行性報告的匯報。出席會議的有中央領導、民主黨派負責人、一些學會的理事長、國務院有關部委與湘、鄂、渝等中上游沿江省市及地區的負責人以及特邀代表、專家共178人。會上,絕大部分人同意論證的結論“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少數人有不同意見。會議認為:新編可行性報告已無原則問題,可報請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審查。

1990年12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次會議決定組織力量審查新編報告,并于次年6月審畢。1991年7月中旬,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將新編報告上報國務院批準,再轉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199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七屆五次會議,根據對議案審查和出席會議代表投票的結果,通過了《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要求國務院適時組織實施。

其時,出席會議的代表2633人。是日下午3時許,大會宣布投票結果:贊成票1767票,反對票177票,棄權票664票,未投票25票,當大會宣布三峽工程議案被通過時,會場上響起一片掌聲。

十年建設

自199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七屆五次會議莊嚴通過關于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后,三峽工程經過了近十年的建設歷程,高峽出平湖的理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在十年建設中,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工地視察,對工程建設作了許多重要指示。江澤民題詞:“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建好宏偉三峽工程”、“向參加三峽工程的廣大建設者致敬”。李鵬題詞:“*人民有志氣,有能力,用現代方式建設好三峽工程”、“功在當代,利及千秋”。朱镕基指出:質量是三峽工程的生命,質量責任重于泰山;強調三峽工程是“千年大計,國運所系”。

5.1 前期準備階段(1992年—1994年)

重大決策與建立組織機構:全國人大通過決議后,為了保證三峽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國務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該機構是實施三峽工程建設的*層次決策機構,直接領導三峽工程建設,由國務院總理李鵬擔任委員會主任。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三峽建委的有關日常工作;同時下設三峽工程移民開發局,負責三峽工程移民工作規劃、計劃的制定和監督落實;還設有監察局負責監察工作。1993年9月27日,國務院批準成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簡稱*三峽總公司)。*三峽總公司作為三峽工程項目業主,全面負責三峽工程的建設和建成后的運行管理,負責建設資金的籌措(含移民安置費)與償還。1994年7月24日,國家計委批準*三峽總公司實行計劃單列;1994年8月27日,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同意*三峽總公司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業務。

資金籌措:國務院決定在1992年對全國電網用電征收每千瓦時3厘錢三峽工程建設基金的基礎上,從1994年開始,三峽基金調整為每千瓦時征收4厘錢;1994年3月18日,葛洲壩電廠的產權劃歸*三峽總公司,其部分發電利潤可用于三峽工程建設。三峽工程建設資金來源還通過利用三峽電站發電收入、貸款、發行債券等途徑解決。

工程建設:1993年5月25日,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獲得通過,并著手進行技術設計。三峽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縱向圍堰的基坑開挖,于1994年7月1日在中堡島破土動工,從此,中堡島從地圖上消失。右岸一期工程隨之全面展開。1994年1月15日,三峽一期工程的主體工程三大建筑物,即永久船閘、臨時船閘和升船機、左岸大壩和電站的一期開挖工程正式開標。隨后,中標的施工單位開始左岸一期工程緊張施工,形成轟轟烈烈的左右開弓的大好局面。與此同時,壩區內的的征地移民、場地整平、施工用水用電設施、對外專用公路以及西陵長江大橋和壩區內道路施工等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展開,壩區航運交通指揮部也宣布成立。

征地移民:1993年8月17日,江澤民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重點研究了三峽庫區移民和資金籌措工作,決定“中央統一領導,分省負責,縣為基礎”。同年8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發《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1994年4月7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發58號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移民開發局關于深入開展對口支援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工作意見報告的通知》。同年6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主持會議,研究三峽工程建設和移民問題,就要實行分省負責、經費包干使用。

1993年5月,三峽工程壩區移民*村——中堡島新居民點動工建設。在此期間,共完成壩區移民1.2萬人。1993年11月底,三峽工程壩址——中堡島文物挖掘搶救工作結束。經國務院批準,三峽庫區*重點移民工程——川東天然氯堿工程于1994年12月28日開工。

工程開工: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至1994年年底,三峽壩區各項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左右兩岸的土石方開挖工程已全面展開。三峽一期工程土石圍堰已經完成,一期導流工程具備了澆筑混凝土的條件。三峽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取得了圓滿成果,為三峽工程正式開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三峽壩區莊嚴向全世界宣布:偉大的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5.2 一期工程任務圓滿完成(1995年—1997年)

重大決策:為了保證三峽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黨中央、國務院繼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國務院辦公廳于1995年1月發文,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認真清理整頓以三峽工程名義進行的各種非法經營活動;1996年,國務院決定對直接受益地區的用電征收每千瓦時7厘錢的三峽建設基金。國家批準發行三峽債券,96三峽債券承銷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發行債券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

工程建設:以土石方開挖為重點,以大江截流為中心,三峽工程施工如火如荼地在左右兩岸展開,進入*施工高峰。至1997年年底,共完成土石方開挖1.4億立方米。右岸導流明渠于1997年6月30日按期通航。左岸臨時船閘初具規模,永久船閘土石方開挖完成設計總量的70%,基本完成左岸1至6號機組的大壩和廠房基礎開挖,二期導流截流工程按照設計和施工計劃順利推進,上下游圍堰四個堤頭向江心進占,平拋墊底工程順利進行。1997年9月底,大江截流前的樞紐工程、庫區移民工程全面驗收完畢。經國務院三峽建委批準,1997年11月8日,實施大江截流合龍。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親臨三峽工地截流施工現場視察。李鵬發布截流合龍令,并較后宣布合龍成功。江澤民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大江截流的偉大勝利。

大江截流的成功,標志著三峽工程*階段的預期建設目標圓滿實現,開始轉入第二階段的工程建設。

在此期間,與二、三期工程緊密相關的各項準備工作也相繼大力展開:1997年6月24日,*三峽總公司宣布對三峽工程首批14臺水輪發電機組進行國際采購招標,并于1997年8月15日決標,加拿大、德國、法國、瑞士等國的國際知名企業中標建造。與此同時,“九五”國家重大技術設備研制及國產化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成套設備項目正式啟動。

1995年4月10日,三峽庫區首批移民大搬遷啟動,湖北秭歸向家店村35戶移民外遷到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

1996年6月,三峽輸變電系統設計階段的工作基本結束,按照三峽建委批準的輸變電工程總概算(即依據1993年5月價格計算的275.32億投資),開始轉入工程施工階段。1997年3月26 日,三峽輸變電*單項工程——長壽至萬縣的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破土動工。

5.3 二期工程建設階段(1998年—2002年6月)

重大決策:1999年,根據*三峽總公司建議和確保三峽工程質量的需要,國務院三峽建委決定組建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任組長、兩院院士張光斗任副組長,每年兩次到工地檢查工程質量。同年,還成立了三峽工程稽查組,對三峽工程資金運作及安全生產進行稽查。1998年5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清理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移民收費項目問題的通知》。2001年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主持國務院第35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修正草案)》。該條例自2001年3月1日起執行。1998年9月,三峽建委辦公室組織召開《長江三峽工程淹沒及遷建文物古跡保護規劃報告》論證會。2001年7月,國務院決定:二期蓄水前(2003年6月),在三峽基金中安排40億元專項費用用于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同年,還批準三峽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2001-2010年)總投資為392.2億元。

工程建設:從1998年至2002年6月的四年半期間,三峽工程主體工程施工經歷了由土石方開挖向混凝土澆筑轉移、然后由混凝土澆筑向金結機電安裝大轉移的兩個階段。1998年5月2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通航;8月27日,二期圍堰防滲工程全部告捷;9月12日,二期基坑積水抽干,萬古江底首見天日;壩段河床基坑土石方開挖當年基本結束。1998年7至9月,三峽壩區連續出現8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二期圍堰工程經受嚴重考驗。1999年,施工進入混凝土澆筑高峰期,連續三年混凝土年澆筑量突破四百萬立方米,屢創世界記錄。從國外引進的大型塔(頂)帶機及其供料線、胎帶機、纜機、拌和樓等現代化設備在混凝土澆筑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為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三峽總公司成立了質量總監辦和安全總監辦,聘請中外權威專家擔任專業質量總監和安全總監。為加快三峽發電廠的籌備,*三峽總公司成立電力生產部;三峽電廠籌建處于2001年6月18日進入三峽壩區辦公。為保證三峽機組制造質量,三峽左岸電站14臺機組設備監造合同簽訂,法國EDF/BV聯營體獲得三峽機組監造資格和監造任務。從2000年開始,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伴隨混凝土澆筑和灌漿工程相繼展開,2001年進入安裝高峰。2001年11月22日,三峽工程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本體開始安裝;2001年11月18日,三峽工程二期圍堰完成歷史使命開始被拆除。2002年5月1日,三峽大壩開始永久擋水。2002年1月,三峽二期工程的樞紐工程、輸變電工程、移民工程三個驗收大綱通過審查。2002年3月22日,三峽二期工程蓄水前庫底清理工作全面啟動。

資金籌措。98三峽債(20億元)、99三峽債(30億元)、01三峽債(50億元)相繼發行,在上海證劵交易所和深圳證劵交易所上市。至2001年底,三峽總公司已向社會發行三峽企業債券110億元。截至2001年底,共籌措三峽工程建設資金762.30億元。

大壩景區/三峽大壩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是毛澤東1956年三次暢游長江之后寫下的氣勢磅礴、豪情滿懷的光輝詩篇。今天,他老人家當年的暢想終于在三峽建設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現實。

要說三峽大壩,不能不先說長江三峽。長江三峽位于長江上游渝鄂川界處,跨重慶市的奉節、巫山和湖北省的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和宜昌市。西起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2千米。兩岸因燕山運動褶皺隆升的巫山、黃陵廟和八面山山地,由于長江強烈切穿,形成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大峽及大寧河寬谷、香溪寬谷,總稱為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在旅游觀光中更有其獨特的魅力。壇子嶺觀景臺是三峽大壩工程旅游觀光的制高點,登上壇子嶺,極目遠眺,三峽大壩工程的景觀可一覽無余,盡收眼底。正在建設中的三峽大壩工程的工地上,滾滾的濤聲,鼎沸的人聲和轟鳴的機器聲,聲聲入耳,匯成了一首熱火朝天,洶涌澎湃的勞動交響曲。

三峽大壩建成后,形成從宜昌到重慶綿延650公里的人工湖,到那時,碧水連天,煙波浩淼,“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三峽大壩則宛如一條出海的蛟龍騰飛江中,又如一架美麗的彩虹橫臥江上。兩岸群山疊翠,綠水環繞,小島星羅棋布,溪流蜿蜒曲折,峽谷縱橫交錯,秀美的自然風光令人們如游畫廊,心曠神怡。

三峽大壩景區門票價格:105元/人(成人)60--70歲老人57元/人 70歲以上10元/人 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即可

白鶴梁題刻

位于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梁,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三峽蓄水完成后,白鶴梁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座水下的博物館

石寶寨

位于重慶市忠縣石寶鎮,其35米高的寨樓,是**一座穿-{斗}-式構架的高層木建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寨后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與寨渾然一體。由于地勢較高,石寶寨在三峽蓄水后會成為一座孤島,四面被水環繞。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軟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建造了一道巨型圍堤,包圍住整個山寨。

瞿塘峽

三峽水電站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里。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較為雄偉險峻。 全長8公里,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景色較為雄偉險峻。主要景點有奉節古城,八陣圖,魚復塔,古棧道,風箱峽,粉壁墻,孟良梯,犀牛望月。

瞿塘峽的名勝古跡,多而集中,游覽者稱便。峽口的上游有奉節古城、八陣圖、魚復塔。峽內北岸山頂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驚險萬狀的古棧道,神秘莫測的風箱峽;南岸有題刻滿壁的粉壁墻,富于傳說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洞幽泉甘的鳳凰飲泉等。在風箱峽下游不遠處的南岸,有一座奇形異狀的山峰,突起江邊,人稱“犀牛望月”,惟妙惟肖。出瞿塘峽,峽口南岸的大溪文化遺址,是考古工作者最感興趣的地方。距白帝城僅幾公里的杜甫草堂遺址,更是詩人流連忘返之處。

巫峽

三峽水電站重慶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云,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東屬段22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

巫峽名勝古跡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臺、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巖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歷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

西陵峽

三峽水電站西陵峽西起巴東縣的官渡口,東到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沿江有巴東、秭歸、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峽可謂大峽套小峽,峽中還有峽,如破水峽、兵書寶劍峽、白狗峽、鎮山峽、米倉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等等。西陵峽兩岸有許多著名的溪、泉、石、洞,屈原、昭君、陸羽、白居易、元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寇準、陸游、馮玉祥等眾多的歷史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詩賦。 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著名的新灘,崆嶺灘等,這些險灘,有的是兩岸山巖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砂石沖積所致,有的是岸邊伸出的巖脈,有的是江底突起的礁石。灘險處,水流如沸,泡漩翻滾,洶涌激蕩,驚險萬狀。

三峽壩區

三峽壩區總面積為15.28平方公里,分為施工區和總建筑面積54.6萬平方為主的辦公生活區。辦公生活區建有一座四星級飯店--三峽工程大酒店、三峽工程展覽館、三峽工程建設指揮中心、環保公園和現代化生活小區等。未來的三峽壩區將成為*森林公園。

三峽工程展覽館

三峽工程展覽館于1992年10月1日建成開館,由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同志題字,總面積6600平方米,分為三峽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移民、科技進步、電力生產、書畫、攝影等專題展覽。展廳采取國際通用的標準展館布置,內設電影放映廳、貴賓廳等。大廳有全國最長的長江三峽全景彩噴圖,氣勢宏偉。

門票信息

全天票價:105元(含觀光車費和壩頂參觀;半價票57元,不含壩頂參觀費)

交通信息

公交乘3、4、9、21、100路公交車到位于(平湖大酒店對面)東山大道80號的大三峽國際旅行社門口,換乘旅游專線巴士,即可直達景區。

大壩交通/三峽大壩

宜昌到三峽大壩景區游覽您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乘4、10、21、100、101路公交車在夜明珠轉盤下車,換乘壩區8路公交車到六閘首游客接待中心下車,換乘景區循環巴士游覽大壩風光。

火車東站有專線車直達六閘首游客接待中心,首班車上午8點,1小時一班。

2)乘自駕車經漢宜高速公路到宜昌東山開發區收費站,進入三峽大壩專用公路,在三峽大壩旅游區接待站辦理入園手續,接待站免費提供導游上車帶路。開車至六閘首游客接待中心后,換乘景區循環巴士游覽。

3)景區內交通方式:

停車場:六閘首游客服務中心 截流紀念園。

景區循環巴士:六閘首游客服務中心。

開行時間 :20分鐘一趟 電瓶車:截流紀念園。

重要事件/三峽大壩

征宣傳語

為期一年的“三峽大壩·高峽平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全球宣傳語征集活動正式落下帷幕。經過專家組的層層評選,最終,“*水利智慧,世界山水經典”從近萬條宣傳語中脫穎而出,榮獲入選獎,其作者麥浩勤來自廣東佛山市,曾在國內多個宣傳語征集活動中獲獎。

長江堵點

三峽通航管理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基本是滿負荷運營,原設計中,三峽船閘每年的正常通航天數在320天左右,而現在幾乎維持在365天全年運行。”

即使如此,不少船運物流企業還是感慨,通行量滯后給企業帶來了不少麻煩。一位已從事30年長江航運的資深人士表示,三峽大壩的擁堵已經是常態化了,長江上的船只要想過三峽大壩,等一兩天是正常現象。

如果遇到特殊天氣,過三峽大壩的船只還會堆積,一般就會在壩前等候3至5天。如果遇上船閘檢修,甚至會等上7至10天才能過三峽大壩。有長期經營貨運的船家表示,其所在企業的船舶過三峽大壩的平均等待時間,約達30多個小時。

上述管理人士介紹,三峽船閘設計通行能力為每年單向通行5000萬噸,“而這個通航能力我們原計劃是維持到2030年,但目前的通航需求量遠遠超出我們的預計。”這意味著三峽船閘目前的通行能力,已經在2013年接近其設計運力

門票免費

主詞條:三峽大壩旅游區

自2014年9月25日起,三峽大壩旅游景點對*游客(含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施行門票免費。此次門票免費涵蓋的旅游景點包括壇子嶺園區、185觀景平臺、截流紀念園。游客進入三峽壩區后,需在游客換乘中心通過安全檢查、換乘景區專用觀光車游覽景點。與此前收取門票時相比,游客游覽方式、游覽景點和游覽線路基本不變。景區交通服務為有償服務。需要實名預約,單日接待游客量上限為4萬人。

類似“三峽大壩”
與“三峽大壩”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