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安徽政府

黃山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黃山市
網站熱點:
資訊中心,黃山,黃山市政府,黃山政府網,黃山市人民政府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1:30
網站介紹:
黃山市政府門戶網站堅持以人為本,以公眾為中心,著重圍繞政務信息公開、網上辦事、網上問政和公眾互動四大類功能導向,打造服務型政府網絡平臺,使其成為政府的信息公開總渠道、行政服務總窗口、公眾互動總平臺
網站百科

簡介/黃山市

 黃山市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猶如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明代湯顯祖)。多少文人曾對他產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愛其山水清沏,遂久居。”

天目山和黃山山脈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嶺。主要座落在歙縣東北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米),聳立在祁門縣境內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寧西北部的白岳齊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壯麗神奇的“天造畫境”。橫貫歙縣、黃山區、休寧、黟縣之間的黃山,*峰蓮花峰海拔1860米),峰巒峻峭,劈地摩天,重巖疊嶂,宏博富麗,是著名的風景勝地。

所獲榮譽/黃山市

 2010年12月21日下午,首屆“*休閑創新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黃山市繼榮獲“**休閑城市”和“**戶外休閑城市”獎之后,今再次榮獲首屆“休閑節會創新獎”和“休閑旅游營銷創新獎”,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榮獲這次大獎中的重要獎項“旅游景區創新獎”。

自然條件/黃山市

土壤:
 黃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為黃壤,山地黃棕壤,土層較厚,石礫含量較高,透水透氣性能良好,肥力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藥材生長。丘陵地帶多為紅壤和紫色土,質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照條件好,適宜櫟松、油茶等生長,山麓盆地與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兩岸多沖積土,適用于農業耕作。

氣候:
 黃山市地處北亞熱帶,屬于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氣溫15°――16°C,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無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達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流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多種林木、茶葉、果樹及農作物生長。

水系:
新安江是全市的主要河流,屬于錢塘水系。它源出休寧馮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側,上源流經祁門縣,復入休寧以后稱率水,它在屯溪納橫江后,稱為漸江,江面展寬,流至歙縣城南朱家村又有練江來匯,始稱新安江。“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新安江東流至街口附近,便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縣流至街口,長約44公里,其集水面積有5944平方公里。除新安江以外,境內還有發源于黃山北坡的青弋江,北流入長江,發源于黃山南坡西段的閶江,南流入鄱陽湖,均屬長江水系。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波光瀲滟,山色空蒙,恬靜,明麗,嫵媚而動人。

植物:
黃山市具有優越自然條件,蘊孕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市自然分布著七百多種樹木,加上引種培育的樹種,共有1000多種之多。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約有1000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香果樹紅楠花櫚木紅椿;省定保護木種有金錢松南方鐵彬三尖杉銀杏掌楸黃山木蘭,樟樹,天目木姜子連香權領春木天女花青錢杉和中華獼猴桃等15種;還有黃山松華東黃杉紅豆杉光皮樺青檀等樹種、都很名貴,屬于優良建筑用材的樹種,約有一百余種,主要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寧流口和溪口,松樹多分布于祁門、黟縣和黃山區,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寧、黃山區和祁門,其它雜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涼峰,以及祁門、黟縣、歙縣和黃山區。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蓄積量為2400萬立方米,毛竹約5000萬根,年產茶葉2.5萬噸左右,是華東木材的重要產地和著名的茶葉產區。

動物:
高山密林、崇山峻嶺中活躍的飛禽走獸二百多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其中包括金絲猴大靈貓蘄蛇短尾猴獼猴香貍白頸長尾雞八音鳥相思鳥等。

特產/黃山市

茶葉:
黃山市所轄三區四縣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近年恢復、開發的新老名茶有30多個品種,其中祁紅、屯綠多次榮膺國際金、銀獎;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頂谷大方均在*十大*名茶之列;黃山銀鉤、祁紅工夫茶等四個品種,被選為國家外交名茶。歙縣年產茶葉1萬多噸,在全國各縣名列前茅。

香菇
 有平菇、厚菇、花菇之分,以野生花菇為上品。香菇肉厚味鮮,營養豐富,是食物中的珍品。香菇有多種特殊功效,民間常用來輔助治療小兒天花、麻疹及解毒、降血壓。

石耳
黃山之“山珍”,形狀與木耳相似,稍大,既可佐食,亦可藥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石耳性甘平無毒,能明目益精。”煨肉或燉雞,鮮美可口。

筍衣、筍干:
燒肉、燉雞、燉鴨的好配料,鮮嫩味美,可增進食欲。

蕨菜
是黃山市有名的山菜,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蕨菜是一種野生植物,生長在山區草坡、林間空地和林緣地帶,當其嫩葉還處于卷曲未展時,采摘下來,可作鮮食,也可鹽腌,還可干制。黃山蕨菜營養豐富,并具有多種藥用功效。

徽州貢菊
 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既可泡茶飲用,也可配藥,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效,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癥。徽州貢菊,原產于歙縣金竹嶺一帶,民間傳說是宋代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發的。以后發現藥用價值,這一帶農戶廣為種植,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成為貢品。

徽州雪梨
主要產地在歙縣,栽培始于宋代,歷代均被列為貴重果品。徽州雪梨外形美觀,皮薄肉細,汁多香甜,脆嫩可口,曾在1934年的國際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

三潭枇杷
歙縣早在宋代就有枇杷栽培,經歷代繁衍培育,逐漸形成以該縣境內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綿潭、瀹潭三個自然村為著名產地的“三潭枇杷”這一優良品種。三潭枇杷,果大肉厚,味甜多汁,外形美觀,是素享盛名的傳統佳果。

黃山獼猴桃:
 野生水果,民間稱作“楊桃”,黃山市境內山區均產,資源十分豐富。黃山風景區獼猴桃果香味重,汁多而甜。據醫學研究,黃山獼猴桃的營養價值比柑桔高5-10倍,比蘋果高19-83倍,比梨子高32-139倍,被譽為“水果之王”。

歙縣金桔
柑桔中的一個獨特品種,桔形小于黃巖蜜桔,大小同四川紅桔相似,顏色呈金黃色或金紅色。歙縣金桔比紅桔甜,因香氣足,素有“一樹金桔十里香”之稱。歙縣街口、溪口、正口等鄉鎮出產的“三口金桔”是歙縣金桔的后起之秀。

黟縣香榧
主要產地在黃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這里的香榧分為兩種:一種是個頭大,一頭尖的;另一種是個頭小而圓的,被稱為“和尚榧”。“和尚榧”殼薄,榧衣易脫落,果仁香酥可口,還可以切成片,這種榧的果仁歷史上曾作為貢品。

歷史文化/黃山市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母系氏族社會的后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于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黃山市位于皖浙贛三省結合部,群山環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里就成了藏龍臥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中進士542人,舉人多達1513人,“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鮮見。

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歷)、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現已發現地面文物4900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45處。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黃山市歷史建制沿革一覽

時期朝代時間名稱轄地
先秦時期
西周
東周
?-前473年
前473年-前355年
前355年-前221年
吳國轄地
越國轄地
楚國轄地
不詳
秦漢時期
前221年-前201年
會稽郡歙縣、黟縣
鄣郡歙縣、黟縣
各縣轄地
西漢
前201年-8年
荊國歙縣、黟縣
吳國歙縣、黟縣
江都國歙縣、黟縣
丹陽郡歙縣、黟縣
廣陵國歙縣、黟縣
各縣轄地
東漢
30年-222年
揚州丹陽郡歙縣、黟縣、休陽縣、黎陽縣、新定縣、始新縣
各縣轄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吳國
222年-280年
揚州新都郡
歙縣、黟縣、海陽縣、黎陽縣、新定縣、始新縣
西晉
280年-316年
揚州新安郡
歙縣、黟縣、遂安縣、海寧縣、始新縣、黎陽縣
東晉
317年-420年
劉宋
464年-479年
揚州新安郡
歙縣、黟縣、海寧縣、遂安縣、始新縣
南齊
479年-502年
揚州新安郡
歙縣、黟縣、海寧縣、始新縣、遂安縣、壽昌縣
蕭梁
522年-557年
揚州新安郡
揚州新寧郡
遂安縣、始新縣、壽昌縣;
歙縣、黟縣、海寧縣、黎陽縣
562年-589年
東揚州新安郡
歙縣、黟縣、海寧縣、始新縣、遂安縣、壽昌縣
隋唐時期
589年-591年
591年-607年
607年
歙州
新安郡
海寧縣
歙縣、黟縣、海寧縣
622年-733年
733年-907年
江南道歙州
江南東道歙州/新安郡
歙縣、黟縣、休寧縣
歙縣、黟縣、休寧縣、北野縣、婺源縣、績溪縣
五代十國時期
楊吳
919年-937年
歙州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南唐
937年-976年
歙州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兩宋時期
北宋
976年-1018年
1018年-1121年
1121年-1130年
江南西路歙州
江南東路歙州
江南東路徽州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南宋
1130年-1277年
江南東路徽州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蒙元時期
1277年-1356年
1356年-1367年
江浙行省徽州路
江南行省徽州路
江南行省興安府
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縣、婺源州
朱明時期
1369年-1644年
中書省徽州府
南直隸徽州府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南明
1644年-1645年
南直隸徽州府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滿清時期
1645年-1667年
1667年-1911年
江南布政使司徽州府
安徽省徽州府
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太平天國
不詳
安徽省徽州郡
歙縣、黟縣、休寧縣、婺源縣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
1912年-1949年
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祁門縣
各縣轄地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952年
1952年-1970年
1970年-1987年
1987年-今
皖南行署徽州專區
安徽省徽州專區
安徽省徽州地區
安徽省黃山市
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

行政區劃/黃山市

行政區劃一覽

地區
基本信息

屯溪區
面積:249km2,人口:21.76萬:,郵編:245000
昱東街道、昱中街道、昱西街道、老街街道;屯光鎮、陽湖鎮、黎陽鎮、新潭鎮、奕棋鎮
徽州區
面積:424km2,人口:9.55萬,郵編:245061
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
黃山區
面積:1669km2,人口:14.76萬,郵編:242700
新城街道、甘棠鎮、湯口鎮、譚家橋鎮、太平湖鎮、仙源鎮、焦村鎮、耿城鎮、三口鎮、新明鄉、龍門鄉、烏石鄉、新華鄉、新豐鄉、永豐鄉
歙縣
面積:2236km2,人口40.93萬,郵編:245200
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街口鎮、王村鎮;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休寧縣
面積:2125km2,人口:20.05萬,郵編:245400
海陽鎮、齊云山鎮、萬安鎮、五城鎮、東臨溪鎮、藍田鎮、溪口鎮、流口鎮、汪村鎮;商山鄉、山斗鄉、嶺南鄉、渭橋鄉、板橋鄉、陳霞鄉、鶴城鄉、源芳鄉、榆村鄉、龍田鄉、璜尖鄉、白際鄉
黟縣
面積:847km2,人口8.07萬,郵編:245500
碧陽鎮、西遞鎮、宏村鎮、漁亭鎮、洪星鄉、美溪鄉、柯村鄉、宏潭鄉
祁門縣
面積:2257km2,人口15.78萬,郵編:245600
祁山鎮、梟峰鎮、小路口鎮、金子牌鎮、平里鎮、歷口鎮、閃里鎮、安凌鎮;大坦鄉、柏溪鄉、塔坊鄉、祁紅鄉、溶口鄉、蘆溪鄉、渚口鄉、古溪鄉、新安鄉、箬坑鄉

經濟發展/黃山市

 經濟增長率呈逐年穩步加快趨勢。2003年生產總值邁上百億元臺階,2004年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2005年生產總值達到147.4億元,年均增長10.4%,超“十五”計劃0.4個百分點。“十五”末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054元,比2000年增長64.4%。財政收入達到12.6億元,年均增長12.8%,比同期生產總值增幅高2.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81%,比2000年提高2.5個百分點。

截止2012年年底(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地區生產總值41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8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877億元。農業經濟穩步增長,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達157.6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70億元。工業經濟提速增效,規上工業企業達441家,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工業企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250億元。全市九個園區累計開發面積45.6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達400億元,年均增長44%。旅游經濟快速發展,2012年接待游客達36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00億元,其中入境游客160萬人次、旅游創匯4.8億美元。黃山風景區榮獲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獎,黃山旅游集團營業收入突破20億元,躋身*旅游集團20強。

 全省*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成功獲批,爭取到國家和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1.34億元,152個服務業“135”工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31億元。屯溪老街入選*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徽韻”入選國家旅游文化重點項目名錄,徽州府衙、秀里影視村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運營,服務業增加值達175億元。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爭取成功并全面實施,累計到位補償資金6.6億元,新安江流域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綠色提升全面展開,沿線村莊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建成,99個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億元。《千島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即將出臺,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進入國家戰略規劃。積極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在全省率先完成非遺普查,徽州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新增*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處、歷史文化街區3處,16個村列入首批*傳統村落名錄。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寫進國務院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若干意見,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組織實施“十大工程”,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強力推進“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綠色質量提升行動、百佳攝影點、“智慧黃山”建設和“四大整治”活動,83個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得到保護利用,建成922個綠色質量提升點、123個百佳攝影點,旅游干線、交通干道兩旁和重點景區、景點周圍村莊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46.8%。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黃塔桃高速公路、績黃高速公路、黃山機場4D改造(一期)等一大批項目建成運營,黃祁高速公路路基全線貫通,京福高鐵黃山段加快建設,黃杭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評估,100%鄉鎮、99.4%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中心城區面貌煥然一新,累計完成建設投資449.2億元,是前五年的3.8倍。新安江公園、齊云大道、屯光大道、花山大橋、“智慧黃山”旅游調度指揮中心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建成使用;市游泳館、市全民健身館、楊業功紀念館建成開放;新建改造世紀廣場、昱中花園等城市公園廣場9座,新增綠化面積131.4萬平方米;實施小街小區小巷綜合改造項目100多個。徽州文化與生態長廊建設全面展開,高鐵新區啟動建設。全市區縣城和建制鎮累計完成投資686.5億元。屯溪區江南新城、徽州區新四軍軍部舊址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黃山區城市外環路、歙縣徽州古城整治工程、休寧縣橫江公園、黟縣城南新區、祁門縣新城區等一批重點城鎮項目基本建成,區縣城功能明顯提升。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97個行政村達到市級“十有”標準。

經濟結構/黃山市

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3:30:47調整到2005年的18:39:43。“十五”牧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9%,高出*產業增幅4.1個百分點。糧經種植比例由2000年的62.3:37.7調整到59.6:40.4。工業增加值達到34.8億元,工業化率提高到23.6%。化學原料及制品、醫藥、交通運輸設備、電器機械及器材、儀器儀表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到11個,市新城區基礎設施累計投資2.8億元。建筑業占二產增加值比重比2000年提高17個百分點。旅游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2005年旅游接待量達到1001.3萬人次,年均增長12.5%,高出生產總值增幅2.1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達到61.5億元,年均增長10.7%。

基礎設施/黃山市

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是“九五”時期的3.7倍,年均增長36.9%。徽杭高速公路、黃山機場擴建、松材線蟲病預防體系一期工程、中心城區防洪二期工程、220KV寧國—萬安Ⅱ回線及變電站擴建、農電網改造(二期)、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以及廣電中心、新安大橋、廣宇大橋等一批標志性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合銅黃、黃衢南(黃婺)高速公路黃山段開工建設。新建縣鄉村公路1204公里,通油路鄉鎮達98%,通公路行政村達97%。新增水電裝機容量1.1萬千瓦。新建國家糧食儲備庫3個,新增糧食倉儲能力7萬噸。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主次干道49條,區、縣城建成區面積達32.2平方公里。實現移動通訊全市覆蓋。

居民收入/黃山市

 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28元,是2000年的1.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158元,是2000年的1.4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提高到22平方米和33.6平方米。5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1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005年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8.8萬人、12.5萬人和9.9萬人。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探索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2.9萬城市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整村推進”工程扎實開展,5.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城市生活/黃山市

 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保持了穩定增長。2005年,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8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551元,增長14.2%。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158元,增長11.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31元,增長9.6%。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2.0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積33.6平方米,比上年分別增加1.0和1.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41.3%和52.1%,分別比上年下降1.0個和3.6個百分點。

 積極實施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增強。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8萬人,比上年增加0.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9.9萬人;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2.5萬人,比上年增加1.0萬人。全市共發放26302名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7739萬元,比上年增加1786萬元。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3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4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3048人;免費職業介紹1.78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全年共保障低保對象13891戶,共28825人,同比增長18.0%,共發放低保金2261萬元。

 居民生活環境日益改善,黃山天然公園的魅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客。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環境最美、生態*發展目標正逐步實現。

農業生產/黃山市

 2005年,黃山市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產值41.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20.9億元,同比增長5.5%;林業產值6.1億元,同比增長5.2%;牧業產值12.4億元,同比增長1.3%;漁業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4.8%。

 適合山區特點的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總播種面積127.0千公頃,下降0.9%,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0.0千公頃,下降1.9%;油料播種面積25.6千公頃,增長0.7%;水果種植面積7.5千公頃,增長5.4%;蔬菜種植面積17.6千公頃,同比增長2.9%;茶葉種植面積46.3千公頃,增長0.8%。

 糧食生產基本穩定。全年糧食總產量為34.3萬噸,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其他主要農產品產量均保持穩定發展,其中:油料產量3.1萬噸,增長0.1%;水果產量6.3萬噸,增長11.0%;茶葉產量1.8萬噸,增長4.2%;蔬菜產量33.5萬噸,增長3.1%。

 林業生產較快發展。全市共完成造林9.8千公頃,其中退耕地造林8.9千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7.4%,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畜牧業、漁業生產平穩。全年肉類總產量為7.4萬噸,增長0.7%,其中豬肉為6.7萬噸,增長1.0%。禽蛋產量1.6萬噸,下降3.2%;繭產量0.6萬噸,增長6.8%。全年生豬出欄81.5萬頭,增長1.1%;家禽出欄418.5萬只,下降3.5%。全年水產品總產量為1.7萬噸,增長1.7%。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55.1萬千瓦,增長5.0%。農用拖拉機1.6萬臺,增長6.9%;農用運輸車4775輛,下降5.8%;有效灌溉面積達4.65萬公頃;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6萬噸;農村用電量4.1億千瓦小時。在村村通電的基礎上,通汽車村數占總數比重上升到90.0%,通電話的村數比重上升到99.0%。

工業建筑/黃山市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對經濟拉動作用增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4.8億元,增長15.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8.0%,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

 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新增22家,年末達209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9.2%,是1997年增長最快的一年,拉動經濟增長3.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16.8%;集體企業4.5億元,增長18.5%;股份制企業13.6億元,增長26.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0.8億元,增長33.2%;其它類型企業2.2億元,增長28.6%。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10.0億元,增長27.6%;重工業增加值11.9億元,增長30.7%。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46.9?誜53.1變化為45.4?誜54.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4.50億元,增長28.51%;完成新產品產值4.83億元,增長23.3%。主要產品產量多數保持增長。在列入統計月報的17種主要產品中,保持增長的有13種,下降的有5種。

 工業生產產銷銜接良好,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7%,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99.2%,提高0.7個百分點;重工業98.4%,提高1.2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2.5,同比上升14.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利稅4.1億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實現利潤總額2.0億元,同比增長31.9%;虧損企業虧損額0.2億元,同比下降23.8%。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2.2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4.8%。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建筑企業實現利稅總額7600萬元,增長30.0%;其中實現利潤6200萬元,增長28.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9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房屋竣工面積70.2萬平方米。

對外開放/黃山市

改革開放
2005年啟動實施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試點,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企業改革扎實推進,工業企業基本實現民營化。永新股份成功上市,黃山風景區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投資體制改革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穩步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改革試點進展順利,財政、金融和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深化。積極融入浙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圈,累計利用外資14308萬美元,年均增長67.7%。累計引進內資119億元,年均增長51.1%,其中2005年省外資金相當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達35.3%。200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8566萬美元,年均遞增21.4%;經濟外向度達12%,比2000年提高4.1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
2005年,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8000萬美元,達8566萬美元,增長19.0%,占年初省下達進出口目標8300萬美元的103.2%,其中:出口總值7045萬美元,增長40.0%。從類別看,一般貿易出口6559萬美元,增長45.5%,占全市出口93.1%;加工貿易出口486萬美元,下降7.3%。從出口商品看,化工產品增長67.4%;紡織服裝增長29.2%;機電產品增長26.9%。從出口市場看,向歐洲、亞洲、北美三大傳統市場出口共5626萬美元,同比增長46.0%,占全市出口的份額為79.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外商投資實現新突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突破5000萬美元,達5303萬美元,增長25.9%。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6家,合同外資額6338萬美元,增長14.1%,新批外商單個項目的平均投資規模427萬美元,比上年凈增175萬美元。

交通通訊/黃山市

 交通運輸穩定增長。全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發送量3001萬噸,同比增長33.4%。其中,鐵路貨物發送量15.9萬噸,同比下降25.2%;公路運送貨物2974萬噸,增長33.9%;水運完成貨運量11萬噸,增長57.1%;民航貨物發送量2910噸,同比下降14.3%。全市完成旅客發送量3778萬人,同比增長12.2%。其中,鐵路發送旅客141.0萬人,同比下降18.0%;公路運送旅客3487萬人,同比增長14.5%;水運完成客運量111萬人,同比下降0.9%;民航發送旅客38.9萬人,同比增長4.3%。

郵電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5219萬元,同比增長38.9%。其中,郵政業務量8963萬元,增長28.0%;電信業務量76256萬元,增長40.3%。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4.9萬戶,增長8.9%;移動電話用戶29.5萬戶,增長18.3%;互聯網絡用戶達到2.9萬戶。全年訂銷報紙211.9萬份,增長14.5%;收寄函件507.4萬份,增長18.3%;收寄特快專遞13.0萬件,增長46.8%。

科學教育/黃山市

科技成果

2005年,全市共申報認定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申報認定省、市級高新技術產品16個,各類科技項目100項。申報*、省級火炬計劃項目各1個。組織申報并通過審定的高新技術(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10家。有4家民營企業科技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市48家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總值26.3億元,同比增長22.8%,技工貿總收入達25.2億元,同比增長24.1%。

教育事業

古代教育

徽州地區歷史厚重、文風昌盛,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當時的教育辦學。宋元以來,徽州共建有書院260多所。書院絕大多數都是宗族主辦或宗族子弟創辦,同時,也有少數官辦。據廖騰煃《海陽紀略·瞻云書院序》記載,“郡邑之有書院,自南唐始也”。宋元以來,徽州的書院出現非常發達的局面,成為全國書院最多的一個地區。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御史張訥奏言:“天下書院最盛者,無過東林、江右、關中、徽州。”(注1)道光《徽州府志》卷三《營建志·學校》記載:“歙在山谷間,墾田蓋寡,處者以學,行者以商。學之地自府縣學外,多聚于書院。書院凡數十,以紫陽為大。”婺源《董氏宗譜·鳳游山書屋記》記載說:“古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由來尚矣。我郡邑曾建紫陽書院,以甄別取士。四鄉或間立書院,以講學、會文。”徽州書院都設山長,主持書院工作。大都聘請飽學之士和有名學者作主講,采用個別鉆研、相互問答、課堂講授三結合的教學方法,以研究和學習儒家經典為主,間亦議論時政。其教育宗旨是,為國家培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才。

現代教育

進入當代,教育依然是個永不落幕的話題。2012年,全市共完成146所學校標準化建設,重建、加固和改造中小學校舍34.6萬平方米,改善了屯溪一中、歙縣中學等學校的辦學條件,新建歙縣新安中學、休寧縣中學新校區、市特殊教育學校、徽州一中和市實驗小學高鐵新區分校等,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8所,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黃山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成立并對外招生,安徽省行知學校、黃山旅游管理學校躋身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普通高等學校1所,共招生4218人,同比增長30.7%,其中:本科招生2123人,同比增長71.1%。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學生10434人,同比增長33.4%。其中:本科在校生4756人,同比增長80.8%。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數持續增加。普通高中招生7674人,在校學生達20847人,分別增長3.1%和9.7%。普通初中招生24194人,在校學生67560人,分別為減少0.3%和增加3.4%。小學在校學生98601人,同比下降12.3%。小學招生10850萬人,同比增長5.3%。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4%,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77%。2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586人。各類中等職業學校24所,共招生7777人,在校學生18918人。

文化事業/黃山市

2005年,申報*保護單位名錄有九處。《胡開文徽墨制作技藝》《歙硯制作技藝》《徽州三雕》《徽劇》等7個項目中的6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興文化產業

 2005年末共有各類文化經營單位900余家,其中:網吧156家,游戲廳99家,音像制品198家,歌舞*90余家。群眾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全年共創作排練歌、舞、戲曲、小品40多個,為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了高質量的精神產品。創作出一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其中:《徽州風雅》為旅游定點主題演出共118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國內外游客好評;《群文風韻》在第九屆*黃山國際旅游暨徽文化節期間調演成功,還舉辦了黃賓虹誕辰14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廣播電視事業

 2005年末,全市有廣播電臺5座,節目5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0.0%,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電視臺5座,節目6套,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2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0%,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2005年,繼續加強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廣播電視覆蓋率,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順利進行。全市新增有線電視光纜鄉鎮、廣播電視“村村通”各10個,實現了農村廣播常響率達84.0%,廣播電視通播率100.0%,有線電視19.7萬戶,新增2.2萬戶。為民辦實事工程“黃山交通旅游之聲廣播”在9月正式開播。

醫療健康/黃山市

 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8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5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7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個。醫院、衛生院病床床位3934張,增長3.0%。全市有衛生技術人員450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95人;注冊護士1623人,增長3.9%。年末全市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188人。年末全市有鄉(鎮)衛生院105個,床位787張,衛生技術人員754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農村衛生事業不斷加強。繼歙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后,祁門縣又被列為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其中:歙縣農村農民參與合作醫療的參與率70.9%,參與率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06%,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為48.29%,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在積極組織開展省運會、市運會的同時,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體育活動。2005年,在全省第八屆中學生運動會,共獲得12金、9銀、14銅。成功舉辦了“羽妝杯”2005年*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澳瑞特杯”*黃山國際登山大會等活動。全年電腦體育*銷售3010余萬元,同比增長157.0%。群眾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全年共開展了以全民健身為主題的迎新春健身跑、慶“三·八”廣播*賽、全市職工羽毛球、乒乓球賽等10項賽事。

市樹市花/黃山市

 根據黃山市人大代表議案和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關于辦理黃山市市樹、市花、市鳥評選活動議案的決定》,歌市采用市民推薦、專家評審、政府審定相結合的方法,

確定黃山松為市樹;

黃山杜鵑為市花;

紅嘴相思鳥為市鳥。

它們均在候選品種中得票最多,具有較強的典型性、代表性和象征性,得到廣大市民的公認。

發展狀況/黃山市

“十五”時期是黃山市經濟發展最快、綜合效益*、群眾實惠最多的時期。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要務,強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成功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開拓奮進,扎實苦干,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增長率呈逐年穩步加快趨勢。2003年生產總值邁上百億元臺階,2004年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2005年生產總值達到147.4億元,年均增長10.4%,超“十五”計劃0.4個百分點。“十五”末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054元,比2000年增長64.4%。財政收入達到12.6億元,年均增長12.8%,比同期生產總值增幅高2.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81%,比2000年提高2.5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逐步優化

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3:30:47調整到2005年的18:39:43。“十五”牧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9%,高出*產業增幅4.1個百分點。糧經種植比例由2000年的62.3:37.7調整到59.6:40.4。工業增加值達到34.8億元,工業化率提高到23.6%。化學原料及制品、醫藥、交通運輸設備、電器機械及器材、儀器儀表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到11個,市新城區基礎設施累計投資2.8億元。建筑業占二產增加值比重比2000年提高17個百分點。旅游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2005年旅游接待量達到1001.3萬人次,年均增長12.5%,高出生產總值增幅2.1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達到61.5億元,年均增長10.7%。 

改革開放成就喜人

啟動實施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試點,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企業改革扎實推進,工業企業基本實現民營化。永新股份成功上市,黃山風景區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投資體制改革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穩步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改革試點進展順利,財政、金融和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深化。積極融入浙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圈,累計利用外資14308萬美元,年均增長67.7%。累計引進內資119億元,年均增長51.1%,其中2005年省外資金相當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達35.3%。200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8566萬美元,年均遞增21.4%;經濟外向度達12%,比2000年提高4.1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五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是“九五”時期的3.7倍,年均增長36.9%。徽杭高速公路、黃山機場擴建、松材線蟲病預防體系一期工程、中心城區防洪二期工程、220KV寧國—萬安Ⅱ回線及變電站擴建、農電網改造(二期)、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以及廣電中心、新安大橋、廣宇大橋等一批標志性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合銅黃、黃衢南(黃婺)高速公路黃山段開工建設。新建縣鄉村公路1204公里,通油路鄉鎮達98%,通公路行政村達97%。新增水電裝機容量1.1萬千瓦。新建國家糧食儲備庫3個,新增糧食倉儲能力7萬噸。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主次干道49條,區、縣城建成區面積達32.2平方公里。實現移動通訊全市覆蓋。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28元,是2000年的1.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158元,是2000年的1.4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提高到22平方米和33.6平方米。5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1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005年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8.8萬人、12.5萬人和9.9萬人。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探索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2.9萬城市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整村推進”工程扎實開展,5.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旅游/黃山市

黃山市*特點是旅游資源豐富,景觀獨特,不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無雙的山水風光,而且有大量展現*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觀。方圓154平方公里的黃山風景區無處不景,無景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徐霞客稱贊:“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而后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傳頌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1985年,黃山作為*山岳風光,被評選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名錄;黃山周圍,景觀簇擁,風格各異,猶如眾星拱月,有風光秀麗的太平湖、“山水畫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風貌的*“牯牛降”和省級“清涼峰”兩處自然保護區以及我國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齊云山。

黃山市先后在黃山風景區投資6億多元,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的交通、通訊、供電、供水條件。現在黃山風景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旅游區。在打好黃山牌的同時,我們堅持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并重,努力做好徽文章,著手開發“兩線”(南北自然風光旅游線和東西歷史文化旅游線),積極建設“六點”(齊云山風景區太平湖風景區桃花源景區屯溪老街、歙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徽州古民居),并開發了一批新的景區景點。目前,齊云山已躋身*風景名勝區之列,屯溪老街成為全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黟縣西遞、歙縣牌坊群等一批景點也十分火熱。兩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建設開發啟動。

 全市擁有一、二類旅行社15家,三類社50余家;星級飯店58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11家,三星級24家,二星級22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近萬人,2005年旅游接待量達到1001.3萬人次,年均增長12.5%,高出生產總值增幅2.1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達到61.5億元,年均增長10.7%。旅游業已發展成為黃山市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類似“黃山市”
與“黃山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