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江西政府

撫州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撫州市
網站熱點:
市審計局,市林業局,張鴻星,智能問答,夏文勇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1:45
網站介紹:
撫州市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自然地理/撫州市

撫州市地處東經115?35′~117?18′、北緯26?29′~28?30′之間。東鄰福建省建寧縣、泰寧縣、光澤縣、邵武市,南接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寧都縣,西連吉安市永豐縣、新干縣和宜春市的豐城市,北毗鷹潭市的貴溪市、余干縣和南昌市進賢縣。南北長約222千米,東西寬約169千米,總面積18816.92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11.27%。[1]

地勢地貌

市境內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地勢南高北低,漸次向鄱陽湖平原地區傾斜。地貌以丘陵為主,山地、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總面積的30%,海拔100~500米之間的丘陵占50%,海拔低于100米的崗地和河谷平原占20%。市內*峰——軍峰山海拔1761米。[1]

山脈

市境內山脈集中分布于東部和南部,山體走向為北東—南西向,主要有東部武夷山和南西部雩山,二者在平面上構成北東向斜“川”字型地貌框架。武夷山脈位于市區東部,沿贛閩省界向南延伸,為盱江和閩江的分水嶺。主要有筆架山、野雞頂、昌坪山、楊家嶺、王仙峰、九頭峰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雩山山脈分布在市南西部,市內*峰軍峰山位于該山中。[1]

河流

全市有撫河、信江、贛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470條。水流方向除贛江水系烏江外,均由南向北匯入鄱陽湖。1.撫河水系。撫河古稱盱江,又名汝水,貫穿撫州市中南部,是流入鄱陽湖區主要支流之一,為全省僅次于贛江的第二大河流。撫河干流總長350千米,流徑境內長271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8.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為16800平方千米。撫河主要支流有臨水、盱江、黎灘河、東鄉水。2.贛江水系。市內贛江水系主要河流在樂安縣境內,流域面積為1422平方千米,有青田水、南村水、敖溪水、潭港水、招攜水、牛田水、湖坪水、柯樹水。3.信江水系。市內信江水系河流分布在東鄉、金溪、資溪三縣,流域面積為1560平方千米,有瀘溪水、黃通水、腸田水。此外,還有直接流入鄱陽湖的潤溪河,其發源于東鄉縣北部愉怡鄉眉毛尖,全長21千米,市內流域面積為116.2平方千米。[1]

氣候

市境內屬南方濕潤多雨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四季分明,生長期長。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6.9~18.2℃之間,較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8.8~29.6℃之間,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4.9~6.3℃。歷年極端*氣溫42.1℃,極端*氣溫-13.7℃。年平均降水量1600~1900毫米,集中雨季在4~6月,年平均降水日為179.5天。年平均日照為1582~1928.1小時。風向全年平均以靜風為主。由于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旱澇、風雹、雷電和低溫天氣常有發生。[1]

歷史沿革/撫州市

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

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屬豫章郡。

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臨川郡轄臨汝、南城、西豐、新建、安浦、永城、宜黃、南豐、東興、西城10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領巴山、西寧、新建、興平、豐城、廣豐、新安7縣。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原轄區并為臨川、南城、崇仁、邵武4縣。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撫州屬江南西道,邵武縣劃出,增設南豐縣。五代時,屬楊吳,轄臨川、崇仁、南豐、宜黃4縣,另置昭武軍,轄南城、東興、永城3縣。宋朝,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撫州轄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5縣,建昌軍轄南城、南豐、新城、廣昌4縣。

元朝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撫州路轄臨川、崇仁、金溪、宜黃、樂安5縣,建昌路轄南城、新城、廣昌3縣。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

明洪武初,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明、清時,撫州府轄臨川、崇仁、金溪、宜黃、樂安、東鄉6縣,建昌府轄南城、南豐、新城、廣昌、瀘溪5縣。

辛亥革命后,廢府及直隸州。民國3年(公元1914年),江西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15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21年(公元1932)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南城、南豐、東鄉、臨川、宜黃、崇仁、樂安、金溪、資溪、光澤、黎川11縣劃歸江西省第七行政區,廣昌縣屬第八行政區。1930年至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

1949年5月9日,撫州解放。1949年7月1日成立撫州分區,轄臨川市及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南城、南豐、資溪、黎川9縣,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為撫州區。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為撫州地區。1968年2月,復稱撫州專區。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

1950年3月27日,臨川市并入臨川縣。1951年6月,改臨川縣城關鎮為臨川縣撫州市。1952年8月,廣昌縣由寧都專區劃歸撫州專區管轄;當年還將寧都專區石城、寧都劃歸撫州專區,但當年又將石城、寧都2縣劃歸贛州專區。1953年2月,臨川縣撫州市改名為臨川縣撫州鎮。1954年4月,撫州鎮升為縣級鎮。1955年2月,改撫州鎮為撫州市。6月23日,廣昌縣劃入贛南行政區。1958年南昌專區進賢縣來屬。1960年進賢縣劃歸宜春專區。1963年10月,撫州市復稱鎮。1968年6月11日,宜春專區的進賢縣、上饒專區的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69年10月10日,撫州鎮改為撫州市(縣級市)。1983年7月23日,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1983年9月30日,進賢縣劃入南昌市。

1987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撫州市與臨川縣合并為臨川市,但到1995年2月才正式合并為臨川市。至此,撫州地區轄臨川市和崇仁、宜黃、樂安、南城、南豐、廣昌、黎川、資溪、金溪、東鄉10縣。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撫州地區和縣級臨川市,設立地級撫州市和臨川區,市人民政府駐臨川區。撫州市轄原撫州地區的南城、黎川、南豐、崇仁、樂安、宜黃、金溪、資溪、東鄉、廣昌和新設立的臨川區。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開始對外辦公,地址仍在原撫州地區行政公署內。2007年年初,位于贛東大道延伸段市行政中心峻工,2月1日,撫州市舉行市行政中心落成典禮,市人民政府搬遷至此辦公。[2]

行政區劃/撫州市

撫州市,下轄1個區、10個縣。


地區
人口數(人)
2000-2010年平均增長率(%)
面積政府駐地下轄
臨川區
1089888
0.78
2121平方千米上頓渡鎮7街道18鎮9鄉
南城縣
306236
0.40
1698平方千米建昌鎮轄9鎮3鄉
黎川縣
230086
0.53
1729平方千米日峰鎮轄6鎮8鄉
南豐縣
287932
1.01
1909平方千米琴城鎮轄7鎮5鄉
崇仁縣
347840
1.54
1520平方千米巴山鎮轄7鎮8鄉
樂安縣
345769
0.49
2413平方千米鰲溪鎮轄9鎮6鄉。
宜黃縣
224039
0.85
1944平方千米鳳岡鎮轄6鎮6鄉
金溪縣
294826
1.23
1358平方千米秀谷鎮轄7鎮6鄉
資溪縣
111983
0.67
1251平方千米鶴城鎮轄5鎮2鄉
東鄉縣
438318
1.35
1262平方千米孝崗鎮轄9鎮4鄉
廣昌縣
235395
1.20
1612平方千米旴江鎮轄5鎮6鄉[3]  

 

經濟發展/撫州市

2012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05461萬美元,增長10.0%。其中出口總額104534萬美元,增長10.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9625萬美元,增長11.3%。全市新引進并已開工項目1033個,其中5000萬元

以上工業項目(含旅游項目)515個,增長29.4%;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79個,增長35.4%。實際引進市外境內資金417.04億元,增長19.8%,其中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實際進資283.78億元,增長26.1%;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實際進資122.00億元,增長37.2%。新引進項目包括投資近50億元的廣銀鋁業項目、投資30億元的香港華坤國際高精寬幅銅板和電子級銅箔生產項目、投資30億元的安徽飛達集團不銹鋼生產項目等。

201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40.64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其中,*產業增加值163.48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489.02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288.1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8.4:52.8:28.8調整為17.4:52.0:3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5.99億元,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5.26億元,增長19.7%;外貿出口總額124666萬美元,增長19.2%;城鎮化率42.09%,提高1.38個百分點。

*產業

主要農業產品中糧食總產量28.371億千克(比2011年增長5.7%),糖蔗總產量1.904億千克,油料總產量6090萬千克,蔬菜總產量13.444億千克,水果總產量12.14億千克,茶葉總產量250萬千克,棉花總產量360萬千克,肉類總產量3.194億千克,禽肉產量9410萬千克,水產品產量1.684億千克。當年出欄肉豬276.2218萬頭、生豬2013年年末存欄176.3376萬頭。

第二產業

撫州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62.93億元,比2011年增長14.2%;工業占GDP比重為43.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3.31億元,增長16.0%,增幅為全省*。主要工業產品紗7283.7萬千克,布20884萬米,變壓器12456211千伏安,機制紙及紙板1.638億千克,十種有色金屬9622.2萬千克。撫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1.3438億元,比2011年增長11.33%。

第三產業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2.87億元,增長31.5%;外貿出口總額10.453億美元,增長10.3%;城鎮化率40.9%,提高2.1個百分點。2012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2.87億元,增長31.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31.42億元,增長32.0%。城鎮投資中,*產業投資41.27億元,增長28.7%;第二產業投資430.86億元,增長36.1%;第三產業投資259.29億元,增長26.1%。2012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6807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4.3%。

財政收入

 

2012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12.30億元,增長12.2%,其中稅收收入90.36億元,增長18.7%;地方財政收入87.25億元,增長14.8%。2012年地方財政支出201.88億元,增長13.0%。

社會事業/撫州市

撫州市一般預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125.31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62.1%,比2011年提高2.4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支出41.83億元,增長32.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09億元,增長2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0.41億元,增長27.4%;醫療衛生支出17.47億元,增長2.8%;農林水事務支出30.13億元,增長3.3%;住房保障支出8.08億元,增長32.3%。投入4億元完成798個新農村建設點建設任務,惠及農戶3.28萬戶12.6萬人。市中心城區實施83個“156”惠民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3.7億元,其中28個項目交付使用。

2012年,全市城鎮化率由上年的38.82%提高到40.71%,上升了1.89個百分點。2012年,市中心城區實施了83個“156”惠民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3.7億元,其中28個項目交付使用。

生態資源/撫州市

土地資源

撫州資源豐富,全市土地面積18816.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4萬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頃。耕地中有灌溉水田20.01萬公頃,望天田10.27萬公頃,水澆地300公頃,旱地1.85萬公頃,菜地1.19萬公頃;園地3.8萬公頃,其中有桑園3600公頃,果園3.14萬公頃,茶園2000公頃;牧草地600公頃,其中天然草場100公頃,改良草場100公頃,人工草場400公頃;林地121.45萬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6.2萬公頃;交通用地1.42萬公頃。水域面積9.34萬公頃,其中河流水面5.35萬公頃,湖泊水面500公頃,水庫水面2.37萬公頃,坑塘水面8400公頃,溝渠水面2300萬公頃。在水域面積中,可養殖水面占2.18萬公頃。全市未利用土地13.73萬公頃可供開發。

土壤類型分為紅壤、黃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紅粘土、新積土、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9個土類及15個亞類、65個土屬、200個土種。

1、紅壤。全市紅壤面積為132.22萬公頃,是全市面積*一類土壤。紅壤大多數土層深厚,是發展果、茶、桑、油茶以及用材林和經濟林的主要土壤資源。

2、黃壤。全市除南城、東鄉縣外,其他縣(區)均有分布,總面積為3.5萬公頃。有機質豐富,肥力高,是發展主要用材林的重要土壤資源。

3、山地草甸土。位于南豐、宜黃縣軍峰山和崇仁縣相山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平坦緩坡地段,面積1.9萬公頃。

4、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南城、廣昌、南豐縣海拔150米左右的丘陵地區,面積為5萬公頃。紫色土適宜喜鉀、鈣植物的生長。

5、紅粘土,面積為0.053萬公頃。

6、新積土。零星分布于全市大小河流主航道兩則的河漫灘,面積為0.02萬公頃。

7、粗骨土。分布于崇仁縣三山鄉丘陵地區,面積為3.53萬公頃。部分植被較好的地段,表層土較厚,土壤有機質較豐富,是發展油茶生產的良好土壤資源。

8、潮土。是近代河流沖積物經人工開墾耕作而形成的一種旱作土壤,分布于撫河及其支流沿岸的河階地及沖積平原,面積為0.85萬公頃。潮土土壤深厚,土質疏松,養分豐富,是各種經濟作物、蔬菜、果樹,尤其是柑桔種植的良好土壤資源。

9、水稻土。廣泛分布于全市各縣(區),尤以撫河平原和丘陵溝 谷分布集中,是市內最主要的耕作土壤,面積為31.6萬公頃。水稻土復種指數高,生產利用強,是種植水稻、棉花、紅薯、西瓜、花生、甘蔗、油菜等多種經濟作物的優良土壤。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金屬礦產20多種,非金屬礦產30多種。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產有金、銀、銅、鉛、鋅、鎢、錫、鉬、鉍、釩、鈷、碲、硒等,其中金礦儲量10025.5千克,銀礦儲量167噸,銅礦儲量199050噸,鉛礦儲量70585.47噸,鋅礦儲量12470.7噸,鎢礦儲量45492.42噸。黑色金屬礦產有鐵、錳,其中鐵礦儲量3445.36萬噸。放射性礦產有鈾,樂安縣在4.5平方公里范圍內有40多個礦床,屬超大型鈾礦床。稀有礦產有偉晶巖脈型、風化殼型和沙礦型3種,礦產儲量2495.6噸。稀有金屬礦產有鈮、鉭,其中鈮礦儲量103噸,鉭礦儲量47噸。非金屬礦產有石墨、花崗巖、瓷土、石灰石、硫鐵、石英石、珍珠巖等,其中石墨礦儲量300萬噸,花崗巖石材8億多立方米,硫鐵礦儲量486.1萬噸,重晶石礦儲量351.11萬噸,石灰巖礦儲量2164萬噸,硅藻土礦儲量1106萬噸,瓷土礦儲量1243.3萬噸,硅石礦儲量1160萬噸,螢石礦儲量38.5萬噸,煤炭儲量827萬噸。其他非金屬礦產還有磷、鉀長石、白云母、紅柱石、瑪瑙等。

水資源

市內水資源總量達232.97億立方米。水資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地表水資源來自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22億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4~6月份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全年地表水資源為181.1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6300立方米左右。全市地下水(淺層)資源可動量初步估算為51.86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徑流模數為22.6萬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光能資源

市內全年日照總時數為1647.19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02.4-112.2千卡/平方厘米,以南豐縣為*,東鄉次之,資溪最少。全市屬短日照地區,晝夜變化較小,年內太陽輻射總量不低,有利于長短日照作物生長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

風能資源

市內一年內以靜風天數最多,年平均風速僅1.2~3.2米/秒,臨川、南城、金溪偏大,為2.1米/秒。南城年均風速達3.2米/秒,為全市*,可供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域內植物起源古老,可提供物質原料的資源植物生產潛力很大。全市有高等植物3000余種,其中木本植物109科322屬1018種(含亞種、變種及少數栽培種),在木本植物中,有優良速生樹種26科55種全市森林覆蓋率61%,是江西省的主要木竹產區。水杉、伯樂樹、香果樹、杜仲、福建相、銀杏、長柄雙花木、蛛網萼、天竺桂、銀種花、野大豆、凹葉厚樸、紅豆樹、樂東擬單性木蘭、閩植、浙江浦、青檀、銀鵲樹、南方紅豆杉,長葉榧樹20種樹種被列為國家保護樹種。

境內生態條件較好,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動物資源中有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軟體動物、浮游動物等。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7種,分別為華南虎、金錢豹、云豹、梅花鹿、金貓、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37種。全省僅撫州特有的動物有黑熊、紅腹錦雞。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資溪縣成為全國僅有的兩處華南虎野化放歸基地之一。

交通概況/撫州市

鐵路

 昌福鐵路(向莆)為國家一級快速鐵路干線,設計時速200公里,線路全長632公里,途經江西省南昌市、撫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全線共設22個車站在撫州境內有撫州站、南城站、南豐站等火車站。

 撫州站為二等站。于2013年建成。是向莆鐵路上的一個重要客運車站。撫州火車站的站房為三層,高度20.5m,站房建筑面積11998平方米,站前廣場26萬平方米,投資1.57億元。

 撫州東站位于江西省東鄉縣新城區,是滬昆高速鐵路上的一個客運車站。距離撫州市中心38公里。車站設2站臺4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2條,站臺為兩個側式站臺。站房建筑面積為6000平方米。[8] 

向樂鐵路是南昌縣通往樂安縣公溪鎮江邊村站的鐵路。長117.4千米,建于1961年6月,1965年12月通車,為地方工業支線,沿線車站總數13個,在撫州境內有撫州北站、臨川站等站。其中撫州北站是3等車站,其余都是4等車站。京九鐵路通車以后,向樂鐵路江家站至三江鎮站一段與京九鐵路共軌。

公路

 福銀高速公路是臨川境內*條高速公路。全名福銀高速公路(福州—銀川),簡稱福銀高速,*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為G70,途經福建、江西、湖北、陜西、甘肅、寧夏,溝通了*的華南、華中與西北地區,全長2485公里。在臨川境內有臨川、羅針、東館等出入口。

 撫吉高速公路(撫州至吉安)是江西省18條加密高速公路之一,路線東接福州至銀川國家高速公路,西接樟樹至吉安高速公路,項目全長179.188公里,路線經過途經臨川區、崇仁縣、宜黃縣、樂安縣、吉安市、永豐縣、吉水縣、吉州區兩市八縣(區)。在臨川境內有連城出入口。

 撫金高速是金溪與臨川之間的高速公路。總長為39.288公里,屬于規劃建設的江西地方加密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的建成將貫通花山界至里木、撫州至吉安、井岡山至眭村高速公路,成為江西高速公路網東西向的又一條干線大通道,這條高速公路同時與南北向的濟南至廣州高速公路、福州至銀川高速公路、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連通。

 撫八線起于文昌大道與撫城公路交界處,途經臨川、崇仁、樂安三縣(區)14個鄉鎮,終于樂安縣與永豐縣交界處,全長120.1公里(樂安境內60.03公里為二級公路,計算行車時速為80公里,崇仁、臨川境內60.07公里為一級公路,計算行車時速為100公里),總投資6.29億元,于2003年12月29日開工建設,2005年12月12日竣工通車。該路也是撫州市公路建設史上自行一次性投資*、建設里程最長、標準等級*一條公路。

 東臨一級公路全長40.985公里,其中臨川境內16.955公里),橫跨東鄉、臨川兩個縣(區)12個鄉鎮32個村,路基寬18米,其中混凝土路面寬15米,計算行車時速達100公里。東臨一級公路是連接滬瑞高速公路、浙贛鐵路與京福高速公路的大動脈,也是撫州境內梨溫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連接線。

教育事業/撫州市

撫州教育鼎盛,有“才子之鄉”美譽。自古以來,撫州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教育昌隆,文風鼎盛,英才輩出,孕育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臨川文化,與廬陵文化并稱為贛文化的兩大支柱。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大家,撫州就有兩家,宋代江西共有進士5442名,其中撫州有1419人,占26%;清代江西共有進士1787名,其中撫州有555名,占31%。涌現了晏殊、曾鞏、王安石、陸九淵、湯顯祖等一大批對*歷史文化有深遠影響的名儒巨公,孕育了舒同、游國恩、盛*等一大批現代文化名人。

撫州有著良好的教育風尚,以讀書為榮、以教師為尊、以學生為重;有著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機制,政策全面支持、投入優先保障、師資優選厚待;有著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辦學精神,在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校際協作、以強帶弱”、“龍頭帶動、充分放權”、“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校家同創、德智并舉”的創新發展模式。開創了“校家同創”德育新模式,被國家教育部授予“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案例”稱號;編制了全省*套系統的廉潔修身教育系列教材并免費發放給全市中小學生。學科競賽碩果累累,全省39次學科競賽頒獎活動就有20次在撫州舉行。恢復高考以來,撫州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優秀學生40多萬名,其中輸送少年班大學生224名,約占全國少年班大學生總量的10%強。僅2002年以來的十年間,撫州就向高等院校輸送優秀學生23.4萬多名,其中本科以上學生13.2萬人,上線率平均超過全省5個百分點。十年來,全省錄取清華北大1527人,其中撫州錄取426人,占全省錄取清華、北大人數的28%;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全市錄取清華、北大學生占全省總量的35.76%。撫州已成為“盛產”北大、清華學生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撫州的高考成績被人譽為“神話”,引來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每年吸引近萬名外地學生慕名前來就讀,形成了“撫州教育現象”。2007年以來,教育集團三所學校共接待4000多批次、3萬多名政府官員、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前來考察交流學習。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青年報、教育報等媒體都作了大量的宣傳報道。撫州才子遍布世界,目前僅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就有2000多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醫學專家就有1000多人。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840所,其中小學1225所,完全中學24所,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15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5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中職學校37所,幼兒園358所,特殊教育學校8所。共有在校生81.17萬人,其中小學41.52萬人,初中19.35萬人,普通高中6.94萬人,中職2.93萬人,幼兒園9.97萬人,特教學校0.14萬人。共有教職工4.22萬人,其中小學1.92萬人,普通中學1.65萬人,職業中學0.15萬人,幼兒園0.49萬人,特教學校50人。另有高等院校4所(其中駐撫普通高校2所),教職員工0.27萬人,在校學生5.23萬人;成人高校1所,教職員工48人,在校學生0.6萬人。[3]

臨川文化/撫州市

“臨川文化,華夏奇葩”。這是1992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弘揚*臨川文化暨興建湯顯祖文化藝術中心》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的題詞。在這次會上,馮征代表*炎黃文化研究會指出:“臨川文化是華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所謂“臨川文化”,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概念,是指以臨川古治屬為核心,輻射而涵蓋現今撫州市十余縣(區)的區域性文化。它生成于秦漢,興盛于兩宋,延綿于明清,影響于當今。它是炎黃文化壯麗寶庫中的一塊熠熠生輝的瑰寶,是華夏文化百花園中一枝鮮艷奪目的奇葩。

“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撫州,古為臨川郡。東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置臨汝縣,即后來的臨川縣。公元23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隋文帝開元九年(公元589年)滅陳,實現全國統一,廢郡擴州,平陳總管揚武通奉命安撫臨川郡一帶,將臨川郡改為撫州。縱觀歷史,古臨川治屬相當于現在撫州市的絕大部分,并襄括了廬陵、豫章、甌閩部分。東連吳越,西接瀟湘,南控閩粵,北襟江湖,橫跨吳、越、楚三地。為古代通往閩粵沿海地區的要沖。這里,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川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江山形勝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賈常行。荊楚、吳越文化交匯于此,中原、閩粵文化滋潤其中。秀美的風光,發達的農業,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淀,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燦爛的“臨川文化”。魏晉以來,特別是兩宋以后,臨川古郡,撫河兩岸,名人輩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譽稱。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臨川文化”贊美的千古絕唱。臨川文化,博大精深,蘊涵深邃,影響久遠。[4]

撫州具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古文風鼎盛,名賢輩出,是舉世聞名的“才子之鄉”。早在唐朝,著名詩人王勃在他所寫的傳世名作《滕王閣序》中,就發出“光照臨川之筆”的由衷贊嘆。唐宋八大家,撫州據其二:王安石、曾鞏,另有詞壇父子晏殊、晏幾道,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偉大戲劇家湯顯祖,南宋心學大師陸象山以及現代被譽為*物理學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饒毓泰,無產階級革命家李井泉,書法家舒同等一大批先賢名流,燦若繁星,彪炳史冊,使臨川人杰光耀中華,澤惠后人。

靈山秀水育英才,撫州境內的人文景觀和旖旎的自然風光也因此備受矚目。“洞天福地”麻姑山,林翠石奇,是人們向往的避暑旅游勝地,200米長的書法碑廊內陳列著海內外名家名作,被譽為“天下*楷書”的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就豎立其中;南豐的“曾鞏讀書巖”依山傍水,一洞天然,妙趣橫生;廣昌縣的龍鳳巖,奇石如林,被稱為“天然佛地”;有“千古*村”之稱的樂安流坑村,堪稱*古民居古文化的縮影。撫州還有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藝術中心,全國*所尼佛學院的居地——“金山寺”,曹洞宗的祖庭——曹山寺等一批風景名勝。

文化勝跡/撫州市

墨池通稱洗墨池。有的利用天然小水坑為之,有的則刻意開鑿小水池而成。墨池并不是文房四寶,但它的文化意蘊更加豐富多彩,它的歷史價值也更加悠久長遠。墨池里凝聚的是文人的汗水和智慧,映射的是墨客的品格和精神。現在學文化、做文化的人很少用墨池了,但墨池的芬芳時刻在我們的周圍飄香,墨池的故事永遠在一代一代地傳揚。

王羲之洗墨池

東晉成帝咸康元年至六年(335-340),王羲之任臨川內史。他一上任,就選擇在撫河旁一個山青水秀的高坡上建筑新宅、挖掘水井、開鑿小池、設立采芹亭,并高興地將其命名為“新城”(位置在今臨川三小)。而那個小池,就是王羲之苦練書法時洗筆刷硯之處。那個小亭取意于《詩經》里“樂思泮水,薄采其芹”,表示自己要像讀書人一樣努力練好書法。后來王羲之故宅被改建成學校,墨池則幾廢幾修,以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的墨池較好。池上有廳,池旁立有亭,池邊壘石護持并有溝渠與外界連通,還豎了石碑,上刻有“晉王右軍洗墨池”,池的周圍廣種花木,基本恢復了墨池原貌。現在的王羲之洗墨池已遷至文昌橋頭的公園內。大門上方匾額為“王右軍墨池”,園內綠樹翠竹掩映,小小花圃青蔥,通過卵石通道,可見正西面有古色古香的“王右軍祠”。祠前有洗墨池,被一座小橋一分為二,池旁北邊立有宋朝文學家曾鞏撰寫的《墨池記》石碑。往東數步是雕梁繪棟的采芹亭,其幽雅壯美,遠遠勝過康熙年間修的墨池,蔚然而成為撫州城中的優美景觀。

謝靈運洗墨池

謝靈運洗墨池最天然、最傳奇。它位于靈谷峰的隱真觀旁邊,原來只是一個小水坑,現在成為靈谷峰十景之一的謝靈運洗墨池是后人改造的,小水坑圍成了小水池子,上面還擱著兩支象征性的毛筆。

曾鞏洗墨池

曾鞏洗墨池是在南豐縣縣城南面的“讀書巖”前,為曾鞏早年刻苦讀書時洗滌筆硯之處。據《南豐縣志》載,原來的洗墨池池壁上有宋朝理學大家朱熹題寫的“墨池”二字,由于長年的風吹日曬,已風化無存。1984年重修“讀書巖”時,朱熹的墨池手跡就改刻在池邊的石碑上。朱熹能為曾鞏的洗墨池題字,可見對他的勤奮讀書、文學成就及人品政績是極力褒揚的。

潮音洞石龕窟位于南城縣岳口鄉伏牛村,東臨盱江,是古代人工所開鑿的一處石龕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洞外一龕,洞內石壁浮雕羅漢佛像二十尊,頭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腳踏蓮花的觀音,有一定的石刻藝術。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潮音洞內呈長方形,寬10米,深20余米,空氣清新,氣候清涼。內建樓閣雕梁畫棟。石壁上有10余尊羅漢佛像浮雕,形態各異,形神兼備。另有一尊腳踏蓮花,手持云帚的觀音塑像,立于洞中。洞口有副對聯,饒有情趣:“神廟朝朝朝朝朝朝應,江水長長長長長長流”。上聯一、二、四、六的“朝”,讀作zhao,三、五的“朝”讀作chao;下聯一、二、四、六的“長”,讀作chang,三、五的“長”讀作zhang。它運用“朝”、“長”二字的多音多義,重疊使用,表示朝拜者祈求神明保佑世代平安,像江水一樣源遠流長。其橫批為“豁然開朗”,暗示游人洞內有別有洞天的神佛勝境,并寓意游人解開此聯之謎的心境。

從潮音洞口俯視盱江,可見盱江水中有一狀如盤珠的巨石,正好與潮音洞口相對,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在潮音洞內可聽到盱江中巨石下發出漲潮與退潮之聲,其聲如海潮之漲落,故名“潮音洞”。當地傳說“打出潮音洞,修起萬年橋”,萬年橋的石頭即來源于此洞。萬年橋始建于明崇禎八年(1635),竣工于清順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于同時。

大司馬牌坊位于宜黃縣城東北12公里鳳岡鎮橋下村王家場巷口,建于明萬歷二年(1574)。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司馬牌坊”是當年抗倭名將譚綸取得顯赫功名時,神宗皇帝下旨:“省郡各建文武忠孝、威震華夷坊”,宜黃人在潭坊(現并入鳳岡鎮)建起的一座全石榫卯、結構精致的紀念性牌坊。“大司馬”是古代軍人*職位,可以理解成“大元帥”或“大都督”,譚綸死后獲準建“大司馬牌坊”,這是朝廷對他*規格的紀念。

牌坊坐北朝南,前有“下馬橋”,后為譚綸故宅。牌坊為花崗石結構建筑,高10.4米,寬8.1米,正面六柱三門,兩側呈鼎足三角形,實為五門。柱長4.5米,三層額仿,均以浮雕及透雕龍鳳云紋圖案和宮庭、戲曲人物華板鑲嵌。中門額枋為“雙龍戲珠”。兩側頂部為仿木斗拱式,側門額枋為“百鳥朝鳳”、“鯉魚跳龍門”、“蟠桃上壽”等,雕工細致,精美絕倫,呼之欲出,是研究*歷史和古代建筑藝術的珍貴實物。三層額枋間均嵌有石匾,上層豎刻“恩榮”二字,中橫刻“大司馬”三個大字。

此牌坊曾在日軍侵華時被日本兵損毀過。除大司馬牌坊,原潭坊古鎮還有攬翠坊、慶德流芳坊、貞潔牌坊、錦文新第坊、青宮太保祠牌坊,等等。故潭坊又被后人稱為“牌坊鎮”。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黎川)

位于黎川縣湖坊鄉老街橋頭“龔家大屋”。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使閩贛蘇區成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同時打通中央蘇區與閩北蘇區的聯系,1933年5月10日,按照周恩來的提議,經黨中央批準,閩贛省革命委員會、閩贛省蘇維埃政府在蘇區北部防線的戰略要地黎川湖坊成立,正式建立以黎川為中心的中央蘇區東北防線區域,下轄閩贛邊區黎川、建寧、泰寧等二十一個蘇區縣,中央指派顧作霖任中共閩贛省委書記,邵式平任閩贛省蘇維埃主席,肖勁光被任命為閩贛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7月遷黎川縣城。

毛澤東、顧作霖、邵式平等在此辦公居住。中央根據地反圍剿的一些重大戰斗發生于這個地區。“龔家大屋”系舊式磚木結構單廳重房式屋宇,有大小房室20余間。正廳一廳四房,兩側各有廂房,后有庭院圍墻。當年,閩贛省委、省革委及省直部委(省委有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肅反委員會、婦女部、總工會等十來個單位,省革委則有秘書處、財政部、土地部勞動部、內務部、裁判部、保衛部、軍事部、國民經濟部、教育部、文化部、女工部、工農檢查部、《紅色閩贛》報社等十余個單位)機關及其負責人,全部擠駐在這幢大屋里。警衛排則駐扎在左邊隔壁一間面積數十平米的民房內。整個閩贛省黨政領導機關辦公場所,包括領導同志、工作人員及警衛人員住宿空間,僅200來平方米范圍。

舊址在建國后經當地政府多次修繕,保存完好。1985年,由江西文化廳撥款修葺一新,各房室陳設基本恢復當年原貌,并設有革命文物和圖片陳列,可供參觀。1982年6月,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江西省省長,蘇區時期曾任閩贛省委委員兼中共黎川縣委書記的方志純視察黎川時,曾專程到湖坊贛省舊址參觀。[5]

歷史名人/撫州市

(宋代)王安石

(明代)湯顯祖

(宋代)曾鞏

(宋代)晏殊

(宋代)晏幾道

(宋代)陸九淵

(近現代)游國恩

(近現代)趙醒儂

(近現代)周建屏

(近現代)程孝剛

風俗民情/撫州市

畬族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盤瓠傳說在畬家世代相承,廣為流傳。傳說內容,在閩浙粵贛皖,雖有地域性的差異,但基本情節相同。畬族稱"盤瓠"作"忠勇王",閩東浙南畬族還稱作"龍麒","盤護","高皇",皖南畬族還稱作"龍猛",粵東畬族還稱作"護王","盤大護","盤古大王"等。"盤瓠"的原型構成有龍犬,魚龍,龍與麒麟等諸多說法。這是畬族原始圖騰崇拜觀念的形象化表現形式。關于盤瓠傳說,族內最有權威的文字資料是弁于畬家諸姓譜牒之首端的《敕書》,或密藏于族內的《重建盤瓠祠鐵書》,《廣東盤皇銘志》,《開山公據》,《撫瑤券牒》等。刊于宗譜的《歷朝封贈》,《會稽山七賢洞記》,《重修潮州鳳凰山總祠記》,《龍首師杖記》等也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還有,畬族史詩《高皇歌》也世代傳誦著這個傳說故事。關于盤瓠傳說的實物材料是珍藏于畬家祠堂的祖圖和祖杖。"祖圖"又稱"太公圖","永遠圖記","長聯"。今藏閩東,浙南,粵東的祖圖多為清代物品,以麻布,土布為底,平圖勾勒,濃墨重彩,以條狀橫幅長卷居多,也有直幅多屏組合而成。畫面配有文字說明,圖文并舉,以盤瓠傳說為依托,展示畬族歷史發展,社會生產,文化習俗等。祖杖又稱"龍首杖","法杖",是畬家顯示遠祖權威的象征物。

打麻糍

古遠以來,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的人們就作興打麻糍,但這種習俗在這幾年中很難看見。以前,快過年時,就家家動手,熱熱鬧鬧打麻糍,過年打麻糍成為不成文的鄉規似乎不打麻糍不像過年,鄉里人家家有專打麻糍的石臼和粗大的麻糍棒槌。古遠以來,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的人們就作興打麻糍,但這種習俗在這幾年中很難看見。以前,快過年時,就家家動手,熱熱鬧鬧打麻糍,過年打麻糍成為不成文的鄉規似乎不打麻糍不像過年,鄉里人家家有專打麻糍的石臼和粗大的麻糍棒槌。打麻糍

打麻糍頗要幾分力氣,打時,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三個人各握一根棒槌交替猛搗,搗爛糯米后,再用力打一陣,使它爛成米泥,之后趁熱把米泥和成一小塊一小塊伴上豆粉和白糖,熱呼呼、香噴噴。這遠非今天街上推著車子賣的那種可比。不過大部分是做成一大塊陰干。

年前打麻糍是專為新春正月待客“煮湯”用的。以前牛田鎮的人們正月待客“煮湯”一律用麻糍,表示對客人的敬重。首先把麻糍切成小方塊,放入清水中煮熟,再加入雞蛋和瘦肉,就做成了美味可口的麻糍湯。當然還有好多吃法了,比如油炸、蒸等。

流坑古時婚俗

萬歷十年董氏族譜《譜例》申明:“生歿葬娶,四者均重。而葬娶二者,尤所當重者也。”喪葬,事涉墓祭、祠祭,又與流坑人津津樂道的風水術、何楊神崇拜有密切關系。“娶”即活人之婚姻,實際上包括娶進外姓女子與本族女子出嫁兩方面。涉及到本族血統是否“純正”,其他姓氏人員借故滲入,甚至引起日后族產的糾紛等等。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內聚力非常強的大族,自然不能不予以十分的重視。如《譜例》所稱:“婚姻一節,吾宗素嚴。”在明清至民國時期,都有相當的約束力。當今流坑村民的基本通婚圈,在某種意義上說仍是一種歷史的延續,盡管有許多實質內容已經明顯不同。[6]

類似“撫州市”
與“撫州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