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河南政府

許昌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許昌市
網站熱點:
區縣動態,倡議書,許昌,中國許昌,許昌市人民政府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02
網站介紹:
許昌市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概況/許昌市

改革開放以來,許昌市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6%,是河南省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省轄市之一。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2.8億元,居全省第5位。財政收入達到26億元;出口總額達到1.88億美元,居全省前列,已成為世界發制品產供銷集散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4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743元。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拓展,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一個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許昌正在崛起。

許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遠古時期,炎帝后裔部落酋長許由率眾耕于此,故稱許地。西周初期,被封為許國。秦朝改稱許縣。公元196年,曹操漢獻帝遷都于許,使之成為當時*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因“魏基昌于許”,改許縣為許昌,為魏五都之一。許昌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許昌文物古跡眾多,其中的漢魏故城、關羽辭曹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曹操射鹿臺、練兵臺、屯田處、曹丕登基受禪臺、神醫華佗墓等三國勝跡頗為有名,因三國文化豐富,許昌被國家列入“三國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外,大禹鎖蛟井、周定王陵、后漢皇帝劉知遠墓、古鈞臺、天寶宮、乾明寺、百陵崗等各個時期的古跡都別具特色。以“三曹”為首的建安七子,開創了彪炳史冊的建安文學,使許昌成為建安文學的發祥地。許昌曾是秦代丞相呂不韋、西漢御史大夫晁錯、唐代畫圣吳道子的出生地,又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清代詩人沈德潛流寓覽勝吟鴻篇的地方。許昌也是姓氏宗親祖根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許、陳、鐘、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許昌大地,維系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感情紐帶。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許昌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起著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許昌位于中原中心,市區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達機場。京廣鐵路縱貫南北,禹鄲鐵路橫穿東西。京珠高速公路與將要建成的許昌至南陽、許昌至蘭考到日照、許昌至登封到洛陽、許昌至扶溝到亳州的高速公路在許昌形成“米”字型的高速公路構架。國家實施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兩大戰略工程,都經過許昌境內,且為受益地區,區位優勢更加鞏固。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許昌歷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現在是商家投資的熱土!

許昌市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2度,日照時間2104.4小時,年降水量727毫米,無霜期217天,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境內75%的面積為平原,25%的面積為山崗,特別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盛產小麥玉米紅薯大豆煙葉棉花花卉苗木蔬菜中藥材等。許昌西部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30多種,其中煤炭儲量45億噸、鋁釩土4300萬噸、耐火粘土666萬噸、石灰巖2億噸。產地集中、儲量大、質量好,易于開采,發展電力、建材、陶瓷等行業前景廣闊。近年來,許昌著力對各類資源進行系列開發利用,推動資源優勢迅速向經濟優勢轉化。

改革開放以來,許昌充分發揮政策、區位和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已由一個傳統落后的農業市逐步發展成為以市區為中心的新興工業城市。已形成了煙草、電力裝備、金剛石及其制品、發制品、衛生陶瓷鞋業紡織、大豆精深加工等在全國比較有影響的生產基地。主要工業產品有繼電器、電力自動化保護裝置、卷煙、烤煙煙草機械金剛石及其制品、汽車傳動軸、農用機動車輛、汽車配件、煤炭、電力、水泥、棉布、鞋帽發制品陶瓷等。許繼電氣集團公司、黃河旋風集團公司、河南瑞貝卡發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葛天實業集團公司、許昌卷煙廠許昌市駱駝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許昌市四通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許昌市煙草機械有限公司、許昌龍崗發電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許昌、禹州、長葛、尚集等主要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迅猛,目前進入園區的項目500余個,總投資100億元;已建成項目328個,完成投資60億元,初步形成了機電、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藥和新材料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市場前景廣闊的新型產業群,成為許昌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為了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許昌實施了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是全國首批實施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之一,同時還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綜合性園區。該科技園區按照“一園九區”的總體規劃,實施興建了花木產業化示范園、花木產業化示范區、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區、中藥材生產示范區、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區、優質煙葉生產示范區、農作物種子產業化示范區、畜牧業生產示范區、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和農村城鎮化科技示范區。目前園區規劃的100多個項目中,已完成65個,總投資2.74億元。按照要求,許昌正在積極申報國際農業科技園區,到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紀農業發展方向的綜合性農業科技園區。園區建設有力推動了全市農業結構的調整,種植業結構趨于合理。在糧食、棉花、煙葉3大產業繼續保持優勢的前提下,花卉、蔬菜、中藥材3大產業迅速興起,農業特色經濟逐步形成。目前全市花木面積達到30萬畝,蔬菜面積達到84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農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全市基本實現了農產品優質化、專用化,優質小麥、優質大豆等主導產品所占的比率逐年提高。畜牧養殖業保持穩步發展,在大農業中的地位凸現,以豬、牛、羊為重點,實現了由分散養殖向規模養殖的轉變。2002年全市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7.5%,肉、蛋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6.7%和9%,畜牧業現金收入約占農業收入的一半,對家庭經營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

 許昌積極探索實施經營城市戰略,組建了發展投資公司、交通投資公司、城建投資公司、東城投資公司等四大公司,構建了經營城市的投資融資平臺。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衛生城、優秀旅游城的目標,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日趨完善,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東城新區20平方公里的框架初步顯現,全面開發熱潮已經興起。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實現了產業化,市區日供水能力達到30萬噸,市區綠化覆蓋率為32%。電能除由華中電網供應外,現有地方年發電量48億千瓦時。許昌大酒店、桃園大酒店、鴻寶大酒店等涉外星級賓館有十余家。一批高品位的文化、*所可為投資者提供完備的服務。良好的投資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越的條件和優質的服務,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投資場所。

許昌所轄6縣、市、區具有各自的經濟優勢和地方特色。禹州市鈞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被譽為國之“瑰寶”;中藥材生產、加工業久負盛名,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煤炭、建材資源豐富,開采量大,輻射能力強。長葛市鄉鎮企業發展迅猛,涌現出了黃河集團公司、葛天實業公司、眾品食業公司、四通電氣公司、兆峰陶瓷公司等一批規模較大的鄉鎮企業,黃河集團公司已擠身人造金剛石世界三強。許昌縣的發制品、鞋業、腐竹生產規模較大,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河南瑞貝卡公司發制品2002年創匯4805萬美元,成為全世界發制品加工中心。鄢陵縣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是國家重點優質棉花生產基地;鄢陵花卉享譽全國,明、清時期就有“花都”、“花縣”之稱,是長江以北*花木基地;其臘梅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眾多,質量絕佳,被譽為“鄢陵臘梅冠天下”之稱。襄城縣山水別具一格,旅游資源豐富;是國家優質煙生產和烤煙出口基地縣,被毛澤東主席稱為“煙葉王國”;近年來,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70多萬畝,成為周邊地區蔬菜種植銷售基地。魏都區因漢魏古都而得名,三國古跡景點集中。許昌以“鈞都”“煙都”“花都”“魏都”而享譽國內外。

地理環境/許昌市

位置境域

許昌地處*中東部腹地,北臨萬里黃河,西依伏牛山脈、中岳嵩山,東、南接黃淮海大平原,介于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

地形地貌

許昌屬伏牛山余脈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帶,東西長124公里,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部為伏牛山余脈的中低山丘陵地帶,*海拔1150.6米。中部為基底構造緩慢上升和遭受剝蝕而形成的崗區,中東部均為黃淮沖積平原,*海拔50.4米,境內75%的面積為平原,25%的面積為山崗,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穎河、雙洎河和清泥河,水資源總量年平均5.1億立方米。

氣候特征

 許昌市屬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資源豐富,雨量較多,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干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歷年1月份平均氣溫為0.7℃,7月份平均氣溫為27.1℃,日照2280小時,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無霜期217天。

自然資源/許昌市

土地資源

據1997年*統計數據,許昌市的土地總面積為49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21.2平方公里,丘陵和崗地836.8平方公里,平原3638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截止到1997年底,許昌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種30種,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煤、鐵礦、鋁釩土、水泥灰巖等,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煤35億噸,鋁土礦4295萬噸,水泥灰巖1.99億噸。

水資源

許昌市水資源總量年平均5.1億立方米;水面總面積4.2千公頃,其中可養殖面積2.6千公頃。截止到1997年底,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28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25座。

交通/許昌市

航空

許昌航空客貨樞紐港產業園主要包括航空樞紐港核心區、空港商業區、空港商務區、高檔生活區等4大功能區。項目選址在許昌市東城區,位于天寶路與新107國道交會處,總體開發面積約1048畝,總投資22億元以上,總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以上。該項目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總建設期為5年,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許昌的航空城和高端城市綜合體。按照框架協議,作為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在河南省建設的*異地航站樓-許昌異地航站樓。已建成并投入運營。乘飛機出行的旅客在許昌即可辦理所有登機手續,并可在3天之內免費乘坐大巴赴機場登機。

鐵路

3條設計時速350公里及以上的國家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京港客運專線(京廣客運)專線)、京昆客運專線(鄭渝客運專線)及鄭合客運專線,4條國家干線客貨運鐵路(京廣鐵路、淮海鐵路、孟平鐵路、平禹鐵路)、3條城際鐵路在建籌建(鄭州—許昌城際鐵路、許昌—漯河城際鐵路、許昌—平頂山城際鐵路)。許昌客運綜合樞紐站、許昌中心客運站、許昌東站分別是銜接京港高鐵(京廣高鐵)、京廣鐵路、京昆高鐵(鄭渝高鐵)、鄭合高鐵的綜合十字形高鐵樞紐站,禹州客運綜合樞紐站為銜接淮海鐵路客運站(禹州)的綜合樞紐站,鄢陵客運綜合樞紐站為銜接淮海鐵路客運站(鄢陵)的綜合樞紐站 許昌--鄲城窄軌客運鐵路。[6] 

公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40公里,107國道貫穿南北,311國道橫穿東西,“米”字型高速公路網(許昌至北京、許昌至港澳、許昌至南陽、許昌至開封、許昌至洛陽、許昌至亳州)已經構成,一體化交通網絡方便快捷。

行政區劃/許昌市

名稱
人口(萬人)
面積(平方公里)
下轄區域
魏都區
39
88
西大街道、東大街道、西關街道、南關街道、北大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橋營街道、丁莊街道、半截河街道、七里店街道、文峰街道、新興街道
建安區801002將官池鎮、五女店鎮、尚集鎮、蘇橋鎮、蔣李集鎮、張潘鎮、靈井鎮、陳曹鄉、鄧莊鄉、小召鄉、河街鄉、桂村鄉、椹澗鄉、榆林鄉、長村張鄉、艾莊回族鄉
禹州市
125.96
1461
潁川街道辦事處、韓城街道辦事處、鈞臺街道辦事處、夏都街道辦事處、神垕鎮、方山鎮、順店鎮、無梁鎮、鴻暢鎮、梁北鎮、古城鎮、火龍鎮、文殊鎮、鳩山鎮、褚河鎮、郭連鎮、范坡鎮、朱閣鎮、淺井鎮、花石鎮、方崗鎮、萇莊鄉、張得鄉、小呂鄉、磨街鄉、山貨回族鄉
長葛市
70
649
建設路街道、長興路街道、長社路街道、金橋路街道、和尚橋鎮、坡胡鎮、后河鎮、石固鎮、老城鎮、南席鎮、大周鎮、董村鎮、增福廟鄉、官亭鄉、石象鎮、古橋鎮
鄢陵縣
62
866
金匯區、安陵鎮、馬欄鎮、柏梁鎮、望田鎮、張橋鎮、陶城鎮、大馬鎮、陳化店鎮、南塢鄉、只樂鄉、彭店鄉、馬坊鄉
襄城縣
86.21
920
城關鎮、潁橋回族鎮、麥嶺鎮、潁陽鎮、王洛鎮、紫云鎮、庫莊鎮、十里鋪鎮、山頭店鎮、湛北鄉、茨溝鄉、丁營鄉、姜莊鄉、范湖鄉、雙廟鄉、汾陳鄉

歷史沿革/許昌市

許昌起源

 許昌之名始于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則更為悠久。相傳,“許”源于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啟建都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鈞臺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

殷商時期

殷商時期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后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三國時期及以后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漢亡于許,魏基昌于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到了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并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萬歷三年(1575年)鈞州改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后,許州改為許昌縣,改禹州為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 1926年,廢道為區,許昌為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行政區,治鄭縣(今鄭州市)。鄢陵直屬河南省。

 1932年,許昌為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轄許昌、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屬河南省*行政區。

1944年5月,長葛、許昌、鄢陵、禹縣先后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同年10月,八路軍進入豫西,開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鄭市三地交界處)、禹郟(今禹州市、郟縣交界處)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禹密新辦事處和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部隊在鄢陵、扶溝交界處開辟了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鄢扶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許昌復為國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今魏都區),轄許縣、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仍屬河南省*行政區。

中華成立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專區與五專區合并,成立許昌專區(專員公署駐許昌市今魏都區),轄許昌市(今魏都區)、許昌縣、長葛、鄢陵、臨潁、漯河市、郾城縣、舞陽、葉縣、襄城、禹縣、郟縣、寶豐、魯山、臨汝15個縣市。

1960年,撤銷許昌縣,并入許昌市(今魏都區)

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稱平頂山特區,從許昌專區劃出。

1965年5月,扶溝、西華、商水3縣劃入周口專區。

1979年,舞鋼區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地區。1982年11月復劃入平頂山市。

1983年10月,許昌地區所屬的魯山、寶豐、葉縣劃入平頂山市。

 1986年2月,許昌地區撤銷,許昌市升為省轄市,轄魏都區、許昌縣、長葛縣、鄢陵縣、禹縣。襄城、郟縣劃歸平頂山市。舞陽、臨潁、郾城劃歸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縣改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長葛縣改為長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縣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市。

 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批準,許昌市升為地級市,原許昌地區所屬的禹縣、長葛、許昌、鄢陵4縣劃歸許昌市管轄。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許昌市總人口4124086人; 魏都區 373387 許昌縣 737384 鄢陵縣 564477 襄城縣 679863 禹州市 1122669 長葛市 646306

農業/許昌市

 許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轄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和魏都區六個縣(市、區)。全市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總人口450萬,其中鄉村人口356萬。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5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6元。

許昌區位優勢突出。許昌地處中原腹地,境內311國道橫穿東西,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縱貫南北,與建成或在建的許昌至南陽、許昌至開封、許昌至登封、許昌至扶溝高速公路構成“米”字型高速公路構架,距鄭州國際機場40公里。國家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兩大戰略工程都經過許昌境內,使許昌市用水用氣得到充足的保證。許昌農業獨具特色。許昌地處暖溫帶季風區,自然條件優越,是全國首批河南省惟一的*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節水農業灌溉示范市、河南省農業信息化示范市。近年來,全市跳出農業抓農業,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花木面積50萬畝,品種2400多個,年產花木13.8億株,成為全國*花木生產銷售基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為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是國家批準的17家中藥材交易市場之一;許昌煙葉是我國濃香型煙葉的代表,形成了集優質煙草科研、教育、種植、復烤、儲運、卷煙生產、煙草機械制造為一體的煙草體系,卷煙年生產能力110萬大箱;優質小麥、優質大豆、優質生豬、優質“三粉”四大農產品加工產業快速發展,是河南省*生豬加工基地。

 許昌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按照“一園九區”的模式發展,即花卉產業化示范園(核心區,1.5萬畝)、花卉產業化示范區(4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區(20萬畝)、中藥材生產示范區(25萬畝)、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區(50萬畝)、優質煙葉生產示范區(10萬畝)、農作物種子產業化示范區(1萬畝)、高效畜牧業生產示范區(養殖奶牛、肉牛、羊、生豬為重點)、農產品加工示范區(6個重點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農村城鎮化科技示范區(9個)。到2003年完成預期建設目標,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科技園區。

工業/許昌市

許昌卷煙總廠

許昌卷煙總廠位于素有“煙葉王國”美譽的許昌市,是在原許昌卷煙廠、駐馬店卷煙廠、南陽卷煙廠實施兼并重組的基礎上成立的,總廠共有卷煙制絲卷接車間13個,年卷煙產量規模107萬箱,資產總額50億元,固定資產原值24億元,凈值13.3億元,所有者權益16.7億元,是全國重點卷煙工業企業、*企業500強、**500家企業集團、全國納稅百強企業,并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總廠成立以后,堅持以“發展”統攬全局,確立了“啞鈴型”經營組織模式,堅持市場*、科技興企、育大培名、質量立業的方針,強力推行“帝豪工程”,確保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實現“河南納稅*大戶”三連冠。總廠現有“帝豪”、“金許昌”2個主導品牌,“帝豪”是“河南卷煙*”、“河南食品工業*”、“河南省名牌產品”、“*香煙行業成長最快十佳品牌”,在河南省高檔卷煙中占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國家局納入全國行業名優煙銷量考核,被河南中煙工業公司確定為河南*高端“強勢大牌”。“金許昌”榮獲“全國市場暢銷品牌”稱號,在全國卷煙銷量單品牌排序中位居第八。

許繼集團

許繼集團是國家電力裝備行業大型骨干和主導企業;國家520家重點企業和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企業技術中心和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涵蓋電力裝備、軌道交通、民用機電、電子商務、環保工程、金融資產管理等領域,擁有1家上市公司、兩家行業歸口研究所、兩家金融機構、8家中外合資公司等26家子(分)公司的集科、工、貿、金(融)為一體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現有員工481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63%,其中碩士228名、博士29名、博士后15名、*突出貢獻專家24名,凝聚了一支高素質的科研和管理核心團隊。2006年度,許繼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6億元(含稅)、利潤4.5億元。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許繼集團大力推進機制改革和科技創新,積極順應市場變化駛入發展的快車道。面對計劃經濟體制束縛國有企業發展的"瓶頸",率先以干部、用工、分配制度為突破口進行機制改革,深化管理創新,走出了一條國有企業面向市場經濟的改革發展之路;面對產業升級及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走出了一條機械制造企業向現代高新技術企業快速轉變的持續發展之路;面對國外企業的壟斷,依靠科技創新,掌握自主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自主創新發展之路。

 "十一五"期間,許繼集團將全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建設"*許繼高科技電氣城"及直流換流閥和控制保護設備國產化基地、大功率電力電子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和交流輸變電裝備研發制造基地,為國家特高壓電網的建設、電力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電力工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文化與旅游/許昌市

三國勝跡

國內其它地方三國真跡遺存不多,許昌著名的三國遺跡遺址卻有80多處,或與三國史實有關,或與三國人物有關,或與三國傳聞有關。許昌遺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記錄漢魏更迭的“三絕碑”,蔡邕真跡《尹宙碑》和畫圣吳道子為關羽造像的《勒馬挺風圖》等。許昌歷來人杰地靈,賢臣名士層出不窮。曹操周圍的謀士文人、悍將勇夫,屬許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詩云: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在許昌與三國文化相關的古跡遺址分布于各縣(市)區,主要的有:  
漢魏故城:位于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據民國廿二年《許昌縣志》記載:“許昌古城(即漢魏故城)在城東30里,圍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傳曹操所筑,今存遺址。”至今城垣輪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層清晰可見,漢磚瓦塊俯拾皆是。據考,當時城內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筑有許昌宮、景福殿、承光殿、永始臺、丞相府等。三國魏人卞蘭作的《許昌宮賦》和韋誕、何晏作的《景福殿賦》流傳至今。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受禪臺:位于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鎮。公元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愿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代漢立魏,改年號為黃初,稱魏文帝,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

受禪臺原為青磚護坡,兩側砌有臺階,臺頂四周有石雕欄桿,平臺中央有一遮陽涼亭,上設龍墩寶座。經千余年風雨侵蝕,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長寬的二層凸狀臺基存在。由漢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禮部尚書梁鵠書寫,大理寺武亭侯鐘繇鐫刻的《受禪表》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具體詳實地記述了獻帝禪讓、曹丕稱帝的歷史事實,俗稱三絕碑。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春秋樓

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五年(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在此史實基礎上,《三國演義》作了不乏附會的詳盡描寫:為保護甘糜二皇嫂的安全,關羽在“土山三約”之后歸附曹操。曹操賜給關羽府宅一處,讓關羽與二皇嫂共住。關羽分一宅為兩院。皇嫂居內院,關羽只身在外。院中有樓,為關羽秉燭達旦夜讀春秋之處,即春秋樓也。

春秋樓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間,后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明嘉靖《許州志》記載:“八里橋在(許州)西八里,相傳為曹操送關羽之所。”關羽被擒到許昌后,曹操“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曹軍部將欲追之,曹操斷然制止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灞陵橋、關帝廟景區進行修葺,如今灞陵橋關帝廟已是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此廟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毓秀臺

毓秀臺在漢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筑,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臺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每年秋分時節,漢獻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來祭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昔日的毓秀臺掩映在林蔭之中,綠意擁簇,高接云天。臺下布列著數十座豪華的宮殿式古建筑。是漢獻帝祭祀前暫時休息的地方。毓秀臺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余年。

射鹿臺

射鹿臺位于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現臺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臺四周田野多為鹽堿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后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華佗墓

華佗墓在許昌縣蘇橋鄉石寨村,距許昌市15公里。華佗墓內安葬著三國時代杰出的醫學家華佗。墓高約5米,周圍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徹有六角形花墻環墓一周。墓前有清乾隆17年所立“神醫華公之墓”石碑,系當地從醫者所立。據傳,由于華佗醫術高超且念念不忘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不愿專為曹操一人服務,便托辭探家回鄉。曹操派人將華佗押回許昌,打入牢獄,迫害致死。華佗在群眾中享有極高的威望,他救死扶傷的故事仍流傳于此間,至今墓前香火不斷。

張公祠

張公祠亦稱張公廟,位于許昌縣張潘古城西北部,距許昌市18公里。相傳,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兄弟三人來許拜見獻帝時,張飛在此居住,后人稱張公祠或張公寨。《嘉靖許州志》記載:“張公祠始建于漢魏,重修于嘉靖7年(1528年)。”祠廟建于8米的高臺上、坐北向南占地20余畝。原有殿、堂、樓、閣、亭、臺、庵50余間,廟中奉祀劉備、關羽和張飛。廟前有三姓柏,一樹松、柏、檜三個品種,像征著桃園三兄弟。山門內東西墻壁上各嵌有一塊青石,東雨石,西風石,二石有預測陰晴風雨的功能。另還有張飛井和三義殿等遺跡。
 此外還有曹操割發代首處、張遼城、永始臺、愍帝陵、伏皇后墓、董貴人墓、張、潘二妃墓、八龍冢、王允墓、馬騰墓、曹彰墓、郗慮墓、徐晃墓、夏侯淵墓、夏侯惇墓、毛玠墓、賈詡墓、徐庶之母墓、司馬城等眾多三國遺跡散布在許昌各縣(市)的土地上。 

除地面上的古建、遺址、墓葬、橋梁外,許昌各縣(市)境內相繼出土了大量的漢磚漢瓦、漢代銅器、錢幣等文物。在漢魏故城附近,出土過制作精美的鳥紋、繩紋板瓦,魚紋、云紋、花葉紋畫像磚,上稱“千秋”、“萬歲”字樣的青磚和瓦當,飾龍鳳戰車圖形的空心陶立柱等。還出土有漢代銅鼎、銅矛、馬銜、車飾、箭簇、錢幣和曹魏時期大型行軍造飯鍋,石碾及犁鏵等。1985年在古城皇宮遺址區出土了一件深浮雕四神柱礎,上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像,據考為許都宮殿建筑構件,屬國家一級文物。

 三國時期的一些地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如鄢陵縣的“馬欄”村,相傳 是當年曹操的牧馬草場,《鄢陵縣地名志·馬欄》載:“東漢末年曹操屯兵牧馬于此。”如鄢陵縣的“議臺”村,相傳是當年曹操聚集群臣議事的場所,《鄢陵縣志》載:“議臺……世傳曹操所筑。嘗集官僚議事于此。”如許昌縣的“哭佗”村,今更名為“呼佗”。相傳華佗死后,其妻千里尋夫至此痛哭不止難以前行,故得此名。再如魏都區的“碾上”村,相傳許下屯田時,這里是曹軍碾米的集中場地。此外尚有“運糧河”、“槍桿劉”等流傳至今。

蠟梅文化之鄉

我省鄢陵縣蠟梅栽培歷史十分悠久,品種繁多,是我國重要的蠟梅栽培中心。 

鄢陵蠟梅的廣泛栽培始于唐,興于宋。唐代詩人崔道融有詩云:“故里琴尊侶、相逢近蠟梅。”宋元以來,詩人與文學家吟詠蠟梅者,畫家以蠟梅為題材作畫者,數不勝數,形成了獨特的鄢陵蠟梅文化。鄢陵境內以柏梁鎮姚家村為中心輻射方圓幾十里,村民家多以種植蠟梅為榮。一株蠟梅栽種于農家庭院,成為當地老百姓寒冬臘月踏雪觀賞蠟梅的生活情趣;許多民間故事與傳說,本土的風物與民俗,都與蠟梅結下了不解之緣。鄢陵縣千余年的蠟梅栽培史,可以連綴成一部豐富多彩的蠟梅文化史。植物學專家、民俗文化學專家由此得出結論,鄢陵是*最著名的蠟梅栽培中心,有著豐富的蠟梅文化的完整性,具有深厚的蠟梅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的廣泛性;蠟梅已成為當地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種,具有民風民俗的延續性特征。鄢陵的蠟梅文化可以追溯至2500多年前。據《詩經·鄭風·溱洧》篇記載:溱水、洧水在鄢陵境內匯入雙洎河,河兩岸的姑娘小伙子為表達愛慕之情采擷蘭草與芍藥贈給情人: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這種富有田園生活情趣的生活場景被詩人寫入詩篇,千古傳頌。

歷經千余載的文化沉積,在鄢陵這片土地上演繹出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感人故事,構成中原地區獨特的蠟梅文化,并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長 河中。據大量的史料佐證,素有“花都”“花縣”之美譽的鄢陵縣是我國北方蠟梅栽培中心,鄢陵蠟梅品種繁多,栽培歷史悠久,具有花色鮮艷、蠟質純厚、香氣馥郁的特點。

據宋《曲洧舊聞》載:“許洛間有黃香梅(蠟梅的別稱)”。黃庭堅《蠟梅》云:“金蓓鎖春寒,惱人香未展,雖無桃李顏,風味極不淺”。北宋時期,鄢陵為京畿重地,屬開封府管轄,鄢陵蠟梅大量向汴京銷售,一時成為京師達官貴人觀賞的絕妙佳品。清康熙年間刑部尚書、詩人王士正《蠟梅》詩注中稱:“鄢陵蠟梅以裴氏、張氏為冠,每歲輦至京師有一株至白金一鍰者”。又在《寄梁曰緝》詩中注稱:梅開臘月一杯酒,鄢陵蠟梅冠天下。現代園藝家彭學蘇也在《蠟梅概述》中稱:“蠟梅……以河南鄢陵較為著名”。鄢陵蠟梅享譽國內外,*工程院院士陳俊愉先生多次蒞臨鄢陵考察蠟梅品種,題詞贊賞鄢陵蠟梅:山阻石攔,大江畢竟東流去;雪壓霜欺,蠟梅香飄萬里長。
  
鄢陵蠟梅種植遍及全縣的12個鄉鎮,350余個行政村都有蠟梅種植。現全縣蠟梅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共有蠟梅苗圃20余個,品種多達50余種。以柏梁鎮姚家村為中心,方圓五公里為蠟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蠟梅落戶的原生地。現有以生產蠟梅為主的“鄢陵蠟梅園”、“鄢陵花木盆景園”、“鄢陵六和花木生產基地”、“陳化店劉莊生產基地”等,全縣年產120萬株。鄢陵蠟梅文化深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顯著特色,又有傳統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鄢陵蠟梅民俗特色有蠟梅避邪之說,蠟梅喜慶之說,蠟梅友情之說,蠟梅風骨之說。

20世紀80年代初,鄢陵縣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彰顯鄢陵文化特色,加大了對蠟梅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對遺存在民間傳承的民歌、民謠、民間故事傳說加以收集整理,編纂出有關蠟梅生產,栽培技術性書籍20余部,整理蠟梅文化故事傳說30余篇,創作出《花魂》、《花鄉清韻》、《花鄉宴》、《金梅爭艷》 等具有時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藝作品,并分別獲得  “五個一”工程獎和省戲曲大賽獎;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道了鄢陵蠟梅文化,拍攝了《鄢陵蠟梅花》、《鄢陵蠟梅》等一批文藝記錄片、專題片;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鄢陵考察蠟梅生產情況,曾針對鄢陵蠟梅揮毫潑墨;眾多專家學者紛紛到鄢陵踏雪賞梅,留下了許多贊美詩篇。2001年至今,鄢陵縣人民政府已連續召開了五屆“中原花木博覽會”,匯集天下英才,暢論鄢陵蠟梅文化,為彰顯鄢陵蠟梅文化品位,提升鄢陵蠟梅知名度起到了推動作用。鄢陵蠟梅文化已成為中原文化寶庫中最顯著、最搶眼的文化因素。

因此,認為鄢陵具有申報“*蠟梅文化之鄉”的良好基礎和條件,為了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保護和搶救民間文化,推動當地生態保護,促進旅游業、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以科學發展觀推動當地精神文明建設,激發當地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加快蠟梅文化遺產研究和蠟梅文化傳承延續,蠟梅文化產業的開發,為振興民間文化做出更大貢獻。

陶瓷文化之鄉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積1461平方公里,人口116.92萬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該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洪荒初開,人類祖先便在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閃耀著華夏文明之光,為華夏文明的中心。據史書記載:“帝啟之歲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宴諸侯于鈞臺,諸侯從”(《竹書記年》)。潁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該市自古稱華夏*都,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禹州廣為傳頌,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讓位于啟而得名,北京世紀壇銅柱歷史紀年即禹州為*奴隸制王朝建都之地。自夏始,經商、西周、春秋戰國,曾三次為夏韓古都;秦以降,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歷時兩千多年,均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漢為潁川郡,晉唐為陽翟,宋元明為鈞州,清順治年為禹州,1913年改為禹縣,1988年6月,禹州市撤縣建市稱禹州市。

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因唐朝陶瓷藝人創造性地燒制出了鈞瓷,宋代又大盛,鈞瓷藝術使禹州名揚天下,由此繁衍出了豐富多采的鈞瓷文化。尤以宋代演繹出了東方維納斯之稱的金火圣母的動人故事而飲譽至今。大量的古瓷窯特別是古鈞窯遺址,古鈞瓷藝術品,鈞瓷殘片及遺存史料佐證,該市是陶瓷文化的發源地,這里具有傳說故事、歌謠產生的原生性,遺存遺址保存的豐富性、完好性、群眾基礎的廣泛性,民風民俗的延續性等特征。 

金火圣母的故事發生在北宋時期,相傳從前幾乎每個村子的神廟里,人們都會見到紅臉火神爺,而神   鎮在敬火神爺的廟里,竟端坐著一位姑娘——金火圣母。這是因為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對神秘的花瓶,紅似朱砂,鮮似雞血,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第二天醒來使派大臣四處查訪,終于打聽到了鈞州神曾燒出過類似的花瓶。于是奏明皇上,皇上傳下圣旨,讓神窯工燒制夢中的花瓶。鈞瓷的燒制異常玄妙,人們至今還不能完全掌握它,何況當時條件下,更難燒出皇帝夢中的鈞瓷。因為不能燒出理想的花瓶,已有多名窯工被處死。較后任務落到了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身上,母女倆很窮,靠一座小窯爐度日,女兒美麗、善良。較后想出了個辦法在決定鈞瓷窯變成色時,跳進窯爐,讓自己的血氣滲入匣缽,凝結在花瓶之上,按這種想法,終于燒制出了皇帝夢中的花瓶。挽救了鄉親,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為她塑了像,蓋了廟宇,讓子孫后代敬仰她,懷念她。 

這一動人故事時代相傳,從神鎮傳遍了禹州市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也在中原大地上時代相傳。鈞瓷也因此顯得更加神秘,身價倍增。故事充分體現了勤勞智慧的禹州人民向往真、善、美,追求崇高的良好愿望。 

該市陶瓷文化豐富多采,古樸典雅,產生這些陶瓷文化之源自然來自陶瓷藝術的產生,發展和繁榮。該市古瓷窯、古鈞窯遺址有260多處,為全國古瓷窯遺址縣級之最,而且出土的陶瓷、鈞瓷器皿及殘片,殘片上的裝飾圖案、文字都在證明該市為鈞瓷文化的發源地。時代相傳的民謠都在傳遞著鈞瓷文化產于該市。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黃金有價鈞無價”。 

“進入神山,七里長街歡”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云天”。 

“客商走天下,日進斗金錢”。 

“要要窮,燒鈞紅,十窯九不成”。 

這些民謠流傳至今,婦孺皆知,從鈞瓷文化的地域特點上看,從故事開始,繁衍出許多門類,詩歌、散文、對聯、歌謠、戲劇等,因文化特色濃厚,神也因此成為全國歷史名鎮,位于城區古鈞臺附近的鈞官窯遺址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該市申報鈞瓷全國原產地保護獲得成功。

從民俗上講,以神后為中心涉及禹州全境。每月的十五敬火神爺,凡有窯的人家這一天都要燒香,祈求火神爺保護窯爐安全,窯工安全,能燒制出傳說故事中的精品鈞瓷。而禹州人猜枚行令時是不許喊“五”的,因為“五”與“捂”諧音,為窯家的不詳語,外地到禹作客的人,如果喊五,便罰酒,不受罰就過不了關。這一民俗在神猶為認真。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該市為了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加大了對鈞瓷文化的遺存遺址保護力度,既保護古鈞瓷窯遺址,又對民歌、民謠、民間傳說加以整理,編寫了《鈞瓷贊歌》一書,也有《鈞臺窯發現與探索》出版,更有依托金火圣母的故事編寫了大型歷史劇《桃花》,錄制了《鈞瓷》電視片,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眾多專家、學者、藝術家、作家、教授紛紛到禹州實地考察,紛紛以書法、詩歌、美術等形式為鈞瓷文化增光添彩。詩歌、墨寶,足以編成多卷本鈞瓷文化專著。上世紀的1999年全國鈞瓷郵票首發式在禹州舉行,一次儀式盛會,咫尺方寸之間,進一步佐證了千古絕唱,世界瑰寶,優秀文化源于該市。2003年以來該市每年舉辦一次鈞瓷文化藝術節,多次舉辦全國性的高品位,高規格的鈞瓷文化藝術研討會。一座上萬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博物館將于今年九月份破土動工,禹州為*鈞瓷藝術文化之鄉,該市的古鈞官窯遺址成為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

教育發展現狀/許昌市

許昌學院

許昌學院是在原許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學院。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校園環境優美。

許昌學院坐落在漢魏古都——許昌市八一大道上,東鄰京珠高速公路,西傍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南擁311國道,北臨新鄭國際機場,比鄰省會鄭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環境和便捷的交通,為省內外學子到此就讀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許昌學院規劃面積2600畝,學校現有占地面積1200多畝,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位于許昌市東城區的新校區,是許昌市的重點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邵逸夫、方潤華等知名人士為學校慷慨捐資,特別是邵逸夫先生捐資500萬港元和利用社會資金3500多萬元用于學校建設,加快了建設進度。一個規劃合理、建筑美觀、風景秀麗、環境優雅的大學校園已經成為許昌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000萬元,2003年爭取到西班牙政府貸款折合人民幣4000多萬元用于購置實驗儀器設備,教學手段和管理手段日趨現代化;學校擁有各類實驗室和訓練室100多個,建有遠程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可直接進行網絡教學,學校網絡中心是*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許昌網絡中心和豫南網絡中心節點;學校建有高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各類體育運動設施齊全。圖書館館藏豐富、設施先進,現藏書76萬冊,存有《四庫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等珍貴文獻以及舊*時期全套影印本《民國日報》、《晨報》等歷史資料,圖書館實行管理,設有方便學生學習的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視聽室等 ,擁有一套價值31萬元的“清華同方*期刊資料”計算機,建有DATATRANS-1000等先進的圖書集成管理系統,2000年在河南省高校圖書現代化管理評比中位居在全省圖書館評比中位居前列。

學校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001人,其中專任教師658人,教師中有副高級以上職稱168人,中級職稱257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21人,出國留學8人,外籍教師10人;為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還在國內外聘請了36位包括院士、博士生導師在內的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教師隊伍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省級勞模和先進人師物,有青年骨干教和拔尖人才,有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同時,許昌學院與許繼集團聯合辦學,走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許繼研究所30名博導、博士后、碩導承擔我院教學科研工作。學校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指導思想, 努力促進教學、科研的共同進步,科學研究碩果累累,高層次科研成果不斷涌現,自2002-2004年,我校共完成科研成果1061項,獲獎科研成果122項,特別是校長仉建濤教授參加的省委書記徐光春簽發的省重大科研課題、副校長曹奎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楊鳳嶺博士后主持的省教育廳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等高層次課題,增強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學校的聲譽。化學系鄭直博士主攻新材料技術,他在香港中文大學讀博士和博士后期間就已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12篇,均有較高的學術影響指數,在同領域中屬于國內領先水平;張立漢、李希圣教授在地學研究方面碩果累累,先后撰寫出版的《地學大事典》、《災害大百科》、《中華地學通志》、《*山河志》等大型著作,在我國地學研究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許昌學院學報》 質量過硬、富有特色,在全國高校和學術界頗有影響,多次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兩次入選全國社科“百強學報”,2002年被評為全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4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學報”。

學校現有文學院、法政學院、外國語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和數學系、體育系、化學系、教育科學系、美術系、音樂系等14個院(系)以及繼續教育學院、五年制大專部。現有漢語言文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人文教育、英語教育、日語、商貿英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應用化學、科學教育、應用心理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土木工程、地理科學、體育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藝術設計等26個本科專業和19個專科專業,這些專業分布在8個學科門類,初步形成了本科為主、本專科并存、教師教育專業與非教師教育專業并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辦學格局。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在讀生5000多人,五年制專科生1300人,生源來自全國24個省份。服務區域由過去以許昌、漯河為主,發展到現在的面向全省和全國各地。

學校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長足進展,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近10年來,獲得省級以上各種榮譽和獎勵100多項,先后被評為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管理、招生就業、綜合治理、校園文化等先進單位和省級文明學校、省級文明單位。校學生會主席作為河南省同類院校的學生代表赴京參加了全國學聯22大,受到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連續16年被評為省級先進、5次獲得*榮譽稱號;在全省歷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中成績斐然,舞蹈 《金穗長舞》還被推薦到北京為人大、政協“兩會”代表慰問演出;在河南省首屆電視大專辯論賽上,學校代表隊力克群雄,奪得冠軍;物理系學生代表隊參加中央電視臺“異想天開”欄目的科技競賽活動,三輪比賽均為*名,使許昌學院在中央電視臺精彩亮相…… 不慕枝頭花滿枝,愿得滿園棟梁材。幾十年來,學校遵照“崇德礪志 博學敬業”的校訓和“團結活潑、勤奮嚴謹、文明誠信、求實創新”的校風;堅持以育人為目的、以德育為首位、以教學為中心、以管理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全面促進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其中,有許多畢業生考取了碩士、博士,成為專家、學者,為科技文化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為地方經濟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有的成為教育戰線的教學骨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棟梁之才……

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成立有“就業指導委員會”,設立有專門就業網站,創辦了《就業指導專刊》,對學生進行全程就業指導和教育;組織協調在內地和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地建立了多種方式的就業基地,為學生就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使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許昌學院人有能力、有信心、有決心,通過不懈的探索與奮斗,逐步把許昌學院建設成為規模適度、結構合 理、質量過硬、特色鮮明、環境優美、校風優良、管理先進、效益顯著的綜合性本科高等院校,把許昌學院建設成為中州腹地一個人才培養的搖籃、科學研究的中心、社會發展的智囊、智力服務的基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做出更大的貢獻。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學院坐落在許昌市區,校園環境優美,院內綠樹常青、綠草如茵,亭臺小景點綴其中,構成優雅的育人環境。學院發展得到了許昌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規劃占地1588畝的新校區正在建設中。

學院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八十多個實驗室,有專用的校內實習工廠及多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先進的電教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網絡系統;有設施良好的公寓式學生宿舍、食堂、標準體育運動場;圖書館藏書三十多萬冊,各類中外期刊、電子期刊400余種,建有專用電子閱覽室,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四個閱覽室可供1000多人同時閱覽。

學院現設8個系、部,29個專業,各類在校生11600余人。學校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方針,始終以“專家治校、名師執教”為立校之本。學院擁有一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素質優良、專業配套、結構合理、整體優化的師資隊伍,學院有教職工478人,專任教師234人,兼職教師81人,外聘教師36人,其中研究生和在讀研究生86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120人。學院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方針,教師隊伍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豐碩的科研成果,全院教師出版專著、教材、工具書274部,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86篇,完成省級以上科研項目48項,獲國家專利2項。

學院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專業,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加大對學生的實際運用技能訓練,使學生畢業時能獲得相應的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普通話、計算機及英語等級證書。二○○四年,學院被省教育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確定為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資格工程培訓基地。

學院為畢業生設有網上求職系統,并與用人單位廣泛聯系,拓展就業崗位,近幾年來,合格畢業生就業率達98%。二○○三年,學院被評為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鄭-許一體化/許昌市

在正鄭-許一體化的發展中,許昌在2010年之前城市人口達到80萬,在2020年之前達到百萬城市人口。在河南城市群發展中,河南首先實現鄭-汴一體化(2006.10開通公交),其次是鄭-洛一體化工業長廊(近期會開通公交,目前公交開通到鞏義),然后實現鄭-許一體化(隨后也會開通公交),然后實現鄭-新一體化(隨后也會開通公交)。 柏至侯許昌:漢武帝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任丞相,是接任竇嬰做了丞相的。許昌因為是竇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聽從太后的指示,沒什么作為。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清武帝不要把政事奏知竇太后,竇太后大怒,令罷逐趙綰,王藏等,免去丞相,太尉之職,用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疆侯莊清濯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僅保留侯爺身份。
武安侯因為王太后的緣故,說話還常常有效,很多勢利的官吏,都離開魏其,歸順武安,武安侯因此一天比一天驕橫。
建元六年,竇太后死去,丞相許昌,御史大夫莊清濯以舉辦喪事不力,免去職務。任武安侯田玢為丞相,取消太尉之職,以大司農韓安國為御士大夫,天下名士及諸侯更加依附武安侯。

經濟發展/許昌市

綜述

2013年,許昌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903億元,增長10.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60億元,增長14.8%;固定資產投資1371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9億元,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7元,增長12.1%。

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簡稱CPI)比上年上漲2.6%,其中:城市上漲2.9%,農村上漲2.1%。居民消費(服務)八大類別價格呈“七升一降”格局,與上年相比,食品類上漲6.0%,煙酒及其用品類上漲4.9%,衣著類上漲0.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9%,居住類上漲2.6%,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3%。

*產業

2012年許昌市糧食總面積653.5萬畝,比上年增加5.1萬畝,增長0.8%;棉花播種面積8.1萬畝,比上年減少3.3萬畝,下降28.9%;煙葉播種面積21.9萬畝,比上年增加1.4萬畝,增長6.7%;油料面積42.7萬畝,比上年下降0.1%;蔬菜面積76.7萬畝,比上年增加0.2萬畝,增長0.2%;花卉種植面積64.8萬畝,比上年減少0.4萬畝,下降0.7%;中藥材面積29.2萬畝,比上年增加0.2萬畝,增長0.6%。

2012年糧食總產量283.1萬噸,比上年增加5.9萬噸,增長2.1%;平均畝產433公斤,比上年增加5.7公斤,增長1.3%。棉花總產量0.5萬噸,下降29.5%;煙葉總產量4.6萬噸,增長6.5%;油料總產量9.5萬噸,增長11.2%;蔬菜總產量219.8萬噸,比上年增長1.9%。

2012年肉類總產量38.7萬噸,禽蛋產量23.0萬噸,牛奶產量7.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4.4%、3.6%和4.2%。

2012年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69.4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7899臺,小型拖拉機54468臺。有效灌溉面積364.0萬畝,比上年新增2.9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39.3萬畝,比上年新增5.5萬畝。農村安全飲水達標人口185.0萬人,新增32.69萬人。 

第二產業

2012年許昌市工業增加值110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1263家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增加值956.6億元,增長17.4%。產品產銷率98.3%。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328億元,增長15.8%,重工業增加值628.6億元,增長18.2%。國有企業增加值150.3億元,增長11.3%;集體企業增加值19.32億元,增長-2.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430.7億元,增長17.8%;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35.5億元,增長19.5%。

34個行業中,21個行業增加值總量超過10億元,16個行業增加值總量超過20億元。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1.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117.2億元,增長15.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加值99.7億元,增長44.8%;煙草制品業增加值81.9億元,增長15.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67.4億元,增長38.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48.3億元,增長12.5%;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增加值45.2億元,增長12.4%;紡織業增加值42.4億元,增長18.5%;汽車制造業增加值37.6億元,增長24.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34.1億元,增長26.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加值31.4億元,增長28.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30.8億元,增長16.3%;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22.8億元,增長17.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22.6億元,增長25.9%;造紙和紙制品業增加值21.7億元,增長13.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20.4億元,增長-1.0%。

201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1877.7萬噸,比上年增長13.1%;發電量116.8萬千瓦時,增長-1.8%;小麥粉175.4萬噸,增長17.3%;鮮、冷藏肉119.1萬噸,增長31.1%;布4.1億米,增長2.1%;紗61.2萬噸,增長4.4%;卷煙428.5億支,增長0.9%;機制紙及紙板131.5萬噸,增長-9.1%;衛生陶瓷制品3662.9萬件,增長-50.4%;汽車配件3490.1萬件,增長42.2%。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5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實現利潤314.2億元,增長9.2%。19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12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409.9億元,增長4.7%;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460.2億元,增長38.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主營業務收入357.3億元,增長24.8%;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主營業務收入238.4億元,增長26.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主營業務收入227.1億元,增長3.1%;農副食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26.2億元,增長6.3%;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25.3億元,增長24.3%;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192.1億元,增長15.0%;紡織業主營業務收入143.0億元,增長4.0%;專用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增長8.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主營業務收入112.2億元,增長64.6%;煙草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108.8億元,增長19.1%。
2012年建筑業增加值73.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第三產業

2012年許昌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城鎮市場零售額360億元,鄉村市場零售額12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1%和16.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96.7億元,增長16.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5.7億元,比2011年增長16.2%。

2012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25大類商品中,14類商品零售額增速超過20%。其中,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和服裝類分別增長49.6%、47.1%和45.1%;家具類和建筑裝潢材料類分別增長43.9%和29.7%。

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5.3億元,比2011年增長8.3%。

2012年郵政局(所)114處,其中電子化支局104處,郵政儲蓄網點69個;信箱信筒278個。郵路22條,長度1595公里,其中,市縣二級郵路6條,縣鄉郵路16條,投遞線路292條。

2012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8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旅游總收入43.7億元,增長15%,A級景區17家,其中,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5家。星級飯店21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飯店7家。旅行社72家,其*內旅行社70家,國際旅行社分社2家。

2012年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188.2億元,比年初增加216.3億元,增長22.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43.3億元,比年初增加127.6億元,增長20.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850.8億元,比年初增加153.6億元,增長22%,其中短期貸款587.7億元,比年初增加122.4億元,增長26.3%,中長期貸款230.3億元,比年初增加18.4億元,增長8.7%。

2012年年末年末境內上市公司4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債券、租賃以及銀團貸款等多種形式直接融資90.54億元。有4家企業實現天交所掛牌交易,融資額3400萬元。

33家保險機構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0.92億元,賠款支出累計5.79億元。

人口民族/許昌市

人口

許昌市2010年常住人口為 4307199 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 189199 人,增長4.59 %。,年平均增長率0.45%。

許昌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155948 戶,家庭戶人口為 407001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 3.5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 3.61 人減少 0.09 人。

許昌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206488人,占 51.23 % ;女性人口為2100711人,占 48.7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16 下降為105.04。

許昌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48782人,占 19.71% ;15-64歲人口為 3076143人,占 71.42% ;65歲及以上人口為 382274人,占8.88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05 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22 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0.84個百分點。

民族

許昌市有34個少數民族,76072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5%。 

其中回族73045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5%以上,滿族831人,蒙古族326人,其它31個少數民族共計1870人。在這些少數民族總人口中,農業人口50367人,非農業人口25705人。全市96個鄉(鎮、辦)均有少數民族居住,其中少數民族聚居村60個,少數民族千人以上的鄉(鎮、辦)28個,民族鄉(鎮)3個(禹州市山貨回族鄉、許昌縣艾莊回族鄉、襄城縣潁橋回族鎮),少數民族萬人以上的縣(市、區)3個(禹州市19165人、襄城縣18451人、魏都區15300人)。96個鄉(鎮、辦)均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分布具有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著名人物/許昌市

著名人物
姓名事跡姓名事跡姓名事跡
荀彧曹操首席謀臣張良謀圣鐘繇楷書鼻祖
許由許昌之源許姓之根晁錯西漢名相郭嘉著名謀士
司馬徽東漢隱士灌夫戰將葛天氏音樂舞蹈始祖
邯鄲淳笑林始祖褚遂良書法家劉德升行書鼻祖
朱士行西行求法*僧人陳群九品中正制的創立者劉永治解放軍上將
呂不韋秦相徐庶三國謀士吳道子唐代畫圣
張春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連維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許明網絡新秀
韓非子法家鼻祖
王文沖
影視演員任宏恩國家一級演員
歌浴森*內地男歌手

榮譽/許昌市

華夏之源夏朝故都華夏*都煙葉王國
*精彩城市首批上線城市*金融生態城市*宜居城市*宜游城市
國家園林都市國家森林城市  *優秀旅游城市 **生態文化旅游城市
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生城市 *創建創業型城市*特色魅力城市
*花木之都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中醫藥材之都-禹州市*三國文化之鄉
類似“許昌市”
與“許昌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