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河南政府

濟源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濟源市
網站熱點:
濟源,jiyuan,濟源之窗,濟源新聞,濟源日報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05
網站介紹:
濟源市人民政府網由濟源市政府辦公室主辦,濟源市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運行維護,是濟源市和市各部門,以及各產業集聚區、鎮、街道辦事處在互聯網上公開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綜合平臺,*時間權威發布政務要聞、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等政務信息,面向社會提供與政府業務相關的服務,建設基于互聯網的政府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
網站百科

簡介/濟源市

濟源市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是傳說中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二山,與山西省陽城縣、晉城市搭界;南臨黃河,與洛陽市吉利區和孟津新安兩縣相望;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東與沁陽孟州兩市毗鄰。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面積28平方公里, 山區丘陵區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88%,是一座新興的工業旅游城市。

歷史沿革/濟源市

濟源市歷史悠久,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遷都原,即今濟源市區西北部火車站一帶。商代濟源一帶有向國、召國。
西周、東周時期,濟源一帶有原、樊、向、蘇、單等諸侯國。

春秋戰國,濟源一帶先屬鄭國,后屬晉國,再后屬韓、魏。

秦代(前221-前206) 濟源境內設軹縣。一說屬三川郡,一說屬河內郡。

漢代(前206-220) 濟源境內設軹縣、波縣(今裴城一帶)、沁水縣(今王寨一帶) 。

三國時代(220-280)濟源境內設有軹縣、沁水縣,屬魏國河內郡。

西晉(281-316)時濟源境內有軹、沁水二縣,屬河內郡。

東晉(317-420)時期,濟源屬前秦。

北魏后分為東魏和西魏。濟源東部屬東魏,境內有軹、沁水二縣。西部屬西魏,境內設有邵郡。轄萇平縣。

北周(558-580)和北齊(551-577)時期,沁水縣并入軹縣,改萇平縣為王屋縣。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析軹縣北置濟源縣,大業三年屬河內郡。從此有了濟源縣。

唐代(618-907) 濟源一帶政區變化較大,屢建屢廢。

唐末,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其中濟源屬孟州,王屋、河清屬河南府。

北宋時期,濟源境內有濟源、王屋、河清三縣,屬孟州。

金時期,濟源屬金國(1115-1235),設濟源、王屋二縣。屬孟州。

元代,王屋縣并入濟源縣,屬懷慶路孟州。明清濟源縣屬懷慶府。

1913年屬豫北道。

1914年屬河北道。

1927年直屬河南省。

1932年屬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區。至1949年。

1942年7月,豫北道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3年春,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6年,抗戰勝利后,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

1947 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

1949年8月屬平原省。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新鄉專區。

1970年,屬新鄉地區。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準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縣級) 、濟源縣。

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

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實行計劃單列,以原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縣級濟源市的行政區域,仍歸焦作代管。

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轄(副地級市)。

2005年升格為省轄市(按正地級市所有行政管理機構配置)。

行政區劃/濟源市

截至2011年9月,濟源市共轄5個街道、11個鎮。

鎮、街道
社區
居委會
村委會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人)
代碼
郵政編碼
濟水街道
4
8
0
5.2
47328
419001002
459001
沁園街道
7
13
0
15.8
78423
419001001
459000
北海街道
3
13
0
10.9
48371
419001003
459003
天壇街道
4
17
0
16.8
35291
419001004
459004
玉泉街道
0
0
21
31.6
32730
419001005
459002
克井鎮
0
0
48
220
58599
419001100
459010
五龍口鎮
0
0
31
127
47057
419001101
459011、459012
梨林鎮
0
0
45
67.2
37053
419001106
459018
軹城鎮
0
0
73
147.6
73252
419001102
459005
承留鎮
0
0
49
196.8
53099
419001103
459007、459008、459009
坡頭鎮
0
0
24
137
22761
419001105
459016、459017
大峪鎮
0
0
30
308
25301
419001107
459017、459015
邵原鎮
0
0
50
337
35339
419001104
459014
思禮鎮
0
0
27
69.7
26447
419001201
459006
王屋鎮
0
0
44
251.8
27601
419001202
459013
下冶鎮
0
0
38
166
27105
419001203
459015

本市領導/濟源市

  
宗長青
宗長青,男,1965年7月生,漢族,河南內黃人,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1986年3月加入*共產黨,1988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九屆省紀委委員、中共濟源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正市廳級)。 
  賈宏宇,男,漢族,1971年8月生,河南葉縣人,1989年4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現任濟源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王偉,男,漢族,1963年8月出生,河南濟源市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經濟師。現任中共濟源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
  胡漢陽,男,漢族,1965年11月生,湖北天門人,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198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濟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副廳)。
    
劉慶芳,女,漢族,1966年12月生,湖北仙桃人,大學學歷,哲學碩士,1988年6月加入*共產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濟源市政府副市長。
  譚江,男,漢族,1967年7月生,濟源克井人,大學學歷,1994年1月加入*共產黨,1984年12月參加工作。現任濟源市政府副市長、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

地理環境/濟源市

氣候

濟源市地處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與山西省毗鄰,屬暖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水資源豐富,非常有利于發展工農業生產。但受季風影響顯著,冷熱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節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風少雨、干旱頻發;夏季炎熱,熱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澇易旱;秋季秋高氣爽,氣溫降幅較大,雨量減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2011年全年平均氣溫 14.6 °C,全年日照1727.6小時,全年降水量 860毫米。

地形

濟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為群峰崢嶸,絕壁林立的太行山脈,主峰天壇山號稱豫北群山之冠,海拔高度為1711米,鰲背山、斗頂峰海拔高度分別為1930米、1955米,由西向東延綿起伏,蟒河上游的白賊嶺海拔高度為1359米,花園嶺1212米。巖層組成底部為片麻巖、片巖與石英巖,中部多為石灰巖、夾頁巖及部分砂巖,上部為厚層石灰巖。有喀斯特發育,故可見到裂隙水、溶洞水出現。東南部為黃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為150~400米,成土母質為泥頁巖、砂巖和風積黃土,土層深厚,疏松,易遭沖刷,故切割強烈,水土流失嚴重,形成殘垣階地,溝壑密布,地形破碎。

自然資源/濟源市

礦藏資源

濟源市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40余種,煤、鐵、銅、鋁、磷、鋁釩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儲量可觀。動植物資源3200多種,藥材118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植物逾百種。水資源充沛,地下水年可開采利用量達10億立方米。

野生動物中,獸類34種,占河南獸類總數的47%;鳥類140余種,占河南總數的46%;兩棲類8種,占河南總數的42%;爬行類19種,占河南總數的51%;軟體動物30種,已鑒定的昆蟲48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3種。有高等植物197科、1760種,其中,苔蘚植物34科,76種;蕨類植物20科,87種;裸子植物4科,12種;被子植物139科,158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大鴇。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水獺、斑羚、斑嘴鵜鶘、大天鵝、小天鵝、禿鷲、鳶、大鵟、灰鶴、勺雞、白尾鷂、雀鷹、蒼鷹、松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紅隼、紅腳鸮、領角鸮、雕鸮、縱紋腹小鸮、長耳鸮、短耳鸮,小葦鳽、大鯢。太行王屋山千年銀杏屬于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植物資源

 濟源市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大部分屬于針闊混合林。太行山區為落葉櫟植樹片,西部除鰲背山附近有少部分原始森林外,其余多為次生櫟樹林的雜木林,東部石灰巖地區有少量的松柏林,其余多為雜木林和灌木叢,森林覆蓋率達48%。西部淺山區為以小麥雜糧為主的二年三熟栽培植被片,這一帶森林稀少,荒山荒坡多,除硯瓦河附近有少量的次生櫟樹林外,其余的山顛嶺尖多為人工刺槐林,山坡丘頂生長著馬甲刺、荊條、小棗等灌木叢,森林覆蓋率達到20%,東南黃土丘陵和山前傾斜平原區皆為小麥雜糧為主的一年兩熟的栽培植被片;丘陵一帶多墾為農田,森林覆蓋率14%。全市林地面積為81.36萬畝,其中天然林44.03萬畝,人工林37.33萬畝。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國家重點公益林補償面積59.07萬畝;*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57.4萬畝;森林公園1個,森林覆蓋率為44.39%。

人口民族/濟源市

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濟源市常住人口為67571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相比,10年共增加106603人,增長18.73%,年平均增長率為1.73%。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6064人, 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793人上升為9777人。2011年濟源市城鎮化率為51.44%。

2014年末濟源市總人口69.3萬人,常住人口72.4萬人,出生率12.3‰,死亡率6.25‰,自然增長率為6.05‰。城鎮化率達到56.4%。

民族

 濟源共有17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8.5%,其他少數民族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5%,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1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0%以上。

交通/濟源市

鐵路

焦枝鐵路橫貫南北,電氣化復線已建成營運,侯月鐵路在濟源境內與焦枝鐵路接軌,使濟源成為南北、東西兩大鐵路干線的“丁”字通道。

公路

207國道北抵山西晉城,南接鄭洛高速公路及 310 國道。新濟公路東起新鄉連結 107 國道,西達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以干線公路為骨架,以鄉村道路為基礎,以工業區、旅游區、沁北電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道路為重點的四面輻射、縱橫交錯的公路網。

濟源高速公路完成與省會鄭州,洛陽及周邊地市聯通,濟洛高速公路、濟焦高速公路、晉濟高速公路、濟邵高速公路全面貫通,實現鎮鎮通高速,向北可到北京,二連浩特,南可至廣州港澳,東達連云港西至新疆;國、省干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標準,主要進出口及旅游路高標準綠化、美化;重要市道達到二級公路標準,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按照鐵路運輸專業化分工的要求,加快鐵路發展,實現客貨分流,優化路網結構。

截至2014年末,濟源市公路總里程228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97公里,干線公路總里程278.96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1909.98公里。

旅游景點/濟源市

濟源小浪底風景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景區內最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是*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有挑戰性的杰作。

濟源王屋山景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王屋山以*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濟源黃河三峽景區:位于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

濟源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也是*獼猴自然保護區。

濟源濟瀆廟:位于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北方“古建筑博物館”的美譽。

濟源奉仙觀:位于濟源北海街道,始建于唐垂拱元年,現存三清殿為金代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源原始森林(濟源小溝背景區):位于太行山南端,濟源市西北50公里處。

濟源九里溝:*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禮鎮境內。

濟源西灘景區:濟源黃河西灘島是坡頭鎮政府開發興建的自然生態旅游區。西灘被譽為“萬里黃河*灘”,是黃河上*有人居住的小島。

濟源玉陽山:位于承留鎮北部,玉陽山,東西兩峰之間為尚書谷,存有玉真公主墓。

特色小吃

面條:雞蛋蒜辣撈面條、炒面。

油炸類:麻糖、油各表。

肉類:牛肉丸、炒雞、肉夾火燒。

饃類:菜糕、煮饃、土饃、小凹饃。

其他:綠豆酥、雞蛋不翻兒、疙星湯。

經濟/濟源市

綜述

2014年,濟源市完成生產總值480.46億元。其中:*產業增加值21.9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6.5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2.0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6777元。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60.79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4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6.97億元,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8.87億元。 

*產業

2014年,濟源市糧食播種面積41218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9600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5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81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6820公頃。全年糧食產量218476噸;棉花產量137噸;油料產量1505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81325噸;豬牛羊禽肉總產量52694噸;禽蛋產量29000噸;牛奶產量34026噸。

2014年,濟源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113659千瓦;農用拖拉機21523臺;農用運輸車31264輛;農用化肥施用量24368噸;農村用電量21462萬千瓦時。

第二產業

濟源是全國重要的鉛鋅深加工基地和電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礦用電器生產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鹽化工和特種裝制造基地。

2014年濟源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35.2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7.01億元;產品銷售率97.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商品混凝土177.11萬立方米;鹽酸8.17萬噸;燒堿36.79萬噸;鍛件29.36萬噸;生鐵365.24萬噸;粗鋼355.23萬噸;鋼材357.09萬噸;電解鉛91.64萬噸。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378.69億元;利潤總額72.15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濟源市固定資產投資412.50億元。其中:*產業投資16.23億元,第二產業投資216.04億元;第三產業投資180.23億元。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為3.9:52.4:43.7。

2014年,濟源市批發和零售業完成增加值24.86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0.7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95億元。

2014年,濟源市進出口總額17.2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30億美元;進口總額14.98億美元。全年簽訂招商引資項目合同198個,合同總投資432.8億元;開工建設外來投資項目186個,到位資金232.9億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8125萬美元。

2014年,濟源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91.22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75.39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09.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35.51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3.14億元。農村商業銀行貸款余額67.07億元。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40.68億元。保險公司保費收入9.38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41億元。全年賠款及給付1.9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1.35億元,人身險賠付0.55億元。

社會事業/濟源市

教育事業

2014年,濟源市普通高等學校(高職),在校生8814人,畢業生360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其中技工學校2所),在校生10300人,畢業3359人(其中技工學校招生1804人,在校生4318人,畢業1596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15169人,畢業5237人。普通初中31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在校生25474人,畢業7834人。小學91所(其中獨立設置少數民族學校1所),在校生48913人,畢業833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06人。

科學技術

2014年,濟源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91.8億元,全市專利申請量達477件,授權量288件。全市有區域氣象觀測站點26個,其中單要素雨量站點15個,四要素自動站4個,六要素自動站2個;國家氣象觀測站1個;土壤水份站4個。

文化事業

2014年,濟源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852814冊,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5777卷(冊)。廣播電臺1個,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1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00%。全市數字電視用戶6.4萬戶,其中市區5.0萬戶。

衛生事業

2014年,濟源市共有衛生機構2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中心血站1個。病床床位296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817張。衛生技術人員364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07人,注冊護士1469人。疾病預防中心衛生技術人員54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26人。農村鄉(鎮)衛生院12個,床位589張,衛生技術人員428人。

民生保障 

2014年,濟源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166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7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9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572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9.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3.1%。

2014年,濟源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879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40357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4722人;實際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居民54.45萬人。

2014年,濟源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23979人(含物價補貼),其中,城市(一類)低保對象5197人,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380元,農村(二類)低保對象18782人,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全年共發放救助金4575.7萬元。全市共有五保對象945人,全年發放補助金353.2萬元。 

環境保護

 2014年,濟源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9%。全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58天,占70.7%,蟒河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66.7%,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全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404萬噸以內、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36萬噸以內,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149萬噸以內、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5.52萬噸以內,污染減排成效明顯。

友好城市/濟源市

國內

湖北省天門市

國外

美國密歇根州韋恩郡(2011年05月11日)、韓國南原市(2004年10月27日)、日本新座市(2002年)、日本奈良市、韓國漆谷郡。

榮譽/濟源市

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女媧補天故事發祥地、夏朝故都、全國首批八大籃球城市之一、中原城市群7個緊密層中心城市之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衛生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優秀旅游城市、*節水城市、*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市容市貌管理先進市、全國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幸福感城市、內地投資熱點城市、**投資城市。

文化/濟源市

濟源曾為夏朝之都城,春秋戰國時期為軹邑,為韓都,自隋朝設縣,距今已有1396年的歷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文物遺存、遺跡25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6處(濟瀆廟、奉仙觀、大明寺、延慶寺舍利塔、陽臺宮、軹國故城)、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處(廟街遺址、關帝廟、栗樹溝遺址、沁河古棧道、五龍口水利設施、迎恩宮、盤谷寺、靜林寺、二仙廟、清虛宮、沁園遺址、南姚湯帝廟和關帝廟),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93處。在所有的文物遺存中,古代木結構建筑所占比例較大,共計約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間,并且許多單體建筑無論是從規模、價值或結構來說,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濟瀆廟的寢宮(宋開寶年間)、清源洞府門(明)、奉仙觀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間)、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間)、陽臺宮的大羅三境殿(明)、玉皇閣(清)等。因此,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贊譽濟源為“中原地區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館”。

濟源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已達14000余件,其中一級品18件,二級品157件,三級品2737件。此外,豐富的文物資源還體現在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時期的碑碣石刻、名人題刻以及名木古樹方面。如唐薛希昌的《有唐濟瀆之記》和《唐貞一先生廟碣》、奉仙觀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趙孟頫的《投龍簡記》、明洪武年間的《大明詔旨》碑、文征明的《七律詩碑》、陽臺宮三清殿和玉皇閣的明代浮雕盤龍石柱、清乾隆御書的《盤谷考證》和重書的《送李愿歸盤谷序》碑,以及濟瀆廟的將軍柏、紫微宮的銀杏樹、陽臺宮的龍鳳柏和娑羅樹等。

歷代名人/濟源市

愚公:“愚公”是傳說中的人物,成語“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里的一篇文章,作者為戰國的列御寇,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紀錄片大師尤里伊文思上世紀70年代拍攝過同名的紀錄片。后導演吳家駘以其為藍本拍攝了三十集同名電視連續劇。毛澤東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鴻有名畫《愚公移山》傳世。

張禹:(?-前5年)字子文,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東)人。河平四年(前25)為丞相,封安昌侯。

先軫:(?—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又稱原軫。春秋中期晉國大夫,著名軍事將領。

裴休:(791-846)字公美,《唐書本傳》作孟州濟源人(今屬河南省)人。河南濟源人。唐朝一代名相。

盧仝:(795——835年),祖籍河北范陽,系河南濟源武山頭(今思禮村)人,自號玉川子。唐中期的著名詩人。

荊浩:晚唐五代時隱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畫藝術,創作了曠世名畫《匡廬圖》,完成了古代山水畫論奠基之作《筆法記》,荊浩因此被譽為古代山水畫宗師。

李翰:子淑淵,號石樓居士。明正德五年(1510)升為禮部右侍郎;明正德六年(1511)南京戶部尚書。

張宗藩:清朝光緒(1871-1908)年間人,由于他本人清正廉明,辦事公正,武藝高強,被光緒皇帝親筆賜為九洲“巡撫”,是聞名遐爾的大“武轄”。

周月琴:女,1965年1月4日生于河南省濟源市甘河村。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語言文化系教授。

王懷讓:男,濟源市五龍口鎮西正村人,當代詩人。

盧中原:1952年9月生,2007年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和客座研究員。

李鐘玄:1918年出生,河南濟源人。1957年榮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段小曼:濟源濟水西關人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和*長江學者。

李嗣涔:祖籍濟源市梨林鎮程村,1952年出生,現任臺灣大學校長。2005年通過臺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五龍口鎮。

王凱,曾用名:王洪萱,河南省濟源市澗北村人,1923年5月21日生。

盧蘇(甦)曾用名:盧慶芝,(1926年3月21日-2013年5月19日),河南省濟源市思禮鎮人。

李洱,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五龍口鎮。長篇小說《花腔》被認為是2001- 2002年度較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入圍第6屆茅盾文學獎。首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李洱以長篇小說《花腔》與莫言(《檀香刑》)分享此項殊榮。

段小曼,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和*長江學者。1962年至1968年在濟源一中讀初、高中,1968年至1972年在原籍西關務農,1972年至1976年在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讀大學,1976年至1981年在中南大學擔任助教、講師。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同年考入該校研究生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1987年被國家教委選拔為首批中美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送到美國麻省理學院深造,從師于世界著名的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學家、美國兩院院士GRANT教授,從事新型材料的研究。199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畢業后留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而后被提升為研究員至今,并兼任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首席研究員。

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聘請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由于她杰出的研究工作和*貢獻每年均榮獲金質獎或銀質獎。段小曼教授不僅在金屬快速凝固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在光電半導體研究領域成果顯著。為現代的集成電路向未來的光電集成過渡開拓了新的材料基礎。

類似“濟源市”
與“濟源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