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湖南政府

永州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永州市
網站熱點:
人民政府,智能問答,財政資金,永州,永州市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28
網站介紹:
永州位于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故雅稱“瀟湘”,是*山水詩的發祥地、瑤族文化、楚文化發祥地之一, 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制陶工業之源、中華道德文明之源、大舜文化之鄉,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境內通過湘江北上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通珠江水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永州東連郴州,南界廣東省清遠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西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北鄰衡陽、邵陽兩市。湘江經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自南至北縱貫全境。全市轄2區、8縣、1自治縣,共15個街道、106個鎮、79個鄉;5313個行政村社區、45714個村居民小組,永州中心城區包括零陵區和冷水灘區。
網站百科

地理環境/永州市

 位置境域

永州東連郴州,南界廣東省清遠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西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北鄰衡陽邵陽兩市。湘江經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自南至北縱貫全境。位于北緯24°39′至26°51′,東經111°06′至112゜21’之間,南北相距最長245公里,東西相間最寬144公里,土地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

氣候特征

永州市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一年四季比較分明。年均氣溫為17.6~18.6℃,無霜期286~311天,日*氣溫0℃以下的天數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數為3~7天,極端*氣溫在-4.9~-8.4℃之間。日平均氣溫≥0℃的積溫達6450—6800℃,≥10℃的積溫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00—174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達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區多于平崗區,南部多于北部。

地形地貌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三面環山、向東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的南緣。境內地貌復雜多樣,河川溪澗縱橫交錯,山崗盆地相間分布。永州山地面積大,主要山脈有越城嶺-四明山系、都龐嶺-陽明山系和萌渚嶺-九疑山系。

永州市地形基本特征,由上述三個山系將永州分隔成南北兩大相對獨立的部分。在三大山系及其支脈的圍夾下,構成零祁盆地、道江盆地兩個半封閉型的山間盆地:位于北部的零祁盆地,面積達855.4萬畝,盆地內地勢低平開闊,耕地連片延伸;盆地周圍由北面的四明山、西北的越城嶺、南面的紫金山、東南面的陽明山相環繞,東北向衡陽盆地敞口。南部道江盆地,面積1024.27萬畝,盆地內丘崗起伏,耕地連片;盆地東面向郴州、永興盆地開口,西南成狹長谷地向江永、江華南部延伸,形成串通湖廣的交通走廊;盆地外周由北面的陽明山、西北的紫金山、西面的都龐嶺、南面的萌渚嶺-九疑山圍隔而成。

 永州西南高,東北及中部低,地表切割強烈,以三大山系為脊線,呈環帶狀、階梯式向兩大盆地中心傾降。從*地形看,永州位于由西向東傾降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接地帶,是南嶺山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初始階段。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體巍峨蜿蜒,山峰高達千米以上。都龐嶺的峰頂韭菜嶺,海拔2009.3米,是境內*點。東北及中部,丘崗星羅棋布,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陽唐家嶺的九洲,海拔63米,是境內*點。全域相對高差1946.3米,比降達2.7~20%,切割深一般為300~700米,最深達800~1000米。

 永州市地貌類型復雜,以丘崗山地為主。永州地貌類型發育,在歷次構造運動、巖漿侵入以及地表水的長期風化剝蝕下,形成了以山丘地為主體,丘、崗、平俱全的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全域有中山、中低山、低山總面積11044.53平方公里,占永州市總面積的49.5%。丘陵3242平方公里,崗地3979平方公里,平原3191平方公里,水面880平方公里,分別占總面積的14.5%、17.81%、14.29%和3.94%。

河流水系

永州市共有大小河流733條,總長10515公里。境內河流受地形地貌及構造斷裂帶的控制,大都呈由南向北或自西向東的走向,并分為三個水系:一是湘江水系,包括境內主要河流,流域面積21464平方公里,占永州市總面積的96.09%。二是珠江水系,主要是江永桃川、江華河路口一帶及藍山的一部分小河,流域面積為77.8平方公里。三是資江水系,只有東安南橋、大盛部分地方的小河屬之,流域面積101.3平方公里。永州主要河流有湘江、瀟水寧遠河泠江白水、祁水、舂陵水永明河等。

 永州境內的水系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河流縱橫,呈樹枝狀分布。絕大多數河流從西北、中部、南部三大山系發源,穿山繞嶺,逐級匯流,形成樹枝狀流域網,匯集于瀟湘二水,較后從零祁盆地東北口流出,注入洞庭湖。二是河流水量大,易漲易涸。永州河流總水量占湖南省河流年均總水量的11.1%。其水源主要靠自然降水,因而年內各季的水位變化大。春末夏初的暴雨期,各河流會出現短期洪汛,水位差在5~18米,徑流量超過正常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秋冬枯旱時,河流就會涸淺,有的甚至會斷流。三是河床坡降大,谷深流急。南嶺山地相對高差大,地勢比降達2.7~20%。穿越這里的河流下切,河道窄而切割深,水流湍急,落差集中。

概述/永州市

永州東連郴州,南界廣東連州,西接廣西桂林,北鄰衡陽邵陽。湘江經西向東穿越零祁盆地,瀟水自南至北縱貫全境。位于北緯24°39′至26°51′,東經111°06′至112゜21’之間,南北相距最長245公里,東西相間最寬144公里。其地勢是西南部較高,東北及中部較低,境內都龐嶺、越城嶺屏障于西北;萌渚嶺、九嶷山雄踞于東南,陽明山、紫金山攔腰穿越東西,將全市分成南北兩大塊—零祁、寧道兩大盆地。即形成三山圍夾兩盆地,呈現向東傾斜的“山”字形地貌總輪廓。

永州境內地貌復雜多樣,奇峰秀嶺逶迤蜿蜒,河川溪澗縱橫交錯,山崗盆地相間分布。在全市3366.55萬畝土地總面積中,平原面積478.67萬畝,占14.29%;崗地面積596.87萬畝,占17.81%;丘陵面積486.3萬畝,占4.51%;山地面積1656.68萬畝,占49.45%。從總體上看,全市大體呈現“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

 永州所處地理位置屬溫、熱帶結合部,加之獨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亞熱帶氣溫條件,既具陽光豐富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又有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的海洋性氣候特征。全年平均氣溫在17.6℃—18.6℃之間,無霜期年均285-311天,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南部六縣有“天然大棚”之稱。

歷史沿革/永州市

零陵、永州是兩個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
一、零陵的得名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里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把舜陵稱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尋夫的動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從中原來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們一路尋找,一路傷心落淚,直到淚盡泣血。淚血灑到竹子上,留下淚斑,使竹子成為淚竹,又稱為斑竹。毛澤東的詩句“斑竹一枝千滴淚”,用的就是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終沒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雙雙投水自盡于洞庭湖。為了紀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們將舜陵改稱為零陵。在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現在,有的人誤以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沒有或表示無窮大的意思,認為零陵表明舜帝死后沒有墳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認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偉大的陵墓。實際上,在漢代以前,“零”字根本沒有表示數字的功能。東漢許慎編著的**部字典——《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零,徐雨貌。”也就是說,“零”表示雨緩緩而下的樣子。涕零(落淚的意思)、凋零(落葉的意思)中的“零”字,都是往下掉或落的意思,是“零”的本義的引伸。“零”用來表數,則是明代以后的事。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統一*后,設立零陵縣,也有紀念舜帝之意。
二、永州的得名

隋文帝統一*后,按“存要去閑,并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這里所說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現在的雙牌縣永江鄉一帶的山水。自永江鄉流入瀟水的河流稱為永江,也叫“永水”。這一帶的山,當然也就是所謂的“永山”了。從置永州總管府到現在,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1400多年了。現在,有的說永州這一地名的歷史比零陵更久遠,這是沒有依據的。雙牌縣永江鄉一帶稱為“永山永水”,據稱是由于當時這一帶居住著西周時期諸侯國永的后裔。相傳西周滅商后,曾大封諸侯,永是封國之一。但當時的永國具體位于什么地方,筆者沒有考證,不敢妄言。又相傳到了春秋時期,永被大國兼并后,永國王族外逃,幾經遷徙,定居到今雙牌永江一帶。即使將永州“永”的歷史追溯到西周時期,也要比“零陵”這一地名的歷史晚1000多年。

原始社會末期,永州屬三苗的江南地。夏商至西周時期,屬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南境。秦代,屬長沙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長沙國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西南),轄7縣4侯國。7縣是:零陵(今廣西全州、興安、灌陽一帶)、營道(今寧遠縣地)、泠道(今寧遠、新田縣地)、始安(今廣西桂林、臨桂、陽朔、靈川、永福、永寧縣地)、營浦(今道縣及江永部分地)、洮陽(今廣西全州、資源縣地)、鐘武(今衡陽縣地)。4侯國是:泉陵(今冷水灘、零陵、祁陽、祁東、東安及雙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岡、綏寧、城步一帶)、夫夷(今邵陽、新寧一帶)、舂陵(今寧遠、新田、祁陽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設州,零陵郡屬荊州。

新莽王朝時,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轄地未變。東漢時,復名零陵郡,遷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區城北1公里),轄區也有所擴大。除原來的7縣3侯國(舂陵侯國并入泠道縣)外,還增加了湘鄉縣(今湘鄉、雙峰等地)和昭陽(今邵東縣地)、烝陽(今衡陽縣地)2侯國,共計8縣5侯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屬劉表勢力范圍。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后,劉備代劉表領荊州牧,零陵郡屬劉備勢力范圍。

三國時,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劉備病故,零陵郡地入東吳。孫吳時期,零陵郡地域開始減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廣西桂林、臨桂、陽朔、興安、靈川、永寧、永福等縣地從零陵郡分出。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營陽郡,郡治營浦(今道縣);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陽置昭陵郡;同時將湘鄉、重安(原鐘武)、烝陽3縣劃入衡陽郡。至此,零陵郡轄6縣:泉陵(今冷水灘、芝山、東安地及雙牌的一部分)、祁陽(今祁陽縣地)、永昌(今祁東縣地)、零陵(今廣西全州縣地)、洮陽(今廣西全州、資源縣地)、觀陽(今廣西灌陽縣地)。營陽郡轄營浦、營道、舂陵、泠道等4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廢營陽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屬湘州。東晉永和年間(345~356),析零陵郡復置營陽郡。義熙十二年(417),零陵、營陽二郡屬荊州。南北朝時期,梁天監十四年(515),改營陽郡為永陽郡;陳改永陽郡為營州永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撤零陵、營陽二郡,設永州總管府,區域較零陵、營陽2郡有所擴大,謝沐、馮乘2縣從臨賀郡劃入。大業五年(607),改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轄5縣:零陵(今冷水灘、零陵、祁陽、祁東、東安地及雙牌部分地)、湘源(今廣西全州、資源、灌陽地)、永陽(今道縣、江永縣地)、營道(今寧遠、新田地及祁陽部分地)、馮乘(今江華、廣西富川縣地)。隋末,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

唐武德四年(621)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武德五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改營州為道州。貞觀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復置道州。開寶元年(742),改永州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為道州江華郡。到代宗大歷二年(767),永州轄4縣:零陵、祁陽、湘源、觀陽(析湘源縣置,今廣西灌陽縣地);道州轄5縣:宏道(原營浦縣地,今道縣地)、延唐(原營道縣地,今寧遠縣地)、江華(今江華縣地)、永明(原永陽縣地,今江永縣地)、大歷(析延唐縣置,今寧遠、新田及祁陽部分地)。

五代時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馬殷建立楚國,永、道二州屬馬氏楚國勢力范圍。后周廣順元年(951),南唐滅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時,授周仁逢為武平軍節度使兼侍中,“盡領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屬周仁逢領地。后周時,分永州的洮陽、湘源、灌陽置全州。至此,永州僅轄零陵、祁陽2縣。道州仍轄5縣,其中延唐縣改名延熹縣。永、道二州的區域大體相當于今冷水灘、零陵、祁陽、祁東、東安、雙牌、道縣、寧遠、新田、江華、江永等縣地。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分全國為13道,永、道二州屬江南西道。淳化五年(994),改屬荊湖路。至道三年(997),改屬荊湖南路。兩州的轄地與縣名有所變動。乾德三年(965),延熹縣改名寧遠縣。撤銷大歷縣,并入寧遠縣。雍熙元年(984)升東安場(原應陽縣地)為東安縣。至此,永州轄零陵、祁陽、東安3縣,道州轄營道、寧遠、永明、江華4縣。

元朝確立行省制度,省下設路(州)、縣。原永州零陵郡、道州江華郡分別改稱永州路、道州路,隸屬湖廣行省湖南道。

明代改路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別改稱永州府和道州府,隸屬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將道州府降為道州,隸屬永州府。同年,改湖廣行省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之。崇禎十二年(1639),分寧遠的新田堡置新田縣。至此,永州府轄1州7縣,即道州、零陵、祁陽、東安、寧遠、江永、江華、新田。

清順治元年(1644),分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廣左、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南省,永州府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國2年(1913),改道州為道縣。民國3年,衡永郴桂道改為衡陽道,永州屬衡陽道。民國11年,湖南省撤銷道,僅存省、縣二級。民國16年,析零陵、寧遠、桂陽、祁陽、新田、常寧等縣地置陽明縣

民國20年,陽明縣撤銷。民國26年,湖南省劃分行政督察區,永州各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湖南省調整行政督察區,原第九行政督察區所屬各縣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轄零陵、祁陽、東安、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等8縣。

1949年10~11月,永州各縣先后解放,永州專區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專區改名零陵專區。1952年11月,衡陽、零陵、郴州三個專區合并為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湘南行政區撤銷,原零陵專區所屬各縣,除新田劃歸郴縣專區外,其余縣全部劃歸衡陽專區。1955年11月,江華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改稱江華瑤族自治縣。1956年3月,永明縣更名江永縣。1959年3月,新田縣并入桂陽縣。1961年7月,恢復新田縣。1960年6月,零陵縣冷水灘鎮升格為縣級冷水灘市。1962年10月,撤銷冷水灘市,改為冷水灘區,仍屬零陵縣管轄。

1962年12月底,恢復零陵專區,專員公署設零陵縣芝城鎮(今零陵區),轄8縣:零陵、東安、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原零陵專區的祁陽、祁東2縣劃歸衡陽專區。1964年5月,劃零陵、道縣的12個公社和9個國營林場,設置瀟水林區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專區為零陵地區。1969年12月,撤銷瀟水林區管理局,設立雙牌縣。1979年,零陵縣東風鎮改名永州鎮,由地區直接領導。1982年1月,改永州鎮為縣級永州市。1983年2月,祁陽縣重新劃歸零陵地區管轄。1984年6月,撤銷零陵縣,恢復縣級冷水灘市。原零陵縣的郵亭圩、菱角塘、富家橋、水口山、珠山、黃田鋪等6個區和楚江圩區的接履橋鄉,劃歸永州市管轄;楚江圩、黃陽司、普里橋、冷水灘等4個區和郵亭圩區的白塘鄉,劃歸冷水灘市管轄。至此,零陵地區轄永州、冷水灘2市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等9縣。

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以國函[1995]110號函批復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零陵地區和縣級永州市、冷水灘市,設立地級永州市。原縣級永州市改名芝山區,原冷水灘市改名冷水灘區。地級永州市轄原零陵地區的9縣和芝山、冷水灘兩區,市委、市人民政府駐芝山區。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遷駐冷水灘區。

2005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永州市芝山區更名為零陵區,行政區域不變,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永州市

永州市行政區劃
名稱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政府駐地
市轄區零陵區198661徐家井街道南津中路
冷水灘區122253梧桐街道梧桐路
轄縣祁陽縣2519102長虹街道金盆西路
東安縣221164.29白牙市鎮,東安大道
雙牌縣173917瀧泊鎮,迎賓路
道縣244167濂溪街道春陵街
江永縣163325瀟浦鎮千家峒路
寧遠縣250874舜陵鎮,印山路
藍山縣180735塔峰鎮城東南路
新田縣100437龍泉鎮,文泉路
江華瑤族自治縣321646沱江鎮,春曉路
管理區金洞管理區6358.6金洞鎮人嶺街
回龍圩管理區1073.5回龍圩鎮

民族宗教/永州市

民族

 永州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永州境內居民共有29個民族成分,共少數民族人口37.5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36%,居全省第三位。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瑤族35.61萬人,壯族1.48萬人,其他少數民族4800多人。

歷史上,永州境內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居住,一直沒有準確的記載。直到民國時期,也只是大體上知道住有漢、瑤兩個民族。新*成立后,永州境內的民族成份逐步增多,記載也比較準確。1953年人口普查時,永州境內的民族成份為7個,即漢族瑤族回族苗族滿族侗族蒙古族。1964年人口普查時,永州境內共有19個民族,較1953年增加了12個,即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仏佬族、高山族撒拉族朝鮮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壯族。1982年人口普查時,全市居住有29個民族,比1964年增加了10個,即佤族畬族土族傣族毛南族錫伯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維吾爾族。1990年人口人口普查時,境內居住的民族增加到37個,又比1982年增加了10個,即羌族京族、傈傈族、納西族景頗族普米族獨龍族崩龍族達斡爾族哈薩克族

宗教

解放后,永州佛教徒多數還俗,道教徒多數改從他業。基督教天主教的外籍教士先后離開境內。“文化大革命”時期,正常宗教活動作為“四舊”被禁止,寺廟、教學被毀或被占用,信徒遭受批斗。改革開放后,恢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和開放了一批宗教活動場所,平反冤假錯案,保護宗教團體和信徒的合法權益,打擊境內外非法宗教勢力的滲透,建立健全了各種組織機構。1979年8月,祁陽成立基督教“三自”愛國小組,為改革開放后境內*宗教管理機構。1990年4月,中共零陵地委統戰部設宗教事務科,管理境內宗教事務。1992年4月,為加強對宗教事務工作的管束,設立零陵地區宗教事務辦公室。同年12月9日,永州市宗教協會成立。1995年2月,零陵地區召開了*次宗教工作會議。同年,在全區范圍內對宗教活動場所登記頒證,湖南省人民政府境內高山寺、祁陽天主堂和道縣天主堂為省級重點宗教活動場所,永州市佛教協會先后在高山寺、陽明山寺舉行佛像開光法會。至1995年底,境內共有宗教神職人員、信教群眾近12萬人。 

人口/永州市

常住人口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永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424823戶,家庭戶人口為5012813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52人,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64人減少0.12人。
永州市2012年末常住人口525.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9.65萬人,鄉村人口316.1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6‰。城鎮化水平不斷加快,城市化率達到39.87%,提高1.93個百分點。

民族構成

永州是多民族地區,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共有2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7.57萬人,占永州總人口的7.36%,居全省第三位。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瑤族35.61萬人,壯族1.48萬人,其他少數民族4800多人。

性別構成

從性別構成上來看,永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697906人,占52.08%;女性人口為2482329人,占47.92%。總人口性別比由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2.71下降為108.68。

年齡構成

從年齡構成上來看,永州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075646人,占20.76%;15—64歲人口為3616181人,占69.81%;65歲及以上人口為488408人,占9.43%。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3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0.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85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永州市

2012全年貨運量9480萬噸,同比增長19.4%;貨物周轉量209.2億噸公里,增長26.1%。客運量8674萬人,增長5.9%;客運周轉量62.2億人公里,增長8.7%。截至2012年末永州市汽車保有量15.4萬輛,增長12.7%,其中轎車保有量5.7萬輛,增長25.2%。[9] 

航空


永州境內有民用永州零陵機場,位于永州市嵐角山鎮,機場距零陵城區最北端、冷水灘城區最南端均為7公里。現已開通至長沙、廣州、昆明、北京、西安、成都、海口、三亞等20個城市的航班。但大多數航班需要在長沙轉機。

鐵路


永州地區境內共有兩條鐵路:洛湛鐵路、湘桂鐵路,分別連接永州南北和東西的交通,并在永州市區交匯。在市區設有永州站、零陵站、永州東站。

公路


永州市境內有207國道、322國道、G55二廣高速公路、G72泉南高速公路、永連公路都貫穿全境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市區主要有四個客運汽車站,即:永州汽車北站(永州冷水灘汽車站)、永州汽車南站(永州零陵汽車站)、永州汽車西站(永州鳳凰園汽車站)、永州長途汽車客運總站(永州懷素汽車站)。

經濟概況/永州市

概述

永州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社會經濟獲得了高速健康的發展,形成了以食品、機械、輕紡、建材、冶金為骨干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地方工業體系。長豐集團引進日本技術,生產三菱獵豹汽車,擁有年產三萬輛整車和五萬輛車身的能力,是湖南*汽車工業基地。具有年產五十萬大箱香煙的零陵卷煙廠,是全國工業企業五百強之一。瀟湘集團是一個集機械、冶金、建材、制藥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年產兩百萬噸水泥的生產能力。工業企業主要產品有獵豹汽車、紅豆系列、芝城系列香煙、浯溪牌水泥、九疑牌水泥,水電設備、盤式電機、硅錳合金、喉咽清口服液以及湘君面粉、男兒王酒多種類型的紡織品、紙品等。 

永州農業正由傳統型向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科學化管理、集約化經營的現代化農業和開放型農業轉變,擁有優質米、香柚、臍橙、蜜桔、烤煙、油茶、水稻制種、瘦肉型牲豬、蔬菜和特種養殖等大型生產基地,江永三香(香米、香柚、香芋)、永州異蛇、江華珍珠椒、新田三味辣椒、道州紅瓜子以及香菇、木耳、竹筍等土特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永州市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前來投資辦企業的客商,其征地、拆遷、基建項目盡量提供優惠,在全省率先設立了“無費區”,禁止向三資企業亂集資、亂收費、亂攤派,堅持依法辦事,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對外經貿工作有了長足發展,已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正常對外經貿關系,共審批三資企業233家,總投資5.1億美元,其中到位外資2.16億美元。引進外資建設的鳳凰園經濟開發區,長豐汽車配套招商工業園、宋家洲水電站和萍洲高科技工業園,均在永州市區,具有良好的綜合開發效應。 

土地資源

 全市有土地面積3364.25萬畝,占全省總面積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類型多樣、質量較好。有宜農耕地500萬畝,宜林地2100萬畝,連片宜牧地158萬畝。土地后備資源充足。全市待開發土地563萬畝,宜農荒地是全省數量多、質量好的地區之一。

植物資源 

永州市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系本省植物資源富集地區。全境共有維管束植物232科、1003屬、2712種,占全省的68%,為全國的10%;有喬木樹種127科、429屬、1542種。其中有栽培價值的58科、253種,有實用推廣價值的18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6種:銀杉水杉珙桐香杉種萼木(伯樂樹)、蘇鐵;屬國家二級保護的13種:楠木銀杏冷杉中華珈長柄雙花木香樹紅豆樹白豆松等;屬國家三級保護的有杜仲鵝掌楸福建柏華南栲青錢柳檫木黃杉等27種;屬省級保護的有斑竹方竹羅漢竹絨毛皂莢山羊角樹黃連黨參天麻等29種。

動物資源

全市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1000余種,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動物。現列為國家保護的有3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黃腹角雉;二級保護的有獼猴穿山甲金錢豹紅腹角雉毛冠鹿水鹿大鯢(娃娃魚)、紅石猴灰腹角雉等10種;三級保護的有青羊蘇州羚白鷴金雞等19種。 全市已知水產動物有186種,其中魚類有153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鳙、鯉等20余種;稀有珍貴魚類有中華鱘竹魚等;水產兩棲動物有大鯢(娃娃魚)等16種;水產爬行動物主要有團魚烏龜等;珍貴水產獸類有華東水獺(俗名水貂)。

礦藏資源

全市地處我國著名“南嶺多金屬成礦帶”,已探明的礦藏有55種,占全省礦種一半。已知礦床點632處,達到工業礦床80處,其中大型5處,中型15處,小型60處。錳、錫、稀土等礦藏儲量大,品位高。其中錳保有儲量約6800萬噸,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產量居全省*位。江華姑婆嶺稀土礦為大型礦藏,儲量全省*。

水力資源

 永州是個河流密布、水系發達的地區,共有大小河流700余條,總長1萬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資源蘊藏豐裕,總量達238萬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開發量達101萬千瓦,待開發利用的達60余萬千瓦。 

名優特產

經過漫長的物竟天擇和人工選優,全市已經形成了以杉、松、竹、柑桔香柚油茶油桐、茶葉、烤煙等為主的名優特產。如江華杉條,材質優良,寧遠九嶷木,俗稱“香杉”,均聞名全國;九嶷斑竹,富傳奇色彩,載譽中外;雙牌陽明山楠竹,節稀皮厚,粗大如桶,為竹制品的上乘原料。全市還盛產香柚香芋香菇紅瓜子紅衣蔥道州灰鵝江華苦茶藍山黑湖酒永州薄荷、雙牌竹根鼠、東安花豬湘南黃牛、零陵麻鴨等農副土特產品,風格各異,弛名中外。江華“濤白”烤煙是生產熊貓牌香煙和出口的煙葉。特別是江永香柚、永州異蛇、江華珍珠椒、江華瑤家腐乳、盤王臘肉、新田三味辣椒、道州紅瓜子以及香菇、木耳、竹筍等土特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區位優勢/永州市

永州自古便是華中、華東地區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素有“南山通衢”之稱。“距水陸之沖,當楚粵之要,遙控百蠻,橫連五嶺,梅庚綿亙于其前, 衡岳鎮臨于其后”,鎮東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據東南握廣東海濱之通道,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與兩廣接壤的地區,市區到廣州僅500多公里,南六縣距廣州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

湘桂鐵路橫貫東西,322、207國道及九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永州至廣東連州二級公路、湘桂鐵路、洛湛鐵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區域間的交通樞紐,北可到達華中重鎮武漢,北上中原,東出華東。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區,并可從廣西北海、防城和廣東湛江出海,是中原和華東地區通往大西南的通道。永州機場已開通長沙、海口航線。永州是內地直達兩廣(廣東、廣西)、兩南(海南、大西南)、兩區(香港、澳門地區)的重要通道,我國華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具有明顯的雙幅射功能。

永州市市區座落在瀟湘二水匯流處。整個市區分為相對獨立的芝山、冷水灘兩個區,兩區相隔垂直距離17公里,由湘江和聯城公路零陵大道將兩城區聯接在一起,呈啞鈴形框架,構成“瀟湘*城”獨特的城市風貌。 

社會/永州市

教育

截至2013年底全市普通高校3所,普通高校在校生2.4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4.9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7.78萬人,初中學校在校學生18.14萬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46.4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244人,幼兒園在園兒童20.04萬人。全市中職學生申請國家助學金2.15萬人次,共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1601萬元。各類民辦學校62所,在校學生4.64萬人。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6.4億元、增長14.3%。新建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62所,總數達433所。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永州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3505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67241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222564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38743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707人上升為453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337人上升為1298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9359人上升為42964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7250人下降為2678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5201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19333人,文盲率由6.57%下降為2.93%,下降3.64個百分點。

科技

2013年,全市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21511萬元,比上年增加 4526萬元,增長26.7%。全市高新技術企業74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27.69億元、同比增長 13.9 %。全年申請專利1942件、同比增長34.3%;授權專利822件、同比增長28.1%;發明專利授權84件、同比增長44.8%。簽訂技術合同46項,成交金額0.34億元、增長32%。

文化

2013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3個。有線電視用戶55.45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87.2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37%。共放映農村公益電影5.84萬場次。文化產業不斷壯大,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32.57億元。全年新聞出版業銷售收入1.95億元。

衛生

2013年末全市醫療衛生機構614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6個、新增1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新增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2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2.21萬張,增長18.1%。鄉鎮衛生院193個,床位5086張,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0所。村衛生室51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6個。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76.63萬人,參保率98.9%。

體育

永州籍運動員在2012年中參加國際比賽獲世界冠軍5個、獲亞洲冠軍6個,全國冠軍20個,王明娟在第三十屆倫敦奧運會上獲得女子舉重48公斤級金牌,實現了永州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2013年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10項次,全市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170萬人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5184個,國家鄉鎮體育示范工程1個。永州籍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世界冠軍25個,獲亞洲冠軍24個,全國冠軍71個。[1]

友好城市

斯里蘭卡 努瓦拉·埃麗亞市(2009年9月11日)

馬來西亞 巴生市(2012年5月2日

廣東省 湛江市(2012年6月18日)

歷史文化/永州市

永州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勞動及與外地人的交往中,逐步演化、發展和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是永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永州的歷史和現狀,服務當前和今后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永州地方風情的內容極其豐富。地方語言,民族服飾,待人接物的一般禮節,婚喪喜慶的重大禮儀,傳統的節日活動,以及文娛體育活動等,都有其獨特的地方色彩。例如方言,各縣都有縣內通用的“官話”,又有不同類型的“土話”,語音千差萬別,多數人既講“土話”,又講“官話”,實行“雙語制”。又如待人接物,從見面到讓座,從斟酒到吃菜,都有不同的講究。同時,由于永州境內住有漢、瑤、壯等不同民族,各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大差別。盡管如此,從總體上看,永州各地風俗習慣仍然有著以下共同特征: 


勤勞古樸 這是永州各地風俗習慣的本質特征。永州境內山巒重疊,溪河密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自古以來,永州人民就在這里“火耕水耨”,“以漁獵山伐為業”,逐步形成了勤勞勇敢,不辭勞苦,心地善良,純潔樸實的氣質特征。因此,史稱永州“人多淳樸”(《宋史·地理志》),“地有舜之遺風”(宋編《太平寰宇記》)。

熱情好客這是永州各地風俗習慣的突出特點,也是永州人民的傳統美德。劉禹錫《送周魯儒序》說,永州人“往往清慧而文”。宋《方輿覽勝》說,永州“民知教化”。清李逢時在《東安縣志序》中說,東安“民雍容而好禮”。凡到過永州的人,都有賓至如歸之感。熱情的永州各地人民,雖然待客禮節各異,但往往盡其所有以待客人。這種傳統美德,一直流傳至今。

能歌善舞這是永州各地的又一特點。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永州境內的民間歌舞就廣為流行。到唐宋時期,永州民間歌舞已成為普遍現象。宋《晏殊類要》說,永州“俗尚歌舞”。這也說明永州人民古往今來都愛美的享受。現在,無論是漢族地區,還是少數民族地區,每逢新春佳節,人們都載歌載舞。特別是江華瑤家的《長鼓舞》和瑤歌,祁陽的地方小調等,均稱譽省內外。

當然,與任何其他地方一樣,永州的風俗習慣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其如“信鬼巫、重淫祀”(《漢書·地理志》),婚姻中的尚門第、重彩禮,以及重男輕女,宗族械斗等,都是消極無益的東西。這些消極的東西,古代有識之士也極力反對。如清代郡人常在就反對當時的陋習,如“婚姻多尚財帛,歸妹每致愆期,慮嫁資而溺女,責聘禮而背盟”,“卜葬酷信風水,拘忌年甲,甚而逾界尋龍,遠年停柩”,“居喪崇尚浮屠,而桑門之梵唄雜以俳優;有疾惟事禱祝,而巫祝之牲酒倍于參苓,濟則歸功于神,不濟則委于命”等等(清道光《永州府志·風俗志·常在論風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永州風俗習慣中的迷信成分和封建宗法觀念等消極因素,已大大減少,但其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消失,部分陋習又有回潮。

風俗習慣的產生和形成,從根本上講,是本地人們社會活動的結果,但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外來影響。它有其自身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受許多因素特別是本地經濟文化的制約。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永州風俗習慣中的積極因素必將進一步發揚光大,其消極因素將逐步減少乃至消失。

永州是戲曲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自明代起,境內就開始戲劇表演出現。此后,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劇種——祁劇。與此同時,在永州境內還有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木偶戲等地方戲曲。

一、祁劇


祁劇發祥于祁陽,舊稱“大戲”、“祁陽戲”、“祁陽班子”、“楚南戲”等。新*成立后,始稱祁劇。

祁劇的傳統劇目和現代編創劇目共有1000余個,其中彈腔劇目約占劇目總數的80%。主要傳統劇目有:《目蓮傳》、《精忠傳》《觀音戲》《西游記》《天官賜福》《卸甲封王》《二度梅》《三天香》、《四國齊》、《陰陽樹》、《混元盒》、《瑞羅帳》、《薛家將》、《粉哀莊樓》、《柳剛打井》《合鳳裙》、《作文過江》、《斷橋》、《孟麗君》等;現代編創劇目有:《包公坐監》、《選賢記》、《范進賣雞》、《草塘春秋》、《小河九道彎》、《海外來信》、《金銀花》等。

二、零陵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過去稱為花燈或調子,主要有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兩大藝術派系。以后,兩派合流,成為零陵花鼓戲。

花鼓戲傳入零陵的時間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嘉慶年間(1796—1820),諸聯所著《明齋小識》載:“花鼓戲傳來三十年,而變者屢矣。始以男,繼以女;始以日,繼以夜;始于鄉野,繼而城市;始盛于村俗農甿,繼沿于紈绔子弟。”文中概括了當時花鼓戲的發展演變情況。零陵花鼓戲的傳統劇目有150多個,內容主要是表現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婚姻愛情和其他社會生活;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念白、歌舞、聲腔、伴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為流行地區群眾所喜聞樂見。

三、祁陽小調

祁陽小調是一種有詞有曲、詞曲結合,結構完整,旋律優美;有說有唱、說唱結合,以唱為主的一種地方色彩很濃的民間曲藝形式。祁陽小調流行于祁陽各地,尤以浯溪鎮、肖家村鎮、文明鋪鎮、黎家坪鎮、羊角塘鎮、潘市鎮、觀音灘鎮等地為盛。其曲牌極為豐富,約有300來個。流傳較廣的有《四季花開》、《十月花開》、《三杯酒》、《討學錢》、《摘菜苔》、《送金花》、《走場調》、《五更留郎》、《鬧五更》等。其唱詞屬民歌體,句子結構形式有:一種為正規句子,七字一句,四句一段,或五字一句,四句一段;另一種為非正規句子,由長短句組成,唱詞靈活自由,多用口頭語。但不管哪種結構,其節奏都很分明。曲調結構形式,多為一段體,由上下兩個樂句或四個樂句為一段構成。其中有只唱不說的,也有唱與韻白結合的,有似自由體小快板式進行的,還有個別的由A、B兩段體構成。祁陽小調的演唱形式小型靈活,一般為一人唱一人伴奏,動作不大,主要靠面部表情;也有男女二人邊歌邊舞,風趣活躍。由于祁陽小調有其獨特風格,1982年的《*百科全書》已將它列為全國的一個曲種。

四、木偶戲

木偶戲源于漢代,盛于唐宋。在祁陽一帶,元、明時期已有木偶戲演出。清嘉慶、道光年間,祁陽木偶戲已很盛行,遍布于文明鋪和潘家埠一帶。到了咸豐年間,有名木偶劇團首推祁陽文明鋪李陶兒家的“仁和班”。民國時期,祁陽有半職業、職業木偶劇團108個,藝人500余人。著名藝人有劉光奎、王連生、唐耀、劉玉生等人。新*成立后,王連生等人被邀至北京傳授木偶藝術兩個多月。1954年,祁陽“仁和班”被邵陽文工團接走,成立邵陽木偶劇團。1956年,邵陽木偶劇團與長沙皮影劇團合并,成立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團,曾到蘇聯、蒙古等國家訪問。1958年赴京演出,劉玉生飾《追魚記》中的鯉魚精,毛澤東觀看后,與演員合影。同年12月在漢口演出,受到陳毅副總理和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稱贊,并被上海美術電影制版廠拍成電影。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祁陽縣創辦木偶劇團1個,接收民間藝人18人,青年學徒7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

名勝古跡/永州市

*風景名勝

國家AAAA級旅游區:永州柳宗元文化旅游區、東安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寧遠九嶷山舜帝陵景區、祁陽浯溪碑林景區、雙牌陽明山旅游區;

國家AAA級旅游區:祁陽李家大院、寧遠文廟、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
國家森林公園:寧遠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雙牌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習俗、瑤族長鼓舞、祁劇、祁陽小調、舜帝祭典;
*自然保護區:湖南永州都龐嶺*自然保護區、湖南永州陽明山*自然保護區。

國保文物


零陵區:永州柳子廟、永州文廟、永州武廟、澗巖頭村周家大院、廻龍塔、朝陽巖石刻、淡巖石刻。
冷水灘區:李達故居。
東安縣:廣利橋、東安樹德山莊。
祁陽縣:龍溪李家大院、浯溪摩崖石刻。
道縣:道縣鬼崽嶺遺址、濂溪故里古建筑群、道縣玉蟾巖遺址。
雙牌縣:歲圓樓古建筑群。
寧遠縣:寧遠文廟、寧遠舂陵侯城遺址、寧遠泠道故城遺址、云龍坊與王氏虛堂、久安背翰林祠、舜帝廟遺址。
新田縣:龍家大院。
江永縣:允山玉井古窯址、上甘棠村古建筑群。
江華瑤族自治縣:陽華巖摩崖、湘桂古道永州段(江華段)。

文化名村


永州市富家橋鎮澗巖頭村(第三批)、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第三批)、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第五批)

永州名人/永州市

劉仁 

劉仁,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祖父(一說堂祖父)。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其祖父劉買受封為舂陵侯(舂陵侯國故城在今寧遠柏家坪),劉仁遂出生于舂陵。元康元年(前65),劉仁嗣位,“以舂陵地形下濕,草木多青”,上書要求南徙,于元初四年(前45)遷封于南陽(今湖北襄陽以南)。  

曾譚 

曾譚,零陵(今永州市區。注:原零陵人包括冷、零二區)人,以文武全才著稱,舉孝廉,授尚書郎,后官至太常。 

蔣嵩

蔣嵩,營浦(今道縣)人,初任郡五官椽功曹、計椽,繼而以郎官授豫章平都侯相。 

觀鵠

觀鵠(或說姓周名朝),后漢零陵(今永州市區)人,農民起義領袖。中平四年(187)十月聚眾起義,稱“平天將軍”,攻人桂陽(今郴州),后被長沙太守孫堅率兵鎮壓,觀鵠被殺。 

蔣晉

蔣晉,后漢泉陵(今永州市區)人,靈帝時舉孝廉,授尚書郎,曾任汝南太守,后官至尚書仆射。史稱其“入奏事,應對不滯”;“在位清直,為群僚所推服”。 

熊喬 

熊喬,字伯降,后漢舂陵(今寧遠)人,獻帝初平年間征為曲江長,后官拜騎都尉。史書頌揚其“雍容蒞事,聽覽如流”。其子熊尚官拜散騎都尉,授灌陽長。 

賴恭 

賴恭,零陵(今永州市區)人,為人才器不凡,初事劉表,任交州刺史;后事劉備,授鎮遠將軍,同諸葛亮等上書漢獻帝封劉備為漢中王,官拜太常;繼與諸葛亮、糜竺等言請劉備稱帝,被采納。 

劉巴 

劉巴,字子初,零陵(今永州市區,一說衡陽)人,先事曹操后事劉備,授左將軍西曹椽。劉備贊其“才智絕人”,諸葛亮亦稱“運籌帷幄,吾不如子初遠矣”,后為尚書令。劉備稱帝,文誥策命,皆出劉巴之手,史稱其為官“躬履清儉,退無私交”。 

劉先 

劉先,字始宗,零陵郡(不詳何縣)人,博聞強記,明習典故。初為劉表別駕,曾勸劉表依附曹操,劉疑慮不決。后劉先出使許都,于大庭廣眾之下,駁斥曹操對劉表的責難,使之無言以對;漢獻帝時,官授武陵太守,后升為尚書。魏國建立后,劉先任尚書令。  

黃蓋 

黃蓋,字公覆,東漢末年零陵(今永州市區)人,南陽太守黃子廉后裔,幼年喪父,隨祖父遷居泉陵(后改零陵)。 黃蓋三歲喪父,七歲喪母,隨兄嫂生活,家境貧寒。他自幼好學,且有壯志,長大成人后,初為郡中小吏,后舉薦為孝廉。東漢末年,董卓專權,黃蓋追隨孫堅舉兵聲討,官拜別部司馬丹陽令;孫堅死后事孫策,孫策死后事孫權,屢立戰功。   

孫權以長江以南地區為其勢力范圍后,嶺南一帶山越人不服東吳統治。黃蓋為孫權解難,凡有不安定之縣域,孫權便派他去鎮守。石城縣官吏難以駕御,黃蓋任縣令主大事,委托兩名屬官管轄小吏,并囑其盡職盡責。兩屬官初始嚴于職守,后逐漸松懈,以至違法犯紀。黃蓋查明實情后,將兩名屬官當眾處決,此后大小官吏無不恪守其責。不久,黃蓋轉任舂谷轂長,再調任尋陽令。他管轄過的9個縣,大小官吏無一不順服,后升任丹陽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黃蓋隨周瑜在赤壁拒曹操。敵軍勢眾,吳軍力薄。黃蓋向周瑜獻策:“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納其策,黃蓋率裝有干柴、油膏之類易燃品的船艦數十只詐降曹操,乘機放火,大破曹軍,以功拜五鋒中郎將。后黃蓋改任武陵太守,曾率兵鎮壓少數民族,封為偏將軍。黃蓋病故后,吳國各地繪其形貌,四時祭祀,以示懷念。至今安徽省南陵縣(原舂谷縣)仍有以黃蓋墓命名的黃墓鎮。湖南臨湘與湖北蒲圻交界處有黃蓋湖,其面積約70平方公里,傳說為赤壁戰前黃蓋率水軍操練之處。《巴陵縣志》載:“三國時,吳之孫權論赤壁戰功,以此湖贈黃蓋,故名。”

類似“永州市”
與“永州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