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廣東政府

珠海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珠海
網站熱點:
規范性文件,各區動態,專題集錦,市政府常務會議,咨詢反饋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4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34
網站介紹:
珠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網站百科

地名由來/珠海市

有關珠海地名出處的傳說頗多,但最經得起推敲的還應該是從地理角度給予的釋義。珠海唐家與伶仃洋之間海域,古代就被當地居民稱之為“珠海”。在《唐氏族譜》上,有人取名為“唐珠海”(明朝永樂年間)。民國初年唐家三峰小學的《校歌》中,其歌詞有“前環珠海,后枕鵝峰”之句。可見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稱。

因此,珠海建縣時,由于這一地區位于珠江出海之處,故稱之為“珠海”。珠海大部分地區原屬中山縣,1953年從中山、東莞、寶安縣劃出一部分沿海地區和島嶼設立珠海縣,縣城設在今唐家鎮。1958年珠海縣歸并于中山縣,1961年恢復珠海縣建制,縣城改設于香洲。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為省轄市。1983年,斗門縣劃入珠海市。 

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于1980年8月,當時特區面積只有6.81平方千米,以后經兩次調整,1989年4月5日特區面積擴大到121平方千米。截止2010年珠海市下轄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原斗門縣)、橫琴新區,面積765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65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0平方公里,“珠海漁女”是珠海的標志;珠海的市花、市樹、市鳥分別為:勒杜鵑艷紫荊海鷗。2012年度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排名發布,珠海居第九。

歷史沿革/珠海市

珠海市大部分地區自南宋起至民國時期屬中山縣(原名香山縣)轄地。考古,發現的磨光石和彩陶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這里生活。在鳳凰山脈周圍和珠江口一些海島的沙丘、山崗、臺地上,都留下了先民們的遺跡。

戰國時期,為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后,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在嶺南設南海郡,屬南海郡轄地。漢初為南越國轄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屬番禺縣轄地,直至東漢。三國時期,屬吳國轄地。東晉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之東為東官郡,屆東官郡轄地。屬南海郡轄地。直至東漢。直至南北朝,于劉宋元熙二年(420)又改東官郡為東莞郡,屬東莞郡轄地。隋開皇十年(590),屬寶安縣轄地。唐至德二年(757),寶安縣更名東莞縣,屬東莞縣轄地,并開始設置香山鎮(今珠海市山場)。香山鎮的名稱,是由于境內諸山之祖五桂山奇花異草繁茂,神仙茶叢生,色香俱絕而得名。唐代之后,經五代和宋代,香山鎮仍屬東莞縣。北宋元豐五年(1082),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將原屬東莞縣的香山寨劃出,并把南海、新會、番禺、東莞4縣的部分海濱之地,置香山縣,隸屬廣州府。元至正十九年(1282),香山縣隸屬廣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香山縣隸屬廣州府。清順治二年(1645),香山縣仍隸屬廣州府。

民國元年(1912),香山縣直屬省轄。2至9年,隸屬粵海道。10年以后,隸屬中區綏靖公署所轄。1925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易名中山縣。隸屬*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0年至1934年中山縣政府設在唐家。1949年10月30日,珠海內陸地區解放,1950年8月3日萬山群島海島地區解放。1951年1月,從中山縣劃出雞頭角、涌口山、萬山群島、淇澳島,從東莞縣劃出萬頃沙、五涌、一涌、龍穴島,從寶安縣劃出內伶仃、固戊、蛇口、鹽田、外伶仃島佳蓬列島等組成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島管理局珠江分區,后改為珠江專區海島管理處,隸屬珠江專署。1952年7月,海島管理處移交給中山縣,同年10月,在唐家鎮設立漁民區人民政府,管理48個大小島嶼和海灣。為加強海邊防管理,發展漁農業生產,經政務院批準,于1953年4月20日成立珠海縣,由原中山、寶安、東莞縣劃出部分沿海地區和海島組成,隸屬粵中行署,縣址設在唐家。下設一區(唐家)、二區(前山)、三區(三灶)、四區(萬頃沙)。1955年珠海劃為邊防區,設立上涌、下柵邊防檢查站和發邊防居民證。1956年底,撤區并大鄉,并將中山縣的翠微、康濟、造貝、下柵、官塘、東岸六個小鄉劃入珠海縣。

1958年10月各鄉成立人民公社,不久全縣成為一個大公社。

1959年3月并入中山縣。8月,成立珠海工委。1961年4月,恢復珠海縣建制,縣址設在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縣改為省轄市建制。1980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準,在珠海設立經濟特區。特區面積先是6.81平方公里,1983年擴大為15.16平方公里,1988年擴大到121平方公里。

1983年5月,斗門縣劃歸珠海市轄。

1984年6月,在原珠海縣范圍管轄區域設立香洲區,為縣一級建制。以后珠海境內由廣東省管轄的紅旗、平沙農場劃歸珠海。珠海市行政管理范圍包括香洲區、斗門縣和三灶、萬山、平沙、紅旗、淇澳、珠梅港、橫琴六個管理區。1989年4月5日,珠海經濟特區面積調整為121平方公里。

2009年,橫琴納入珠海經濟特區范圍,珠海經濟特區總面積擴大為227.46平方公里。

 2010年8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將珠海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珠海全市,特區擴容從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城市規劃

2015年1月28日國務院批復珠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批復要求:

一、原則同意《珠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2015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珠海是我國經濟特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濱海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珠海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珠海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重點加強對中心城及外圍組團的規劃統籌,在《總體規劃》確定的7827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服務。重點發展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鎮。在嚴格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基礎上,優化鎮村體系和農村居民點布局,推進城鄉一體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0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05平方公里以內。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穩步推進“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深化珠港澳合作,加強與中山、江門等城市的區域合作,提升珠江西岸整體發展水平。做好全市域的空間管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并嚴格保護,加強對濱海岸線、水系、濕地的規劃控制。提高鄉鎮和村莊的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要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預留好各類設施用地并加強規劃控制,保障建設實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著力加強重點防災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重點提高城市應對洪澇、臺風和地質災害的能力。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發展。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工業、交通和建筑領域的節能,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要開展綠色生態城區、綠色住區建設,引導城市轉型發展。加強對鳳凰山、黃楊山、淇澳島紅樹林等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保護措施并嚴格執行。

 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目標納入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要加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整治和改造,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質量,創建宜居環境。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唐家灣鎮、斗門鎮、網山村、荔山村、斗門古街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街區,寶鏡灣遺址、陳芳家宅、楊氏大宗祠等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建筑。要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結合海岸線形態形成海灣型城市格局,提高海岸帶的城市環境品質,保留自然山體,構筑山體之間的視線通廊,重點控制沿海的城市天際線,形成“山、河、海、城、田、島”整體景觀格局,體現亞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特色。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珠海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不得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許可,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珠海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珠海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珠海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自然環境/珠海市

地理

珠海市區內陸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多樣,以平原(占25.5%)、丘陵(占58.68%)為主,兼有低山、灘涂等。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有奇峰異石和秀美的海灣、沙灘。內陸由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構成。*海島是三灶島,面積約78平方公里。陸上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為縱橫交錯的水網分劃。濱海沖積平原由西江和北江沖積物聚成。珠江口外海濱灘涂遼闊,水下灘地向岸外緩慢坡降。海岸線、島岸線長690公里。內陸*鳳凰山,海拔437米,海島多在海拔100米以上。*峰是二洲島上的鳳凰山,海拔437米。主要礦產資源有水晶、鐵、鎢、錫、錳、鉀長石、優質石英砂。自然土壤有赤紅壤、石質土、濱海沙土、鹽漬沼澤土等。主要河流有磨刀門、金星門、坭灣門、雞啼門、虎跳門、前山水道、灣仔澳門河段、南水瀝等,總長135公里。

氣候

珠海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年平均氣溫22.3℃,*氣溫2.5℃。年降雨量為1770-2300毫米,4月至9月盛行東南季風,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珠海大氣的年平均相對濕度是79%。每年初春時節,細雨連綿,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有時可達到100%。 珠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是臺風和暴雨,個別年份冬季受寒潮低溫影響。臺風出現的時間多在6月至10月,年平均4次左右。嚴重影響珠海市的臺風平均每年1次,暴雨有5次左右。

土壤

可分為三大類:水稻土、自然土壤(包括赤紅壤、濱海沙土和灘涂)、旱地土壤(包括早坡地、堆疊土、菜園土和濱海砂地)。水稻土是在各種自然土壤、早地土壤等起源土壤的基礎上,經人工長期水耕熟化、改土培肥而成的一種人為土壤,是珠海市最主要的農耕地,面積846238畝,廣泛分布于珠海市區、縣的各種地貌類型的土地上。分布較為集中的是前山河、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等河流出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以及丘陵山地的寬谷盆地等沖積洪積平原地區,按行政區統計,水稻土以金鼎、前山、南屏、小林等鎮(區)分布面積較大。

地貌

根據地貌的形態、成因、物質組成和年齡,全市地貌分為5大類17種。

1、地層,珠海市露出地層較簡單,除廣泛發育第四系外,在東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羅系,面積共759.09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地面積的57.95%。其主要特征如下:下寒武統八村群(clb)為一套淺海類復理石碎屑巖建造,主要由變質的砂巖、粉砂巖、頁巖和少量炭質頁巖組成,含腕足類、頭足類等化石。中泥盆統桂頭群(D2G)為一套濱海或淺海相碎屑巖建造,由石英礫巖、含礫砂巖和砂巖組成,含植、動物化石。其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下侏羅統蘭塘群(Jlin)為一套淺海相砂泥質碎屑巖建造,主要由礫巖、砂巖和頁巖組成,與下伏地巖為不整合接觸。中侏羅統百足山群(J1HN)為一套內陸山間湖泊相碎屑巖建造,主要由石英礫巖、砂巖和頁巖組成,由下而上沉積物變細,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第四系(Q)分布面積為704.62平方公里。按成因類型可分為殘積層、沖洪積層、沖積海積層、海積層及人工填土。

2、構造,在構造體系上,大陸部分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中次級紫金一博羅斷裂帶和蓮花山斷裂帶的西南段,并被北西向的西江斷裂分割成梯形斷塊;島嶼部分屬北東向的萬山隆起帶。東南和西北兩側,分別與珠江口大型新生代沉積盆地和陸地上的珠江三角洲盆地相鄰。全市地殼經歷了長期復雜的構造變動。主要有加里東、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四期,其中以燕山運動較為強烈,影響范圍最廣,以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和巖漿活動強烈為特征。主要褶皺有環沙向斜、南山向斜、三灶向斜、荷包單斜、北尖單斜和大魃倒轉褶皺。主要斷裂構造的北東、北西和近東西向三組。這三組斷裂形成不同,規模各異,其中以北東向最明顯,北西向次之。北東向斷裂有五桂山南麓斷裂、平沙斷裂、南屏斷裂;北北東向斷裂有山塘一那洲斷裂、南屏一唐家斷裂、深井斷裂、魚弄斷裂和高欄斷裂;北西向斷裂有西江斷裂、翠微斷裂、牛頭一隘洲斷裂;近東西一北東東向裂有洲仔斷裂、三灶中斷裂和海區斷裂。而海區斷裂根據生力測量、節量發育情況、島鏈與水深線走向等資料綜合分析,可分出桂山一橫琴一三灶和擔桿一三門兩個東西向斷裂帶。 此外,依據綜合分析,在海區仍可劃出桂山一荷包南、外伶仃一萬山和擔桿一佳蓬三個北東東向斷裂帶,這三個斷裂帶與珠江口含油盆地的展布方向一致,推測它們是在同一構造機制作用下發育形成的。現階段的地殼運動基本上以上升運動為主要趨勢,并伴有斷塊差異性的升降運動,即斷隆區持續間歇上隆,而斷陷盆地持續下降,珠海市新構造運動仍很活躍,表現在西南和東北部均有高熱溫泉分布,中部又有多處地熱異常,還有少量小震活動。

3、侵入巖,中生代時期珠海地區巖漿活動極為劇烈,燕山期酸性巖漿巖分布很廣,出露面積達550.78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42.05%。其可分出二、三、四、五期侵入巖。燕山二期侵入巖以花崗閃長巖和石英閃長巖為主,主要礦物為長石(60%—70%)、石英(25%),巖石性脆,易于風化。前者分布于前山、蓮塘、桂山島、大蜘洲島及擔桿島,后者見于銀坑。燕山三期侵入巖主要為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呈巖株及巖基產出,分布最廣,計有唐家、吉大、灣仔、斗門、南水等巖體,較大的巖體內可見過渡相和邊緣相。中心相巖石的主要礦物為長石(60%)、石英(30%),巖石易風化。燕山四期侵入巖主要為細粒黑云母花崗巖,分布于白沙嶺、鳳凰山、鴨貫門山,多呈小巖株產出要礦物為長石(70%)、石英(25%),巖性堅硬,不易風化。燕山五期侵入巖以花崗斑巖為主,分布于北部廠頭崗、烏豬島,呈小巖株、巖墻、巖脈產出。

4、工程地質,根據巖性及物理力學資料,境內可劃分為4個工程地質巖類、7個工程地質巖組及10個亞巖組。

自然資源/珠海市

石料

珠海市蘊藏的石料主要為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其具有堅硬、耐酸、耐堿的物理、化學性能,可用作建筑飾面材料、設備的防蝕材料和建筑石料。石料資源廣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區和低丘臺地區,其中可分為北部的鳳凰山區,中部的板樟山區、南部的牛筋頭山區,西部的黃楊山區和海島區。各區的石料蘊藏量豐富,據初步估算,全市主要地區石料蘊藏量達230億立方米,力學性能良好,表土覆蓋較薄,開采條件較好,產地運輸方便,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砂料

珠海濱海平原地區有多處石英砂礦床。其中金鼎的玻璃砂礦床,賦存于第四系全新統(Q2/4)的萬頃沙組(Q2-2/4”)中,屬濱海攔灣砂堤型礦床,礦層分三層,礦體主要由石英砂組成,原礦品位SIQ2占96%以上,礦砂總儲量為2769萬噸。精礦可作為生產特種技術玻璃和平板玻璃的硅質原料。斗門縣的斗門、坭灣、五山、白蕉等地有小型的石英砂礦床,總儲量386萬噸,具有一定的開采價值。

粘土及高嶺土

珠海有多種類型的粘土礦或高嶺土礦。按成因可分為4種類型:風化巖脈型高嶺土礦、花崗巖風化殼型高嶺土礦、沖積一瀉湖堆積型粘土礦和山麓沖積型粘土礦。沖積一瀉湖堆積型粘土礦以位于山場一南村一紅山地段的紅山粘土礦較典型,其粘土質量較好,含AI2Q3.20.29—30.40%、SIQ2/253.78--59.11%,遠景儲量約1500萬噸,覆蓋薄,易露天開采,交通方便。檸溪、南水、橫琴島的深井、二井、金鼎的河頭埔、留獅山等地的風化巖脈型高嶺土礦具有一定的工業開采價值;下柵六組、會同、永豐、官塘,前山的東坑,斗門的岐瀝、馬山、大托等地的山麓沖積型粘土礦可供小規模開采。

其他礦產

鐵全市鐵礦床(點)共8個,除南山屬小型礦床外其余均為礦點。南山磁鐵礦就床品位偏低,鐵平均品位30--35%,儲量14.9萬噸,工業意義不大。
、錫、、銅、等有色金屬礦床(點)共16處,但規模小,僅砂錫礦1處屬小型礦床。斗門石坑尾砂錫礦礦層賦存于第四系沉積層底部,在河流上游品位較高,礦層較厚,錫石顆粒較大,屬小型礦床,具有一定工業價值,可供地方開采。、銫、鈹等稀有金屬礦點共4個。高欄島南徑灣鈮鐵礦的鈮鐵品位50--100克/立方米,錫石品位30--350克/立方米,可供地方開采。擔桿區的北尖島產含天河石、鉀長石、白云母巨大晶體的偉晶巖脈,其中天河石、長石含銫,在建國前后曾開采。檸溪見偉晶巖型綠柱石礦化點。

鉀長石、硅石、含鉀巖石、黃鐵礦等非金屬礦點共8個。鉀長石礦點有5個,礦體為含鉀長石、石英巨大晶體偉晶巖脈,脈內含鉀長石60--80%,其化學成分K,O  12.46---13.42%,$iQzl8.70---20.63%,AL2O3/0318.70—20.63%,Pq03 0.17---0.09%,在斗門的象山、黃楊山和瀝岐3個礦點已有小規模開采。泥炭土礦點有11個,均分布于斗門縣內,含油率10---11%,腐植酸9.6--27.73%,可作燃料及肥料利用,但規模小,僅可供地方開采。斗門上橫鄉的三隆有淺層天然氣產出,含氣層分布廣,但氣儲量有限,氣量、氣壓小,且不穩定,可供民用開采。

灘涂資源

灘涂是處于大潮高潮線與大潮低潮線之間的地帶。一般以大小潮的高低潮位線為依據,將灘涂分為高灘、中灘、低灘。而根據灘面高程與地下水位,及其實際利用關系,可再分為超高灘、高灘、中灘、低灘、淺灘五類。珠海市灘涂面積30.46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12.69%,其中超高灘5260畝,高灘5040.4畝,中灘24112.1畝,低灘18894.2畝,淺灘251306.4畝。按灘涂底質分為泥灘(占88.15%)和砂石灘(11.85%)。在26851.8畝泥灘中,生有咸水草的(草灘)3082畝,有紅樹林的(林灘)5689畝,曾養牡蠣的(老牡蠣灘)10917畝,沒有草木生長的(光灘)248832畝。

全市灘涂可分4個區:(1)磨刀門口門灘涂區,包括鶴洲北、鶴洲南、三灶灣、洪灣西、洪灣北、洪灣南等6片,占灘涂總面積37.61%。該區淡水來源充足,可發展魚、稻、蔗、果的綜合性生產。(2)東部沿海灘涂區,包括金鼎、唐家、香洲等片,占灘涂總面積14.77%,是歷史上的養牡蠣區,可發展以牡蠣為主、蝦蟹結合的咸淡水養殖業。(3)西部沿海灘涂區,包括雷蛛和平沙兩片,占灘涂總面積20.83%,可以蔗、魚為主,種養結合的綜合經營。(4)近岸島嶼灘涂區,包括淇澳、橫琴、三灶、南水、高欄諸島,占灘涂總面積26.78%,灘涂形成于島嶼灣內,小片分散,類型多種多樣,以淺泥灘和中泥灘居多,可以種植或或養殖,尤以發展牡蠣生產的潛力很大。自50年代至1990年,全市灘涂圍墾面積約219000畝,尚在圍墾中的23380畝。此外,尚有280000畝可以開發利用。  

動植物資源

1、野生動物資源

珠海全市主要野生經濟動物有169種,分隸于4綱28目61科。在低山丘陵區有獼猴、野豬、赤麂、南狐、大靈貓小靈貓、豹貓、水獺、鼬獾、紅頰獾、穿山甲、赤腹松鼠、豪豬及各種鼠類。其中獼猴近20群(約2000多只)生存在擔桿島、大忙島、二洲島和外伶仃島上。在三灶生活著幾十頭野豬、小靈貓、豹貓、水獺等。鳥類有八聲杜鵑、鵯類、暗灰鵑鴆、喜鵲、黑卷尾、白腹、姬鶻、畫眉、黑臉嗓眉、柳鶯、褐翅鴉鵑,以及班鳩、鷓鴣、八哥和一些猛禽類。蛇類和龜鱉類也較豐富。在萬山島上發現紅領綠鸚鵡珍稀動物。在平原耕作區有各種鼠類、蛇類、兩棲類,鳥類有珠頸班鳩、八哥、麻雀、棕背伯勞、雨燕、翠鳥、鵯屬鳥類、火尾縫葉鶯、大山雀等。繁殖最多的候鳥是黃胸oq(禾花雀)。在海灘、沼澤區有白胸苦惡鳥、綠鷺、蒼鷺、池鷺、白鷺等在夏季常見,冬天常見成千上萬的類。灘地外緣水面上有斑咀鵜鶘、野鴨及白骨頂等水鳥。

2、水產資源

在本區海域中,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繁多,具有捕撈價值的魚類近200種,在海洋捕撈中常見的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有:灰星鯊(沉水鯊)、中華青鱗(青鱗)、金色小沙丁(橫澤)、鰣魚(三黎)、斑鰈(黃魚)、魚(曹白)、黃鯽(黃雀)、七絲鱭(馬齊)、馬條蛇鯔(九棍、沙丁)、海鯰(赤魚)、海鰻(山蟮)、四指鲅(馬鲅)、短尾大眼鯛(大眼雞、目連)、蘭園(池魚)、烏鯧(黑鯧)、頭梅童魚(黃皮、獅頭)、大黃魚(黃花)、娩魚(敏魚)、印度百姑魚(或魚)、金錢魚(紅三)、斷斑石鱸(頭鱸)、鯉鰣魚(石或)、黃帶鯡鯉(紅線)、帶魚(牙帶)、康氏馬鮫(馬鮫)、*鯧(白鯧)、刺鯧(南鯧)、印度雙鰭鯧(又尾鯧)、扁舵鰹(杜仲)、狼段虎魚(g魚)、黃鰭馬面(羊魚)、中華烏塘蚌(烏魚)、舌鰨(龍利)、紅眼鱸(盲螬)、鰩(甫魚)、公魚仔、海河等。甲殼類有:墨吉對蝦、近綠新對蝦、周氏新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刀額新對蝦、龍蝦、毛蝦(銀蝦)以及鋸緣青蟹、梭子蟹(化蟹)等。貝類有:近江牡蠣(蠔)、翡翠貽貝(青口螺、淡菜)、坭蚶(蚶)、毛蚶(六蚶)、文蚶(沙螺)、扇貝、鮑(鮑魚)、蘭蛤(白蜆)、烏賊(墨魚)、日本掄烏賊(魷魚)、章魚(八爪)等。

藻類有廣東紫菜、石花菜、江蘺、馬尾藻、虎苔、鵝掌菜等。地理環境優越,海區底質多泥沙,底開平坦,水質肥沃,是各種魚類繁殖、生長、索餌、洄游、棲息的優良場所,形成不同漁場的漁汛。魚汛期長可以常年作業,既可捕撈又能養殖。1988年后,魚類資源逐步減少。海區魚種雖多,但種群生物量不大,捕撈量增長過快,近海捕撈強度超過水產資源的再生能力,加上珠江口污染,致使經濟魚類資源嚴重減少,捕撈下降,傳統的大宗池魚種群已經枯竭,不成漁訊。有的近海區已無魚可捕。

3、植物資源

珠海市植被主要組成種類有556種,分別隸屬于145科385屬。其中以熱帶性屬種較多,常見的大戟科、桑科、棕櫚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梧桐科、豆科、五加科、杜英科、野牡丹科、茶科、蕓香科、五椏果科常綠針葉林有馬尾松一桃金娘、崗松一芒萁群落和馬尾松一崗松、桃金娘一鷓鴣草群落等。

(一)自然植被

常綠季雨林有黃桐、胭脂、假蘋婆、鴨腳木群落和猴耳環、降真香、亮葉杜英一棕竹群落。季風性常綠闊葉林有蕈樹、大頭茶、春花群落。誨灘紅樹林即濱海鹽漬紅樹林有秋茄樹群落和桐花樹群落,科目10多種,1966--1971年,在大、小橫琴島之間的中心溝,因圍墾造田,毀掉3000多畝紅樹林。建市后,隨著多年的大量圍墾建設,沿海灘涂的紅樹林資源又受到嚴重破壞,成片保存的已經不多。只有淇澳島大圍灣紅樹林資源保護較好,擴種紅樹林86.71公頃。種類十分豐富,有秋茄、木欖、海漆等13個品種;在紅樹林上棲息的有白鷺、池鷺、灰鴆等120多種鳥類,數量達1萬多只。竹林有托竹群落和黃竹仔群落。常綠灌叢有豺皮樟、桃金娘、降真香、虎皮楠、春花群落。草叢有五節芒、野古草、纖毛鴨咀草群落,鷓鴣草、蜈蚣草群落和野古草、野香茅、纖毛鴨咀草群落。灌草叢有桃金娘、崗松一芒萁群落和桃金娘一鱗莎草、鷓鴣草群落。砂生草叢有厚藤、白背荊、鬣刺、絹毛飄拂草群落和露兜勒、仙人掌群落。濕性草叢有短葉茳芏群落和蘆葦群落。

(二)人工植被

防護林有木麻黃群落,臺灣相思群落和水松群落。經濟林(園)有荔枝園和柑桔園;香蕉、大蕉群落和蒲葵群;龍眼、梨、梅、桃、李、黃皮番荔枝等果樹零星分布。此外,在灣仔種植花卉。大田作物有甘蔗群落和水稻、花生群落。 旱地作物有番薯、木薯、花生群落。1990年,作為園林觀賞植物引用的種類達81種,如香港木蘭文珠黃楊墨蘭、吊鐘等。

4、海洋海島資源

珠海市海區面積為6135公里,分布有群島2個、列島8個,大小島嶼共147個,島嶼岸線總長543.01公里,面積為236,93平方公里。海島數量居全省各縣、市*位。東起擔桿島,西至杜仔島,南起平洲島,北至淇澳島。有127個小島的面積小于2平方公里,2--10平方公里的島嶼有11個(直灣、北尖、外伶仃、內伶仃、橫瀝、小萬、大萬、白瀝、二洲、東澳、橫山等),大于10平方公里的島嶼有8個(擔桿、淇澳、橫琴、三灶、桂山、、南水、高欄、荷包)。據1985年統計,有人常住的海島12個,各海島居民的祖先多數是在清乾隆年間放寬海防政策后從各縣遷來的。按照島嶼的成因,珠海海島屬大陸島和沖積島,其中屬大陸島類型的占絕大多數,占海島總數的90%以上。珠海海島熱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介于22--23℃。海島上有被稱為“海上森林”的紅樹林,島上有杜鵑、棕竹、龍船花、獼猴桃等50多種野生觀賞植物。各島鳥類102種,為華南地區511種的五分之一。其中外伶仃島、二洲島、大忙島和擔桿島為廣東省臨瀕動物保護區。

5、水資源

(一)地表水資源

珠海市河流主要為西江的出海水道:磨刀門水道、雞啼門水道、虎跳跳門水道和前山水道。在丘陵山地和島嶼上,尚有一些山溪河流:斗門河溪、大赤坎河、飛沙河、南溪河、雞山河及神前河。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87.6毫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5.0654億立方米,平均每人擁有水量3660立方米,每畝耕地平均水量2662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西江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三大口門經珠海市出海,總徑流量達1018.3億立方米,且徑流量穩定。珠海市大部分沙田區都利用過境河流引水灌溉,興建的珠海對澳門供水工程也是從磨刀門引水。

(二)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全市松散巖類孔隙水淡水分布區的滲入量為54596噸/日,總滲入量1992.8萬噸/年。全市基巖裂隙水天然資源年總量為15077萬噸,年平均資源為413068.5噸/日,枯季資源為258597.9噸/日。

(三)水質

珠海市所屬河流水系及海域,西江出海水道的水質良好,水中各種重金屬和農藥含量均在國家地面水二級標準之內。前山河受到有機質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為地面水二級標準的1.4倍。河涌水受到有機質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嚴重,水中油類含量及細菌學指標亦高。水庫的水質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井水主要受有機質污染,水中Pb、As、F濃度超過飲用水標準、細菌學指標也高。近岸海水主要受有機質污染及油、Hg污染,總體水質多在海水二級標準之內。

人口民族/珠海市

2008年末,全市擁有常住人口148.1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99.48萬人,是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土地面積最少、人口規模最小的城市。普查資料顯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珠海市常住人口為156022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23558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24647人,增長26.27%,年平均增長率為2.36%。

普查資料顯示,珠海占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1.50%,比十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05個百分點,仍然是全省常住人口最少的市。

姓氏

民國《香山縣志續編》記載,珠海地區的陳、唐、梁、容、楊、吳、陸、鮑、韋等主要姓氏,均系南宋寧宗開禧元年至度宗咸淳年間從南雄等地遷入。1990年人口普查時珠海市區共有姓氏365種。

民族

從史前至唐宋時期,在珠海地區居住活動的原始居民屬百越土著人,如在三灶島居住的瑤族,被封建統治鄙稱為“搖蠻”。宋代以后,這些土著又被外來的氏族所驅趕,或漢化了。珠海地區主要為漢族人口聚居區。1986年,市區有漢族164850人,占總人口的99.8%,少數民族297人,占總人口的O.20%。其中:壯族111人,回族76人,滿族36人,瑤族34人,侗族13人,黎族9人,蒙古族3人,朝鮮族4人,苗族3人,土家族3人,羌族2人,毛難族2人,畬族1人,仫佬族1人。1990年市區有少數民族28個,人口2706人,另有外國人加入*籍的162人。

行政區劃/珠海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珠海市轄3個市轄區,8個街道、15個鎮。

珠海市面積1653平方千米,人口85萬(2004年)。 

香洲區面積476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519000。

斗門區面積801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519100。區人民政府駐井岸鎮。

金灣區 面積376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519090。區人民政府駐紅旗鎮。 

行政區:香洲區、斗門區、金灣區、橫琴新區

功能區:高欄港經濟區、高新區、保稅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城市格局:珠海圍繞新一輪城市空間布局,堅持全市一盤棋進行統籌規劃,著力打造“一條主軸(情侶路—珠海大道)、兩大板塊(東部、西部)、三區一城(香洲核心城區+橫琴新區+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區=新的主城區)、若干組團(與產業園區相配套的城鎮組團)”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經濟發展/珠海市

綜述

珠海于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為確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游地位,珠海抑制重工業發展。按總工業輸出額計,主要工業依次為:電子及通訊設備、電子儀器及機械、辦公室儀器。以高科技為重點的工業體系,綜合發展的外向型經濟。珠海從昔日一個經濟落后的邊陲小縣,一躍成為新型花園城市。一個以高科技為重點的工業體系,綜合發展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初具雛型;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珠海市作為*的經濟特區,是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之一。已有52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珠海,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303項。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東芝佳能、日通,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偉創力,英國的BP公司,德國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西門子,法國的家樂福,荷蘭的飛利浦等30多家著名跨國公司已落戶珠海。200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1291.3億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占75.2%。珠海工業已逐步形成電子信息、家電電氣、生物醫藥、石油化工、機械制造、電力能源等六大優勢產業。

第二產業

 2014年,該市經濟運行良好,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57.32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從全年走勢看,增速逐季提升,經濟發展呈現穩步升溫的良好態勢,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珠海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6:50.6:46.8。

 2014年,雖有外需疲軟,日資企業增速下滑等因素影響,但在新投產項目及生物醫藥行業快速增長拉動下,該市工業生產增速加快。珠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比前三季度加快了1.5個百分點,增速在珠三角居第3位。生物醫藥業增勢良好,同比增速達16.2%,遠高于同期珠海市平均水平。工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占珠海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7.3%和25.9%,占比分別比上年提升2.0和1.4個百分點。二是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突破千億,增速連續第四年居珠三角首位。2014年,該市固定投資總量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1135.05億元,同比增長23.5%,總量超過了江門和中山,在珠三角各市的位次由末位升至第7;增速連續四年居珠三角首位。從結構上看,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76.04億元,增長15.6%。

第三產業

 完成投資857.33億元,增長26.2%,其中房地產投資388.30億元,增長42.5%。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394.84億元,增長55.7%。工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額58.3億元,同比增長156.7%,增勢表現搶眼。

交通狀況/珠海市

航運設施

珠海金灣國際機場位于珠海西區三灶島西南端,三面環海,凈空良好,距市區約35公里。機場嚴格按照國際一級民用機場標準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和施工,其跑道、候機樓、通訊航系統、供油和安全等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場由“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和運作,開通飛往全國30多個城市的航線。珠海機場每一個航班到達都會有一班車到市區。
2013年1月10日,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對外通報,經*民用航空局批準,即日開始,原珠海三灶機場正式更名為珠海金灣機場(簡稱珠海機場)。

海運設施

高欄港總投資十八點八六億元人民幣,占地五十七萬平方米、岸線八百二十四米,年設計吞吐能力八十萬TEU(標準箱)的兩個五萬噸泊位的高欄港集裝箱碼頭工程,是珠海港控股集團與和黃三角洲港口繼成功合作經營九洲港貨柜碼頭、高欄港件雜貨碼頭后又一大型合作項目。
珠海九洲港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毗鄰港澳,與澳門陸地相連,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珠海經濟特區連接海內外的橋梁與樞紐。也是全國沿海*港口客運站之一。
九洲港至香港航線,每天往返28個航班;九洲港至深圳蛇口航線,每天往返46個航班;澳門環島游航線,每天5個航班;浪漫海上夜游航線,每晚2個航班;還有九洲港至珠海東區海島游。

鐵路設施

廣珠鐵路一條擬建縱貫珠三角西岸的鐵路,連接廣州佛山、江門、珠海四市,線路全長186.23公里,并將以貨運為主。廣州鐵路集團的子公司廣珠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于2007年1月正式在珠海掛牌成立。
廣珠城際軌道交通廣珠城際軌道交通是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的主軸線之一,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動工,工程全線總長143公里,其中廣州至珠海主線長117公里,小欖至新會支線長約26公里。主線北起廣州市新廣州站(廣州南站),直達珠海核心拱北站。

陸路設施

港珠澳大橋珠海的高速共分為京珠、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其中京珠高速只有下柵一個入口,沿海高速的入口有好幾處,主要分布在:界涌入口,南屏入口,湖心路口入口,斗門入口,港灣大道入口,這些入口都和京珠、江珠進行了連接,其中西部沿海高速的最快入口在南屏,也是直接上西部沿海高速。
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門口岸、香港接線以及珠海接線。大橋主體工程采用橋隧組合方式,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約6余公里。

公交設施

公交車:珠海市區公交車絕大部分線路實施無人售票,不設找贖,乘客自備零錢,上車投幣。市內坐車一般為2元,并有分段收費的公交線路,車上語音系統以普通話、粵語雙語報站,部分車輛加設英語。
出租車:珠海市區出租車(的士)都為綠色車身,西區(斗門區、金灣區)為深藍色,機場運輸(含金灣區部分)為黃色。市區的士起步價:起步10元3公里(帕薩特的士起步價為12元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2.4元,12:00PM后為13元
西區、機場的士起步價:起步10元3公里,3公里后每公里2.2元。

公路設施

十字門商務區珠海高速公路發達,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往返于省內外,從珠海到廣州的高速公路非常方便,車程在1個多小時。珠海市內主要有4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分別為:珠海長途客運站、斗門長途客運站、歧關長途客運站以及拱北長途客運站。珠海長途客運站位于香洲紫荊路59號,是珠海*國營長途客運站,這里交通方便,旁邊就是市區公共巴士站。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于2009年12月15日開工,港珠澳大橋,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整個大橋將按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100公里。

文化/珠海市

珠海文化隸屬香山文化,與中山澳門同宗同源。香山文化在地緣上是指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門在內的地域文化。它在本質上集中體現了嶺南文化中廣府文化的文化特征,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不斷融合的產物,是相對嶺南文化而言的子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珠海是一座具有濃郁代文化氛圍的城市。從浪漫的休閑海灘,到歐式的午夜酒吧;從萬頭攢動的娛樂廣場,到溫馨寧靜的文化館站,珠海文化的內涵被放大,成為一種具有經濟推力的“大文化”。

民居文化有170余年歷史的會同村,是一處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占地9.6萬平方米的村子里,有會館、碉樓、祠堂和數十所民居,格局齊整。而梅溪村的陳芳家宅,也有110余年歷史,作為清駐夏威夷首任領事陳芳的家庭莊園,占地5.7萬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畫棟,中西合璧,人稱“嶺南大宅門”。

民俗文化珠海的疍家人,是過去被稱為“水流柴”的海上漁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有170多年歷史,分為高堂歌、咸水歌、大歌等,歌聲高亢宏亮。珠海民間還有一種風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動,人稱“飄色”,是用巧妙的支撐裝置將盛妝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進行表演。

 2010年廣東省珠海市的“鶴舞(三灶鶴舞)”,入選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舞蹈項目類別,序號4。

留學文化135年前,“*留學生之父”容閎在家鄉創辦了留學預備學校“甄賢學社”,之后“讀書拜孔子,留學拜容閎”漸成珠海世風。珠海承辦了一系列以留學為主題的國際交流研討活動,規劃并開始建設*留學生博物館、*留學文化研究中心等留學文化設施,“容閎與留美幼童叢書”更受到海內外關注。

傳記文化豐富的近代史料資源,為珠海提供了歷史名人傳記寫作與出版的沃土。《珠海歷史文化書系》*批成功付梓。這部書系,分四套叢書,首批出版20余種,煌煌百萬言,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其涉獵領域之廣,歷史線索之長,卷幀之浩繁,是一次對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

海洋文化香爐灣的“珠海漁女”雕塑,象征珠海是海洋的女兒;*海岸線較后一艘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桅式古帆船,為珠海平添了海洋的神秘;海盜遺蹤與海防炮臺,記錄著古往今來海洋上的風云變幻;而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存和清代海關的遺址,則昭示著近代*從大陸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漫長歷程。

 度假文化作為江海交匯、景色迷人的嶺南水鄉,珠海是海內外聞名的度假勝地。“住水邊,食海鮮、玩水面、親近大自然”的省級白藤湖度假區;有“嶺南華清池”之稱的御溫泉度假城;依山傍水、以酒文化為主題的斗門酒吧城;集會所、槍會、狩獵場、山地高爾夫球場為一體的萬盛鄉村俱樂部等,都是闔家小住、情侶度假或是親友歡聚的理想去處。

休閑文化情侶路仿佛珠海的城市名片,無論是在月下的礁巖觀潮聽濤,還是隨風中的游艇漂海垂釣。

 酒吧文化毗鄰港澳的珠海,是開放型的國際化城市,酒吧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水灣路的酒吧一條街,雖然不及香港的蘭桂坊熱鬧,但掩映在綠色園林中的露天歐式情調、正宗的葡萄牙紅酒和德國啤酒,卻也吸引了流連忘返的國內外酒客。在灣仔的濠江邊和斗門的白藤湖畔,又有兩條新的酒吧街即將建成。沙灘文化珠海有340多個海灘,雖然多數尚未開發,但珠海人的海灘情結卻難割舍。從市區的菱角咀,到高欄島的飛沙灘;從東澳島的南沙灣,到三灶島的金海岸;從外仃伶的銀沙泳場,到荷包島的大南灣。

演藝文化珠海的合唱藝術在海內外頗為知名,多次赴美國、新加坡等國交流。全國教師合唱節也在珠海落戶。海泉灣的歌舞晚會將代聲光技術融入古老的海灘,女子中樂團則將幽揚的千年中華古韻灑落在年輕的經濟特區城市。珠海粵劇團的姚志強賴瓊霞更先后榮獲*戲劇*獎“梅花獎”。

影視文化珠海因優美的城市環境,成為國內影視攝制單位普遍看好的外景地。每天都有攝制組在珠海拍戲,最多時竟有八部影視作品同時在珠海拍攝。電視連續劇《失樂園》、《綠蘿花》、《棋行天下》、《可憐天下父母心》、《相約青春》、《偷心之問》、《命運的承諾》等,均以珠海為主要外景,并由此帶旺了珠海的影視制作業和演藝服務業。周星馳著名的電影《少林足球》亦是在珠海拍攝。

傳媒文化珠海的傳媒品種比較齊全。有一張日報、一張晚報、一本時尚期刊、一本通俗文學期刊、一家圖書出版社、一家音像出版社,形成了“兩報四社”規模的珠海報業集團;三個電視頻道、兩個立體聲廣播頻道、一張生活類周報,組成了珠海廣播電視臺。珠海政府網站、“珠海視窗”等網絡傳媒也迅速崛起。

廣場文化珠海市50多個大小不等的文化廣場,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主陣地。9個人民團體分頭組織,市財政連年撥款扶持,每年70多萬人參與,形成了以人民團體為主,社會各界齊抓共建廣場文化的嶄新模式。市政府要求:規劃與建設部門統一行動,確保2010年前每個街道辦(鎮)建成不少于一個3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廣場。
 堂館文化從2001年起,市財政每年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5000萬元,并逐年遞增1000萬元,珠海博物館一期、珠海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珠海大會堂改造工程、珠海圖書館、珠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古元美術館等完工并投入使用。

 生態文化珠海高度注重生態保護,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文化。全國*海岸灘涂濕地保護區、全國*紅樹林保護區、全國罕見的水松林保護區、全國惟一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平添了珠海的生態魅力。而橫琴島上依山臨海的深井村,被珠海市確定為“生態文明示范村創建點”。

 宗祠文化珠海祠堂眾多。黃楊山一帶有多個趙氏大宗祠,均為南宋王朝兵敗崖門之后,由散居當地的皇室后代所建,其中南門的綠漪堂保存較為完好;明代的荔山黃氏大宗祠,記錄了族人的吏治;清同治年間的楊氏大宗祠,則是楊家將后代南遷后的祖祠,保存有朝廷褒獎的封匾。

 創意文化珠海的“全球悟空創意行動”,堪稱*民族卡通走向世界的先行者。行動以*傳統的卡通動漫形式與漢語言教學相結合的形式,打造創意文化的核心產業。“火車頭設計”則在珠海建立了一個卡通形象設計節目制作品牌形象授權衍生產品及市場營銷等各環節相互促進的良性產業鏈。

 餐飲文化珠海毗鄰港澳,本身又是移民城市。港式海鮮粵菜、港式粵味早茶、澳門葡國菜等,作為高檔餐飲的主流特色,洋溢著濃郁的港澳風情。以本地出產物為主、體珠海地方人文特色的“浪漫蠔情”等十大珠海名菜,散透一種質樸的純真。而風味各異的潮州、湖南、四川、東北、中原、西北菜系,更體珠海餐飲文化的包容性。

教育/珠海市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暨南大學珠海學院

遵義醫學院珠海分校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珠海校區

歷史名人/珠海市

珠海人杰地靈,古往今來,涌現出眾多聞名中外的歷史名人,有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驅人物,也有影響重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有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也有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企業家、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體育家。

中華民國*任內閣總理唐紹儀,1931—1934年為實施中山模范縣計劃,回到家鄉先后擔任中山縣訓政實施委員會主席和中山縣(模范縣)縣長。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批會員鄭仲(南屏人),他傾心革命,悉力相助孫中山,為發動國內起義籌措急需資金,受到孫中山稱贊。

中共五屆中央委員楊匏安(南屏北山人),是五四運動時期華南地區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也是*共產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華全國總工會*任委員長林偉民(三灶人),是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領導人。

中共中央五屆政治局委員蘇兆征(淇澳人)是*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曾領導省港大罷工,給港英帝國主義者以沉重的打擊。

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任校長唐國安(唐家雞山人),建校后,他為學校的發展,培養了一批高等學科的畢業生并送美國留學。

**位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留學生、擔任過**任駐美副公使的容閎(南屏人),是*近代著名的愛國華僑和教育家。他為國服務六十年,致力于改變祖國的貧窮落后狀況,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振興經濟,參與引進先進機器,首倡和主持了*官派青少年出國留學事業,開創了*近代留學教育的先河。

**批赴日留學生唐寶鍔(唐家人),創辦**家水泥廠(唐山士敏土廠)。*近代著名實業家唐廷樞,創辦*近代史上*煤礦——開平煤礦,建造*自建的*條鐵路——唐胥鐵路,主持制造**臺蒸汽車(“龍號”火車頭),編輯**部英漢詞典,被譽為“**企業家”。與唐延樞合作創辦*家保險公司(仁和水險公司)、*家民營機器印刷廠(同文書局)、上海*家醫院——仁濟醫院的徐潤。創建**百貨公司(上海大新公司)的蔡昌(金鼎外沙人)。

**位世界冠軍——第25屆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容國團(南屏人)。

*近代集畫家、詩人、和尚、文學家、革命家于一身的蘇曼殊(瀝溪人)。

曾任民國內閣外交總長的梁如浩等等。群星燦爛,為世人矚目。 

城市榮譽/珠海市

珠海被聯合國選為“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范例獎”;“2005年*城市論壇北京峰會”由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組織的《*城市生活質量報告》排行榜在論壇上公布,珠海在排行榜上名列第6位。

珠海還擁有“雙擁模范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十佳城市”、“*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生態示范區”、“*十大魅力城市”、“*優秀旅游城市”等多項殊榮。

在第三屆*和諧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珠海榮獲“*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和“*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兩項殊榮,成為廣東省*一個同時獲得“雙十佳”的城市。2010年9月26日,在第四屆*(珠海)國際打印耗材展覽會開幕式上,*計算機行業協會授予珠海市“打印耗材之都”牌匾。

特產/珠海市

疊石蠔油:珠海唐家灣銀坑蠔場曾經是縣級農場,所產疊石蠔油歷史悠久,是地方特產,有“海底牛奶”的美譽之稱,甘飴柔滑,色澤金黃帶褐,味道清香鮮甜,是調味的佳料。

橫琴鮮蠔:近年來,由于環境變化,銀坑蠔場規模縮小,珠海南部的橫琴島養殖鮮蠔業興起。

灣仔咸魚:與澳門一河之隔的珠海灣仔原來是漁村,城市化之后,原先的漁民多數家庭從事咸魚腌制和銷售,形成灣仔咸魚品牌,是珠海頗具特色的旅游產品。

黃金風鱔: 斗門縣沿海江河皆有出產,尤以黃金附近河段產風鱔歷史最長,數量最多,體肥肉嫩,暢銷港澳、日本。炒食清脆香爽,燜食膠滑甘甜。

小托山桔: 盛產于黃楊山東側之小托山。該村大家慣以茶加少許山桔款待客人。因小托山桔具有化痰止咳,利水通尿,開胃祛疳的功效,頗受歡迎。

黃楊荔枝:產于黃楊山西側的果木林場及蓮溪東灣鄉。果體特大,肉厚,呈翠玉色,透明,脆嫩爽口,清甜如蜜。

對蝦: 又稱大明蝦,為海產八珍之一,是*沿海重要的水產貨源。珠海市萬山島漁場養殖對蝦已有較長的時間。對蝦的烹飪,大致有蒸煮、油炸,既可制作各式品種精美點心,也可以炮制各種名菜鮮肴

旅游/珠海市

旅游景點

珠海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城市規劃和建設獨具匠心,突出旅游意識,自然和諧,優雅別致,極富海濱花園情調和現代氣息。1991年,珠海以整體城市形象為景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旅游景點:珠海圓明新園、珠海漁女、梅溪牌坊、澳門環島游、珠海御溫泉度假村、珍珠樂園、東澳島、竹仙洞、珠海海泉灣度假城、外伶仃島、珠海博物館(九洲城)、白蓮洞公園、飛沙灘、沙灣古遺址拉塔石炮臺、珠海石景山、白藤湖、斗門御溫泉、珠海鱷魚島、珠海農科奇觀、石博園、黃楊金臺寺珠海農業科學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亞馬遜部落、石溪摩崖石刻群、寶鏡灣摩崖石刻畫、九洲島、淇澳島、蘇兆征故居珠海夢幻水城蘇曼殊故居、四大佛山、荷包島度假村、桂山島、金海灘、珠海國際賽車場、鳳凰山自然保護區、中山亭、夢幻水城高欄島巖畫、唐家共樂園、羅浮山黃龍觀、珠海烈士陵園、擔桿島、西枕灣、情侶路、黃楊山、廟灣島、銀沙灘。

珠海游樂

夢幻水城,海泉灣神秘島,斗門金臺寺,斗門御溫泉,海洋王國,圓明新園、東方體育度假世界項目(在建),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石博園,三疊泉風景區,天湖景區

珠海十景

圓明新園、東澳島(麗島銀灘)、共樂園(鵝嶺共樂)、珠海漁女(漁女香灣)、農科中心(農科奇觀)、飛沙灘(飛沙踏浪)、珠海烈士陵園(獅山浩氣)、黃楊山景區(黃楊金臺)、淇澳島(淇澳仿古)。
美麗的珠海全年溫暖濕潤,冬天不冷,夏天也不會特別熱,再加上清新的空氣和整潔的城市環境,一年四季都讓你流連忘返。不過,每年的5月至10月是珠海的雨季,全年的雨水都集中在這個時期,所以3、4、10、12月是珠海的*旅游季節。

特色活動

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1首屆*國際馬戲節在珠海成功舉辦。珠海每倆年舉辦一次*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和珠海電影節。兩大盛事在國內外影響極大。珠海還建有珠海國際賽車場,每年都有國際性的汽車賽事舉辦。

類似“珠海”
與“珠海”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