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西藏政府

拉薩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拉薩市
網站熱點:
市農業農村局,點擊進入,市水利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3:28
網站介紹:
拉薩市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概況/拉薩市

“拉薩”在藏語中為“圣地”或“佛地”之意,西藏自治區區府,位于西藏自治區中南部,拉薩河北岸,坐標為東經91°07′,北緯29°39′。東、東南鄰林芝和山南地區,西、北接那曲地區,西南連日喀則地區。拉薩是西藏自治區行政中心,也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宗教信仰中心。距北京市4483公里(公路里程)。全市行政區域東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總面積29518平方公里,城區面積50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其中城市人口16萬。民族有藏、漢、回等三十多個民族,藏族人口占87%。拉薩市下轄城關區及當雄、林周、堆龍德慶、尼木、曲水、達孜、墨竹工卡7縣。拉薩市市花:格桑花(1995年確定)。[1]

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俗民情獨特、名勝古跡眾多、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于世。改革開放以來,拉薩市的“城市知名度”不斷提高,繼被評選為“*優秀旅游城市”之后,2005年被“歐*際旅游論壇”評為“歐洲游客最喜愛的旅游城市”,布達拉宮被評為“歐洲游客最喜愛的旅游景點”,2006年又入選全國30個避暑之都,排名第12位。[2]

拉薩城風景優美,被稱為“藍色歡樂之波”的吉曲河(拉薩河),從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噴珠吐玉,雪浪飛翻,穿過無數森林峽谷,田園牧野,全長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灣匯入雅魯藏布江,形成了藍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拉薩古城就佇立在這條蔚藍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達拉宮高聳云天,街道縱橫,高樓群集,車水馬龍,色彩繽紛。[1]

 布達拉宮是國家 4A 級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拉薩市的中心。古城西北約 2 公里的紅山上,也是世界上海拔*古代宮殿,占地面積36 萬多平方米,高177.19 米,東西長360 多米,由紅宮,白宮兩大部分組成,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紅白相間,是集宮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是拉薩市也是七區的標志性建筑物。[3]

歷史/拉薩市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拉薩,藏語意為“圣地”和“佛地”。公元633年,雅隆部落的松贊干布在拉薩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拉薩以吐蕃王朝都城的地位,揭開了它歷史發展的新篇章。定都前的拉薩是一片沼澤荒蕪之地,定都后,筑宮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薩城市的雛形。著名的大昭寺即在這一時期建造,山羊負土填湖的典故是建寺過程中的一段美麗傳說。藏語羊叫“惹”,土為“薩”,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們便以"惹薩"作為以大昭寺為中心的這一城市的名稱。漢文史籍把“惹薩”一般譯為“邏娑”、“邏些”。隨著佛教的興盛,人們把這個城市視為“圣地”,“拉薩”之名隨之興起,并取代了原有的名稱。“拉薩”是藏語“圣地”或“佛地”的漢文音譯。[1]

松贊干布始,吐蕃政權傳9代贊普(藏王),均以拉薩為首府。13世紀中葉,元朝劃分西藏為13個萬戶,蔡巴萬戶為其中之一,在拉薩頗有建樹。14世紀初期,帕木竹巴先后征服了止貢巴、雅桑巴和蔡巴,進而掌握了全藏統治大權。帕竹在西藏建立13個大宗,拉薩屬內鄔宗。帕竹的統治中心雖在乃東,但拉薩以其宗教發展史上的圣城的地位和強大引力仍為帕竹政權高度重視。15世紀初,喇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到達拉薩,并于1409年親自率師于拉薩東40公里的噶丹山興建噶丹寺,成為宗喀巴坐床之所,今寺已毀。俟后又由宗喀巴弟子先后于拉薩城西建哲蚌寺,于城北建色拉寺。1642年,五世達賴在拉薩建立了噶丹頗章政權。1652年五世達賴赴京,受到清廷的隆重接待和冊封,次年返藏。以達賴為首的西藏地方政權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拉薩作為西藏地方首府,從此一直延續了下來。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擴建布達拉宮,至1653年基本竣工,五世達賴便由哲蚌寺移居于此。18世紀中葉以后,七世達賴在布達拉宮西2公里處修建了羅布林卡(藏語意為“寶貝園林”),后為歷代達賴夏宮。1721年,清廷在拉薩設置駐藏辦事大臣,1751年又在拉薩建立噶廈政府,并授權達賴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務。至清代,拉薩依然為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業也日漸繁榮,國內各地及鄰國商賈往來頻繁。但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拉薩居民不過3萬人,除少數貴族外,多為喇嘛、尼姑等,是一座中世紀的寺院城市。

1951年5月*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拉薩,1960年正式設立拉薩市。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拉薩成為自治區的首府和新興城市。

自然地理/拉薩市

地形地貌

拉薩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河谷平原,總面積29518平方公里,拉薩城區地勢平坦,海拔3658米,兩側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拉薩河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市區南側,拉薩河平原綿延數十公里,最寬處近10公里,河漫灘發育,由兩級階地構成。平原中部聳立著藥王山和布達拉山兩座孤峰。自然景觀屬高山半干旱灌叢草原類型,拉薩河南岸有局部沙丘分布。

氣候

拉薩地處青藏高原,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歷史*氣溫29.6℃,*氣溫零下16.5℃,年平均氣溫 7.4℃;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但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溫在夏季6月份,*溫在冬季1月份;拉薩降雨量少,但干濕季節明顯,雨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而且多在夜間降落,所以夏秋兩季氣候溫暖而濕潤,不似冬春的干燥多大風,是旅游的黃金季節。不過,拉薩海拔3650米,空氣稀薄,極易出現高原反應,所以體弱的人一定要準備好氧氣袋、抗高原反應的藥品和治療腹瀉、頭痛的藥品;當然由于太陽輻射較強,防曬霜(一定要高倍的)、太陽鏡、遮陽傘/帽也是必備的,還有足夠的衣物以應付較大的溫差。[4]

物產資源

拉薩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各類資源,相對于全國和自治區其他地市,具有較明顯的資源優勢。拉薩現有土地4427.67萬畝,其中耕地為80.74萬畝,林地162.93萬畝,牧草地3168.13萬畝和若干其他用地。拉薩現已發現銅、鉛、鋅、金、地熱、剛玉、石膏、自然硫、高嶺土、重晶石、漢白玉大理石等5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剛玉、地熱、火山灰、自然硫等多種資源位居全國前列。境內江河年均徑流量340億立方米,湖泊儲水200億立方米,人均水量和每畝地占水量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作物、動植物資源、藥材資源異常豐富。全市河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54.78萬千瓦,地熱田年熱流量發電潛力15萬千瓦,年太陽總輻射達202千卡/平方厘米。[2]

境內江河年均流量340億立方米,湖泊儲水200億立方米,地下水豐厚,念青唐古拉主峰及附近約578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帶儲存大量固體水。人均水量和每畝地占水量均高于全國水平。
農作物資源中糧食作物以青稞為主,次為小麥、豌豆、蠶豆、蕎麥、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兼有少量的大麻;蔬菜作物中馬鈴薯、大蒜、藏蔥、藏羅卜、曼青等種植歷史悠久,大白菜、小白菜、羅卜、甘藍、芹菜、菠菜、空心菜、花菜、韭菜、萵筍、胡羅卜等在城鎮郊區也廣泛種植;隨著高效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應用,西紅柿、辣椒、黃瓜、南瓜、葫蘆、扁豆、茄子、西瓜、油桃、草莓等蔬菜水果品種達90余種。
拉薩共有木本植物(含變種)105種,其中喬木41種、隸屬20個科。樹種主要有高山松、喬松、西藏云杉、大果圓柏、側柏、藏川楊、清溪楊、緣毛楊、銀白楊、北京楊、新疆楊、小香楊、箭桿楊、山楊、優勝楊、鉆天楊、加楊、長蕊楊、紅柳、左旋柳、唐定柳、龍爪柳、垂柳、自榆、國槐、刺槐、復葉椿、臭椿、自臘、泡桐。干果油料樹種有核桃和文冠果,果樹有蘋果、桃、李、梨、杏,可用造林的灌木有紫穗槐、沙生槐、沙棘、水柏膠、小葉杞子等。
動物資源中家畜主要有牦牛、黃牛、犏牛、馬、騾、驢、綿羊、山羊和豬等。先后從區外引進28個家畜優良品種,包括黃牛有西門達爾、北京黑白花、濱州牛、三河牛、瘤牛,綿羊有新疆細毛羊、高家索細毛羊、茨蓋羊和羅姆尼羊,山羊有陜西奶山羊、中衛山羊、絨山羊,豬有榮昌豬、內江豬、長白豬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驢、黃羊、藏羚羊、野馬、鹿、黑頸鶴、天鵝、藏雪雞等。
藥材資源中主要有蟲草、貝母、紅景天、雪蓮花大黃、羌活、獨活、高山黨參、臭黨參、藏沙參、黃花、刺參、麻黃、藏荊芥、曼佗羅、麝香、鹿茸、牛黃、牛鞭等。[5]

行政區劃/拉薩市

拉薩市轄1個市轄區、7個縣,即:堆龍德慶縣、當雄縣、尼木縣、曲水縣、林周縣、達孜縣、墨竹工卡縣和城關區。

拉薩市 面積31662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2003年)。
城關區 面積 523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850000。
林周縣  面積 4512平方千米,人口 6萬人。郵編851600。縣人民政府駐甘丹曲果鎮
當雄縣  面積1200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851500。縣人民政府駐當曲卡鎮
尼木縣  面積 3275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851300。縣人民政府駐塔榮鎮
曲水縣  面積 1680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850600。縣人民政府駐曲水鎮。
堆龍德慶縣 面積 2679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851400。縣人民政府駐東嘎鎮。
達孜縣   面積 1373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編850100。縣人民政府駐德慶鎮
墨竹工卡縣 面積 5620平方千米,人口 4萬人。郵編850200。縣人民政府駐工卡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發展概況/拉薩市

20世紀50年代以前拉薩沒有工業,僅有幾家手工業作坊。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新建了水電站、火電站、地熱電站、水泥廠、化工廠、制藥廠、電機廠、皮革廠、汽車修配廠、食品加工廠等百余家中小型工廠企業。食品工業為全市*工業部門,織毯、制革等輕工業和民族手工業也有很大發展。現已形成西郊及北郊工業區,城區以八角街為中心的老商業區已較前擴展了十幾倍,賓館、劇院、文化宮、商場、郵電大樓等現代化建筑相繼落成。
拉薩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適于農牧業發展。拉薩農科所和西郊八一農業試驗場在拉薩河荒灘上種植冬小麥成功,并獲得高產。蘿卜、卷心菜等蔬菜也可種植,產量較高。
拉薩為西藏交通樞紐,對外交通主要靠公路,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兩條公路干線同時通車拉薩,后又修建了通往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公路。1965年建成的拉薩大橋長533米,是西藏第1座城市大橋。航空運輸已開辟有通北京、成都、西安、格爾木等地的航線。1987年又開通了拉薩至加德滿都國際航線。貢嘎機場可起降大型客機,有長4000米、寬60米的跑道,為*目前最長的飛機跑道。市境有西藏大學等高等院校。電視臺、人民醫院、藏醫院、檔案館等也先后建立。

經濟/拉薩市

2005年,拉薩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78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產業實現增加值6.2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0.09億元,增長15.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0.4億元,增長1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5496元,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3.2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億元,增長33.3%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億元,增長8.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00元,增長2.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02元,增長9.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九五”末的4.45:1縮小到“十五”末的3.22:1。全年出口總額達750萬美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0萬多平方米。接待國內外游客10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億元,分別增長104%和76.4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2:23.2:69.6。[2]

城市建設/拉薩市

2005年拉薩市完成國家投資22.51億元,同比增長26.4%。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柳梧大橋、拉薩河城區段河堤防護工程進展順利,金珠西路、當雄納木錯路、曲米路、八一路等重點工程交付使用,北京大道、江蘇大道先后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經濟技術開發區、柳梧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市級行政中心東移、拉薩花園工程全面啟動。建立了15個市級濕地生態功能保護區,拉魯濕地晉升為*自然保護區。2005年,市級財政預算基本建設資金3000萬元、銀行貸款1.31億元用于市政道路建設維修、城市公園建設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環境和居住環境。[2]

旅游景點/拉薩市

拉薩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薩市有古跡200多處,已開發的旅游景點 20多處,待開發的景點30多處。拉薩市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桑浦寺、拉薩大橋、西藏自治區博物館、康熙碑、陸貢紀功碑、唐蕃會盟碑、龍王潭、公主柳、藥王山等。其中市中心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拉薩地區其它主要的名勝古跡還有:達孜縣的甘丹寺、林周縣熱振寺、當雄縣的納木錯和羊八井地熱田、墨竹工卡縣的加瑪明久林宮遺址和止貢寺、堆龍德慶縣的楚布寺等。[1]

交通/拉薩市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

青藏鐵路:全長1080公里,于2005年10月全線貫通,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車。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

民俗文化/拉薩市

藏族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爭奇斗艷的民俗文化中的一朵耀目之花,它是以文化活動、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氛圍為主要表現,以民族心理、倫理道德、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為深層底蘊。它是藏族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宗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藏歷新年

藏歷年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1027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藏族人民從藏歷十二月份就作過年準備,這時家家戶戶開始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到了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農歷初一,為藏歷新年的*天,他們做的*件事,就是各家派人到河邊背回新年的*桶水——吉祥水,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

節日

 牛王會:牛王會從農歷八月十五日開始,一般延續十多天,有時甚至歷時一個月之久。人數常達千人以上。在牛王會期間,人們請黑叭(巫師)念經、吹牦牛角、宰殺數十頭牦牛或上百只羊,狂歡濫飲,無比熱鬧。

傳昭大法會:是西藏*宗教節日。屆時拉薩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薩大昭寺。此法會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于1409年在拉薩舉行的祈禱大會而延續下來的,并舉行格西學位考試,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來朝佛。

酥油花燈節:藏歷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傳昭大法會的較后一天,是藏族人民規模宏大、絢麗繽紛的酥油花燈節。

薩噶達瓦節:藏歷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成道及圓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藏歷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語就稱之為“薩噶達瓦”。每年的藏歷這一天,藏族男女身著 節日盛裝,按照他們的傳統習俗,成群結隊地匯集在雄偉的布達拉宮背后的龍王譚舉行這圣大的節日,經過長期發展,薩噶達瓦節逐漸演變成為藏族人民春夏游園和預祝農牧業生產豐收的民眾性節日。

沐浴節:藏歷的七月上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種傳統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沐浴節要進行五六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鎮還是鄉村,農村還是牧區,人們攜帶帳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

雪頓節:雪頓節是西藏*傳統節日之一,“雪頓”的意思就是酸奶,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藏傳佛教格魯的規定,每年的藏歷六月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以免踏傷小蟲,到藏歷七月一日解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準備好的酸奶敬獻。

賽馬節: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余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賽馬節”。

“望果”節:“望果”節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祝農業豐收的節日。“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音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6]

拉薩“煨桑”節

拉薩是藏傳佛教的中心。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其他寺廟群星拱月般地簇擁著布達拉宮,信徒多,祭祀香火自然也很旺。焚香祭祀是多種祭祀中的一種,藏人謂之“煨桑”,就是煙祭。
藏族原始宗教祭祀儀式,包括煨桑、血祭、跳神三個內容。在舉行宗教儀式時,這三個內容,往往都是一并舉行的。后來苯教還將其毫無變動地納入自己的祭祀儀軌。佛教傳入藏區后,除了在"血祭"這一內容上有所變動外,其余全部繼承了下來。
“桑”是藏語的音譯,其意“煙”或“煙火”。至于“煨桑”,較確切的譯法應是“煙火祭祀”或譯為“煙祭”。為什么民間有此俗稱,那是因為煨桑這一宗教儀式,在近代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民俗活動。從內容看,民俗的“煨桑”和宗教儀式中的“煨桑”沒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宗教的煨桑僅是祭祀儀式中的一個內容,而民俗中的煨桑是單獨舉行的。煨桑所用的材料有扁柏、小葉杜鵑、艾蒿、青松、糌粑等物品。
藏族先民的煨桑活動都是在部落外的山頭或河岸上舉行,煨桑時把扁柏、艾蒿、小葉杜鵑的枝葉堆起來,中間放上五谷雜糧,然后由儀式主持者灑上一點水,點燃后祀神。
煨桑時一般還要念誦一種叫《小桑》的經文,或請喇嘛念,或者自己念。一般都認為蓮花生大師創制的《小桑》經文,可以使人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隨時誦之,皆能心想事成,如愿以償。煨桑作為一種祭祀祈愿的活動,在過去,幾乎人人都參與,從官方到民間,尤其是在祭祀中更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煨桑祭祀也占重要位置。
祭山祭水。祭山,即將五彩經幡、香枝和青稞酒等祭品攜至本地附近*山頭的神壇上,進行煨桑以娛山神。祭水,就是至本地較大的河邊樹枝上懸掛五彩經幡,同時在河堤上煨桑祭祀水神。
祭屋頂神。一般住家屋頂四角筑有垛臺,每個垛臺上插上樹枝,每個樹枝上綴系五彩經幡。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意蘊。從上到下的順序為藍、白、紅、綠、黃。民間傳說,藍為天,白為云,紅為火,綠為水,黃為土,依次用羊毛線縫制。若以五行會意,則藍為水,綠為木,紅為火,黃為土,白為鐵。所以常有以宅院主人屬相顏色開頭排列經幡顏色次序的習俗。屋頂山墻中間的墻垛上,置有陶制香爐,是主人煨桑的地方,每逢藏歷每月初八、十五和三十日或大小節慶、婚嫁、旅行等喜慶之時皆在此爐中煨桑祭祀屋頂神。
祭誕神、地祗。在拉薩,凡藏族都有自己的誕神,藏族聚居區都存在地祗。一般每月要定時祭祀誕神和地祗。逢年過節也要祭誕神、地祗。此外,舉行婚喪嫁娶、出門遠行和驅瘟除邪等民俗事項時,更要祭誕神和地祗。祭祀的基本內容是煨桑、插經幡。僑居異鄉的藏族也要定期遙祭。
祭舟神。每當過江河時,在上船前在岸邊煨桑祭水神;上船后,往船首掛哈達、撒青稞,脫帽祈禱,以求神靈保佑平安渡過。
祭山口神。藏族每遇出行,便須翻山越嶺。藏語稱山頭、山口為“拉孜”,過往行人按傳統習慣,都要在此放置石塊,以至石塊成堆,藏語稱“拉載”。石堆上一般插有經幡,掛有經文紙條和羊毛等。過往行人每到“拉載”處,無論身份高低,都必須下馬,整衣以示恭敬,并將隨帶經幡、哈達或者經文紙條、羊毛等懸掛在經幡或桿繩上,然后煨桑,祈禱神靈截住妖魔,保佑旅途平安。禱畢,在場所有人員右手一把糌粑,面向“拉載”三呼“嗦”,然后高喊“古嗦,神靈保佑!”隨之將手上糌粑撒向空中,儀式即告結束。[7]

類似“拉薩市”
與“拉薩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