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湖北高校

武漢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武漢大學
網站熱點:
教工,武漢大學,學生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7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09:16
網站介紹:
武漢大學
網站百科

學校概況/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路16號,占地面積5167畝,建筑面積252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是*校園環境最美麗的大學。

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 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

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 “ *最杰出的大學之一 ”。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風云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圣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 “ 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的大學精神。

校園瀕臨東湖,環抱珞珈,滿園蒼翠,桃紅櫻白,鳥語花香。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大學校園建筑的佳作與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國務院列為“*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武大學人又進一步精心治理校園,法學大樓、經管大樓、計算機大樓、外語大樓等標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氣勢雄偉,新老建筑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園更加多姿多彩。 

學科建設/武漢大學

學科概況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等 11 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醫學六大學部 36 個學院(系)。有 108 個本科專業。5 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了 29 個二級學科,另有17 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 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8 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00 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81 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 29 個博士后流動站。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武漢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就卓著。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7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院系設置

截至2012年11月,武漢大學有11個學科門類,2000年經合校組建后,校園增加到四個校區分別為:文理學部(即原武漢大學校區)、工學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信息學部(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醫學部(原湖北醫科大學)。

部門下屬院系
人文科學學部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學院、國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藝術學系
社會科學學部
信息管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WTO學院、社會學系
理學部
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信息科學學部
計算機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國際軟件學院、測繪學院、印刷與包裝系
醫學部
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HOPE護理學院、藥學院、*臨床學院

師資力量

2014年4月數據:武漢大學有專任教師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500余人,有8位*科學院院士、8位*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5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4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4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37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教學名師。

學科建設

武漢大學有119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43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50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347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32個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點

學科門類
一 級 學 科
序號
二 級 學 科
批準文件
(時間)
43個
1
244個(含2個專業學位、42個自設專業)
01 哲學
0101 哲學▲
2
010101 馬克思主義哲學
3
010102 *哲學
4
010103 外國哲學
5
010104 邏輯學
6
010105 倫理學
7
010106 美學
8
010107 宗教學
9
010108 科學技術哲學
10
010121 國學B
2007年
02 經濟學
0201 理論經濟學▲
11
020101 政治經濟學
12
020102 經濟思想史
13
020103 經濟史
14
020104 西方經濟學
15
020105 世界經濟
16
020106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
17
020201 國民經濟學
18
020202 區域經濟學
19
020203 財政學
20
020204 金融學
21
020205 產業經濟學
22
020206 國際貿易學
23
020207 勞動經濟學
學位[2006]3號
24
020209 數量經濟學
25
020210 國防經濟
學位[2006]3號
26
020220 金融工程B
2006年
27
020221 保險學B
2006年
03 法學
0301 法學▲
28
030101 法學理論
29
030102 法律史
30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31
030104 刑法學
32
030105 民商法學
33
030106 訴訟法學
34
030107 經濟法學
35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36
030109 國際法學
37
030110 軍事法學
2003年
38
030120 體育法學B
2007年
0302 政治學▲
39
030201 政治學理論
40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41
030203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42
030204 中共黨史
43
030206 國際政治
2003年
44
030207 國際關系
45
030208 外交學
2003年
0303 社會學
46
030301 社會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47
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學位[2006]3號
48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學位[2006]3號
49
030503 馬克思主義*化研究
學位[2006]3號
50
0305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學位[2006]3號
51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學位[2006]3號
52
030506 *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學位[2008]15號
05 文學
0501 *語言文學▲
53
050101 文藝學
54
050102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55
050103 漢語言文字學
56
050104 *古典文獻學
57
050105 *古代文學
58
050106 *現當代文學
59
050107 *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2003年
60
05010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61
050120 *文學批評史B
2005年
62
050121 戲劇影視文學B
2005年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63
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64
050202 俄語語言文學
65
050203 法語語言文學
66
050204 德語語言文學
67
050205 日語語言文學
68
050206 印度語言文學
69
050207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70
050208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71
050209 歐洲語言文學
72
050210 亞非語言文學
73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74
050301 新聞學
75
050302 傳播學
76
050320 媒介經營與管理B
2003年
77
050321 廣告學B
2003年
78
050322 跨文化傳播學B
2003年
79
050323 數字媒介B
2008年
06 歷史學
0601 歷史學▲(該一級學科調整為學科門類,暫保留自設學位點)
80
060120 *文化史B
2003年
81
060121 *經濟史B
2003年
82
060122 國際關系與中外關系史B
2003年
83
060123 地區國別史B
2003年
0601 考古學▲*
84
060100 考古學
學位[2011]51號
0602 *史▲*
85
060100 *史
學位[2011]51號
0603 世界史▲*
86
060300 世界史
學位[2011]51號
07 理學
0701 數學▲
87
070101 基礎數學
88
070102 計算數學
89
0701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90
070104 應用數學
91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2 物理學▲
92
070201 理論物理
93
070202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94
070203 原子與分子物理
95
070204 等離子體物理
96
070205 凝聚態物理
97
070206 聲學
98
070207 光學
99
070208 無線電物理
100
070220 計算物理學B
2004年
101
070222 納米科學與技術B
2008年
0703 化學▲
102
070301 無機化學
103
070302 分析化學
104
070303 有機化學
105
070304 物理化學
106
070305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107
070320 化學生物學B
2003年
108
070321 應用化學B
2003年
0705 地理學▲
109
070501 自然地理學
2003年
110
070502 人文地理學
2003年
111
070503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8 地球物理學▲
112
070801 固體地球物理學
113
070802 空間物理學
114
070820 空間探測與信息處理技術B
2008年
0710 生物學▲
115
071001 植物學
116
071002 動物學
117
071003 生理學
118
071004 水生生物學
119
071005 微生物學
120
071006 神經生物學
121
071007 遺傳學
122
071008 發育生物學
123
071009 細胞生物學
124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25
071011 生物物理學
126
071020 生物醫藥工程B
2005年
0713 生態學▲*
127
071300 生態學
學位[2011]51號
0714 統計學▲*
128
071400 統計學
學位[2011]51號
08 工學
0801 力學▲*
129
080101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130
080102 固體力學
131
080103 流體力學
132
080104 工程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133
080201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134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2003年
135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136
080204 車輛工程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137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138
080502 材料學
139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40
080701 工程熱物理
141
080702 熱能工程
142
080703 動力機械及工程
2003年
143
080704 流體機械及工程
144
080705 制冷及低溫工程
145
080706 化工過程機械
0808 電氣工程▲
146
080801 電機與電器
2003年
147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48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149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50
0808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151
080820 脈沖功率與等離子技術B
2003年
152
080821 汽車電子工程B
2004年
153
080822 電力建設與運營B
2005年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
154
080901 物理電子學
155
080902 電路與系統
156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157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158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159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160
081103 系統工程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61
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
162
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163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164
081220 信息安全B
2003年
165
081224 圖像傳播工程B
2005年
166
081225 安防應急信息技術B
2008年
0813 建筑學▲*
167
081300 建筑學
學位[2011]51號
0814 土木工程▲
168
081401 巖土工程
169
081402 結構工程
170
081403 市政工程
2003年
171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學位[2006]3號
172
081405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173
081406 橋梁與隧道工程
學位[2006]3號
0815 水利工程▲
174
081501 水文學及水資源
175
081502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176
081503 水工結構工程
177
081504 水利水電工程
178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79
081520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B
2003年
180
081521 水信息學B
2003年
181
081522 水務工程及管理B
2003年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182
081601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183
081602 攝影測量與遙感
184
081603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185
083001 環境科學
186
083002 環境工程
0833 城鄉規劃學▲*
187
083300 城鄉規劃學
學位[2011]51號
0834 風景園林學▲*
188
083400 風景園林學
學位[2011]51號
0835 軟件工程▲*
189
083500 軟件工程
學位[2011]51號
10 醫學
1001 基礎醫學▲
190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91
100102 免疫學
192
100103 病原生物學
193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94
100105 法醫學
學位[2006]3號
195
100106 放射醫學
學位[2006]3號
196
100107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學位[2006]3號
1002 臨床醫學▲*
197
100201 內科學
198
100202 兒科學
199
100203 老年醫學
2003年
200
100204 神經病學
201
100205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202
100206 皮膚病與性病學
203
100207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204
100208 臨床檢驗診斷學
205
100210 外科學
206
100211 婦產科學
207
100212 眼科學
208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學
209
100214 腫瘤學
210
100215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2003年
211
100216 運動醫學
212
100217 麻醉學
213
100218 急診醫學
2003年
1003 口腔醫學▲
214
100301 口腔基礎醫學
215
100302 口腔臨床醫學
216
100320 牙體牙髓病學B
2003年
217
100321 牙周病學B
2003年
218
100322 口腔粘膜病學B
2003年
219
100323 口腔頜面外科學B
2003年
220
100324 口腔修復學B
2004年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21
100402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222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
223
120120 電子商務B
2005年
224
120121 城市系統工程B
2005年
225
120122 服務科學B
2006年
1202 工商管理▲
226
120201 會計學
227
120202 企業管理
228
120203 旅游管理
229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
230
120220 市場營銷管理B
2003年
1204 公共管理▲
231
120401 行政管理
232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233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
234
120404 社會保障
235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
236
120420 公共經濟管理B
2003年
120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237
120501 圖書館學
238
120502 情報學
239
120503 檔案學
240
120520 出版發行學B
2003年
241
120521 信息資源管理B
2003年
242
120522 古籍整理與保護B
2008年
專業學位
1
4501 臨床醫學博士
2
5001 口腔醫學博士
[24] 

注:1、表中▲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B為自設博士學位授權點,*為當年新增。

碩士點

學科門類
一 級 學 科
57個
01 哲學
0101 哲學▲
02 經濟學
0201 理論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
03 法學
0301 法學▲
0302 政治學▲
0303 社會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04 教育學
0401 教育學▼*
0402 心理學▼*
05 文學
0501 *語言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0504 藝術學▼*
06 歷史學
0601 歷史學▲(一級學科調整為學科門類,暫時保留自設學位點)
0601 考古學▲*
0602 *史▲*
0603 世界史▲*
07 理學
0701 數學▲
0702 物理學▲
0703 化學▲
0705 地理學▲
0708 地球物理學▲
0710 生物學▲
0712 科學技術史
0713 生態學▲*
0714 統計學▲*
08 工學
0801 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3 光學工程▼*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8 電氣工程▲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3 建筑學▲*
0814 土木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0822 輕工技術與工程▼*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1 生物醫學工程▼*
0833 城鄉規劃學▲*
0834 風景園林學▲*
0835 軟件工程▲*
10 醫學
1001 基礎醫學▲
1002 臨床醫學▲*
1003 口腔醫學▲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1006 中西醫結合
1007 藥學▼*
1008 中藥學▼*
1011 護理學▼*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13 藝術學
1301 藝術學理論▼*

注:表中▲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為當年新增。

國家重點學科一覽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
理論經濟學
生物學
水利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
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
金融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國際法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現當代文學
*古代史
世界史
基礎數學
凝聚態物理
無線電物理
分析化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口腔基礎醫學
社會保障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
憲法與行政法學
思想政治教育
*古代文學
法語語言文學
空間物理學
內科學(心血管病)

博士后流動站
武漢大學是國家1985年首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校之一。現有*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3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武漢大學*精品課程有65門,省級精品課程有95門。

*精品課程

序號名稱獲獎級別獲獎年度創建教師
1數學物理方法*/省級2004/2004姚端正
2*哲學史*2005李維武
3毛澤東思想...*2005丁俊萍
4海商法*/省級2007/2007張湘蘭
5新聞采訪學*2007羅以澄
6微機系統與...*/省級2010/2008吳產樂
7行政學原理*2008丁煌
8西方文化概論*2008趙林
9宗教學概論*/省級2008/2007段德智
10信息檢索國...*2010黃如花
11目錄學概論*/省級2004/2004彭斐章
12國際公法*2010余敏友
13金融工程*2007葉永剛
14工程水文學*/省級2008/2003宋星原
15國際私法*/省級2006/2003黃進
16世界近代史*/省級2010/2010向榮
17物理大地測量學*2007李建成
18地理信息系統*/省級2005/2003胡鵬
19*古代史*/省級2009/2009楊果
20GPS原理...*/省級2006/2006李征航
21攝影測量學*2005袁修孝
22化學工程基礎*/省級2009/2008羅運柏
23編譯原理*/省級2005/2004何炎祥
24公共管理學*/省級2008/2007黎民
25水力學*/省級2006/2005李大美
26法理學*2005汪習根
27動物生物學*/省級2004/2004黃詩箋
28遙感原理與應用*/省級2006/2005孫家抦
29印刷概論*/省級2008/2008萬曉霞
30大地測量學基礎*/省級2009/2008郭際明
31物理化學*/省級2005/2005汪存信
32微生物學*2003/2003沈萍
33口腔生物學*/省級2006/2005邊專
34管理學*/省級2007/2005譚力文
35*現當代...*/省級2008/2005陳國恩
36信息服務與用戶*/省級2007/2007胡昌平
37水利工程施工*2005胡志根
38人力資源管理*/省級2010/2010李燕萍
39測繪學概論*2007寧津生
40廣告經營學*/省級2009/2008張金海 

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
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聲光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醫學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植物發育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水沙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水力機械過渡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口腔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多媒體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中心
有機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
建筑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中心
植物生物技術與遺傳資源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
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環境法研究所
*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國際法研究所
信息資源研究中心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媒體發展研究中心
---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哲學經濟學歷史學
數學物理化學
地理生物學生物科學與技術
人文科學實驗班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兩型社會”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生物醫用材料2011協同創新中心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
農業高效用水協同創新中心*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電動汽車與分布式能源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資源/武漢大學

館藏資源

截止至2013年12月,文獻資源總量達1514.1萬余冊。印刷型文獻共675.9萬冊,其中中文圖書458.1萬冊(含古籍),外文圖書104.9萬冊,中文期刊46.8萬冊,外文期刊44.8萬冊,聲像縮微資料21.3萬冊。電子文獻共838.2萬冊,其中中文電子圖書610.5萬冊,外文電子圖書136.4萬冊,中文電子期刊14.5萬冊,外文電子期刊76.8萬冊。古籍20余萬冊,有300多種收入《*古籍善本書目》,61種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學術期刊

《人文論叢》
《發展經濟學研究》
《武大國際法評論》
《圖書情報知識》

研究成果

“十五”期間,在自然科學領域,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 14 項, SCI 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校在*、二、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并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圖書獎。學校連續六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優良的學術傳統、濃郁的文化底蘊、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充滿活力的創新機制,推動武漢大學取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社會效益顯著,學術影響日益深遠。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到處都留下了武大學人的身影和印記。學校先后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抗SARS多肽藥物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雜交稻、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有關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的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案,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大型漢語工具書《故訓匯纂》、跨學科的 SARS 對策研究等成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標志性成果。

校名拾趣/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的之前的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舊時漢語的書寫順序是從右向左,所以按如今的從左至右的習慣,“國立武漢大學”就成了“學大漢,武立國”,讀來慷慨大氣,意味深長,甚是巧妙。

 關于“學大漢武立國”的理解一般有兩種(實際上意思基本一樣)。“學大漢,武立國”即像漢朝那樣以武立國,很是豪邁。另一種就是把“大漢武”連起來就成了“像漢武帝那樣立國”,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說。這樣理解也同樣豪情萬丈。

 一個大學的名字倒過來讀,也一樣意味深長,磅礴大氣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這也是武大學子一直引以為豪的地方之一。

“學大漢,武立國”這一絕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長吳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參軍參干動員大會上,以《學大漢武立國》(把“國立武漢大學”牌樓按由左至右順序來讀)為題,作精彩講演,使師生員工深受鼓舞。“學大漢,武立國”從此名滿天下。

歷史沿革/武漢大學

歷史變遷

武漢大學的歷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1902年更名為方言學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學堂為基礎,于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大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并,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7月,國民政府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為近代**批國立綜合性大學,后與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并稱為“五大名校”。1932年春,全校師生遷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戰爭期間,武漢大學遷至四川樂山。1946年10月遷回武昌珞珈山。1928年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1948年,英國牛津大學致函國民政府教育部,確認武漢大學文理學士畢業生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級生地位”。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 ,武漢大學成為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的重點文理綜合大學。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最杰出的大學之一”。

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孕育了光榮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形成“和而不同”的獨特辦學風格,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優良校風。珞珈山上風云際會,響遏行云;巨星閃耀,光照寰宇。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圣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新*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2003年武漢大學110年校慶之際,丁肇中等來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陸珞珈講壇,武漢大學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學術殿堂的魅力。

鼓勵與鞭策

1937年12月,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來到武漢,次年5月移居珞珈山,并接見美國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諾。在武漢大學期間,他三次給武漢大學學生作演講。
1954年2月28日,羅榮桓元帥回母校視察。
1955年4月15日和1962年3月14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班禪大師兩次訪問武漢大學。
1958年9月12日,毛澤東主席親臨武漢大學視察,下午7時20分,毛澤東主席來到武漢大學校辦工廠,并和在工廠實習的學生親切握手,7時50分,毛澤東主席接見武漢大學等學校的師生員工共13,000余人,這是武漢大學校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1963年11月5日,*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訪問武漢大學,并在其抗戰時的舊居前留影。
1964年11月4日,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阿富汗國王查希爾及王后訪問武漢大學。
1980年11月6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丕顯視察武漢大學。
1983年11月15日,老校友伍修權將軍回武漢大學祝賀校慶。
1988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視察武漢大學。
1990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來武漢大學檢查工作。
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時接見我校博士生游景玉。
1993年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祝賀武漢大學建校100周年。江澤民同志的題詞是:發揚優良傳統,培養優秀人才。李鵬同志的題詞是:大膽改革,開拓前進。
2003年武漢大學 110 年校慶之際,丁肇中等來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陸珞珈講壇,武漢大學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學術殿堂的魅力。
2006年法國總統希拉克參觀武漢大學,稱樹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

校史年表

清朝

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自強學堂,開設方言(即外國語言)、算學、格致、商務四門,專門培養外語和商務人才。武漢大學校園地圖

1896年,礦務、化學學堂并入自強學堂。

1902年,自強學堂遷至武昌東廠口,改名為方言學堂。

1911年,方言學堂被迫停辦。

民國
1913年,以原方言學堂的校舍、圖書、師資為基礎,改建成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設英語、博物、數學物理、歷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為8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

192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改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1924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

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國立商科大學、省立醫科大學、省立法科大學、省立文科大學以及私立文華大學等合并,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

1928年,改組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理、工、法四個學院。

1932年,由武昌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農學院,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以及2個研究所的綜合性大學。

1938年,學校西遷四川樂山,農學院并入中央大學。

1946年,恢復農學院,設立醫學院,武漢大學遷回武昌珞珈山。設有文、法、理、工、農、醫6個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

新*
1950年,湖南大學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土木系水利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漢大學醫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合并成中南同濟醫學院(現同濟醫科大學)。

1952年,河南大學等校的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武漢大學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學院。武漢大學農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湖北農學院合并成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哲學系并入北京大學,礦冶系調入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

1953年,工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華中工學院(后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

1954年,水利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武漢水利學院(后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并入新武漢大學)。

1956年,恢復哲學系。

1958年,恢復外文系。

文革時期
1966年,在鄂西北襄陽隆中建立襄陽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荊州地區建立沙洋分校。

新時期
1977年,襄陽分校、沙洋分校停辦。 

1978年,從理科中分出三個新系,即計算機科學系、空間物理學系、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系。 

1984年,成為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學院。 

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為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成立法學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建筑學系。 

1990年,成立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1992年,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1993年,百年校慶盛典。 

1994年,空間物理學系與無線電信息工程學系合并,成立電子信息學學院。 

1995年,成立新聞學院。 

1996年,成立旅游學院、律師進修學院、哲學學院。 

1997年,成立文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院、化學學院。 

1998年,成立歷史文化學院、留學生教育學院。 

1999年,院系重組,由16個學院、3個直屬系改組為9大學院,即:人文科學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大眾傳播與知識信息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2000年8月2日,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成組建新的武漢大學。分稱為文理學部(1區)、工學部(2區)、信息學部(3區)和醫學部(4區)。

知名校友/武漢大學

兩院院士
查全性 電化學家,*科學院化學部院士(1980年當選)
楊弘遠 著名生物學家、植物學家,*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
卓仁禧 高分子化學家,*科學院化學部院士(1997年當選)
李德仁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科學院地學部院士(1991年當選)、*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 部院士(1994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當選)
鄧子新 微生物學家,*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6年當選)
張俐娜 高分子化學家,*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2011年當選)
龔健雅 遙感測繪學家,*科學院地質學部院士(2011年當選)
舒紅兵 細胞生物學家,*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2011年當選)
張蔚榛 農田水利工程專家,*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1997年當選)
寧津生 大地測量專家,*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1995年當選)
劉經南 大地測量學專家,*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1999年當選)
張祖勛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2003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5年當選)
茆智 農田水利學專家,*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2003年當選)
朱英國 植物遺傳育種專家,*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院士院士(2005年當選)
李曉紅 *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2011年當選)
李建成 測繪學家,*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 (2011年當選)
教育家
楊小凱 經濟學家,1982年被武漢大學聘為助教、講師,兩次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和2003年)
黃進 著名國際法學家,*政法大學現任校長
袁浚 *體育教育家,1934和1946年武大聘為教授,體育、衛生主任
胡庶華 教育家,曾任武漢大學總務長兼教授

姓名備注
辜勝阻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劉亞洲國防大學政委,上將
萬鄂湘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較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銳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
孫志軍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楊勝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生常務副主任
鮑紹坤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
卡里姆·馬西莫夫前哈薩克斯坦總理(2007--2012)(2014-- ) 
盧雍政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汪鴻雁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周本順河北省委書記  
肖志恒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唐軍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
甘霖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李春明湖北省委常委、秘書長
王艷玲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熊選國新疆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李金早廣西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
阮成發
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李軍貴州省委副書記
楊光洪
黑龍江省委原副書記
薛曉峰中山市委書記
余遠輝南寧市市委書記、常委 
謝志剛廣西編辦主任、原河池市長
朱勝運萊蕪市委副書記
鹿心社江西省政府省長
許前飛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孫志剛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劉寧水利部副部長
周建環保部副部長
胡保林
環保部副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
寧遠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原副主任
張野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
陳小江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郭生練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斌湖北省政府副省長
洪峰
北京新機場項目牽頭領導,原北京市副市長 
雷元亮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
劉西堯
教育部原部長
陳俊勇國家測繪局原局長
楊純衛生部原副部長
李建明荊州市市長
李慶雄潮州市代市長
周霽十堰市市長
金學峰西安市副市長
王玉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周天鴻廣東政協副主席
陶凱元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徐志純
浙江人大原副主任
周宜開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陳春林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仇小樂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吳秀鳳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王振有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胡振鵬
江西人大原副主任
孫用和江西人大副主任
龐道沐
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
謝曉堯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林棲鳳海南省政協副主席
林炎志吉林省政協常委副主席
姓名
備注
韓德培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法學家
譚崇臺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經濟學家
馬克昌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刑法學家
彭斐章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圖書館學家
陶德麟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徐顯明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法學會副會長
黃進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政法大學校長
李龍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法學家
馮天瑜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歷史文化學家
劉綱紀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家、美學家
宗福邦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漢語言文字學教授
易中天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姓名
備注
張振高
*保利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程念高
*華電黨組成員、總經理
郭濤
*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
那希志
*華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舒印彪
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王炳華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于崇德
*國電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王振有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雷軍小米科技創始人,金山軟件董事長
陳東升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人文底蘊/武漢大學

一個傳統

寬容自由。武大悠久的歷史成就了她深厚的人文底蘊,百年沉淀下來的是武大人心中堅守的寬容與自由。三四十年代,這里既有聞一多這樣的斗士學者,也有陳源這樣的紳士教授,有黃綽這樣的國學大師,又有周鯁生這樣的法學至尊。曾任武大教務長的美學家朱光潛把教育的本質歸結為“寬大自由”,他說過:“‘寬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學’為基,以‘守義’為的。”武大的老師崇尚學術民主,崇尚學術自由,所以他們的觀點永遠百花齊放,見解往往標新立異;武大學子則塑造了校園里自由的學習氛圍,在情人坡晨讀、在樟樹林自習,學無定處,學無定時,學無止盡。

二種美麗

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古樸凝重的建筑。東湖之濱、珞珈山下的武大校園,滿園蒼翠,桃紅櫻白,鳥語花香;建筑群歷史古樸典雅,巍峨壯觀;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氣勢雄偉。正因為她如畫的風景,武漢大學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之一”。不少武大學者在他們的學術論文后面都愛寫下“于珞珈山”的字樣,意思好像是說于好山好水之間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會染上幾分山水自然的靈秀之氣。30年代,曾在武大文學院任教多年的大學手蘇雪林就說過,她的那些關于《紅樓夢》的駭世驚俗的高論,都得益于己于珞珈山:沒有山風呼嘯,何來清逸高論?不過,相對于秀麗的自然風光,武大人更愿意提及它古樸凝重的建筑,厚厚的墻體與靈巧景致的飛檐,使整個校園彌漫著一股濃郁的古典之美。再加之每個建筑背后的必蘊藏著一段特殊的歷史,走入其中心中會不自覺地增添幾分厚重與責任。

三月櫻花

在許多人的眼中,櫻花似乎已經成為武大的校花,路過買張明信片也必須要買有櫻花的。那些爛漫成串的櫻花將三月的武大映成粉色,十多天的花期,使她們的絢爛更顯得彌足珍貴,只有親自在櫻花城堡下走過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那種浪漫。年復一年的,無數的學子為她慕名而來,同樣被櫻花和老齋舍吸引著的還有上萬的武漢市民,在櫻花節期間的武大倒更像是一個公園,擁擠的人群不斷地涌入花樹與街道之中,然而武大以她廣博的胸懷包容了這一切,無盡的人流,還有遠去的歷史。

 武漢大學的櫻花已經有著很長的歷史,更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關于武大櫻花多數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軍人栽種的那種認識狀態上。因此美麗的櫻花雖然渲染春色,給了人們美的享受,但也帶了一些“煩惱”。有人認為櫻花是國恥的象征,有人說不要把櫻花復雜化;有人說武大因櫻花而美麗;也有人說櫻花因武大才迷人。 

來源
1939年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小日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至今那些日軍栽種的櫻花樹都早已老死。)
現在的櫻花樹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周恩來總理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1982年,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又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株式會社內*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贈送櫻花樹苗200株。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于此。
1989年春,武大園林科從東湖磨山植物園引進云南櫻花16株栽植在校醫院前公路北側。1991-1993年,這些櫻樹共生櫻苗近600株。
 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農科院研究員張朝臣研究出試管櫻花,大大縮短了櫻花的生長、開花時間,很快受到園林部門的青睞。 

現狀
本來櫻花只在老齋舍前有栽種,80年代,武漢大學綠化委員會成立后,對校園內的櫻花樹進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擴大了櫻花的栽植地段,使櫻花樹從櫻花大道及其道下的廣闊地帶,逐步擴展至鯤鵬廣場、第四教學樓、人文科學館以及行政大樓等處。
武大還經常將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種櫻花品種贈送給其他兄弟院校和社會單位,如1988年就轉讓16株名貴品種垂枝櫻花給當時的中南財經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在財大的思園落戶生根,1991年又轉讓200多株3個種、近10個品種的櫻花樹苗給北京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園。現在,武大園林部門正在繼續努力采取有力技術措施,保護櫻花,并不斷繁殖和培育新的櫻花品種,以求更進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園。
 時至今日,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即江戶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桃(經常被誤稱為云南櫻花)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 

分布
在武大校園里,除櫻園外,第四教學樓、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校醫院一帶以及工學部主教學樓、信息學部星湖、醫學部等處皆有櫻可賞。而較佳的賞櫻地點,還是莫過于“櫻園”,這片直接以“櫻”命名的園區了。櫻園一帶以小日櫻花為主,收集了早櫻、晚櫻和垂枝櫻等共6種10余個佳品的櫻花,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枝、干多異且花期不同。每當寒冬過后,梅花凋謝之時,早櫻開放,繼而小日櫻花、垂枝櫻花、晚櫻等開放。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游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癡,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
現在武漢大學行政樓旁的櫻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點。 

美譽
武漢大學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武大不僅有濃厚的學術氛圍,而且美麗的武大校園更是名聲在外,被譽為全國最美的大學校園。而武大櫻花就是其中較為美麗的一景!
 武大櫻花開于三月中旬,至下旬較為鼎盛,花期較短,僅13-20天左右。每年櫻花盛開之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游人旅客如織如潮,有百萬以上的游客慕名而來。櫻花大道旁摩肩擦踵,櫻花紛飛,好不美麗!武大校園內的櫻花最早由侵華戰爭時期占領武漢大學的日本軍人所種植,武漢三鎮光復后,武大的師生們又引進了更多的櫻花品種,經過多年來的培育已經形成很大的規模。每當三月,校園就成為了櫻花的海洋,各地的游人們紛紛前來觀看,而學校也會在下旬舉辦櫻花節,組織學生們為游客服務,櫻花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游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癡,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 

櫻花與愛國
每年因觀賞櫻花期間都會發生一些能引起大討論的事件。2009年的“和服母女”就是一個代表性事件。
櫻花只是櫻花,可人們會不自覺的把它和歷史、民族、愛國等捆綁在一起,讓櫻花有了許多不能承受之重。
“櫻花美景”與“民族情緒”、“感性”與“理智”每年都會在櫻花盛開的時候發生激烈的“碰撞”。
 電視、門戶網站(論壇)等各種媒體,通過轉載、專題、討論、視頻總是把“櫻花與愛國”變成社會的聚焦點。因此引發了無數次的“口水戰” 

武大櫻花的歷史
20世紀30年代,初創的國立武漢大學在珞珈山大興土木,辟山建校,逐漸將這片原本亂石叢生、墳冢遍地的荒山野嶺,變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校園。經過9年的植樹造林,珞珈山林木蔥蘢,花叢掩映,成為華中較好的植物園,被郭沫若盛贊為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然而,正當武大的發展勢頭蒸蒸日上之時,日寇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軍隊節節敗退,半壁河山很快淪于敵手。至1938年初,武漢形勢吃緊,武漢大學亦是岌岌可危。這時,郭沫若來到武漢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并于4月底住進了珞珈山。而在此時,為了躲避戰火,武大正在舉校西遷到他的家鄉-四川樂山。10月底,武漢三鎮淪陷,武大珞珈山校園亦遭日軍侵占。
后來,郭沫若在其回憶錄《洪波曲》中寫道:
“在這大學區域還有較好的防空設備,有因山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陣地環列在四周。但卻不曾遭受過一次轟炸。敵人是應該知道這兒是做著軍官訓練團的,有高級的人員集中著,但它卻從不曾投過一次彈,盡管對于武昌城是炸得那樣頻繁,而每次敵機的航路又都要經過這大學區的上空。”
“我們在當時是作著這樣的揣測:無疑敵人是愛惜這個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來讓自己來享福。
“這揣測,后來是猜中了。敵人占領了武漢之后,把大學區作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軍攻占武漢前夜,九江的日寇華中派遣軍前方指揮所畑俊六(甲級戰犯,戰后被判處死刑)向所屬部隊下達了進占武漢及入城后的注意事項,其中第11項規定:“須保護漢口、漢陽、武昌的建筑物、廟宇、大學、圖書館、博物館(見附表所列)。”在這張附表中,“武漢大學”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項又指出:“武漢有各國租界及使館,本軍一舉一動世界矚目,因此正是以實際行動宣揚皇威,使其理解皇軍真姿的絕好時機,所以每人對此務須慎戒,且鑒于過去之教訓,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漢為本軍今后長駐和作戰之基地,一切建筑、設施,嚴禁破壞。”由此可見,懾于由諸如南京大屠殺等“過去之教訓”所激起的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日軍在侵占武漢之后,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大規模屠殺行為;而出于自行享用之目的,日軍果然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辟為其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當武大校長王星拱和遷校委員會委員長楊端六率領較后一批師生離開珞珈山前夕,曾委托以湯子炳(又名湯商皓)先生為首的五位教職工留守護校。湯商皓193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系,后東渡日本留學深造;1937年抗戰爆發后,攜其日本夫人鈴木光子回國,并返校任教;抗戰勝利后去臺灣參加接收工作,后又輾轉任教于臺北各大專院校;1979年赴美國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湯老回到闊別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參觀訪問,其間負責接待的校友總會劉以剛老師,曾委托當時一道陪同的、湯老當年的同窗學友張培剛先生問及武大校園內櫻花樹的來歷,并請求湯先生將此事寫成文章。湯先生回美國數月后,寄來一篇《1985年回國重游珞珈母校武大憶往感懷記》,詳細敘述了這段歷史,以當事人對自己親身經歷的珍貴回憶材料,彌補了抗戰期間珞珈山這段史實的不足。
據湯先生回憶,在武大西遷前夕,“王校長及端六師以予頗諳日語,命予與總務處三人、秘書處一人,共予凡五位同仁留在武漢守校。予再三堅持不準,乃嚴令留守,并謂國難如此,能保全一部分艱難締造之校舍便是替國家保留一部分莫大之元氣。情辭懇切,予乃臨危受命”。武漢淪陷前夕,湯商皓等人避入漢口法租界,后來被捕,“終由鈴木以日婦身份出面營救”;一個月后,經鈴木接洽,他們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視校園”。湯到校后發現,“校區內駐一日軍聯隊,聯隊部設于文學院”,在見到聯隊長憶酋荒原大佐(相當于*的上校團長)之后,“由予介紹各人身份及來此目的(不時由鈴木代為補充說明),其要義為日軍此次進入中華乃為謀同文同種之中日兩國親善提攜,共存共榮(照抄日寇宣傳口氣),非以中華人民及文物為敵(日軍一再標榜此點)。
國立武漢大學為華中較高學府,*文化及學術發揚茲長之所系,此乃與日本國立各帝國大學之報國宗旨相若,將來在學術界大可彼此提攜,以發揮東洋文化領導全世界。現武大師生雖已他遷,而在此湖山勝地留下之壯麗建筑物及一部分教學設施,皆屬*之精華與人民血汗之結晶。為保全此優美之湖山與優良中華之文物,務請一本親善之旨,善為維護,以發揚貴‘皇軍’之武德。至現駐此之貴聯隊官兵不過千余人,城內現成之營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調整陸續遷讓若干校舍,以資保全原貌云云”。
“荒原聞之點首者再,昂言戰勝國對戰敗國之物品,得視為戰利品,可自由處理,不過建筑物可另作別論。貴校之圖書儀器均早遷走無余,已無一長物可供君等留念者。但為同情君等,可考慮將自天地元黃至辰宿列張之15棟學生宿舍之大部分官兵先行調遷城內,宿舍可空出大半。至于文、理、工學院已均由華中派遣軍大批文職人員使用,教授宿舍皆由高級官員居住,自能小心維護。至于飯廳樓上樓下,現為野戰醫院,不便他遷。總之,‘皇軍’對于無抵抗性之非軍事設施決無意破壞。尤其對于此山明秀水之高級學府校園的一草一木,當善加愛護,君等可大放心。緩請實地看看何如?惟部隊調動頻繁,本人駐房時可留言,接防者照樣注意,屆時君等可再來探訪云”。
湯商皓隨即驅車巡視校園,在山后教授宿舍,“只見各門前均有一、二士兵進出”,“繼至附中,見軍車云集,已為車輛調度場。至原郵局附近,則已為一片馬廄。飯廳樓下之原室內運動房已成為一軍官俱樂部。大好湖山,不久以前弦歌傳道授業之地,忽一變而為柳營黷武之場,感喟曷已!”
數月后,湯商皓聞知珞珈山駐軍換防,于是“與原班人員重往探訪,接見者乃一文職武官高橋少將,因駐軍減少,校園已成為辦理后勤之地區,其態度較為和善。暢言對此一較日本日光、箱根之風景優美的文化地區,當盡力加以保護。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點綴,可自日本運來櫻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調。繼引予等至文學院前,遙指將栽植櫻樹之處所”。湯商皓對此心有不滿,但又不能公開反對,于是針鋒相對地提出:“可同時栽植梅花,因*人甚愛梅也(予意,櫻為彼之國花,梅乃我國國花)。”但是高橋卻回答:“櫻苗易得,梅種難求,明年今日君等可來此賞櫻。”這就在實際上否定了湯的意見。
從湯先生的以上回憶中,我們可以推算出,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的時間,最早應是在1939年。一般認為,日軍在此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住在這里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占領之意。因此,珞珈山的這*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征;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據當時留守校園的武大老一代園林工人回憶,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1947年9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國軍將領張軫師長***地下黨策反,于3月份投誠后表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櫻花樹得以保存。
1957年,武漢大學主管部門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同時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櫻樹。由于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種下的*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因此,我們今天在武大櫻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種了,而多為原種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來,武大園林工人還不斷對其進行補栽。
日本國的櫻花再次來到武大珞珈山,已經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這次已非國恥的印記,而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種植在玉淵潭、植物園及陶然亭等京城幾大公園里(雖然呵護有加,但絕大部分櫻花還是死去了),100株植于周恩來曾居住過的南京梅園新村;由于周恩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于是中央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栽植于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
1983年1月15日,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的遷先生向當時在京都大學學習的武漢大學生物系教師王明全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經王明全轉贈給學校后,栽植于楓園三舍南側公路邊和櫻園附近,1986年全部開花。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株式會社內*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率團訪問武漢大學,贈送櫻花樹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區苗圃,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武大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于此。
80年代,武漢大學綠化委員會成立后,對校園內的櫻花樹進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擴大了櫻花的栽植地段,使櫻花樹從櫻花大道及其道下的廣闊地帶,逐步擴展至鯤鵬廣場、第四教學樓、人文科學館以及行政大樓等處。1989年春,武大園林科從東湖磨山植物園引進云南櫻花16株,栽植在校醫院前公路北側。1991-1993年,這些櫻樹共生櫻苗近600株。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農科院研究員張朝臣研究出試管櫻花,大大縮短了櫻花的生長、開花時間,很快受到園林部門的青睞。時至今日,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櫻花和云南櫻花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
總之,自1939年櫻花在珞珈山落戶,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多年來,武大幾代園林工人對其精心培育,并為此耗費了大量心血。櫻花的栽培管理、育種已成為武大園林工作者傳統研究方向,并在人為“延長”櫻花花期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武大還經常將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種櫻花品種贈送給其他兄弟院校和社會單位,如1988年就轉讓16株名貴品種垂枝櫻花給當時的中南財經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在財大的思園落戶生根,1991年又轉讓200多株3個種、近10個品種的櫻花樹苗給北京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園。現在,武大園林部門正在繼續努力采取有力技術措施,保護櫻花,并不斷繁殖和培育新的櫻花品種,以求更進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園。

后記 

有人說,武大櫻花,是一種“恥辱”,日侵華的“罪證”,其實櫻花只是讓我們聯想起了屈辱的歷史,櫻花本身是無罪的,我們不能在櫻花上面泄恨已表心中的愛國(日軍栽種的櫻花樹早已死去,現在的櫻花其實是中日友好的象征)。對于歷史,我們要永遠牢記;對于未來,我們要用開闊的胸懷去迎接,而不是“仇恨”,因為,世界需要和平!

四大名嘴

 大學必有大師,進入武大以后,你就會發現這里的大師比傳說中的要更多。“名嘴”是民間的法,四個也只是泛指,但被普遍認可的是“唐詩宋詞大師”李敬一、“西方哲學王子”趙林、“社會剖析師”尚重生和“德國史專家”李工真。他們的公共選修課都會用上文理學部較大的教室,有時其余教室的板凳也會被借來一大半,通常來聽他們講座的還有不少校外人士。

五大校區

合并以后的武大由五大校區組成,它們分別是文理學部、信息學部、工學部、醫學部,和國際軟件學院和藝術系遷入原湖北經濟學院所在地。前四個校區指的是2000年合并前的四個學校的舊址,文理學部也稱本部。四個校區相互獨立也相互聯系,各校區的路名和園名至今還未統一,文理學部和工學部緊挨在一起,而醫學部較遠,步行至文理學部需15分鐘。

類似“武漢大學”
與“武漢大學”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