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地方導航 > 廣東導航

荔灣區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荔灣區
網站熱點:
工作機構,荔灣,通知公告,政務公開,繁體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1:26
網站介紹: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是由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主辦,荔灣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承辦的綜合性政府門戶網站,是全區性政務公開的電子媒體,聯系全區企業和市民的紐帶,政府電子服務的載體,其主要目的是整合全區的政府信息資源,為公眾獲取政務信息和享受政府網上服務提供*便利。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網站的信息內容主要分為五大版塊,分別是: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民互動、感知荔灣、工作機構。
網站百科

歷史/荔灣區

荔灣,舊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
(一)原荔灣區
2000年,荔灣區轄12個街道。總人口474830人,各街道人口:金花街道49803、嶺南街道34699、南源街道55749、彩虹街道44911、多寶街道37035、龍津街道39517、西村街道39129、站前街道33771、沙面街道4456、逢源街道54029、昌華街道33327、華林街道48404。(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如今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2年,荔灣區轄13個街道(沙面、華林、多寶、昌華、逢源、龍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嶺南、橋中)。
2004年,荔灣區轄13個街道:
沙面街道:轄翠洲、鵝潭2個社區。
嶺南街道:轄揚仁東、揚仁西、故衣街、十三行、冼基、沙基、清華、清平、和平、聯慶10個社區。 華林街道:轄光復、德星、荔廣、寺前、鴻昌、彩園、興賢、曾巷、連登、下九、懷遠、福安、河傍、湛露14個社區。
多寶街道:轄恒寶、蓮塘、泰華、*、叢桂、黃沙、寶源、新風、至寶、恩寧、誼園、天佑12個社區。
昌華街道:轄荔湖、如意坊、逢慶、昌華苑、涌邊、西關大屋、泮塘7個社區。
逢源街道:轄惠城、泰興、源勝、華貴、何家祠、耀華、厚福、馬基涌、隆城、富力東、富力西、公壽里、梁家祠、逢源北14個社區。
龍津街道:轄人民中、六甫、三元坊、龍津東、長壽、華福、洞神坊、洪壽、錦龍、都堂、龍翔11個社區。
金花街道:轄三甫、桃源、錦繡、和安、蟠虬、吉祥、隆慶、龍源、世紀、陳家祠、小梅、林苑12個社區。
彩虹街道:轄荔溪、幸福、環彩、冼家莊、荔景、中興、西園、周門、黨恩、寶石、園中園11個社區。
南源街道:轄西場、和平南、南岸、風雨亭、源溪、環翠園、和平新村、電業、青年、西焦、澳口、塘前新、荔港南灣13個社區。
西村街道:轄西灣、大崗元、長樂、西灣東、廣雅、環市西苑、增埗、協和8個社區。
站前街道:轄站西、克山、西站、陳崗、流花、僑苑6個社區。
橋中街道:轄東海、坦尾、河沙、恒海、頤和、長安6個社區。
(二)原芳村區
芳村原是一片古海。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芳村地區屬南海郡。
至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芳村分屬番禺縣、南海縣管理。民國26年(1937年),芳村陸續劃歸廣州市。
1950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為加強市郊農村領導,在東南郊建立新滘區,北郊建立白云區,南郊建立芳村區,芳村開始成為區一級行政單位。
1954年,中共廣州市委撤消芳村區建制,原芳村區農業口并入新滘區,居民劃入河南區(今海珠區)。
1957年,市政府決定,將白云、黃埔、新滘(含芳村)三個區,合并成為廣州市郊區。
1958年,原屬南海縣的海南、海北、海中、龍溪、增滘、五眼橋及沙貝、橫沙等地劃歸廣州市,郊區進一步擴大。同年,郊區成立了鶴洞、新滘、黃埔、沙河、三元里、石井、江村、石龍、人和、太和、竹料、鐘落潭、羅崗、九佛等十四個農村人民公社。原南海縣之海龍圍及五眼橋等地歸鶴洞人民公社管轄,芳村地區由芳村鎮及鶴洞人民公社兩部分組成。
1960年,市政府成立芳村城市人民公社。后改芳村區,成立“芳村區人民政府”,實行區一級行政體制,但1962年又合并劃歸回廣州市郊區。
1984年,芳村地區成立鶴洞區公所,后又改為“東漖鎮人民政府”。芳村地區劃分為城鎮、農村兩部分。
1985年,因市區發展,政府把廣州市劃分為八個區,即:越秀、東山、荔灣、海珠、白云、黃埔、天河、芳村。
2005年5月起,將其與舊荔灣區合并,“芳村區”行政區劃取消。
(三)現荔灣區
2005年4月28日,撤銷廣州市芳村區,將原芳村區的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荔灣區轄22個街道(沙面、華林、多寶、昌華、逢源、龍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嶺南、橋中、沖口、花地、茶滘、白鶴洞、石圍塘、東漖、東沙、海龍、中南)。

區劃/荔灣區

荔灣

華林街道位于荔灣區的西南部,東起人民路,西至寶華路,南到和平路,北連長壽路。面積0.72平方千米,居民2萬多戶,人口近6萬,轄14個社區。辦事處駐十八甫北曹基直街81號。
逢源街道位于廣州市荔灣老城區的中部,東起康王路,西至龍津西路,南接長壽西路,北達中山八路。面積0.78平方千米,人口近7萬。辦事處駐華貴路華貴橫街25號。
龍津街道位于荔灣區的東部,東起人民路,西至康王路,南達長壽路,北連中山七路。辦事處駐光復中路299-301號。
彩虹街道位于荔灣區中部。面積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萬人。辦事處駐中山八路周門街80號。
多寶街道辦事處駐恩寧路多寶坊23號。
嶺南街道辦事處駐十八甫南路冼基東24號。
西村街道位于荔灣的西北部,東與流花商業區相連,南聯西關腹地,西倚珠江與南海市相望,北鄰白云區石井鎮。面積3.27平方千米,占荔灣總面積的27.71%;人口8.4萬人。辦事處駐協和路1號。
南源街道位于荔灣區的西北部。面積1.85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辦事處駐南岸路馬塘坊23號。
金花街道位于荔灣區東北部,東、北鄰接越秀區,西與彩虹街相接,南與龍津街、逢源街相接。面積1.168平方千米,人口6萬多人。轄12個社區。辦事處駐西華路金花直街蟠虬街100號。
昌華街道位于荔灣區的西部。東起龍津西路、恩寧路,西臨珠江邊,南接蓬萊路,北達中山八路。辦事處駐龍津西逢源南63號。
沙面街道位于荔灣區的西南部,東西面被沙面河圍繞,北與六二三路隔河對望,南接珠江,為一座孤島。辦事處駐沙面大街8號。

芳村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35號):將原芳村區的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
芳村區位于廣州市西南端。北、東面臨珠江(南航道),與白云區石井鎮、荔灣區、海珠區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與番禺區大石鎮、南海區平洲鎮相鄰;西與南海區鹽步鎮、黃岐鎮接壤。總面積46.2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360。代碼:440107。區號:020。拼音:FangcunQu。
2000年,芳村區轄5個街道、1個鎮。總人口323758人,各街道、鎮人口:花地街道39343、白鶴洞街道41425、沖口街道42512、石圍塘街道63105、茶滘街道37034、東教鎮100339。(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12月29日起,撤銷東漖鎮,設置東?#93;、海龍、中南、東沙4個街道。年底,芳村區轄9個街道(白鶴洞、沖口、茶滘、花地、石圍塘、東漖、海龍、中南、東沙),90個居委會、1個家屬委員會(廣船西部宿舍管理區)、17個村委會:
石圍塘街道:設15個居委會(山村、杉欄、山溪、火車站、南塘、秀水、塞壩口、萬盛、橋東、滘口、芳雅園、芳信、怡福、如意、芳華苑)和2個村委會(山村、五眼橋)。
花地街道:設15個居委會(明心、陸居路、上市、鎮東、新龍沙、外約、中市、民治、全福里、大策、小策、二沙地、怡芳苑、百合園、花海)和1個村委會(花地)。百合園、花海2個居委會是2001年4月5日成立。
茶滘街道:設16個居委會(茶滘、悅成路、茶滘新村、紅棉苑、芬芳、合興苑、穗芳、秋蘭、金蘭、花苑新村、鴻圖苑、大田、春蘭、汾水、永安、葵蓬)和2個村委會(茶滘、葵蓬)。汾水、永安2個居委會是2001年2月9日成立。
沖口街道:設12個居委會(鶴松、沙涌、墩頭、招村、杏花、兄弟園、下市、接龍里、坑口、江興、華麗園、西坑)和1個村委會(坑口)。
白鶴洞街道:設16個居委會(鶴建里、山頂、鶴洞、東塱、金光、金達、金通、金輝、福盛、觀鶴一、觀鶴二、觀鶴三、鶴翔一、鶴翔二、鶴平一、鶴平二)、1個家屬委員會(廣船西部宿舍管理區)和1個村委會(鶴洞)。觀鶴一、觀鶴二、觀鶴三、鶴翔一、鶴翔二、鶴平一、鶴平二7個居委會是2001年3月30日成立。

東漖街道:設10個居委會(東漖;、西塱、康乃馨、松竹坊、東鵬、白鶴沙、花園*、花園第二、花園第三、花園第四)和2個村委會(東、西塱、大花園)。康乃馨、東鵬、花園*、花園第二、花園第三、花園第四6個居委會是2001年6月11日成立。
海龍街道:設2個居委會(海龍、大和)和3個村委會(增滘、海北、龍溪村)。
中南街道:設1個居委會(海南)和2個村委會(海南、海中)。

東沙街道:設3個居委會(環翠、紫翠、紫荊)和3個村委會(東塱、沙洛、南漖)。
2002年,芳村區轄9個街道(沖口花地茶滘白鶴洞石圍塘東漖;東沙海龍中南)
2004年,芳村區轄9個街道。
白鶴洞街道:轄鶴洞、鶴建里、觀鶴一、觀鶴二、山頂、金光、金達、鶴平、鶴翔9個社區;廣船家委會。
沖口街道:轄鶴松、沙涌、華麗苑、杏花、聯合圍、兄弟園、聚龍、羅涌、坑口、匯興10個社區。

花地街道:轄明心路、陸居路、民治、新隆沙、怡芳苑、小策、大策、中市8個社區。
石圍塘街道:轄山村、山溪、杉欄、如意、南塘、秀水、塞壩口、萬盛、橋東、滘口、芳雅苑、逸彩、嶺南13個社區。
茶滘街道:轄茶滘新村、合興苑、汾水、花苑、永安、芬芳、金蘭、葵蓬、紅棉、茶滘、樂怡居11個社區。
東漖街道:轄芳村花園、芳園、康乃馨、東鵬、東漖;、西塱6個社區。
海龍街道:轄增滘、海北、龍溪3個社區。
東沙街道:轄金宇、東塱、南漖;、沙洛4個社區。
中南街道:轄海中、海南2個社區。

2005年4月28日,撤銷廣州市芳村區,將原芳村區的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荔灣區人民政府駐中山七路。對新組建的越秀區和荔灣區的部分邊界線進行了調整。調整前,荔灣區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52萬(2003年)。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荔灣區轄22個街道:沙面街道、嶺南街道、華林街道多寶街道昌華街道、逢源街道、龍津街道、金花街道、彩虹街道、南源街道、西村街道、站前街道、橋中街道、白鶴洞街道、沖口街道、花地街道、石圍塘街道、茶滘街道、東漖街道、海龍街道、東沙街道、中南街道。

人口/荔灣區

2005年末,荔灣區常住戶籍人口70.57萬人,比上年下降0.14%,另有幾十萬的流動人口。出生率6.93‰,人口自然增長率-0.83‰,計劃生育率98.64%。全社會從業人員17.94萬人,比上年下降9.6%;全區登記在冊失業人員4.33萬人,其中“4050”下崗失業人員1.26萬人。2005年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10.8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9.75萬人,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5.71萬人。2009年,全區戶籍人口70.65萬人,戶籍人口出生4597人,比上年減少688人,計劃生育率98.18%,出生率6.7‰,自然增長率-0.75‰,出生人口性別比109。流動人口出生2209人,計劃生育率90.8%。

交通/荔灣區

荔灣區位于*第三大城市廣州市西部,繁華市區之一,老八區之一,地處珠江東、北岸,交通樞紐縱橫交錯;北接火車站、白云機場;南有人民橋、珠江隧道貫通珠江兩岸;西邊有珠江大橋飛架東西,連同南海、佛山;西南有京廣鐵路廣州貨運南站及廣州港新風作業碼頭;更有107國道,廣佛高速連接廣深高速公路,直通香港;廣州地鐵Ⅰ號線及內環高架路縱貫全區,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使荔灣區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為商家必爭之地。荔灣區自古以來即是廣州市最有名的商業繁華區之一。
荔灣區水陸路交通便利,北接廣州火車站、白云機場;南連洲頭嘴碼頭和橫貫珠江兩岸的交通捷徑珠江隧道;西連廣佛、廣清、廣花等公路交通出口;可通世界各地口岸的新風港;在建中的廣州市地下鐵路分別從東西、南北走向橫跨全區。
老城區房屋密集,地面交通僅依賴于中山路、東風路、花地大道等少數幾條主干線,但作為補充,地鐵的出現使得荔灣區的交通問題迎刃而解。地鐵一號線設置的站點幾乎覆蓋了荔灣區的所有商業旺地,并且大大縮短了芳村與老城區之間的距離。在對外交通方面,荔灣區內分布著廣州市的許多大型客運站,這里既有通往省內的各路班車,也有開往全國各地的客車。

政治/荔灣區

荔灣區政府領導班子名單

 職務   姓名          
  區長

  周亞偉          
  常務副區長

  王慎初          
  副區長

 郭興榮
 
陳玉亮
  
 藍小環
 
江東
  
劉瑜梅(女)
  
  鄒璇(女)
  區政府黨組成員

  熊宏輝        

經濟/荔灣區

概況

荔灣區是廣州市商業、飲食服務業、娛樂業、金融業較為集中的繁華市區之一,區內服務設施齊全,服務網絡完善,如歷史悠久、商店林立的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及著名的白天鵝賓館、廣州酒家、南方大廈、清平農貿市場、華林玉器墟等均就坐落其中。
荔灣自古以來商貿繁華發達,擁有清代*外貿通商口岸十三行、廣州市*條商業步行街,吸引著八方俊杰、九州商賈,被譽為“百貨之肆、五都之市”。全區現有專業市場222個,年成交額超過億元的有31個,年成交額超過10億元的有4個,涵蓋18個商品類別,行業結構齊全。我區著力建設通訊器材、成衣、鞋業、茶葉、珠寶玉器、醫藥、童裝、文化精品、家具建材和花卉觀賞魚“十大專業市場”,茶葉、鞋類、藥材、花卉等批發市場在全國同類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中,芳村茶葉批發市場園區有18家茶葉市場,檔口五千多家,商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站西鞋城園區匯聚了皮匠世家等眾多知名品牌,已形成國內規模*、品種較全、輻射最廣的鞋業鞋材市場,占據了廣州鞋業市場的中心地位;清平中藥材市場是華南地區*藥材集散地和境外藥材貿易的轉口地,年成交額超過20億元,約占國內中藥材交易量的1/4。上下九商業步行街是廣州*條商業步行街,年人流量過億,有陶陶居、蓮香樓、廣州酒家、皇上皇、平安大戲院等7家“老字號”,是廣州“老字號”最集中的商業街;華林玉器街早在清朝同治年間已有經營玉器的玉器墟,現已形成一條蜚聲中外、頗具特色的玉器珠寶專業街;廣州美食園現有12家中華老字號和廣州老字號。
荔灣區地處廣州市城區的中心地帶,是廣州的商業重地。荔灣區自古以來商貿云集,商業氣氛異常濃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傳統的商業旺區,黃沙形成了大型海產批發市場,南岸路一帶是廣州*建材市場。行政區劃大調整后,新荔灣更是擁有上下九商業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現代商業商務帶,以及廣州花博園、嶺南花卉市場兩個大型花卉市場。全國六成觀葉植物由芳村運出,全年交易額達到21.5億元,出口創匯450萬美元;廣州花博園內花卉的行情價格影響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國內許多地區的花卉銷售;廣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亞洲*花卉交易中心。
荔灣區以商業貿易著稱。在原荔灣區和芳村區合并后,新荔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200億元,商品銷售總額達1000億元以上。如今荔灣區現有各類市場214個,其中鞋業、花卉、茶葉等批發市場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以站西路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圍里,聚集十幾家有規模上檔次的大型鞋城,經營面積約27萬平方米,年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形成了鞋業“金三角”。

變革

1978年以來,特別是1985年以后,進一步深化企業的經濟體制改革,企業擴大了自主權,在管理體制上積極推行廠長承包責任制,生產經營方面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生產,提高了經濟效益。1985年,全區197家工業企業中的65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64家盈利,全區工業利潤達481萬元。1986年至1990年,由于原材料、燃料逐年提價,加上工資、獎金增長較快,有的工業產品降價,使企業盈利面下降。1988年,全區305家工業企業中的52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39家盈利,全區工業利潤為836萬元。1990年,全區303家工業企業中的57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43家盈利,全區工業利潤為544萬元。
2006年
2006年全地區實現生產總值383.63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2.5%,經濟增長速度比上年提高0.8個百份點,超出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2.5個百分點,在市屬老城區(荔灣、越秀、海珠)中排首位。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按照優先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發展第二產業,優質發展*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年*產業實現增加值3.65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112.9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267.07億元,增長16.1%;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0:29.4:69.6。三次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6%、14.6%和84.8%,第三產業帶動作用突出。
2007年
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工業總產值完成350.6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區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9:30.0:69.1,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傳統商貿業優化發展。加快優化特色街區,完成上下九步行街綜合改造*期工程。以芳村茶葉批發市場群、站西鞋業城為試點,大力整合改造傳統專業市場,打造提升荔灣專業市場品牌。芳村茶葉批發市場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現已列入國家信息產業部試點示范項目。站西鞋業城電子商務完成一期建設。做大做強龍溪物流園,以煙草物流配送中心和瑞典宜家集團進入為契機,加快龍溪汽車物流帶整體形象策劃與發展規劃。成功實現文園通訊市場打假“摘帽”。完成全區52個室內肉菜市場、10個農貿市場和21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任務。全區市場成交額361.42億元,比上年增長35.6%。廣東塑料交易所交易商品標準化制定工作全面完成,被評為“廣東省龍頭市場”。
總部型經濟加速發展。緊緊抓住國際服務業加速擴張的契機,引進了四洲貿易、澳美廣告、建富投資、卡拉汗商貿、萬科、南怡、星巴克、中石化華南分公司等一批商貿型內外資公司和企業總部,為增強稅基和發展總部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區內服裝鞋業、家居建材、茶葉等重點市場也成為業內企業爭相建立地區營銷中心和產品展銷中心的熱門板塊。全年合同利用外資2.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2倍;實際利用外資1.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倍,完成市下達任務的293%。
2010年
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12.55億元,同比增長13.2%;稅收總額完成178.50億元,同比增長32.2%;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項目在地口徑統計預計完成188.23億元,同比增長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947元,同比增長10.8%。
2012年
2012年面對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荔灣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45.65億元。盡管GDP增幅離目標10%尚有差距,但GDP“質量”不俗,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287.05億元,占GDP比重達38.5%。
區長晏擁軍說,2013年,荔灣區要全力打好“經濟年”攻堅戰,深入挖掘經濟增長“爆破點”,推動經濟發展的“拐點提速”。
2013年
據介紹,荔灣2013年計劃通過落實“3510”系列措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510”指的是:“3個一”———制定一張《經濟指標任務分解表》,建立一支招商隊伍,完善“一條龍”服務平臺;“5個庫”———項目庫、稅源庫、企業庫、招商引資載體庫、國有資產庫;“10個十”———十個稅收過億的街道、十大優勢產業、十大重點項目、十場專題招商會、十大招商載體、十大轉型升級市場、十項配套政策、十大稅收億元樓宇、十大百億企業、十件民生實事。

社會/荔灣區

荔灣區各種酒樓食肆林立,商鋪的商品琳瑯滿目。隱藏于居民區內的肉菜市場可以滿足市民的各種生活需要。而中心區的醫療和教育配套更是完善,全區共有衛生醫療機構上百個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有三間,二級甲等醫院也有三間以上;全區有省一級中小學22所,市一級中小學15所,省、市一級學校占全區中小學31.6%。
新荔灣是廣州市*跨越珠江、擁有“一河兩岸”的城區,珠江岸線總長達25公里。新荔灣以發展現代化商貿文化旅游區為目標,江邊地區將以建設公共空間、發展旅游、商貿功能為主,利用旅游帶動商貿經濟,利用商貿帶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150米高的“珠江巨眼”一旦建成,帶動的不僅僅是芳村地區的旅游經濟,整個大荔灣都會因“一河兩岸”的獨特景觀而受益匪淺。
以“五區一街”為代表(荔枝灣文化休閑區、陳家祠嶺南文化廣場區、沙面歐陸風情休閑區、十三行商埠文化區、水秀花香生態文化區和上下九步行街),著力打造一批地標性的嶺南傳統文化載體,提升荔灣的文化品格和城市品位[6]。
荔灣區的著名大廈有白天鵝賓館、南方大廈荔灣廣場、廣州匯豐大廈等。

文化/荔灣區

1、十三行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聞名中外的千年貿易之都;而十三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見證地。十三行大致的位置為東至仁濟路、西至杉木欄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間的區域。
從1757年至1852年,十三行獨攬我國對外貿易85年。當時的清政府既然要開放廣州對外貿易,但又要防止外國商人直接與*商人做生意,于是建立和實施一種“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措施,即指定一些商人作為中介同外國商人進行貿易,這些中介商人所開設的對外貿易的組織稱為“洋貨行”,俗稱十三行。這樣,偌大的*對外貿易就集中在廣州,由十三行行商居間貿易。
2、荔灣廣場
荔灣廣場,位于廣州市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占地四萬多平方米、擁有六層共十四萬平方米的商場、兩千多間商鋪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華住宅,建筑面積共三十一萬平方米,集居住、飲食、購物、娛樂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商住群樓。
從1995年開始有商家在此經營水晶半寶石產品,2001年開始形成專業半寶石水晶市場,目前發展成東南亞規模*半寶石系列商品專業批發市場。主要是以水晶半寶石為主,70%的商家來自海豐可塘,其余有來自江蘇東海等地的。主要以廠家直銷批發為主,其次是個體經營者,有商家表示正向成品批發市場轉型。種類齊全、產品豐富,有萬余產品在此展示,年銷售額達40—50億元。
3、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商業街全長800米,有騎樓式建筑238間,建于20世紀初,是經國家商業部批準的廣州市*條商業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滿各中、高級百貨公司,附近還有西來初地、華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歷史悠久的傳統專業街,全國*農貿雜市一條街清平路更是享譽國內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開通后,經過10年的發展,日均人流量已達20萬人次,周六日的人流量可達三四十萬人次,每年黃金周日人流量高峰期可達60萬人次。據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實際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三條街巷,全長1218米,共有各類商業店鋪300多間數千商戶。
4、西關大屋
八和會館,時尚跑酷一族和古色古香的西關大屋相映成趣。
領略嶺南文化一定要到西關,到了西關一定要看“西關大屋”。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這一帶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一帶均能看到。
從外至內,西關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頗有講究。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西關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磚石腳的外立面。據說這些青磚產于東莞及清遠一帶,色澤以似碧玉者為貴。講究的西關大屋青磚可以經數百年不磨蝕,磚縫之間連刀片也插不進去。而石腳從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顯身家富貴。
西關大屋的門廊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為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制的建筑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制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后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西關大屋的結構可以用“三間兩廊”形容:正廳后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頭房后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后與妻子居住)。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較后的房間。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采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游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青云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風、采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垃圾等多種功能。耀華大街是如今保存*西關大屋片區之一。
5、竹筒屋:廣味不輸西關大屋
竹筒屋由于面窄,進深大(兩者之比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產生于19世紀上半葉,隨著工商業發展和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廣州竹筒屋應運而生。據介紹,如今竹筒屋比較集中的地方多見于市中心區,惠吉西路、鹽運西、甜水巷和將軍東、西街段更為集中和典型。由于竹筒屋有低層、高密度、節約用地、鄰里關系密切等優點,故成為廣州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民居建筑。竹筒屋一般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為門頭廳或前廳,設單層神樓,供奉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廳后為臥室,中部為過廳及臥室,過廳設樓梯可通二、三層。后部為廚房、廁所。前、中、后三部分用天井分開。大門設三道,里面是雙扇厚木門,中間是趟櫳,外面是腳門,分別起著采光、通風和防盜作用。室內地面鋪設大階磚,19世紀末竹筒屋仍保留傳統特色,外觀單層,內常置夾層,并設樓梯,石基磚墻,木構瓦頂。民國后由于西方建筑技術的傳入,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洋建筑的局部裝飾,出現了上設陽臺的二三層平頂樓房。
廣州歷史上機場
大沙頭機場、二沙頭機場
歷史上的火車站
大沙頭站:廣九火車站;舊廣州南站,原名黃沙站
 重建后的謝家祠已申報為荔灣區少先隊特色活動陣地,并正在申報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對荔灣區青少年學生開放農會舊址,作為荔灣區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教育/荔灣區

中學
荔灣區的中學有廣雅中學、廣州市*中學、廣州市第四中學、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廣州市真光中學、廣州市培英中學(校本部)、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廣州市南海中學(原廣州市第十一中學),廣州市汾水中學等。
小學
荔灣區的小學有沙面小學、西關培正小學、華僑小學、真光中英文小學等。

旅游/荔灣區

區內有具有嶺南特色的騎樓街、廣州市*條商業步行街——上下九商業步行街;有嶺南建筑之精華,集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銅鐵鑄等雕刻藝術于一體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陳氏書院;有充滿歐洲風情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沙面建筑群,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筑,是廣州*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筑群。還有亞洲*、被譽為“*阿姆斯特丹”的廣州花卉博覽園、獨具風情的白鵝潭風情酒吧街、荔枝灣、西關大屋等等。
荔灣區大力整治珠江沿岸白鵝潭風情酒吧街周邊,還計劃引資建設“珠江魅力項目”,其中高達150米的摩天觀光輪“巨眼”將成為嫵媚的珠江夜色中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其高度超過“倫敦眼”,成為世界*摩天輪
荔灣景點
陳家祠、荔灣博物館、荔灣湖公園、清代十三行遺址、八和會館、華林寺、仁威祖廟、文化公園、步行街、沙面、著名西關大屋之三:梁資政第、廣州傳統民居代表作——西關大屋、著名西關大屋群——鐘家花園、著名西關大屋之一:鄧華熙故居(鄧宮保第)、著名西關大屋之二:李文田探花第、著名西關大屋之四:小畫舫齋、荔灣湖公園、廣雅書院、清代十三行遺址、龍津西西關大屋區
芳村景點
芳村區有毓靈橋、車歪炮臺、真光書院、聚龍村等8處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有小蓬仙館、黃大仙祠、聽松園石額等4處已在廣州市登記保護的文物單位;有廣州市的*批l6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的聚龍村民居,以及白鵝潭風情酒吧街、中市謝家祠(南便祠)、德國教堂、毓靈橋、五眼橋、醉觀公園。
類似“荔灣區”
與“荔灣區”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