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安徽省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安徽省
網站熱點:
政府會議,繁體,政府數據,熱點推薦,安徽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5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6:12
網站介紹:
安徽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承辦的省政府門戶網站。網站是安徽政務信息公開和宣傳安徽的重要窗口,是政務服務的重要平臺,是政府聯系公眾和企業的橋梁。 安徽省政府門戶網站及時發布、更新各類政務信息,提供網上辦事服務和便民服務信息,方便社會公眾參政議政、投訴建議和互動交流。
網站百科

自然地理/安徽省

安徽省是*目前34個省級區劃之一。位于華東腹地,是*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位于東經114°54′一119°37′與北緯29°41′— 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全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長江、淮河橫貫省境,分別流經本省長達416公里和43O公里,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淮河以北,地勢坦蕩遼闊,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間西聳崇山,東綿丘陵,山地崗丘逶迤曲折;長江兩岸地勢低平,河湖交錯,平疇沃野,屬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區層巒疊峰,峰奇嶺峻,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較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條,湖泊110多個,著名的有長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大地,既兼跨*大陸南北兩大板塊,又位近歐亞大陸板塊北太平洋板塊的銜接之處,無論是地質發育歷史、地層發育、巖漿活動、地殼變質,還是構造活動,構造體系,多處多有 所別,尤其是南北差異明顯,礦產種類較多。地貌類型比較齊全,既有山地、丘陵,又有臺地、平原。各類型所占比例,對生產來說,比較適當。山地、丘陵、臺地、平原面積分別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3%、14.0%、13.0%、49.6%(其余8.1%為大水面),極有利于以農耕為主的農、林、牧、漁、副各業的全面發展。境內河流眾多,河網密布。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300余條,總長度約1.5萬公里。自北向南依次屬淮河、長江、錢塘江3大水系。淮河干流和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穿全省,錢塘江發源于安徽南部山區。

在安徽省境內,淮河干流屬中游河段,長江干流屬下游河段,錢塘江屬上游河段。大小湖泊有580多個,總面積35萬公頃。其中,0.67萬公頃(10萬畝)以上的大型湖泊14個,666.7公頃(萬畝)至0.67萬公頃(10萬畝)的中型湖泊37個。湖泊主要分布于長江、淮河沿岸,其中長江水系湖泊面積25.3萬公頃,占安徽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0%左右;淮河水系湖泊面積9.7萬公頃,占安徽全省湖泊總面積的30%左右。安徽省地處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具有地形復雜,成土母質多樣,水熱條件變化大的特點,加上農耕歷史悠久,導致了土壤類型多種多樣。根據1979年開始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安徽省共有5個土綱,8個亞綱,13個土類,34個亞類,111個土屬,218個土種。5個土綱分別是鐵鋁土綱、淋溶土綱、潴育土綱、半水成土綱和人為土綱。13個土類分別是紅壤、黃壤、黃棕壤、黃褐土、棕壤、石灰(巖)土、紫色土、石質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砂姜(礓)黑土、潮土和水稻土。土地總面積約13.9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45%,位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二十二位。安徽省地處于*南北方的過渡之處,氣候上的南北過渡特征十分明顯,且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平原崗地兼備,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從而使植物和動物資源十分豐富而多樣。[1]

歷史沿革/安徽省

商朝(前16世紀-前11世紀)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華夏族,而是后來融入漢族的東夷。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今湖北荊州)被秦國攻占,于是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于九江郡(壽縣),北端屬于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靈璧縣的垓下之戰中敗給劉邦,自刎于烏江(安徽和縣)。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廬江郡(今廬江、舒城一帶)。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后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亳州人,三國中魏國的實際開創者)。

五胡十六國期間,從4世紀開始的幾百年間,幾支北方游牧民族在*北方相繼建立政權,南方則一直保持著漢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為南北方對峙的前線,戰火不斷。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東晉之間展開的淝水之戰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

隋朝 (581年-618年)統一了中原。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 (618年-907年)建立政權,并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安史之亂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區遭受戰火蹂躪。唐末875年王仙芝、黃巢起義,從河南經安徽和縣渡長江入皖南,到福建、廣東,后經安徽攻長安,天下大亂,藩鎮割據,不久唐朝滅亡。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為南北對峙的前沿:北方的和南方的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馬鞍山采石大戰失敗。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國。1276年,蒙古人攻占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歸元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趕到塞外。明朝時期稱直接隸屬于首都(京師)的地區為直隸。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應天府,以應天府、蘇州府、鳳陽府等14個府級單位(注:明朝時期的直隸州與府平級,有別于低一級的散州)為直隸,相當于今江蘇、安徽、上海兩省一市。明朝永樂初年遷都順天府(今北京市)后,又稱直隸于北京的地區為北直隸,簡稱北直,相當于今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地區;直隸于南京的地區被稱為南直隸,簡稱南直。自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全國統分為兩京、13布政使司。兩京是京師(即北直隸)和南京(即南直隸)。

備注:明朝有兩個首都:北京和南京。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遷都北京,但朱棣遷都時,并未取消南京的首都地位,而首都轄區為朝廷直轄,故稱直隸,明朝就有兩個直隸地區,分別為南直隸和北直隸。至于南京六部,那是齊備的,六部都有,是明朝政府的一個備份。這樣,萬一猝然變生,北京朝廷覆滅,則南京朝廷就可以馬上行駛政府職能了。說南京無吏部,這是不對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就曾經擔任過南京吏部尚書。

1645年,滿清的八旗兵攻占天京(南京),將南直隸改為江南省;1667年,又將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安徽省會設在安慶,駐有安徽巡撫以及安徽按察使。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則長期寄駐江寧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遷來安慶。至此,安徽省界基本穩定下來。

晚清時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糧食和軍事基地,在曾國藩的湘軍和陳玉成的太平軍慘烈的反復拉鋸戰過程中,安徽南部的絕大部分人口死亡,經濟文化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今天當地人口主要是戰后從河南、湖北遷來,文化習俗改變很大,并從此退出富裕地區的行列。

中華民國成立之后,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蚌埠興起。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占領安徽。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衛政權、國軍和*共產黨的新四軍勢力交錯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發生國共沖突的皖南事變。抗戰期間,省會一度遷到立煌縣,即今天的金寨縣。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國政府把安徽省會從安慶遷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國共內戰期間淮海戰役的主戰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長江為界分為皖北和皖南2個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調整:徽州的婺源縣劃歸江西,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了安徽。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困難時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達到500~600萬人,占災前人口3446萬人的18.37%,其比例居*各省的*位。當時的省委書記曾希圣因此被調職。  

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安徽的農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開始。在農村流通體制改革進行,農村市場逐步放開;農村產業結構得到調整,“科技興農”方針被提出,鄉鎮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興起。

1978年11月24日,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秘密將土地公開,創造性地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使得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結果是,1979年糧食比上年增長6倍,相當于1966年到1970年的5年糧食總和,農業獲得大豐收。與此同時,安徽省肥西縣、來安縣也開始試驗包產到戶。   

1980年,全省開始推行企業經營責任制,并改革工資制度和獎金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企業“吃大鍋飯”的狀況得到初步改善。 

1982年1月,中共中央總結經驗,發出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迅速推開。安徽農民為*的改革開放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安徽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行政區劃/安徽省

共有16地級市,44市轄區,6縣級市,56縣,省會合肥市。

合肥市,總面積11408平方公里,下轄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巢湖市和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全市總人口752萬人。 

亳州市,總面積8522.58平方公里,下轄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和譙城區,全市總人口534萬人。 

淮北市,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和濉溪縣,全市總人口201萬人。 

宿州市,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下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和墉橋區,全市總人口588萬人。

阜陽市,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下轄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及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三區,全市總人口900萬人。 

蚌埠市,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下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和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四區,全市總人口343萬人。

淮南市,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下轄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五區和鳳臺縣、壽縣以及毛集綜合實驗區,全市總人口210萬人。 

滁州市,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下轄瑯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全椒縣、來安縣、定遠縣,全市總人口431萬人。 

六安市,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下轄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及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葉集試驗區和金安區、裕安區兩區,全市總人口668萬人。 

巢湖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下轄無為縣、廬江縣、和縣、含山縣和居巢區,全市總人口384萬人。 

蕪湖市,總面積5988平方公里,下轄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無為縣和弋江區、三山區、鏡湖區、鳩江區四區,全市總人口222萬人。 

馬鞍山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下轄當涂縣、和縣、含山縣和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全市總人口219萬人。 

安慶市,總面積1.54萬平方公里,下轄桐城市、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和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三個區,全市總人口604萬人。 

池州市,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下轄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和九華山風景區,全市總人口154萬人。 

銅陵市,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下轄銅陵縣、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全市總人口70萬人。 

宣城市,總面積12340平方公里,下轄寧國市、郎溪縣、廣德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和宣州區,全市總人口275萬人。 

黃山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下轄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和黃山風景區,全市總人口147萬人。

備注:原巢湖市已于2011年8月被拆劃分至合肥、蕪湖、馬鞍山管轄。

地理概況/安徽省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別山區。(4)沿江平原。(5)皖南山區。 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較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米。長江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在境內全長430公里,新安江為錢塘江正源,境內干流長240公里。長江水系湖泊眾多,較大的有巢湖、龍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積800平方公里,為*五大淡水湖之一。 

水文狀況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東經114.9度至119.8度與北緯29.4度至34.6度之間。主要河流分屬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水系。北部宿縣地區境內,有一小部屬廢黃河,一小部屬沂沭泗流域的復興河水系。總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萬平方公里(包括廢黃河470平方公里、復興河163平方公里),長江水系6.6萬平方公里,錢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其水文特征變化明顯。夏季普遍水源充足,為豐水期。冬春季水量明顯減少。對當地的經濟有著直接的影響。

氣候條件

安徽地處南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為主,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所以大陸性氣候不明顯。除少數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熱期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間,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丘陵少等特點。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別山區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線橫貫江淮丘陵中部。山區降水一般隨高度增加,黃山光明頂年平均雨量達2300毫米。從全國降水量分布圖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較適中,一般年份都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并具明顯的時空分布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氣候明顯。若按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候平均氣溫<10℃為冬季、>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那么我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2個月,夏冬各4個月,冬夏長,春秋短。因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淮北冬長于夏,江南則夏長于冬。季節的開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約差5─15天,春季差別較大,夏季差別最小。  

4、5月是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南北氣流相互爭雄,進退不定,鋒面帶南北移動,氣旋活動頻繁,天氣氣候變化無常,因此,時冷時暖、時雨時晴是我省春季氣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氣溫上升不穩定,日際變化大,春溫低于秋溫,春雨多于秋雨。3、4、5三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來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個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門一帶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溫低、春雨多,特別是長時間的低溫連陰雨,對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長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壓盤據外,高空仍有副熱帶暖高壓維持,大氣層結比較穩定,秋高氣爽,晴好天氣多。 

秋季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異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現夾秋旱和秋旱。少數年份,在夏季風撤退和冬季風加強過程中,氣旋、鋒面,帶來的秋風秋雨,對秋收秋種不利。 

梅雨天氣

梅雨期最長為(1954年)達57天,梅雨量超過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嚴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見的大旱。可見梅雨量的多寡與安徽省旱澇災害及農業生產的關系極大。夏雨集中是季風氣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帶由南而北緩行的結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漸加大,6、7、8三個月雨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幾乎相當,江淮之間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數地區占50%以上。夏季是農作物生長旺盛的季節,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對農作物生長有利,但過于集中,雨量過大,則易出現澇災,對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人口民族

人口統計2003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15‰,比上年降低0.05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20‰,比上年上升0.0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5.95‰,比上年降低0.08個千分點。年末全省戶籍人口6410萬人,常住人口6163萬人。

省內民族主要為漢族,漢族人口為5948.4萬人,占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7.6萬人,占0.63%。少數民族主要為族,此外還有滿等52個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安徽省

動植物資源

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種,草本植物約2100余種,動物約500余種,其*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較為珍貴。

礦產豐富

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105種(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礦種),其中能源礦產5種,金屬礦產19種,非金屬礦產79種,水氣礦產2種。全年地質勘查部門開展各類地質(科研)項目204項,新增查明資源儲量的大中型礦產地20處。安徽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開發規模較大的礦產有水泥石灰巖硫鐵礦,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礎產業,是*材料工業基地和華東的能源供應基地。兩淮煤田(淮南、淮北)是*南方較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年產原煤4677.77萬噸。全省發電量為319.3億千瓦時。 

土地肥沃

安徽全省耕地422萬公頃,林地329萬公頃,水面105萬公頃。長江、淮河分別流經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

水資源充足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屬長江、淮河流域。長江自江西省湖口進入安徽省境內至和縣烏江后流入江蘇省境內,由西南向東北斜貫安徽南部,在省境內416公里,屬長江下游,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余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布于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主要有龍感湖、黃湖、泊湖、陳瑤湖、菜子湖、白蕩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積390平方公里,為全省較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較為豐沛,占全省地下水總儲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積僅占全省總面積26.6%,而地下水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55%,即73.89億噸/年。而皖西、皖南兩個丘陵山區和江淮之間臺地丘陵區,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55%,但地下水儲量僅占22%。

政治/安徽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歷屆領導
職務
姓名
任期
職務
姓名
任期
皖北區委書記
曾希圣
1949.10~1952.01
皖南區委書記
牛樹才
1949.10~1952.01
皖北區行署主任
宋日昌
1949.10~1950.03
皖南區行署主任
魏明
1949.10.~1952.08
皖北區行署主任
黃巖
1950.03~1952.08
省委會書記
曾希圣
1952.01~1956.07
省人民政府主席
曾希圣
1952.08~1955.03
省委*書記
曾希圣
1956.07~1962.02
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黃巖
1955.03~文革初期
省委*書記
李葆華
1962.02~文革初期
中共核心小組組長
李德生
1969.11~1971.01
省軍管會主任
錢鈞
1967.04~1968.04
省委*書記
李德生
1971.01~1973.12
省革委會主任
李德生
1968.04~1973.12
省委*書記
宋佩璋
1975.05~1977.06
省革委會主任
宋佩璋
1975.05~1977.06
省委*書記
萬里
1977.06~1980.03
省革委會主任
萬里
1977.06~1979.12
省委*書記
張勁夫
1980.03~1982.04
省人民政府省長
張勁夫
1979.12~1981.03
省委*書記
周子健
1982.04~1983.03
省長
周子健
1981.03~1983.04
省委會書記
黃璜
1983.03~1986.04
省長
王郁昭
1983.04~1987.06
省委會書記
李貴鮮
1986.04~1988.04
省長
盧榮景
1987.06~1989.04
省委會書記
盧榮景
1988.04~1998.08
省長
傅錫壽
1989.04~1994.12
省長
回良玉
1994.12~1998.10
省委會書記
回良玉
1998.08~1999.12
省長
王太華
1998.10~2000.01
省委會書記
王太華
1999.12~2004.12
省長
許仲林
2000.01~2002.10
省委會書記
郭金龍
2004.12~2007.12
省長
王金山
2002.10~2007.12
省委會書記
王金山
2007.12~2010.05
省長
王三運
2007.12~2011.12
省委會書記
張寶順
2010.05~2015.06
省長
省長
李斌
2011.12~2013.03
省長王學軍2013.03~2015.06
省委會書記王學軍2015.06~
省長李錦斌2015.06~

經濟發展/安徽省

概述

安徽是*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業基地,汽車、機械、家電、化工、電子、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

2015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2005.6億元,*產業增加值2456.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342.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206.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1.2:51.5:37.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3.9%。人均GDP35997元(折合5779美元)。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12647.9億元,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7.3%提高到57.5%。全年財政收入401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54億元。

安徽省各市GDP(2015年)
排名城市gdp總量(億元)增長率/%城鎮人均收入(元)農村人均收入(元)
1合肥560010.5%3208015890
2蕪湖245710%21600-
3安慶16208%2481511618
4馬鞍山13609.5%3095013920
5滁州13139.3%2175011000
6蚌埠128010.5%21600-
7阜陽1267.48.6%217158213
8宿州12359.7%217758147
9六安11677.1%203788354
10宣城9709.1%25000- 
11亳州9507.5%225007530
12銅陵93010%25057-
13淮南788.180.01%2617010400
14淮北7654.5%2569010030
15池州5509.2%2564210017
16黃山5309.4%2360010900
安徽縣域經濟GDP20強(2015年)
名次城市gdp名次城市gdp
1肥西551.811桐城227.1
2肥東481.712繁昌226.1
3長豐36113渦陽223.7
4無為355.614霍邱223.5
5天長291.315廬江221.1
6巢湖273.116蕭縣219.8
7當涂271.217鳳臺218.9
8懷遠239.218蒙城216.7
9寧國234.119潁上205.4
10濉溪233.220蕪湖196.5

*產業

安徽農業歷史悠久,從建國以來出土文物中發現的燒焦稻谷、炭化麥粒,盛酒陶鬲、酒杯,石制及鐵制農具以及牛、馬、羊等角骨的化石考證,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已在江淮這片土地上從事農牧業生產了。

2014年,安徽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628.9千公頃,比上年擴大3.6千公頃,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2142千公頃,擴大35.2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788.4千公頃,減少13.6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65.2千公頃,減少19.9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862.1千公頃,擴大26.1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415.8萬噸,比上年增產136.2萬噸,增長4.2%。棉花產量26.3萬噸,增長4.8%。
2014年,全省生豬存欄1585.3萬頭,比上年下降1.7%;全年生豬出欄3089.2萬頭,增長4%。肉類總產量414萬噸,增長2.5%,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98.2萬噸,增長4.1%。禽蛋產量122.5萬噸,下降1.6%。牛奶產量27.9萬噸,增長10%。水產品產量223.7萬噸,增長3.8%。

第二產業

安徽工業主要以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石油化工,冶金工業,機械工業,電子工業,輕工業,紡織工業,建材工業等為主。
201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775.2億元,增長0.1%,其*有企業增長4%,股份制企業下降0.8%,外商及港澳臺企業增長6.1%,中小企業增長5.8%,民營企業增長4.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以及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等13個利潤超50億元的行業,合計實現利潤1463億元,增長6.4%,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82.4%。

第三產業 

2015年,安徽省固定資產投資2396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08.0億元,進出口總額488.1億美元。全年新增貸款3389.7億元,直接融資2980.3億元,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7家。旅游總收入4120.2億元。全年實外商直接投資136.2億美元,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8968.9億元,對外投資9.7億美元。

交通便利/安徽省

公路

公路客車營運班線14857條,其中跨省班線1714條,跨區班線2567條,總營運里程271.671萬公里。高速公路客運異軍突起,零擔和大件、集裝箱貨運滿足了不同的運輸需求。以合肥為中心,城市為樞紐,內聯鄉村,外聯省際的客貨運輸網絡初步形成。集裝箱貨運量逐年增長,大件運輸生產初具規模。

自1986年以來,累計投資18791萬元,建成黃山、安慶、蕪湖等地市級汽車客運站14個,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個縣級汽車客運站,建成貨運站20個和社會公用型汽車站65個。使旅客乘車環境、運輸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鐵路

鐵路線主要有京滬線隴海線京九線阜淮線宣杭線皖贛線寧西線等。

建設西安至南京鐵路,形成橫貫安徽的國家東西鐵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建設銅陵至九江鐵路,與沿江既有斷頭鐵路連接,構成貫穿整個長江沿岸的沿江鐵路通道。動工興建京滬高速鐵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鐵路客運專用通道,逐步實現京滬線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分線進行,根本解決現有京滬鐵路運能不足的矛盾。對既有京滬鐵路(安徽段)進行電氣化改造,增建津浦鐵路淮河復線橋(即津浦鐵路K831線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線),提高運輸能力和效益;建設寧蕪復線,配合銅九鐵路貫通沿江鐵路通道;建設水家湖—蚌埠復線,局部改造皖贛線和宣杭線,適應蕪湖大橋開通后分流路網運量和新增運量的要求。開展黃山—金華鐵路、安慶—景德鎮鐵路等重要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水路

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盡快實施淮河蚌埠復線船閘工程,早日扭轉現有船閘閘底過高造成的礙航、滯航狀況;實施沙潁河復航工程,恢復鄭州—阜陽—淮河的水路運輸;建設蕪太運河,形成蕪湖—太湖—上海的水路運輸捷徑。開展引江濟淮涉及航運問題的相關研究工作。改造蕪湖港現有集裝箱碼頭,增建10萬TEU集裝箱碼頭,構筑安徽省集裝箱中心港;建設蕪湖散裝水泥專用碼頭,形成皖南水泥鐵水聯運通道;擴建、改造馬鞍山港9號碼頭,擴大件雜貨和集裝箱吞吐能力;建設池州港泥州港區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貨、件雜貨兼集裝箱作業區;改造安慶港五里廟一期工程和19號、20號碼頭,增加件雜貨、集裝箱和散貨吞吐能力;建設樅陽水泥專用碼頭,構成江北水泥生產基地的運輸配套系統;擴建銅陵港磷礦碼頭和硫礦碼頭,適應銅陵市相關工業企業發展需要。 

民航

主要民用機場為:合肥駱崗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黃山機場阜陽機場 ,另外正在興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和池州九華山旅游機場。

完成黃山機場擴建工程,形成國家旅游干線機場;完成空軍蚌埠機場遷建工程,建設支線民用航站;建成阜陽機場供油工程,實現機場功能配套。開展合肥機場候機樓擴建工程前期工作。要千方百計增加民航航線和航班密度,盡快解決空中交通瓶頸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同時圍繞“兩山一湖”旅游大力發展支線航空。

管道運輸

配合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建設西氣東輸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設省內支線管道,實現安徽省管道運輸“零”的突破。根據安慶石化工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南京—安慶輸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樞紐

重點建設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黃山等中心樞紐,抓緊黃山等火車站建設,同步改造建設全省市級公路快速客運站。

地鐵

名稱備注
合肥地鐵建設中(通車時間:2016年12月31日)
蕪湖地鐵建設中(通車時間:2020年10月)
阜陽市軌道交通籌建中
安慶地鐵規劃中
淮北地鐵規劃中
馬鞍山地鐵建設中(通車時間:2020年12月28日)
徐州地鐵S3號線蕭縣段規劃中
南京地鐵S2號線馬鞍山段建設中
南京地鐵S3號線和縣段建設中
南京地鐵S4號線滁州段建設中
南京地鐵S8號線天長段規劃中
淮南地鐵規劃中
銅陵地鐵規劃中
蚌埠地鐵建設中(通車時間:2022年6月30日)
廣德地鐵規劃中
無錫地鐵9號線廣德段規劃中
杭州地鐵寧國線寧國段規劃中
衢州地鐵13號線黃山段規劃中
湖州地鐵2號線廣德段規劃中
常州地鐵南廟線廣德段規劃中
九江地鐵池州線池州段規劃中

有軌電車

宿州有軌電車規劃中
銅陵有軌電車規劃中
合肥有軌電車規劃中
蕪湖有軌電車規劃中

人口民族/安徽省

人口

2015年末,全省戶籍人口6949.1萬人,比上年增加13.3萬人;常住人口6143.6萬人,比上年增加60.7萬人。城鎮化率50.5%,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92‰,比上年上升0.06個千分點;死亡率5.94‰,上升0.05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6.98‰,上升0.01個千分點。
地區
年末常住人口(萬人)
城鎮化率(%)
比上年增長(%)
全省
6082.9
49.15
1.29
合肥市
769.6
69.10
1.31
蕪湖市361.760.671.30
蚌埠市
325.8
50.91
1.24
淮南市
237.5
67.90
1.25
馬鞍山市
222.9
63.86
1.29
淮北市
215.9
59.76
1.23
銅陵市
73.8
78.68
1.10
安慶市
537.6
42.23
1.27
黃山市
136.3
47.00
1.26
滁州市
398.5
47.75
1.28
阜陽市
782.3
37.50
1.27
宿州市
548.6
37.43
1.27
六安市
572.5
41.44
1.25
亳州市
499.6
35.66
1.26
池州市
143.0
50.06
1.24
宣城市
257.4
49.32
1.26

民族

安徽省屬少數民族散居省份,共有52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遍布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狀態。淮河沿岸和豫皖接壤地區人數較多且集中,皖南人數較少而分散。

文化傳承/安徽省

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時代的徽商曾叱咤商界300余年,又因徽商賈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戶之家,無不誦讀”。徽商的經濟實力和政治背景,創造出燦爛的徽州文化

徽商

徽商是*十大商幫之一,從實力上來看可以與山西商幫相抗衡。徽商,即徽州商人,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發展于元(1271年-1368年)末明(1368年-1644年)初,形成于明代中葉,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趨衰敗,前后達600余年,稱雄300年,在*商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之所以能稱雄商界數百年,與徽商文化分不開,這也造就了徽商的本質——儒商。徽商好儒表現在其思想觀念上的崇儒重儒,不少商人致富后,或棄賈業儒,或棄賈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選擇了一條捐官的道路。

徽商所在地區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地區,植根于厚實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為整體文化素質較高的商幫,在商業活動中自覺用儒學思想來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講究義利之道,見利思義、以義取利;講究誠信,不欺妄奸詐、貨真價實。徽商在致富后重視文化建設,捐資興學,刻書藏書,培養子弟讀書入仕,謀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地方的繁榮,孕育了一大批國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來,徽商以自身的開拓進取創造了輝煌業績——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成就,同時形成了一種儒商精神,樹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徽商是我國古代商業的一次崛起,是商業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導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商業道德;徽商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務理念。

戲曲

黃梅戲:因發源于湖北黃梅縣而名。又稱“黃梅調”,古稱“采茶戲”。采茶戲,約形成于清康熙中葉,由黃梅人逃水荒帶至皖西南,傳人安慶一帶,首先進入農村燈會,由一丑一旦演唱一些時興小曲。其后,采茶戲在唱燈的基礎上,增添了情節,以一丑一旦表演,或增加一老丑、一生角,是為“三小”階段;較后,采茶戲受到青陽腔(池州調)高腔滾調的影響,變高腔的專用曲調為通用曲調,再將曲牌體的長短句唱詞改為通俗的說唱體,即以七言、十言演唱,通稱“二高腔”。黃梅戲主要人物:鄭小嬌、韓再芬、朱堯堃、程長庚 。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系。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泗州戲代表劇目:回娘家、拾棉花、打干棒、賣甜瓜、小二姐做夢;泗州戲代表人物:李寶琴、霍桂霞、陳若梅、李書君等。  

廬劇: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于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樸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廬劇在藝術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音樂由原來的只以鑼鼓伴奏改為絲弦伴奏,并增加了部分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在唱腔和表演上,剔除了某些京、廬混雜的表現手法,著重發揮了本劇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整理了《烏金記》、《雙絲帶》、《雙鎖柜》、《張太和休妻》等一批傳統劇目,創作了《李華英》、《程紅梅》等現代戲和民間故事劇《陷巢州》;也培養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員。較有影響的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等。早期名演員有王本銀、丁玉蘭、孫邦棟、董少軒、張金桂、劉正元等。 當前活躍在舞臺上的則有民間藝術家周小五、朱德順、谷大妹、武道芳、孫曉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黃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清初,徽劇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帶,在南方流布甚廣;清中期,風靡全國。清乾隆年間,“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后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徽劇是一個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是新安文化燦爛篇章的重要一頁。

飲食

安徽風味包括徽州、沿江、沿淮之地的菜點特色。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其分布在原徽州(今黃山市)地域。皖南菜肴講究火功。以善于烹制山珍海味而聞名,芡大油重,樸素實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燉、煨而成,湯清味醇,原鍋上席,香氣四溢。徽菜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區和浙江西部。和江蘇菜系中的蘇南菜、浙江菜系較近。 

徽州風味主要特點是:擅長燒、燉,講究火功,并習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鮮,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單燉、單火靠,原鍋上桌,不僅體現了徽州古樸典雅的風格,而且香氣四溢,誘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燉馬蹄”、“黃山燉鴿”、“腌鮮鱖魚”、“紅燒果子貍”、“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燒肉”等。

安徽其他地區的菜系沿江風味和沿淮風味,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于沿江以后也傳到合肥地區。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熏技藝,其菜肴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后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咸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于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安徽著名的風味菜點有:八公山豆腐、巢湖銀魚、五河大閘蟹、無為板鴨、毛峰熏鰣魚、符離集燒雞、淮北鹵狗肉、蕭縣臨渙羊肉、石耳燉雞、方臘魚、咖喱蚌肉、云霧肉、薺菜圓子、耿福興酥燒餅、綠豆煎餅、蝴蝶面、太和板面、阜陽格拉條、定遠鹵老鵝、天長進貢甘露餅。

高校

安徽高校眾多,而省會合肥更是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省共計有985工程院校一所,211工程院校三所,本科以上數十所。

位于安徽的較重要高校(本科院校)有: 位于合肥的高校:*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安徽中醫學院、合肥師范學院、合肥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合肥炮兵學院、安徽新華學院。 位于蕪湖的高校: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工程科技學院、皖南醫學院。 位于蚌埠的高校: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人民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海軍蚌埠士官學校、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蚌埠學院。 位于淮南的高校:安徽理工大學、 淮南師范學院。
位于淮北的:淮北師范大學。 
位于馬鞍山的高校:安徽工業大學。 
位于滁州的高校:滁州學院、安徽科技學院。 
位于阜陽的高校:阜陽師范學院。  
位于安慶的:安慶師范學院。
位于六安的:皖西學院。 
其余本科院校:巢湖學院、黃山學院、池州學院、宿州學院、銅陵學院。

風景名勝/安徽省

黃山

黃山雄居于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她以三奇、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的奇異風采名冠于世。黃山所具有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雄峻瑰奇、奇中見雄、奇中藏幽、奇中懷秀、奇中有險。黃山景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衡山之煙云。景區內奇峰聳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黃山,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地跨市內黟縣、休寧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078平方公里。黃山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黃山風景區自然景觀秀麗,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素稱黃山“五絕”,令海內外游人嘆為觀止。黃山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

黃山旅游小貼士: 

1、著裝:黃山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青壯年游人春夏秋冬四季都適合來黃山作短期旅游,只需按時令著裝,不必特地帶許多衣物,停下時主要住宿點都有大衣出租。因景區海拔在1600米以上,氣溫比山下低8-10度年老體弱者和冬季來黃山的游人,可比居家時稍多帶一些御寒衣物。

2、住宿:如果決定到黃山住宿的*天住黃山市,可以選擇青年旅館,就在汽車站邊上,據說如果不住那里,也可以寄存行李。也可以選擇住湯口,房價是20-70/天,條件還不錯,服務很好。千萬不要到達黃山腳下被人或出租車司機拉去賓館,會貴一倍的價格。

3、交通:黃山的交通費用并不貴,做出租車一定要打表,不坐黑車,不去黑市,這個原則全國的旅游景點都通用。 

4、飲食:風景區內吃飯、購物等價格都非常貴,建議在山下購買食品和礦泉水帶上山。

5、安全:登山以穿布鞋、膠底鞋、旅游鞋為宜,切忌穿高跟皮鞋、塑料涼鞋。黃山風大,夏季時有雷雨。不宜打傘,特別不宜撐帶金屬柄雨傘,易遭雷擊。可買一件輕便塑料雨衣穿戴在身。黃山多石階磴道,且有多處險段,登山時身體宜前俯,下山尤需緩步。途中邊走邊看即分散注意力,又易失足,故游人應銘記“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的游覽原則。 

九華山

九華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游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現為國家AAAA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岳”。道家將其列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師曾在此弘揚佛法,寺院有一座覺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經不為游人所開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天柱山屬花崗巖峰叢地貌,地質遺跡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準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

西遞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縣縣城11公里。該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并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并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畫里鄉村。

鳳陽明皇陵

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臨濠(今鳳陽)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停建,由于興建和使用的時間短暫,沒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規劃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內的宮殿布局,卻影響了明北京城的規劃。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處,陵墓中安葬著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兒的遺骨。朱元璋出身貧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繼去世。朱元璋年僅10余歲,無力大辦喪事,僅以“被體惡裳,浮掩三尺”之禮,安厝親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吳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繕父母陵寢。洪武二年,他下詔在家鄉興建中都城,同時詔諭因舊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罷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營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總體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內有護所、祭祀設施;又在陵前豎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雙成對的石像生。 

明中都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詔以家鄉臨濠為中都。集全國名材和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罪犯等近百萬人,經過六年的營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勞費”為由罷建。然而此時,一座宏偉豪華的都城已經屹立在鳳陽大地之上。 

中都建有內、中、外三道城。外為中都城,周長60余里,開9門。中為禁垣,周長15里多,開4門,曰午門、東華、西華、玄武門。城內有正殿、文華和英武兩殿,文、武二樓,東、西、后三宮,金水河、金水橋等。正南午門外,左為中書省、太廟,右為大都督府、御史臺、大社稷。中都城內外,還有城隍廟、國子監、會同館、歷代帝王廟、功臣廟、觀星臺、百萬倉、軍士營房、公侯第宅、鐘樓、鼓樓等。《中都志》稱“規制之盛,實冠天下”,歷六百年余載,中都城內外建筑皆毀,僅剩皇城午門、西華門臺基及1100米長的城墻,但觀其舊址和遺物,仍可見巍峨壯觀之一斑。 

龍興寺

龍興寺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著淵源關系,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牛湖

臥牛湖景區距安徽鳳陽縣城20公里,南與禪窟寺景區相依,西與韭山洞景區相接,總面積29平方公里。是以起伏的山巒、開闊的湖面、曲折的岸線以及平緩的泥沙灘為游覽內容的景區。

臥牛湖亦即鳳陽山水庫,因湖邊一小山酷似臥牛而得名。它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1.5—2公里,水面面積11平方公里。水體深,水面闊,萬頃碧波,靜謐安寧,無纖塵污染,無亂聲紛擾。湖上游艇如梭,漁帆點點;湖邊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湖中竹島引來百鳥棲息,構成鳥的天堂。登臨一覽,竹樹茂密深秀,百鳥跳躍歡唱,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綠島。臥牛山三面臨水,屹立湖邊。山上怪石嶙峋,林樹蒼翠,登山可收湖的全景。每至傍晚時分,霞光滿天,遠山疊嶂,如在煙霧之中,此乃湖中雙峰煙霞。

臥牛湖景現為安徽省風景名勝區——鳳陽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韭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區之一。已建有游船碼頭,購置了游艇,開展水上游樂。臥牛湖正逐漸成為江淮一帶水上游樂中心。 

太極洞

太極洞風景區位于宣城市廣德縣東北35公里處,正當蘇浙皖三省交界地。太極洞古名頗多,或稱太極真境,或稱廣德埋藏,或稱長樂洞。遠在兩漢時即已成為旅游勝地。宋明時聲名益著,被視為人間奇景。

太極洞為石灰巖溶洞,長5.4公里,由上洞、下洞、水洞、天洞組成。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構成一個險峻壯觀、神奇絢麗的大洞天。現已開放19個大廳,160多個景點,其中最著名者為“十大景觀”。所謂十六景觀,即:太上老君、滴水穿石、槐蔭古樹、仙舟覆掛、雙塔凌霄、金龍盤柱、洞中黃山、萬象攬勝、太極壁畫、壺天極目。它們大都以“物象’命名,睹名即可知其形。只不過有的以“單象”命名,有的以“群象”命名而已。如“太上老君”似白發蒼蒼,合掌誦經的老人;“槐蔭古樹”似樹干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樹;“仙舟覆掛”似底面朝上、高懸半空的小舟;“雙塔凌霄”似上下倒置、基座入云的古塔;“金龍盤柱”似祥云繚繞、長龍纏裹的玉柱;“洞中黃山”似雄偉峻峭、秀麗奇幻的黃山。以上“六奇”即以“單象”命名。“萬象攬勝”為太極洞較大廳“萬象宮”的奇景,其景物薈萃,氣象萬千。“太極壁畫”為太極洞回廊兩側石壁上的奇景,它像眾仙聚會、雄師出征、沙場交兵、困獸爭斗等。“壺天極目”為太極洞“壺天宮”鐘乳石的奇景,其吊頂懸空,姿態萬千。以上“三奇”即以“群象”命名。只有“滴水穿石”例外,其名揭示了兔形石上小孔的成因,是以“成因”命名。

太極洞水洞亦為一奇,其水面開闊,可容小舟倘徉其間,任意東西。如乘小舟游水洞,只見洞壁上的奇石,在五色光的照耀下,燦若群星,使人有置身銀河之感。水洞中最著名景觀有“擎天玉柱”、“蝙蝠神蠶”、“懸關隘口”等,它們或以“單象”命名,或以“群象”命名,皆睹名可知其形。2004年2月,太極洞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風景名勝區名單。

太極洞外景物優美,古跡眾多。景物有綿延起伏的山巒,野趣橫生的竹海,雞鳴狗吠的村舍等。古跡有東漢劉秀避難的“臥龍橋”,三國呂蒙發令的“將軍臺”,北宋范仲淹滌硯的“滌硯池”,南宋岳飛明志的“劍峽石”等。

著名特產/安徽省

名酒

古井貢酒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產于毫州市古井鎮。古井貢酒是用古井泉水釀造而成,其井系三國時代遺跡,井水堪稱甘露,呈乳白色。由于井水天然味甜,釀成的酒顏色清澈如水,香純如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同時它還具有潤喉止渴、通胃解勞之功能,是我國宴請國內外嘉賓之珍品。

口子酒產于淮北市濉溪縣,系濃香型白酒。口子酒釀造歷史悠久。據傳,戰國時期,宋國遷都相山,就大量釀造。口子酒歷時千年,素有“名馳冀北三千里,昧占江南*家”之譽。口子酒人口昧道甘美,酒后心悅神恰,素有“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的美譽。

名茶

黃山毛峰**茶,*十大名茶之一,產于黃山。黃山毛峰外形美觀,每片茶葉約半寸,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酷似雀舌,全身披白色絨毫,為其他名茶所不及。黃山毛峰是歷代皇帝點名要的貢品茶。1949年以后,也一直作為我國外事活動中饋贈國賓的禮品茶。

太平猴魁:*十大名茶之一。產于黃山市黃山區。因其品質超群,人稱“尖茶魁首”,冠以地名,故名“太平猴魁”。因每朵茶都是兩葉抱一芽,芽長藏而不露,有“兩刀夾一槍”之說。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和獎狀。

祁門紅茶*十大名茶之一,*著名的工夫茶。主要產地為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默縣等地。素有“茶中英豪”和“群芳最”之稱。“祁門紅茶”品質優異,制造工藝精湛。條索緊細,色澤烏潤,湯色紅艷,飲之醇和,回味雋厚。國際上稱之為“祁門香”。與印度大吉嶺茶、斯里蘭卡烏伐茶,并稱世界三大高香名茶,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信譽。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六安瓜片是*歷史名茶,*十大經典綠茶之一。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主產地是革命老區金寨縣,全縣地處大別山北麓,高山環抱,云霧繚繞,氣候溫和,生態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綠色飲品。同時,“六安瓜片”的采摘也與眾不同,茶農取自茶枝嫩梢壯葉,因而,葉片肉質醇厚,營養較佳,是*綠茶中*去梗去芽的片茶。

屯溪綠茶*傳統名茶,簡稱“屯綠”,有“綠色黃金”之譽,是皖南地區數縣綠茶的統稱。因黃山轄清縣和相鄰縣的綠茶舊日均在屯溪茶市總經銷轉口,故稱之為“屯溪綠茶”,是黃山市大宗出口產品,也是我國炒育中出類拔革的品種。

天柱劍毫以其優異的品質、獨特的風格、峻峭的外表已躋身于全國名茶之列,因其外形扁平如寶劍而得名。  

徽州漆器

主產于黃山徽州。徽州盛產國漆,以國漆作原料,摻以綠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藍、朱砂等,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制成漆器。徽州漆器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現代產品繼承了傳統細嵌螺甸漆的風格,髹漆打磨推光,需經幾十道工序。成品圖案花紋瑰麗,光彩奪目。人立其上,不見漆損;沸水茶杯置其上,不傷漆面絲毫。漆器色澤艷麗多彩,有天藍、墨綠、淡綠、奶油、鐵銹紅、朱砂紅以及淡紫、潔白等品種有鑲嵌、刻漆、描金繪彩、磨漆、堆漆五大類。產品有掛屏、臺屏、屏風、炕幾、書櫥、果盤、花瓶、電視機柜、啤酒櫥等,產品遠銷美國、法國、加拿大、日本及東南亞各國,享譽甚高。

蕪湖鐵畫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蕪湖市特有的工藝美術品,原名“鐵花”。鐵畫吸取了我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等工藝技法,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鐵代墨,以錘代筆,經過出稿、剪、砸、燒打、上漆蠟、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鉆活”等工藝,精致成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其特點既有國畫、水墨畫之境,又有強烈的藝術立體感,黑白分明,蒼勁凝重,被稱為“巧奪萬代所未有”。

徽墨

主產于黃山屯溪、歙縣、績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創始人為南唐制墨名家奚超和其子奚延珪。徽墨以松為原料,經過點煙、和料、壓墨、晾干、挫邊、描金、裝盒等工序精致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馨香濃郁、造型美觀、防腐防蛀等,宜書宜畫,既暢銷國內,又遠銷日本、東南亞及港澳臺等地。尤其是“超頂漆煙墨”更是珍品中精品。

宣紙

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始產于唐代,因生產于宣城涇縣而得名。其主要采用皖南山區的青檀皮和砂田稻草為原料,經過揉、蒸、漿、水撈、貼烘等18道工序、100多項操作過程精制而成。其特點質地細薄、綿韌、潔白、緊密,不蛀不腐,搓折無損,潤墨性強,尤以耐老化、拉力強及不變色而被稱為“紙中之王”、“千年壽紙”,是古今中外書畫藝術的珍貴載體。

據史載,早在明嘉靖年間(1522--1566),宣紙就遠銷歐洲。地處宣城涇縣的*宣紙集團是我國較大的宣紙生產基地,“紅星牌”宣紙曾兩次獲國家金質獎,是國家出口免檢商品。2002年8月,宣紙被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辦公室正式批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域產品”。宣城涇縣被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它是我國“文房四寶”中*獲此保護的產品。

社會事業/安徽省

居民收入

2015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3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6元,人均消費性支出17234元;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1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975元。

教育

2008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8個,在學研究生34982人。普通高校93所,在校生80.8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1.2%,比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88萬人。普通高中782所,在校生133.7萬人。普通初中3181所。

科學

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0.4萬人。科研機構4093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1025個。2015年從事研發活動人員18.7萬人。全年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432億元;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1.96%。全省有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有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21個,省級(含重點)實驗室106個,部屬(含院屬)實驗室51個;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57家,其中*30家。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6個,其中*4個。有高新技術企業3157家。

2015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705項。受理申請專利127709件,授權專利59039件。年末全省有效發明專利2.6萬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2491項;成交金額190.5億元。實施15個科技重大專項,新建*研發機構18家,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45人,扶持高層次人才團隊93個。被列入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

體育事業

足球:安徽三川足球俱樂部 

籃球:安徽文一籃球俱樂部、安徽江淮閃電籃球俱樂部、東部陸軍籃球俱樂部
賽事:宿州國際網球公開賽

醫療衛生

安徽歷史上具有名醫多、御醫多、醫學著作多等特點,歷代名醫千余人,御醫、官醫百余人,存世醫學著作500余種,形成徽州新安醫學、建安醫學、西園喉科等獨具特色的地方醫學流派,涌現出以亳州華佗為代表的建安醫學,在*中醫史上具有極為重要地位。
2014年末全省有醫療衛生機構24838個,其中醫院96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202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757個,其他衛生機構86個。全省衛生技術人員26.4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4.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22.7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2.67億人次。

對外交往

截至2015年,安徽與美國馬里蘭州、韓國江原道締結為姐妹省州、友好省道,安徽省友城關系總數達78對,同時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多種聯系,與外國150多個科研院所、產品研發和培訓機構、各類學校等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合作,與外國70多個友好組織建立了交往關系,與東南亞、美洲、歐洲、大洋洲的近200個華僑華人社團組織及500多位僑界知名人士建立了聯系。

民風民俗

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后,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紛至。

1983年廟會制度恢復,至1989年共舉辦7屆。1989年廟會為期1個月,舉辦各種活動12項。 

大型的佛事活動有:百歲宮金堂佛像和無瑕真身開光儀式、水陸法會、紀念金地藏(金喬覺)誕辰1294周年法會、祗園寺傳授三壇大戒和佛教禪宗二祖慧可法師道場地址證會等。聯誼活動有首屆*四大佛山聯誼會、海內外高僧大德座談會等。 

歷代名人/安徽省

時期人物
古代朱元璋、曹操、管仲、周瑜、華佗、張居正、劉安、劉伶、徐達、朱權、年羹堯、朱棣、朱淑真、朱溫、朱友貞、曹植、曹真、曹丕、楊光先、曹霸、陳摶、老子、莊子、閔子、鮑叔牙、蹇叔、畢昇、朱能、英布、吳敬梓、方以智、曹洪、包拯、桓譚、文翁、桓榮、范滂、左慈、陳阿嬌、陳嬰、周景、陶謙、桓伊、桓溫、左光斗、吳長慶、呂蒙、魯肅、夏侯霸、桓玄、劉惔、馬其昶、陳武、蔣欽、夏侯惇、張樂行、薛綜、戴逵、夏侯淵、夏侯玄、耿詢、陸建章、戴本孝、方臘、胡仔、呂本中、呂祖謙、胡舜陟、湯和、文欽、汪華、李紳、司空圖、崔白、楊行密、吳承恩、羅愿、呂夷簡、張孝祥、高太后、張耒、何敬容、汪倫、張籍、杜荀鶴、陳翥、劉長卿、宗杲、李公麟、梁紅玉、魯宗道、吳潛、程敏政、汪機、鄧愈、馬秀英、何震、劉福通、郭子興、胡惟庸、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沐英、藍玉、廖永忠、廖永安、薛顯、金朝興、丁德興、李善長、陳德、胡大海、顧時、許國、耿再成、郭英、呂公弼、龔鼎孳、耿炳文、沐天波、仇成、華高、趙普勝、陳德、郭興、馮國勝、吳禎、韓政、程大位、張德勝、王希呂、何文輝、鄭用、陶安、樂韶鳳、齊杰、汪之瑞、戴名世、查士標、蕭云從、張子明、張英、方苞、胡宗憲、姚鼐、齊之鸞、張潮、劉大櫆、梅文鼎、王貞儀、孫逸、繆大亨、湯鵬、弘仁、曹振鏞、戴震、葉天賜、曹文植、張廷玉、凌廷堪、梅清、劉銘傳、許褚、王蕃、孫家鼐、劉馥、胡雪巖、甘羅、李鴻章、袁大化、曹仁、聶士誠、桓范、丁奉、丁汝昌、龐勛、姚瑩、錢澄之、方士庶、方東樹、巴慰祖、梅庚、汪士慎、吳敬梓、汪道昆
近代陳獨秀、胡適、張恨水、朱光潛、陶行知、劉開渠、鄧稼先、楊文會、孫立人、孫大光、韓伯棠、周學熙、衛立煌、周馥、吳汝綸、王亞樵、李經方、段祺瑞、徐樹錚、柯慶施、楊月樓、孫多森、戴安瀾、張治中、李克農、黃緯祿、吳谷、葉春善、任新民、許世英、徐謙、葉元龍、葉以群、柏文蔚、陳長庚、楊小樓、馮玉祥、陳延年、王明、陳喬年、皮定均、方先覺、洪沛霖、黃賓虹、劉文典、張曙、許繼慎、趙樸初、洪學智、徐克勤、吳作人、王稼祥
當代胡錦濤、吳邦國、李克強、江澤民、汪洋、王克、張平、王勝俊、沈浩、王石、王傳福、祝義才、史玉柱、楊振寧、劉奇葆、張勁夫、王珉、袁貴仁、李從軍、丁士、張凱帆、溫宗仁、江澤林、丁文昌、楊多良、車俊、趙正永、喬傳秀、王偉中、孫大發、胡靜林、李長才、周堅衛、陳運和、趙化勇、蔡雯、嚴陣、公劉、淮君、劉亞洲、崇泉、陸元九、方兆祥、羅世謙、駱惠寧、吳啟英、應祚智、張軍、盧秉恒、樊映川、王國強、江帆、金濤、劉鳳鳴、馮國佩、楊再先、歐家林、高小平、陳敬之、鄭九如、孫鳳城、石金禮、李寶琴、霍桂霞、金明、鹿士彬、嚴鳳英、鄧紅、吳瓊、韓再芬、黃新德、王少舫、張恒、楊俊、李琳、丁玉蘭、吳亞玲、趙普、孫國慶、芮成鋼、尹同耀、張衍華、張懷軍、陳光標、張近東、李文科、釋永信、蔣雯麗、趙薇、李小璐、許嵩、周濤、周禮虎、甘婷婷、蔣夢婕、陳曉、田海蓉、翁美玲、馬蘭、馬東偉、楊誠俊、謝雨欣、張志政、費玉清、韓再芬、湯加麗、董玉峰、余聲、張遠、陸宏志、陳燃、蔡維燕、成龍、張瑋琪、吳瓊、邰正宵、非行、解曉東、王祖賢、李榮浩
類似“安徽省”
與“安徽省”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