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安徽政府

淮北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淮北市
網站熱點:
主題,對象,網上服務,淮北市,淮北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1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1:29
網站介紹:
淮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及時發布、更新各類政務信息,提供網上辦事服務和便民服務信息,方便社會公眾參政議政、投訴建議和互動交流。
網站百科

簡介/淮北市

淮北市(英語簡稱:HUAIBEI,漢語拼音:huái běi shì)

別稱:相城

地理坐標:崛起的淮北市中心位于東經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緯33度16分——34度14分之間 。

淮北市是安徽省的省轄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經濟區腹心,市轄一縣三區。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紡織、釀酒、建材等為支柱的產業格局,年產原煤6000多萬噸,電力裝機容量500萬千瓦,是*能源基地、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全國塌陷土地復墾示范區。淮北礦產頗豐、品種繁多,其中以煤為最,遠景儲量350億噸,工業儲量80億噸,為*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氣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國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糧、棉、畜禽、蠶桑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山水相依、風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園老龍脊森林公園隋唐大運河故道、臨渙土城以及奇石、古樹、繁花、古剎和塌陷湖泊,讓人們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間領略著一份詩情畫意的和諧。

行政區劃/淮北市

市轄

相山區 面積 145平方千米,人口396725。郵政編碼235000。區人民政府駐相陽路57號。

杜集區 面積 240平方千米,人口334292。郵政編碼235047。

烈山區 面積 388平方千米,人口344261。郵政編碼235025。

烈山區

烈山區位于淮北市東南,西南與濉溪縣接壤,北與蕭縣、杜集區、相山區接壤,東鄰宿州市,與埇橋區接壤。南北狹長、東西略窄。區境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15公里。全區總面積為38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53.2平方公里、水面面積5.2萬畝、山地面積55平方公里、全區耕地面積27.5萬畝,人均可耕地0.8畝。

杜集區

杜集區位于淮北市東北部,東徑116°41′~116°58′,北緯33°58′~34°18′之間 。東北面與蕭縣接壤,南部與相山區為鄰,北部段園鎮與徐州五環相接。區境南北長34公里,東西寬15.5公里,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48平方公里,水面面積4.9萬畝,山地面積77平方公里,全區耕地面積13.49萬畝(建設用地8.5萬畝)、農民人均可耕地0.47畝。區境有采煤塌陷等形成的湖洼地23處,面積52.23平方公里。

相山區

相山區地處淮北市東北部,是淮北市的城區的核心區。西與濉溪縣城交界,南與烈山區、濉溪縣接壤,東與杜集區為鄰,北與蕭縣相連。總面積134.9平方公里。2012年轄1個副縣級鎮,10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有14個行政村和79個社區,人口47.76萬人。

濉溪縣

面積1968平方千米,人口1061310。郵政編碼235100。縣人民政府駐濉溪鎮。 濉溪縣位于淮北市東南,濉溪縣城與淮北市區連為一體。東經116°23′~117°02′,北緯33°17′~34°01′。東臨宿縣,南接蒙城縣、懷遠縣,西連渦陽縣和河南省永城縣。是淮北市*市轄縣。總面積19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3474公頃。2012年,濉溪縣轄11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已經上報升格*),215個行政村(居)。

交通區位/淮北市

淮北地處華東地區腹地,蘇、魯、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蕭縣,南臨蒙城,東與宿州比鄰,西連渦陽淮北交通區位和河南永城。南北長108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2741平方公里。

京滬、隴海、符夾等鐵路縱橫東西南北,6條國道、省道以及京福、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離徐州觀音機場60公里,至連云港港口28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城市規劃區面積4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已達80平方公里,先后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安徽省首屆文明城市稱號。

地理地形/淮北市

地形

淮北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15——40米之間,坡降為萬分之十一。地貌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5.3%,低山殘丘面積僅占4.7%。以寒武和奧陶系地層形成的山丘,分兩列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山地一般高程約200米,*峰是濉溪縣的老龍脊,海拔為362米,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為342米,其余平原海拔高度在22.5~37.0米之間。

河流

本市河流有十多條,總長378公里,主要河流有濉河南沱河閘河龍岱河岱河龍河湘西河洪堿河巴河王引河新北沱河包河澮河懈河北淝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平均流量185-810每秒立方米,平均寬度50-60米,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已達15000公頃,形成永久性水面4000公頃,季節性水面5000公頃,平均水深3米,*深度9米多。

氣候

淮北市地處北溫帶,屬北方型大陸性氣候與濕潤性氣候之間的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202天。雨水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冬季顯著,夏雨集中。

春季(3至5月)溫暖,平均氣溫為14.7℃,平均降水量為160.7毫米,天氣多變,多吹東南風或東風,有利于春播和越冬作物生長。

夏季(6至9月)炎熱多雨,多吹東南風或東風,降水集中且強度大,日照充足。夏季平均氣溫為26.5℃,*氣溫達41.1℃。降水量歷年平均475.3毫米,超過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為喜溫作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秋季(9至11月)涼爽,降溫快,日差大,多吹東北風。季平均氣溫為15.6℃,降水量為168.1毫米,有利于秋季作物成熟。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雨雪皆少,偏北風。季平均氣溫為1.7℃,月平均*氣溫出現在1月為-3.7℃,*氣溫達-21.3℃。季平均降水量為50.7毫米,占全年5.8%,有利于越冬作物安全過冬。

自然資源/淮北市

土地資源

淮北市土地總面積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5988公頃,林地面積23266.67公頃,水域面積10000公頃,養殖水面8333公頃,荒沙、荒漠1466.67公頃。再生土地資源優勢獨特,綜合復墾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區土地已成為我市獨特的資源優勢。多年來,我市不斷加強采煤塌陷地復墾工作,土地復墾率達到54%以上,位于全國前列。

淮北地區土壤類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兩大類。潮土類主要分布在黃泛平原地區,面積約為108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41.1%;砂礓黑土是淮北地區的古老耕作土壤,分布面積*,約為1440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4.8%。此外,境內石灰巖殘丘地帶有面積較小的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和棕壤分布。

淮北市素有“百里煤城”美譽,大小煤礦星羅棋布,每年因采煤塌陷土地約500公頃,全市已塌陷土地面積15000公頃。形成的濕地面積中,永久性水面4000公頃,季節性水面5000公頃。境內主要河流有岱河、龍河、龍岱河、蕭濉新河、王引河、沱河、澮河、閘河、解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河流面積約18萬平方米。

生物資源

林業資源:現有樹種300多個,分屬66個科,147個屬,其中喬木11 8種,灌木177種,藤木14種,竹類8種。古稀珍貴樹木有古柏、古槐、銀杏等。果樹主要有杏、桃、核桃、石榴、蜜棗等。 

農作物資源:農作物有糧、棉、油、果、菜、藥、麻、絲等,品種有400多個,其中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稻谷、薯類、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麻類、煙葉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   

水產資源:魚類資源以草魚、鯽魚鯉魚鰱魚為優勢種群,水生經濟動物有蝦、鱉、牛蛙、泥鰍等,經濟植物有池藕、蘆葦、蒲草等。

畜禽品種資源:畜禽品種豐富,有牛、馬、驢、騾、豬、羊、兔、雞、鴨、鵝等。畜禽生產以資源開發和資源利用為中心,各品種畜禽的飼養都已形成規模生產。   

野生動物資源:野生動物主要有鳥類、獸類兩大類。現有鳥類29科50多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食用或羽用狩獵類18種,具有觀賞價值的4種,保護農林作物的食蟲益鳥25種,主要有鴨雁類、鷹類、雕類、燕類、啄木鳥、黃鼬、狐貍、刺猬、野貓、野兔、蝙蝠、蛇、蝎、蜥蜴等。   

中藥材資源:中藥材資源共213科,672種,總蘊藏量約28萬擔。其中植物類藥材140科,571種,蘊藏量26萬擔,礦物類藥材有6種。

礦產資源

淮北礦產資源蘊藏量較為豐富。已發現礦產56種,礦產地488處,其中大型礦產地20處,中型礦產地13處,小型礦點455處。在查明儲量的16種礦產中,煤、鐵、銅、金、水泥用灰巖、高嶺土儲量分別居全省第2、4、6、2、6、1、位。其中,煤炭資源*優勢,遠景儲量350億噸,工業儲量80億噸。淮北礦區儲量豐富、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分布廣泛、礦床規模較大、綜合效益凸現,已成為*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產基地。

水文/淮北市

地表水

降水形成坡面徑流,匯集進入溝渠、河道或人工村塘、塌陷洼地,形成地表水。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619.72×104立方米/年。市境內偏旱年和干旱年由于降水量減少,河道徑流量大為減少,體現出境內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其資源枯豐完全依賴于降水補給的多寡。

地下水

淮北市地下水資源豐富,主要由第四系潛水和裂隙巖溶承壓水構成,共分為相山、青龍山至王場和符離集3個水系。據安徽省地質礦產局*水文隊勘探結果,轄區內地下水開采模數累計為4.16~5.04萬噸/小時,其中第四系淺層地下水開采模數為15~25萬噸/年·平方公里,市區北部偏大。

人口

根據2010年全國人口第六次普查顯示,該市登記的戶籍人口220303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9628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40214人,增長12.24%,年平均增長1.16%。全市常住人口211427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8746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39676人,增長12。79%,年平均增長1.21%。常住人口地區:全市合計210萬人(約數)、杜集區33萬(約數)、相山區50萬(約數)、烈山區32萬(約數)、濉溪縣95萬(約數)。注:由于淮北市代管宿州、亳州等地礦區人口戶籍基本上劃歸屬地戶籍范圍,省統計局最近反饋的數據顯示,2013年末,淮北常住人口214.2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8.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比全省高1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14萬人。<!--end-->

環境質量/淮北市

環境空氣質量

(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

1、各測點二氧化硫日平均濃度均符合國家二級標準要求。日平均濃度值在0.007~0.140mg/m3之間,季總平均值為0.026mg/m3。3個監測點日平均濃度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級標準要求。

2、全市各測點二氧化氮日平均濃度均符合國家一級標準要求。日平均濃度值在0.004~0.040mg/m3之間,季總平均值為0.020mg/m3。監測結果顯示:3個監測點日平均濃度均符合一級標準要求。

3、全市各測點可吸入顆粒物的日平均濃度值在0.015~0.282mg/m3之間,季總平均值為0.071mg/m3。監測站、職大兩測點日均值出現超標,超標率分別為2.2%、1.4%,烈山測點日均值全部達標;全市日均值超標率為3.3%。

(二)環境空氣質量評價

與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均有所好轉。

1、我市三測點及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

2、各測點環境空氣的首要污染物也均為可吸入顆粒物。

3、本季度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在Ⅰ~Ⅲ2級之間,其中屬Ⅰ級的天數占28.2%;屬Ⅱ級的天數占71.0%;屬Ⅲ1級的天數占0.37%;屬Ⅲ2級的天數占0.37%。

地表水環境質量

(一)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

1、濉河水質三季度重度污染,水質類別以劣Ⅴ類水質為主。渠溝、青龍山、古饒三斷面水質均為劣Ⅴ類水質,陳路口斷面水質為Ⅴ類水質,主要超標項目為CODCr、CODmn、BOD5、氨氮、總磷。

2、沱河水質中度污染,以Ⅴ類為主,超標項目為總磷、BOD5。

3、楊莊塌陷區水質良好,東、西兩側水質均符合Ⅲ類標準。

4、澮河水質輕度污染,三斷面水質均為Ⅳ類,無超標項目。

5、化家湖水質良好,東、西兩側水質均符合Ⅲ類標準。

(二)地表水水質類別評價

1、濉河水質最差、其次是沱河、澮河,楊莊礦塌陷區、化家湖水質良好。

2、在監測的各斷面中,濉河的渠溝、青龍山、古饒三斷面水質超出Ⅳ類水體標準,屬于劣Ⅴ類水質;濉河的陳路口、沱河的四鋪、小王橋三斷面超出Ⅳ類水體標準,屬于Ⅴ類水質;其余各斷面能夠滿足Ⅳ類水體標準的要求。

(三)地表水環境污染特征

(1)濉河水質主要表現為有機污染和無機物污染并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共存的污染特征。其主要污染指標有: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氟化物等。

(2)沱河污染無明顯特征,主要污染指標有: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BOD5等。

(3)澮河有機污染和無機污染并重,主要污染指標有: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4)楊莊塌陷區則呈現以地球地質結構形成的本底增高為主要特征。主要污染指標有:pH值氟化物等。

(5)化家湖無明顯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指標有: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

與去年同期相比,濉河水質惡化;沱河水質無明顯變化;澮河水質好轉;楊莊塌陷區、化家湖的水質無明顯變化。

與上季度相比,濉河、沱河水質無明顯變化;澮河水質好轉;楊莊塌陷區水質惡化;化家湖水質好轉。

(四)淮河流域國控斷面環境質量狀況

本季度東沙河臨渙集斷面水質中度污染,以Ⅴ類水質為主,與去年同期相比水質顯著好轉;與上季度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沱河小王橋斷面水質中度污染,以Ⅴ類水質為主。與去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地下水環境質量

第三季度對我市地下水進行了3次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在監測的6個匯水區中,各項監測指標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Ⅲ類水質標準要求,水質良好。但總體來看,地下水硬度偏高,硬度是影響我市地下水水質的主要因素。

監測的6個匯水池水質綜合評價全部為良好(Ⅰ類)。與去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我市地下水水質總體變化不大。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

本次監測道路總長度為28.160Km,全市Leq加權平均值為67.9dB(A),L10平均值為70.1dB(A),L50平均值為65.3dB(A)。L90平均值為58.6dB(A)。全市平均車流量為1213輛/小時。全市無超標路段,其中70.1~75.0dB(A)的路段為0Km,占干線總長度的0%;65.1~70.0dB(A)的路段為25.76Km,占干線總長度的91.5%;60.1~65.0dB(A)的路段為2.4Km,占干線總長度的8.5%;60.1~65.0dB(A)的路段為0Km。

在測量的十七條道路中淮海路、東山路、相陽路、洪山路、惠黎路、建安路、相山路、孟山路、閘河路、海宮路、長山路、南黎路、高岳路、古城路、人民路、濉溪路、鷹山路十七條道路均不超標。

我市道路交通噪聲總體良好,無超標路段出現。與去年監測結果相比,全市Leq平均值下降了0.1dB(A),交通狀況無明顯變化。

結論

1、三季度我市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日平均濃度符合二級標準要求;二氧化氮日平均濃度符合國家一級標準要求;監測站、職大兩測點日均值出現超標,超標率分別為2.2%、1.4%,烈山測點日均值全部達標。

2、我市三測點及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良好。

3、我市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各測點環境空氣的首要物也均為可吸入顆粒物。

4、本季度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在Ⅰ~Ⅲ2級之間,其中屬Ⅰ級的天數占28.2%;屬Ⅱ級的天數占71.0%;屬Ⅲ1級的天數占0.37%;屬Ⅲ2級的天數占0.37%。

5、地表水污染不容樂觀,濉河的渠溝、青龍山、陳路口、古饒四斷面和沱河小王、四鋪斷面水質超出Ⅳ類水體標準,其中渠溝、青龍山、古饒斷面屬于劣Ⅴ類水質;沱河小王橋、四鋪兩斷面水質為Ⅴ類水質;澮河的臨渙集、孫疃、南坪、沱河的后常橋斷面水質為Ⅳ類水質、楊莊塌陷區東西兩側、化家湖水質均符合Ⅲ類水體標準,屬Ⅲ類水體水質。

6、濉河水質重度污染,水質類別為劣Ⅴ類,超標項目有:CODCr、BOD5、CODmn、氨氮、總磷等。沱河水質中度污染,以Ⅴ類水質為主,超標項目有:總磷、BOD5。楊莊塌陷區水質良好,東、西兩側水質均符合Ⅲ類標準。澮河水質輕度污染,三斷面水質均為Ⅳ類,無超標項目。

7、本季度東沙河臨渙集斷面水質中度污染,以Ⅴ類水質為主,與去年同期相比水質顯著好轉;與上季度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8、沱河小王橋斷面水質中度污染,以Ⅴ類水質為主。與去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9、地下水水質符合Ⅲ類水質標準要求,全部為良好(Ⅰ類)。

10、我市道路交通噪聲總體良好,無超標路段出現。與去年監測結果相比,全市Leq平均值下降了0.1dB(A),交通狀況無明顯變化。

歷史回眸/淮北市

淮北,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生息繁衍于相濉大地上。位于我市杜集區樓頂山的古巖畫群和濉溪縣城東南7公里處的石山孜古文化遺存等均是我市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見證。相傳公元前21世紀,商王朝的創立者商湯的十一世祖相土向東部開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商頌》就留有“相土烈烈,海外有載”的文字。

夏朝

據傳,距今約4000年前的夏朝前期,商族部落首領相土曾一度來相城居留,從而促進了相城的發展。相土是個大有作為、聲名顯赫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商族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族部落日益繁榮強盛,于是便決意向東方擴張勢力。商族所到之處,其他弱小部落相繼被征服,其勢力范圍一直延伸到山東渤海邊上。所以《詩經·商頌·長發》中有句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說相土干得轟轟烈烈,四海諸侯齊刷刷地歸服于他。相土在東擴中選中相城作為若干中間站(或稱別都)之一,后人為紀念相土來居,便把此地命名為相城、相山。

春秋

(公元前699年)冬11月,魯莊公宋公衛候、陳候會盟于袤(今渠溝鎮),共商攻打鄭國,未克而返。這是我市歷史有明確紀年的開始。

春秋

(公元前588-576年)宋國共公為避水患,經睢陽遷都于相。

戰國

(公元前268年)宋國被齊、楚、魏所滅,相屬楚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24年)秦統一*,置相縣,屬泗水郡,郡治相縣。同時,置輊縣(今濉溪臨渙),亦屬泗水郡。

漢高帝四年

(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為沛郡,轄37縣,治所在相縣。

漢武帝元狩六年

(公元前117年)沛郡改稱沛國。宣帝地節九年(公元前69年) 曾改為彭城郡,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復稱沛郡。并置竹縣,屬沛郡。

三國

(220-265年)曹操分沛國置譙郡,铚縣屬譙郡。曹丕分沛國置汝陰郡。相縣初屬沛國,后屬汝陰郡。

西晉

(265-316年)復置沛國,國都在相縣。

東晉

(317-420年)晉室南渡后,相縣先后入后趙、前燕,相縣一帶屢有戰事發生,為戎馬兵革之地,所屬屢有更易。

南北朝

(421-528年) 相縣歸劉宋,屬徐州沛郡(郡治在蕭縣),不久相縣、铚縣相繼入北魏。

北齊天保七年

(556年)廢相縣為相城鄉 ,并入符離縣。此后,相城無縣以上建置。

隋開皇九年(589年)相城隨符離縣屬彭城郡。

唐元和三年(808年)在相地筑城,發現“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時未開采)。

唐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所屬的符離縣、蘄縣,毫州所屬的臨渙縣,泗州之虹縣建宿州。

宋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東坡)任徐州知州時,派員在蕭縣白土鎮北孤山一帶“訪獲”煤炭,因作《石炭歌》詠之。

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離、蘄縣、臨渙3縣并入宿州。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烈山一帶農民發現露頭煤,并開始鑿挖。

清朝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皇帝御賜“惠我南黎”匾額,懸于相山廟。

咸豐五年(1855年)秋,濉溪任集人夏白在南坪集起義,為捻軍藍旗首領,屢敗清軍。

宣統二年(1910年)烈山礦工江思運因作歌謠抨擊礦主、工頭,被毒打致死,引發礦工群起罷工。

中華民國

元年(1912年)市境分屬安徽省宿縣和江蘇省蕭縣。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

1949年6月,市境分屬華東局皖北行政公署宿縣專區之宿縣和蕭縣。

1953年2月,市境分屬濉溪縣和蕭縣。

1958年5月,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

1960年4月,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更為淮北市。

1977年2月,宿縣地區所轄濉溪縣劃歸淮北市管轄。

今市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和濉溪縣。

土特名產/淮北市

口子酒

產于濉溪縣,系濃香型白酒。口子酒釀造歷史悠久。口子酒的釀造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春秋魯桓公15年(公元697年),宋襄公多次獻血盟會諸侯,飲的就是當地酒。

據傳,戰國時期,宋國遷都相山,就大量釀造。南宋、金、元朝代,口子酒大量生產。口子酒歷時千年,入口味道甘美,酒后心悅神恰,素有“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家之美譽。許多文人墨客、達官巨賈會集于此,或泛舟濉水,或飲酒賦詩,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中寫道:秋燈夜寫聯句詩,春雪朝傾暖寒酒。陣湖緣愛白鷗飛,濉水清憐紅鯉肥……宋元豐三年,徐州知州蘇軾在《南鄉子宿州上元》詞中寫道:“千騎試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白酒無聲滑瀉油。”詞中白酒即為口子酒,那時濉溪口屬宿州地。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徐州時,極為贊賞濉溪地方官進獻的口子酒。以相山隱士任柔節的“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詩句較為流傳。 口子酒的生產代代相襲,占有歷代槽坊舊址,利用千年古泉,百年老窖,選用優質高粱,上等陳曲,利用傳統釀造工藝,酒質清醇馥郁。   口子酒的特點為濃香,溢香遠,留香長,透瓶飄香,隔宿不斷,有“透瓶香”、“隔宿香”之稱。它“清澈似玉露,濃馨勝芝蘭,甘美沁心脾,入口味綿延”。南京人夸曰:“濉溪名酒到浦口,南京全城皆飄香”。古往今來,商賈行旅,文人墨客莫不“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歷史上有“名弛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家”之美譽。口子酒已成為淮北濉溪名片之一。

口子糕點

口子糕點品種多,質量好,銷路廣,是濉溪的土特名產之一。口子糕點分為普通糕點和精細糕點(粗點、細點)兩種。像三刀子羊角蜜、小京棗、螞蚱腿、豆角皮、燎花、麻餅等均為普通糕點。精細糕點有寸金、麻片、烘糕、蜂糕、云片、山楂糕、皮糖、蛋糕、雞骨糖、京蜜等。此外還有些時令性的糕點:酥糖、木瓜糕、綠豆糕、月餅等。并有專為祭祀用的禮品,通稱“蜜供”。蜜供是用白糖制成的各種各樣的人和物。如八仙人子、神像、宮殿、牌坊、寶塔、香爐、蠟臺、壺、碗、盆、瓶、龍、虎、獅、馬、牛、豬、羊、雞、鴨、鵝、花、鳥、魚等。這些“蜜供”制作精巧完美,觀之,形態逼真,食之,香甜可口。

老城辣湯

相傳乾隆在下江南時,路過此地,感到肚子餓了,恰好路邊有一家老太太煮雞湯,乾隆就坐在路邊喝了一碗,感到很香,湯里還有麥仁,乾隆卻不知這麥仁是雞沒洗干凈留在雞肚子里的。于是,乾隆就問老太太:“這是啥湯?”老太太年齡大,耳朵也背,沒聽清楚,就重復了一句:“啥湯?”乾隆就誤認為這湯的名字就叫“啥湯”。

后來這個名字就叫開了,現在在濉溪人們都叫“啥湯”,又因為湯的味道鮮辣,有的人又稱之為辣湯或胡辣湯。濉溪老城的辣湯是用母雞和圓骨,加上裝有12種配料的料包煮湯。煮的時候除了加蔥和麥仁之外,加上大量的生姜,這個湯的味道就偏辣,這種辣味很鮮。把洗好的面筋在溫水中醒透,讓原來海綿狀的面筋表面變得光滑柔軟,然后掐成一小塊張開下鍋,同時用筷子順時針攪動,這時面筋就會被甩成片狀,如雞蛋絮,但比雞蛋絮略厚一些。辣湯面筋制作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將面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面團,用手蘸上水把面團揉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然后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將面團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面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洗面筋剩下的面水勾兌到湯中,這樣的勾兌連麥仁都沉淀不下去。較后,加上鱔魚絲、鹽、味精、適量的白胡椒。在湯中加上些許香油,更是美味。

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新從,他精心研制的油茶在老城小吃群中獨領風騷。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補精品,人們常說“老城油茶噴噴香”。在街頭的飲食攤子上,擺把大壺,外用棉布包著用作保溫,壺內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油茶除了香,還有提神、消食健胃、驅濕避瘴、驅寒治感冒等功效!

留香閣毛筆

淮北留香閣毛筆廠生產的毛筆,選料精良,制作柔適度,有200多個品種,屬宣筆。留香閣在發掘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即保持宣筆的特點,又博取眾長,吸收湖筆取鋒的長處,獨創了自己的風格。保持了毛筆特有的尖、圓、齊、健、剛柔兼得、毛純耐用的優點,而且鋒長、鋒清、體瘦、含墨量大,用起來揮灑自如,潑墨凝重,可致“鐵線中鋒”的妙趣。其中舞鶴游天、墨龍戲海、蝶壽、紫竹軒等品種,經著名書畫家劉海粟、舒同、李苦禪、賴少其、費新我等試筆,一致稱道得心應用,揮灑自如、紛紛留墨贊譽。日本著名書畫家加藤豐翠、柴田木石等人也給予很高評價。留香閣毛筆遠銷港、澳、日本、泰國等地,享譽國內外書畫界。

臨渙棒棒茶

雖然臨渙當地不產茶,但安徽卻盛產茶葉。在濉溪臨渙南面不足兩百里的地方,就有著一個叫做六安的地方,茶葉生產遠近聞名。臨渙就是借著六安當地一種叫做紅茶棒的茶葉,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據說常飲這種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還能解酒,多飲不撐腹,還可暫解饑渴。臨渙鎮的人口,現在還不足兩千人,可這里數得上名字的古茶館就有10多家,相傳,這是因為臨渙古鎮有好泉水的緣故。古鎮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龍泉,相傳這口泉水清冽甘甜,茶樓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濉溪醬菜

濉溪醬菜包括濉溪老城的醬菜和臨渙鎮的醬菜,均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老城醬菜

老城醬菜以醬包瓜較為著名,醬包瓜首創于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香可口的醬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種味道鮮美的細菜,甜、咸、酸、辣、香諸味俱全。吃起來醬香濃郁,脆嫩爽口,風味獨特。濉溪醬包瓜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風味別具一格。元昌齋醬品廠選用當地產的優質包瓜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澤青黃,清潤豐滿,而且要求每顆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堅持隨采摘隨加工,不能過夜,以保證鮮

嫩。制作時,首先在包瓜的梗處以圓蓋狀切開,挖去瓜瓤, 再經過初腌、日曬、醬制等工序,使瓜殼呈琥珀色;然后,篩選取優質杏仁、花生仁、黃瓜、線瓜、豆角、苔子、苤藍、生姜、鹿角菜、陳皮等作為配料,并經過醬制之后切碎作餡,充填于醬好的包瓜殼內。較后將先前切下來的圓瓜皮蓋再蓋上,捆扎為原鮮包瓜的形狀即為成品。   

臨渙醬菜

臨渙醬菜色香味俱全,脆嫩爽口而有彈性,色澤鮮艷透亮,并且散發出醬菜的清香,口感既不過咸,也無苦澀與生菜味。 臨渙醬菜共有40多種,其中培包瓜和培腐乳名聲*。

(1)臨渙培包瓜 臨渙培包瓜,又稱菜中菜,外殼是圓、嫩、鮮、脆的醬培包瓜,內瓤為“傾餡十樣綿,顏色有五六” 的香味濃郁的醬菜。臨渙素有“包瓜城”的美譽。久負

臨渙包瓜盛名的臨渙醬培包瓜,系臨渙醬品中的傳統名菜,有150余年的歷史。它以香、脆、嫩以及醬味濃郁等獨特風味而聞名。清末有詩人題詩贊日:“瓜風送香氣,蜂蝶亂飛云,食之包瓜后,忘卻故鄉人。”1981年在杭州舉行的華東地區調味品協作會上,铚城牌培包瓜當選*產品。1985年被國家評為*調味食品。   包瓜原名女兒瓜,其種系是由2000多年前相傳下來。包瓜的種植十分講究。擇其特定的土壤,僅施以農家肥和草木灰,包瓜清明點種,立秋采摘,鮮瓜華潤豐滿,呈青黃色。   釀造培包瓜選料特別講究,所用包瓜每棵500克,呈鼓形,青黃色,滑潤豐滿。隨采摘隨加工,不過夜,以保持瓜的鮮度和脆嫩。制作時將鮮瓜切蓋去瓤,入缸初腌,日曬夜露30余天后復醬(一層瓜一層甜醬),培40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殼待用。然后將加工好的醬杏仁、醬花生仁、醬黃瓜、醬品蘭、醬苔、醬生姜、醬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陳皮等10余種優質醬菜配料切碎調配,裝入醬培成熟的瓜殼內,蓋上瓜蓋。捆扎仍為原鮮瓜形,故名包瓜。   成品包瓜瓜型似鼓,色澤光亮,脆嫩清香,入口清爽,咸甜適度,醬味濃郁,南北皆宜。生產制作成的臨渙醬培包瓜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糖類和礦物質,是純天然食品。

(2)臨渙培腐乳   臨渙的醬品眾多,與包瓜齊名的是獨具特色的培腐乳。培腐乳有100多年的歷史,隨同包瓜遠銷四方。技術精細,工藝復雜,選料優良,配比適當,發酵釀制周期較長,產品制成后具有獨特的風味。食培腐乳后,倍感食量增加,尤其用培乳的汁液作為燒肥肉的輔料,更是別有風味。根據氣候、溫差、土質、無污染等情況,全部精選上等黃豆,加入多種名貴中藥材和特制的香料。培乳需要的原料選好后,按生產工序,嚴格把關,尤其是衛生標準更高。首先要用清水淘凈后,再放進清水浸泡,成功后方能上磨磨漿,漿磨成后用籮過去粗渣。所留下來的細漿,用汽加溫后點一定的石膏,然后上榨壓成規定厚度和標準含水量的塊狀。下榨后用刀子劃成2公分厚、4公分見方的胚塊,間隔均勻地放入溫室的籠里發酵,要求在恒定室溫中保持45至48小時。待發酵到一定的程度,用特制干蜜醬黃培制,加上海鹽和天然三伏醬油,裝入大缸或壇子內底面,加用適度蜜甜醬,封口上簽,放入專用酵室按規定存放。經過大豆浸泡、磨漿、過漿、燒漿、點膏、初榨、壓平、復榨、劃塊、磨制、培制、入缸、封缸、儲存、成品等工藝流程。自然發酵陳釀,從胚胎到成品大約10個月的時間,秋涼后開始出售。成品出售前再進行一次檢查,如發現色澤和質量不符合標準,不準出廠銷售。優良的產品呈棕褐色,皮肉鮮嫩,質地幼細,醬香味濃郁,咸酸味適度,晶瑩酥軟,軟而不膩具有培乳應有的獨特味道。   豆腐香乳的特點是:色黃而晶瑩,開壇后鹵汁香味特別而濃烈,軟而不膩,美味可口。它的特點是皮肉鮮嫩,質地幼細,味道鮮美,滋味無窮。

臨渙培乳肉

與培包瓜、培腐乳齊名,臨渙培乳肉同樣以它的色澤鮮艷、形態飽滿、入口肥而不膩、乳香濃郁,令人有食之不舍之感而遠近馳名。培乳肉工藝考究,必須由當地醬菜培腐乳的湯汁為輔料,制作時須選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塊方形,然后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膩。撈出后冷卻,再切成均勻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壞決定了培乳肉的色澤和風味),加入作料調勻,放入碗中或盤中,再上鍋中蒸若干時間,進一步去掉油膩,并將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從鍋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時再上鍋蒸15分鐘后便可食用。

大莊葡萄

杜集區段園鎮地處黃淮大平原,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優越,特別適宜林果種植。境內的大莊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歷史,素有“大莊葡萄碭山梨”之說,為保護其品牌,已對大莊葡萄進行了注冊登記,每年一度的“大莊葡萄采摘月”活動更使大莊葡萄名聲大噪。

黃里石榴

黃里石榴是久負盛名的特產,產于濉溪西北黃里村,多栽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明朝嘉靖 年間,大夫吳夢春所著《隨年》一書,記載黃里石榴“顏色

鮮羌氣味芬芳,粒大籽軟,汁甘而濃”。民國年間,遠銷南京、上海等地。黃里石榴品種繁多,有瑪瑤籽、軟籽、青皮糙、滿園香、笨石榴等。其中品質*有一種是軟籽石榴,又叫冰糖石榴,果圓形,皮極薄,單果重150克,*300克,粒數350至400個,呈冰糖色,粒大汁多,籽實綿軟,味極甜。

黃里笆斗杏

黃里杏品種有水白杏、面杏、關公臉等,其中*當屬笆斗杏,因其形狀似笆斗而得名。此品種系由技師丁仰齋于民國初年嫁接培育而成。其特點是個頭大,產量高,果皮光滑,色紅黃,肉質厚,酸甜適口。  

濉溪西瓜

(1)土型西瓜產于濉溪縣土型,已有多年栽培歷史,聞名淮海地區,風銷淮北、徐州、宿州、蚌埠、合肥等地。該瓜品質優良,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香爽口,甘甜文蜜。熟透之瓜,刀劃其皮,自動裂開,瓜瓤突起,不可復合。主要品種是青核桃紋,屬中熟種,果型較大,

為橢圓形;皮青綠色,有細網紋,厚約1厘米;瓤紅、質沙、籽黑。單瓜重約20斤,大的30余斤,畝產4000斤左右,*達7000斤,每年栽培面積約300畝。 

(2)鐵佛無籽西瓜 :2000年,濉溪縣鐵佛鎮引進無籽西瓜載培技術,全鎮種植面積達1.5萬畝,形成了無籽西瓜產業基地,并注冊了“福蜜”牌商標,被稱為“鐵佛無籽西

瓜”。2006年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2010年,“鐵佛無籽西瓜”將走進上海世博會,供應時間一個月(7月20日——8月20日),確定面積為1000畝。

百善硬面大卷

濉溪百善硬面大卷以形狀美觀看見舒心,麥香筋道吃起來掉渣,方圓百里聞名遐邇。過往的客商路人,常品嘗硬面大卷以飽口福。百善硬面大卷不同于一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變形,像磚頭塊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一般長7厘米,寬3厘米,高 15厘米,一個足有四兩多。其次是它的形狀:上方為橋拱圓弧形,下邊為四方形。僅這三個特點,非一般大卷能媲美也。百善硬面大卷,幾經興盛沉浮。如今在百善鎮只有謝家*經營。百善硬面大卷已瀕于失傳的邊緣。

雙堆面魚

濉溪雙堆面魚是民間非常簡樸的傳統主食之一。近年來,它登上一些大飯店的大雅之堂,成為許多食客必點的主食之一。 堆面魚做法很簡單,用碗盛上面粉,加上一定的水,放鹽適量,搗成糊狀,將水燒開后,用筷子將搗成糊狀的面糊一筷一筷地撥入正在燒的開水之中,面糊進入開水后凝固,形狀像大大小小的河魚,成蛋狀。面魚入鍋煮熟后,再加上適量的鹽、油和調料即可食用。如果搗面糊時,加上一兩個雞蛋,面魚吃起來會更松軟。

“雙堆面魚”可葷可素,而面魚的葷素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來調節,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類的蔬菜,用油也以小磨麻油為主。葷者,配料可用各類肉丁肉絲,用油則以動物油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煮面魚的湯也有講究,現在大多用豬骨、牛骨、羊架子等燉煮的高湯了。

南坪響肚

濉溪南坪響肚是用新鮮豬肚烹制而成,是南坪鎮的一道特色名菜。在濉溪南坪鎮,無論是紅白喜憂還是朋友聚會的宴席上必有“響肚”,它具有味道鮮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點,在口中嚼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故稱“響肚”。 據介紹,響肚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但煮時的火候應根據作料細致掌握。需購買新鮮豬肚,用鹽和醋水反復搓洗,切成條狀,在開水鍋煮熟加作料,用小食盆或大瓷碗將湯、肚一起盛出來,用小勺舀著吃。南坪響肚老少皆宜,營養豐富、色味俱佳,深受城鄉人民喜愛。如今,在宿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南坪響肚”。

宿半夏

宿半夏是濉溪縣的名特中藥材,宿半夏不僅是藥湯劑的原料,也是部分中成藥品丸劑和露劑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它土特名產

淮北名菜<魚咬羊><魚頭煮餅>、淮北手撕狗肉、燒餅夾狗肉、濉溪羊肉湯、牛肉粉絲湯、素餡扁食(大年三十晚上包好,初一早上吃的餃子)、干菜角子(一般正月十五做)、油炸小磨綠豆丸子(一般春節期間做)、水煎包、燒餅、鏊子烙饃、(芝麻)干饃、小磨香油、雞蛋茶、(香油)腌冬瓜醬豆、變蛋、地鍋粥(玉米面、荸薺面、小米面等)、涼面、面皮、油炸知了猴、油炸螞蚱等等。

民間藝術/淮北市

音樂舞蹈

淮北市民間音樂舞蹈源遠流長,門類繁多。由于風土、語言等原因,雖長期相互各有滲透,但仍保持著一定的區域性特色。嗩吶俗稱喇叭。淮北市嗩吶藝人多分布在市郊農村,他們自由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為民間婚喪嫁娶、節日歡娛時所聘用。演奏的曲牌因環境場合而異,一般辦喜事常用“凡字四調”、“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戲曲、曲藝吹奏。 

腰鼓氣氛隆重、熱烈、節奏性較強。一般以多支腰鼓組成腰鼓隊演奏,邊擊邊舞或配以節奏強而有力的詞曲伴唱,或在短暫的停頓用夾以簡捷雄壯的口號渲染氣氛。腰鼓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較為流行,以后日漸冷落,1978年以來,市區部分中小學又恢復了這一活動,多用于重大節日游行隊列。

獅子舞獅子頭是用紙制成型,獅子身為布毛合制的獅皮。由二人合演,相互協調配合,模擬獅子的各種動作,如:抖毛、舔毛、搔癢、打滾及加有藝術色彩的各種表演。引獅者一人,執彩球戲獅。它流行于市郊農村, 分廠礦俱樂部也開展此項活動。 龍燈

龍燈的龍身是用竹木扎成骨架,一般七至九節,龍頭造型生動、雄偉,口、須、角、目栩栩如生,“龍衣”(龍皮)用布繪以龍甲,頭尾各節有一木棍支撐龍身。表演時每人各執一節,前有一人引珠、龍頭搶珠、龍身各節及尾隨龍頭的活動而舞動向前。本以歡快的嗩吶鑼鼓伴奏。活動時,龍燈多與獅子、竹馬、旱船等配合。

竹馬竹馬是用竹篾扎成馬身骨架,蒙以紗布,外貼馬毛(用彩紙剪成),馬頭可活動,馬脖子及演員腳上均系銅鈴。表演時,馬身系于演員腰間,隨著音樂和鑼鼓節奏,用手操縱馬頭表演。旱船旱船的船身是用竹子和布結合扎成。表演時,船身生活系于女舞者腰間,前進時作行船狀,另有一老船翁在旁撐船。大頭舞大頭舞是用馬糞紙糊成一特大的人頭造型,可根據需要或愛好塑成各種人物形象。如笑娃娃、老頭、老婦、工人、農民等。表演時戴在演員頭上,以造成與身體比例極不諧調的形象來產生藝術效果。1978年以來,大頭舞常出現于重大節日游行隊伍。市一些幼兒園、小學也開展大頭舞活動。高蹺高蹺為演員腿上各綁一高蹺進行表演的一種形式。高蹺腿是在一根木棍上部安有腳踏板而成,根據踏高蹺人的技術精劣而定高低。高蹺演員各搶一戲劇人物,可演一段戲曲插白或一折戲;或表演撲蹀、丟叉等舞蹈動作。相山區任圩鄉農村較為流行。

地方戲曲

淮北市是一個新建的礦區城市,因為人員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所以各種藝術形式的演出均有他們的觀眾。但這一地區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地方戲曲當推大鼓、花鼓戲、梆子戲、泗洲戲和琴書。 

淮北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是在安徽淮北地區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劇種,它因發源于淮北地區,表演時男角上場背花鼓,樂隊伴奏時也以“花鼓”為主樂,因此叫淮北花鼓戲。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蘇魯交界地區,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碭山、蕭縣、開封、邳縣),中路(宿縣、靈璧、泗洪、渦陽、蒙城、阜陽)和南路(蚌埠、淮南、壽縣)。 淮北花鼓戲的原始形式是民間的小型歌舞。勞動人民在農閑季節里籍以自娛,有時在進行這些民間小唱時,伴以舞姿。這些舞姿都是根據民歌的內容,模仿生產生活上的動作編成。后來,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間雜技,如“四門八叉”、“頂人”等,使舞蹈加強了動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時編唱了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小段子,如西廂段三國段等,并漸漸由唱短段到唱長段,從一人單唱到兩人表演(一丑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后來,又經過花古戲人的長期實踐,在內容上改變了唱本故事,開始演唱連臺本戲,演員也隨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藝術逐步提高,到解放后,達到了豐富多采,日益完美的地步。 淮北花鼓戲的劇目分大戲小戲兩種,傳統劇目有《王小趕腳》、《四寶珠》、《花園會》等一百七十多個。內容多反應當時人民的生活、勞動、習慣、性格,用當地群眾的純樸語言,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淮北花鼓戲唱腔大體上分兩大類,一類是用于“八句子”和單出戲的專用調,如“貨郎段”“西廂段”“黑驢段”等,旋律抒情優美,上下句對稱整齊,組織較嚴謹;另一類是用于正本戲的板調,如“平板”、“寒板”等。敘述性強,變靈活,富于表現力。淮北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是有獨特風格的,無論是身段、動作、眼神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它能生動形象地表現淮北勞動人民的豪放、熱情強悍的性格特,得粗獷、奔放而又樸實、詼諧。新整理的傳統劇目《摸花轎》已拍成電影,受到觀眾的好評。2007年,經省政府批準,淮北花鼓戲和淮北大鼓被列入*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淮北大鼓

淮北大鼓誕生于淮北市濉溪縣。淮北大鼓自明末清初已具雛形。始于手鼓伴奏,以半說半唱的順口溜的形式演唱。清代中期藝人們改革手鼓為簡單支架固定鼓位固定場地的演唱。清初大鼓藝人逐漸增多。解放后發展到鼎盛期。改革開放后,淮北大鼓這一演唱形式漸趨式微。 淮北大鼓的演唱特點多為一人演唱。演員一手擊鼓,一手打板,亦說亦唱。唱腔有慢板、快板、花板等數種形式。演唱書目時多用“活口”。演員需要熟記一些常用唱段,俗稱“片子”、“贊賦”。以靈活運用于描摹各種場景、場面、人物形象以及各種生活、心理、打斗情景等。淮北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板。鼓以檀木或棗木扣成圓形,上下蒙牛皮,邊緣用大頭釘固定,四周加鐵環以敲擊時產生諧音。鼓棒用柘樹條或石榴樹條,前端加工成彎頭狀,敲擊時不至損壞鼓皮。鼓架用六根竹條支成三角形支架。上用細麻繩攀系以固定大鼓。板有鋼板和手扳兩種,鋼板形似半月牙狀,鋼或銅制成,也叫“月牙板”、“梨花片”,手板為三頁板,用紅木或檀木制成,長約30厘米,寬5至7厘米,每頁厚0.2—0.5厘米之間,用絲線固定,下面兩塊固定在一起,手握上面一頁敲擊發聲。淮北大鼓以唱為主,說為輔,唱腔高亢婉轉,地方特色濃郁,多采用地方小調或吸收其他地方戲曲劇種曲調,語言詼諧幽默,深受淮北地區廣大群眾的喜愛。  2007年,經省政府批準,淮北花鼓戲和淮北大鼓被列入*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淮北梆子戲

源于河南豫劇豫東沙河調。由于豫東與淮北毗鄰,長期的藝術交流,使豫東沙河調逐漸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間小調的有益成份而演變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戲。淮北梆子戲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獷、奔放、感染力強的特點,有二百多種曲牌。演唱分大本腔與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樂器上除弦樂和鼓板之外,另加棗木梆相擊作聲,藉以增強聲調之節奏。在藝術表演程式上受京劇的影響較大,但仍具有地區特色。淮北市梆劇團,淮北市的廠礦、郊區、農村劇團在演出劇目時絕大多數是演唱淮北梆子戲。泗洲戲原稱“拉魂腔”,是淮北地區的主要戲曲劇種。流行于安徽、蘇北及魯南等地區,約有200多年歷史。據傳,與江蘇、山東的柳琴戲同出一源。泗州戲是由民間說唱發展起來的比較典型的板腔體唱腔劇種。其唱腔南、北方風格交融,婉約與豪放并蓄,在一定基調的旋律基礎上,演員可根據劇情的需要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靈活掌握曲調節奏的快慢、急緩和強弱高低,自由運用各種花腔調門,盡情發揮各自的特長,藝人把這稱為 “弦包音”(即絲弦伴奏必須跟著唱腔走),也叫“怡心調”(根據劇情自由變換腔調),尤其是女聲唱腔,尾音翻高八度,委婉盡致、動人心魄,被群眾譽為有拉魂的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稱。早期的泗州戲形式比較簡單,它從一人敲板演唱,一人柳葉琴伴奏,逐漸發展到小戲班。泗州戲的藝術表演以“壓花場”為基礎,分“單壓”和“雙壓”兩種,具有明快爽朗、粗獷有力的鮮明特色。解放后,泗州戲在聲腔藝術、表演藝術和劇目的創作、整理工作上,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發展,除挖掘整理了《呂蒙正趕齋》《樊梨花》《小南堂》、《吵年》等傳統劇目外,還創作了一批優秀的現代劇目,如《結婚之前》《兩面紅旗》《摔豬盆》、《喝面葉》等。淮北琴書是地方曲藝的大曲種之一,它源遠流長,積累豐富,旋律優美,板式繁麗,而且曲腔對文學載力強。既能說唱傳奇大書,又能詠唱抒懷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說唱為主的曲藝形式,流行為蘇西、豫東、皖北、魯西南一帶。據老藝人說:在沒有洋琴伴奏的情況下,稱“絲弦”,盲人演唱此曲種,群眾稱“瞎腔”,一人拉墜胡,足蹬腳踏板,口唱曲調,稱“三張嘴”。師傅傳授此藝術,徒弟必須先學“三張嘴”,才能學段子,學大部書。后來,有了洋琴,唱絲弦加上洋琴伴奏,叫唱 “洋琴”的,再后來,唱洋琴學會說大部書,才有“琴書”之稱。唱琴書的“三張嘴”是敲琴、打板、唱曲。淮北琴書,歷史悠久,確切年代,無法考證。淮北琴書的音樂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調子》、《哀調子》等曲牌。琴書開場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眾稱為“打鬧臺”,藝人稱“拉拉場”(把觀眾吸引過來聽書),優美、動聽、歡快的音樂把觀眾吸引過來以后,即開始演唱小段,然后“開正本”(唱大部書)。淮北琴書在演唱小段之前,還有一段和觀眾交流的語言和唱段,以表現藝人謙虛和藹的態度。淮北琴書演出流傳曲目多以人文戲為主,地方群眾稱其為“鞋筐子戲”。由于琴書歷史悠久,加上老藝人不斷創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現了一些武戲。淮北琴書的曲牌《八大板》曲調鮮明,高低起伏,變化無窮,特別是墜胡伴奏,充分顯示出它的特點。

民間美術

風行在淮北市的民間美術有剪紙、泥塑、扎花、刺繡等。風格樸實,多取吉祥、喜慶題材,內容有龍鳳、鯉魚、公雞、麒麟、花鳥、山水、人物及各種裝飾花紋圖案等。煤炭畫1973年10月,市工藝美術廠研究創制了煤炭畫。此種畫以煤炭為原料,突出了淮北煤城的特色。煤炭畫立體感強,形象逼真,大方典雅,被稱為“立體的*畫”,適宜于賓館、客廳裝飾之用。市工藝美術廠制作的煤炭畫曾參加過廣交會和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還出口至美國、日本、西德、朝鮮、英國、越南等國家。有八幅大型作品在*煤炭工業部外事局和迎賓館陳列。

紡織畫是用膠水和紡織顏料在普通布料上直接作出的畫,它不受繪畫工具、布料、尺寸的限制,且防水、不褪色、不掉色,是我縣畫家馬泰先生和李凌女士共同創作的。 由于紡織畫已經打破了傳統畫種的表現觀念,新的藝術觀念和新的繪畫材料賦予了它新的面貌,給人以全新的藝術視覺效果。紡織畫既能畫出油畫的厚重、水彩畫的透明,又能畫出*畫的韻味,是一門中西畫結合的嫁接藝術。紡織畫比油畫省時省力,切作畫方便,宜于收藏和保存,裝裱快速。作畫時既可像國畫一樣,平放在案上作畫,又可像油畫一樣釘在畫框上作畫。它色彩清新明快,透明華潤、變幻豐富、水分淋漓流暢、色調高雅和諧,是以膠水和彩相互融合滲透的藝術,當多種顏料碰在一起時,顏色借助膠水的靈性所產生的種種綺麗、妙趣的視覺效果,是其它畫種無法比擬的。十年來,馬泰夫婦先后創作出紡織畫五十多幅,其中,《生命之泉》、《山父》、《黃河源流醉秋圖》、《發怒的山神》、《鄉土》、《九雄爭霸》等作品被有關單位和個人收藏。

泥塑李

泥塑是我國歷史上較為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從民間泥玩到清靜高雅的寺院殿堂無所不在。據史書記載,泥塑藝術在商、周時代就得到了普及和應用。人們不但用泥塑成了各種歷史人物、民族英雄和神像,而且用泥塑造了各種動物和社會所需的容器等,對其進行燒制,成為陶器。特別是陶俑之類隨葬品的發明和應用,結束了用活馬活人陪葬的歷史。到了隋唐時期,泥塑藝術較為盛行,尤其西域佛教的傳入,帶來了泥塑藝術的蓬勃發展。但到了上世紀中期,泥塑藝術的發展出現了很大的斷層。受西方雕塑藝術的沖擊,雕塑市場被石膏、蠟雕等藝術占領,加上泥塑藝術隊伍的老化,目前面臨著失傳和滅絕。李正卿作為我縣民間泥塑的傳人,從1958年開始堅持創作泥塑作品,目前正致力于泥塑的搶救、挖掘和保護。他的作品造型豐滿活潑、渾厚簡練、色彩明朗熱烈、表現技法精練,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被人們譽為“泥塑李”。2007年,被評為安徽省民間藝術傳承大師提名人。

刻綾畫

世人多知剪紙,卻鮮聞刻綾畫。 刻綾畫是畫家賀馥女士在民間剪紙基礎上與版畫等各類繪畫結合,在創作題材和內容上加以深層拓展,并在材料、技法、裝裱上加以突破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表現手法是刀刻,非剪;是綾,非紙,在裝裱后方集大成。畫面突破了剪紙的尺寸、表現內容的局限性,不僅有版畫、國畫的視覺效果,也有著裝飾畫的特殊美感。 刻綾畫依附于賀馥女士的藝術素養、個性因素和專業特性。她在創作中借鑒了傳統剪紙的長處,灌注了自己的審美情感,體現著與各個畫類的結合、傳承,從而形成了獨立性、創新性、*性,開創了繪畫藝術的新天地,成為刻綾畫藝術的開山之人。現有作品百余幅,代表作《中華巾幗流芳史》卷長50米,《水滸傳梁山一百零捌將》卷長近20米。作品《隋煬帝巡幸柳孜》卷長12米,2004年在安徽省首屆民間藝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心連心》在全國工藝美術大賽中獲特別金獎;《春風吹,福到了》2002年參加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大型全國美展。

民間文藝

淮北市民間文學協會曾經搜集、整理、編纂了《淮北民間故事集》基本上將淮北地區長期廣泛流傳的故事整理了出來。從1987年到1992年之間,民間文學協會還搜集了當地民諺民謠二千余條,歸納為政治、氣象、氣候、農業等二十余項。在楹聯的搜集、整理、創作中,魏啟鵬受*楹聯學會委托,與人合作編注罧《*名勝楹聯·安徽分冊》。上述情況,分別詳述如下:

民間故事

1、吳樂森編寫的《陳毅讓車》《鄧政委喂馬》,這類民間故事屬于人物范疇的民間文學。主要是通過對偉人平凡小事的描述,來歌頌偉人的高尚品德。

2、屬于地域范疇的民間文學有:武時良編寫的《烈山的傳說》,吳廣彪編寫的《朔里與東方朔》,這類故事多長期廣泛地流傳在民間,主要是探索某地某所的由來,某地與某歷史人物的關系等。

3、屬于民俗范疇的民間文學有:傅立泉編寫的《燒紙錢的由來》、高文疇編寫的《清明節與介子推》等。

民諺民謠

1、屬于氣象方面的民諺很多,對天氣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長蟲過道,大雨就到”,“月亮戴斗笠有風,月亮烤火有雨。”“雨后西南風,沒有三天空”“老頭活了八十八,沒見東南雨來發”“晚霞行千里,早霞雨傾盆”等。

2、屬于氣候方面的農諺有:“熱在伏中,冷在三九”“三九四九中心臘,凍死河里連毛鴨”“處暑去暑天不熱,寒露添寒穿棉衣”等。

3、屬于農業的諺語有:“九盡花不開,水果壓滿街”“頭伏蘿卜二伏蔥,三伏里邊種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紅,寒露兩旁看早麥”“棗樹發芽種棉花,過了谷雨點西瓜”“六月六,打棉頭,七月十五拾早花”等等。

4、屬于地理環境的有“大風刮倒萬丈碑,石碑滾了三個省”這是指建國前,相山屬安徽、江蘇、河南三省交界處。另外,還有屬于政治、文化、風俗、傳說等方面的民謠。

民風民俗/淮北市

相山廟會

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日,為古相山廟會。

古時,每春秋兩季,我市境內地方官員都要到相山顯通寺舉行祭禮,祈求神靈保佑平安,降福于民。

而周邊民眾則于農歷三月十八日左右來此廟敬獻香火。建國后,廟會曾經改成物資交流大會,高峰時可有十余省市、數十萬客商和群眾趕會。近年來,趕廟會逐漸發展成為一項休閑、踏青的傳統文化活動。

節日 

一、春節

春節俗稱“過年”,是民間最隆重的節日。舊時,在臘月初八之后就開始籌辦年貨,有“吃罷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之說。一般人家在臘月下旬也就準備過年了。臘月二十四送“灶王爺”,這天,家家設供祭灶,將鍋屋(灶房)墻上舊的灶神揭下,在香爐中焚化,謂之“送灶神上天”,然后張貼新的灶神。接著就是打掃房舍、庭院、幾案,即所謂“二十四掃房,二十五撣塵”。蒸饃(饅頭)炸菜,準備過年。炸菜中,有一種油炸小磨綠豆丸子,制作工序復雜:綠豆小石磨粗碎,浸泡去皮,再上小石磨磨成漿......一般春節期間才做。

臘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稱除夕,含除舊布新之意。上午,戶戶貼春聯、年畫。春聯內容多為吉祥喜慶詞句,年畫多為招財進寶等。中午,放鞭炮,吃年飯,為一年中較為豐盛,一般還要喝酒助興。晚飯后,全家包“扁食”(一種素餡餃子)。放關門炮。 守夜。

正月初一稱“春節”,舊稱諸神下界之日。家家都起得很早,力爭*,鳴放爆竹,意為“萬事大吉,家泰人安”。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一派歡樂氣象。早餐喝糖茶、吃“扁食”,取其甜美吉利之意。 家養的豬羊牛馬等也都要吃“扁食”。吃過“扁食”,晚輩大人們則帶著小孩到長輩處拜年(古時要磕頭),長輩給晚輩小孩壓歲錢。出門相遇,不論親疏,互相致意。家家備有糖果、花生、瓜子、糕點及煙茶。客至,相互拜年問好,盛情款待。城鄉處處,你來我往,甚是熱鬧。此俗至今尚盛。

年初二為吉日,開始走親訪友,一般先去姥姥家。

年初三,各家早餐多吃“扁食”,有“初三吃頓扁,一不咳嗽二不喘”之說。

年初四,新婚男子多偕妻往岳父家中拜年,岳父以豐盛的酒席款待“貴客”。當天夫妻二人要返回,不得留宿,謂之“正月媳婦不空房”。

年初五為“小年節”,像年初一一樣放炮、宴樂、吃“扁食”,只是節日氣氛稍遜。是日,集市店鋪開業,各店家燃放爆竹,互祝“財源茂盛,生意興隆”。

過年走親訪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方止。

二、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也叫“上元節”、“燈節”。節前幾日,大人們便為兒童扎制各式花燈,并準備蠟燭、煙花。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家家用麥、豆摻合面粉蒸成面燈,并按家人屬相蒸上“龍、狗、雞、兔”之類。另還蒸“干菜角子”(內放油渣即油梭子,為豬板油煉制,甚香)。居喪之家頭一年不蒸燈,由鄉鄰送燈。晚上,各家則用桿草纏上棉花插于面燈中間作為燈芯,加入少許食油點燃。放于門旁、灶間、糧倉等處,另外每人一盞放于床頭前。晚餐,各家食用糯米粉做的湯圓,鄉間現改作吃扁食和水餃。入夜,孩子們提著燈籠,青年人端著面燈齊集村頭、街道。燃放煙花,有時還玩龍燈、踩高蹺、跑旱船、甩花、放云燈(孔明燈),熱鬧非常。鄉間少年還有到村外田頭點燃草把向空中拋投的習俗。是日,出過嫁的女子均不得在娘家過夜,有“正月十五看娘家燈,死得娘家人干干凈凈”的迷信說法。近年來,縣城和集鎮又出現了元宵燈會活動,成千上萬之眾聚在一起觀看煙花焰火來慶賀節日。

三、歸寧節

農歷正月十六日稱“歸寧節”,是娘家接回出嫁女兒的日子。俗話說:“過罷十五到十六,家家都接連心肉。”是日,出嫁的女子多和女婿一道回娘家赴宴。民間稱此日為“好日子”,多擇該日結婚。至今境內仍流傳“正月十六下雨雪,新娶的媳婦把嘴撅,一是不能走娘家,二來不能穿花靴”的歌謠。

四、二月二

俗說“二月二龍抬頭”,舊稱為祭龍之日,人們祈求天龍及時降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清晨,家家早起,在庭院間用草木灰圍上大小不等的圓圈,中間挖穴,置放少許五谷雜糧,謂之“圍倉”,以示豐收在望。各家用玉米炸花子或炒糖豆、花生、瓜子食用。早餐不吃下面的飯,說是糊了龍眼無法降雨,只喝“燈湯”,即把正月十五日蒸的面燈切成片做成清湯。至今鄉間多數人家仍沿此俗。舊時這天,各地廟會香火旺盛,前往寺廟焚香朝拜者不絕于途。是日,出過嫁的女子不準在娘家過夜,俗說:“二月二吃了娘家的花,死老婆婆啪嗒。”此說沿襲至今。

五、清明節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這天,家家屋檐下插柳枝,有“清明不插柳,來生變黃狗”之諺。境內還有早上吃煮雞蛋的習慣,說“清明不吃蛋,窮得亂打顫”。是日,各家都為已故親人上墳掃墓,表示對亡靈的哀悼和緬懷。各學校等群眾團體多組織學生青少年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敬獻花圈,以此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普遍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這一天,人們還習慣踏青游玩,青少年喜歡放風箏。

六、端午節

端午節為農歷五月初五日,正是夏季之中太陽正合于正陽的位置,又稱“端陽節”。相傳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家家屋檐下都要插上艾枝,有“端午不插艾,死了變鱉蓋”之說。節日食品除魚肉之類,還有糯米裹紅棗做成的粽子和油炸糖糕。舊時以粽子、糖糕、饅頭等投入江湖水井,讓魚鱉食粽糕而不食屈原尸體。未婚女子多用紅、綠、黃多色絲線和花綢布縫制香袋,內裝艾葉、樟腦等香料藥物,掛于胸前或分贈親朋好友,有避邪之說。大人們則用五色花線為孩童扎彩圈套于手脖、腳脖之上,謂之“長命縷”,此俗,相傳至今。

七、六月六

農歷六月六,舊時為長輩66歲大壽慶賀之日,出嫁女兒及至親好友,多備上酒肉、果品前往祝壽,長輩則設宴招待。是日,大人們則把孩童“端午節”時扎的長命縷剪下,丟于水中,俗說“能成龍”。嬌慣的男孩小時戴的“狗脖項”,12歲的今日,請來舅舅給剪下,投于井內,意為“望子成龍”。并請來所有的至親好友,備上豐盛的酒宴,共賀兒子長大成人。

八、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舊稱中元節,是祭祖上墳之日。因此,各家都到祖墳上焚燒紙錢,或以“三牲”(雞、魚、肉)禮品祭奠祖先。建國后,此俗漸被擯棄。

九、中秋節

中秋節為農歷八月十五日,秋高氣爽,年成已定,民諺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年成”,為農民慶豐收之節日。家家備月餅、蘋果、石榴、梨等節日食品、禮品,走親訪友。置豐盛的午餐,飲酒歡宴。至夜,庭院設案,擺上月餅、瓜果,全家團聚賞月。這天回娘家探親的婦人,必須回婆家過節,同吃“賞月飯”。而今,中秋佳節仍為傳統盛大節日。

十、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按舊習,雙日為陰,單日為陽,故名“重陽節”。時值秋末,莊稼大都收獲歸倉,已無活計可干。舊時,地主于此日開始辭退長工,民謠說:“九月重陽十月一,殺大領(即長工)配小雞。”建國后,城鎮有些學校組織學生野游,登高賞秋,領略大好風光。

十一、臘八節

臘八節為農歷臘月初八日,古稱“臘日”,是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與吉祥的節日。舊時也稱為“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佛寺僧眾煮多味粥以供佛,其粥以小米、大米、紅豆、江米、菱角米、栗子、紅棗煮成,加桃仁、瓜子米、花生米等點染,取名“七寶粥”。后此俗傳至民間,是日,家家早起用米、豆皮、菠菜、馓子、粉絲熬粥,謂之“臘八飯”。

禮儀習俗

婚嫁 婚嫁禮俗,境內各地大同小異。

一、說媒
舊社會男女婚姻全聽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成婚,先由男家父母通過媒人持庚貼至女家說親,謂之“求婚”。女家同意后即將庚貼留下,并把女兒的年庚八字交于媒人帶回,以便請算命先生占算二人是否合婚。

二、過啟

過啟古稱“納采”。男女年庚八字占算合婚,雙方同意結親后,男方即可向女家“過啟”。啟上寫有“白玉種良田,千年合好;紅絲牽繡幕,百世良緣”字句,以示誠意。遣媒人擇定吉日帶絲帶2副、針2包、線2團、紅布6尺、銀耳墜2副及酒、魚、肉、雞、糕點等聘禮送至女家。女家收下聘禮,除回送男家筆、帽等物外,另寫“回啟”。啟貼上寫有“蘭桂同榮,山河永固;陰陽定位,地久天長”的語句,以示允諾。

三、看日子

過啟之后,男方請來“算命先生”按雙方生辰進行“推算”,擇定迎娶吉日,俗說“看日子”。大都選擇二、四、六雙日。喜日定后,用紅紙寫上書貼,再遣媒人送至女家求娶。此后,雙方家中則忙于籌備結婚事宜:男家備新房,置衣物,給新娘做紅衣(謂之“上轎紅”),并約好鼓樂、彩轎等。女家為女兒做嫁妝,添置衣物等。嫁妝多少隨家庭條件各異,多為4件、8件、13件。

四、迎娶

成婚前一天,男家門前張彩掛紅,貼上喜對聯。鼓樂、彩轎發至女家,謂之“過轎”。有一男孩壓轎前往,后面跟著兩個抱雞的,先抱去一只公雞,回時女家送一只母雞一同抱回,以求吉利。轎桿上掛豬肉一塊,謂之 “離娘肉”。富豪之家還備有三洋槍、對子馬、金瓜鉞斧朝天蹬,雞鴨鵝籠高提燈等。女方親朋都到女家送禮,俗稱“添箱”。出嫁女子則少吃飯食,謂之“餓嫁”,母親還要向女兒交待一些婆家規矩。晚飯后,嗩吶鼓樂齊奏,至中夜。

次日凌晨,出嫁女子則梳妝打扮,穿上男方送來的“上轎紅”,謂之“上頭”。由女方叔伯或兄長背上轎子,也有用椅子抬到轎前上轎的。關上轎門后,嫂子要端來一碗面水潑向轎腿,俗謂:“潑出去的水,嫁出門的女”,以示能安分守己過日子。這時女家要送給轎夫“上轎禮”,否則,轎夫遲遲不發轎。轎起登程,要鳴炮奏樂,新娘往往放聲哭出村外。女之兄弟兩人隨轎左右送行,謂之“押轎”,半途方回。陪辦的嫁妝由人抬著一溜排開跟隨其后。沿途遇村、橋、廟宇、岔路口則燃放爆竹驅邪。

五、拜堂
花轎來至男家村前,要放炮迎轎。轎至大門口,男家還要給新娘“下轎禮”。新郎至轎前,朝之三揖,謂 “拜轎神”。然后由女儐兩人攙扶新娘出轎,由“胭粉客”引路,慢慢走在由兩條蘆席輪番鋪墊的路上,使之腳不沾土。此間,由男家兄長抓著盛放在竹篩中的紅棗、花生、核桃、栗子、桿草等物不住往新娘頭上、身上拋撒,謂之“撒帳”。至香案前,新郎、新娘分左右站定,由贊禮主持先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入洞房。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頭上的“蒙頭紅”,意為“新人見面、稱心如意”。

待親朋滿座、賓客盈庭之際,新郎、新娘再同到香案前,向親朋尊長一一跪拜,大家送給“磕頭禮”。禮畢,再酒宴開始,親朋歡聚一堂。

六、洞房

酒宴過后,由兩個兒女雙全的婦女為新郎新娘鋪床,把早已準備好的紅棗、栗子等物置于鋪蓋之下,意為 “早立子”。然后為新娘“開臉”,由妯娌們用紅絲線將新娘臉上不規則的毛發揪掉,邊揪邊唱:“揪臉人不怠慢,揪臉還得紅雞蛋。紅雞蛋,滿臉轉,今年喝喜酒,明年吃喜面。”妯娌嬉鬧,煞是有趣。晚上,不論長輩、晚輩、年齡大小,均可鬧新房,謂之“三天不分大小”。待鬧房人退后,新郎拜過雙親及長輩才可回房就寢。好事者,常藏于室內或門外竊聽竊看二人談話與舉動,以資談笑。

七、認祖拜三朝
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由妯娌們陪同前往男家祖墳祭拜,謂之“認祖”。然后回家拜見長輩、平輩,受拜者均需送新娘“磕頭錢”,稱“拜三朝”。是日,新娘兄弟多前來會見,告知回門日期。

八、回門

三朝后,大都選擇婚后第六天,新郎、新娘同往女家拜見岳父母和女方親友,謂之“回門”,女家盛宴招待“貴客”。午后則回,不準在娘家過夜。至此,婚嫁即告結束。

誕生

一、催生

女子婚后*胎,臨產前一月,娘家備上紅糖、雞蛋送至婆家,名日“催生”。婆家以紅雞蛋饋贈。

二、報喜

孩子生后第三天(也有七天的),父親即去孩子外婆家報喜。生男孩則帶書1本(紅繩系之)、紅糖2斤、單數紅雞蛋若干;生女孩則帶紅花1朵、紅糖2斤、雙數紅雞蛋若干。外婆見到禮物即知生男生女。然后回贈紅糖2斤、母雞1只,稱“開生”。

三、送米面
孩子生后12天,外婆家則備上小孩衣物及紅糖、雞蛋、米花、馓子和幾段彩幛等,裝在專門用來送米面的盒子里,貼上寫有“×月×日喜封”的紅對聯抬著送去,以示賀喜。外婆和親朋數人同去。尊輩要一一送給嬰兒“見面禮”。主人將所送衣服、彩幛懸掛于門楣之上。中午,點燃炮竹,設宴款待來客。賓客去時,要送饅頭和紅雞蛋之類,以示謝意。嬰兒外婆一般留下住幾日,如若有事不能留住,須脫一件褂子留下。

四、接滿月
嬰兒滿月,外婆家要去人把女兒和嬰兒一同接回住上10天半月,謂之“接滿月”。去時,嬰兒臉上要抹點黑灰,回時臉上搽點白粉,俗稱“黑臉去,白臉來,嬰兒越養越富態”。外婆還要送一只“鉸頭雞”,用一塊紅布挖孔套在雞脖子上。也有送“鉸頭羊”的。不管是雞是羊,只許飼養,不興宰殺。舊時,頭胎生女孩,娘家多在28天“接滿月”,有“接得早,生個小(指男孩)”之說。

五、揭花疤

嬰兒多在年內種花,即種牛痘。舊時種花為險期,要用紅布條掛于門前避邪。傷疤愈后,外婆家送紅糖和紅點饅頭祝賀嬰兒安全“過關”,俗稱“揭花疤”。

慶壽

舊時,人到60歲便可稱“壽”。生日那天要慶賀一番。建國前,富家祝壽較為隆重。做壽時,家中設壽堂,張燈結彩,懸掛“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對聯。堂中置案,擺供果,燃燭焚香。拜壽時,壽者坐予正堂,子女親朋依次禮拜。一般人家做壽,多為送禮品祝賀,不舉行儀式。窮苦人家一般不做壽。而地方豪紳常以慶壽為名,廣發壽帖,索取財禮。建國后,境內仍保留為老人做壽的習俗,但不是每年都做,多在66歲、71歲、73歲時做壽。

一、六十六

老人66歲生日時,出嫁女兒和至親好友備上66個紅點饅頭、66個扁食或水餃、66個紅皮雞蛋、6斤6兩豬肉,以及糕點、酒之類禮物前往祝壽。俗稱“六十六吃塊肉”。女兒所送數量一般大大超過66個,以祝老人延年益壽。另外還給老人添新衣。老人家中設宴招待親朋。

二、七十一
“人活七十古來稀”,老人活到70歲即為大壽了。本地大都在老人71歲生日時為其祝壽,因有“七十一吃只雞”之說。所以出嫁女兒和親朋前來祝壽必備雞1只,饅頭、扁食、雞蛋等各71個,以祝老人延年益壽。另外還給老人添新衣。老人家中設宴招待親朋。

三、七十三

俗說“七十三,吃個鯉魚猛一竄。”舊稱“七十三不死鬼來纏”,老人吃條鯉魚,即可度過生死關。因之老人73歲生日時,出嫁女兒和親朋都備鯉魚1條及饅頭、扁食、雞蛋等各73個為老人祝壽,以祝老人延年益壽。另外還給老人添新衣。老人家中設宴招待親朋。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本地為老人祝壽已形成風氣。現時城市祝壽禮物已時興蛋糕、長壽面等,但農村仍多沿用舊俗。

喪葬

老人死去,稱“正寢”,喪事則稱“白事情”。舊時均用棺葬,俗稱“墳葬”,喪禮甚是繁瑣。

一、送終 報喪
老者臨終,家屬到場送別,咽氣后,即燒紙箔,謂之“燒落地紙”。替死者抹身、梳頭、更衣后,將尸體移至堂前(靠左邊),覆以被單,同時燒香焚紙點油燈。在路口燒毀死者被褥、席草之類,門上貼白紙,門前插白幡,以示鄰里。然后向親友報喪。

二、人殮 守靈

棺木放置屋正中,將死者殮入棺木。入殮時,死者背墊銅錢,口含銅錢,手拿餅子,臉蒙1紙。棺頭點長明燈,置1小罐,插筷1雙,謂之“密封罐”。地上放1土盆,謂之“老盆”,以備親屬吊唁燒紙之用。孝子輪流侍守棺側,朝夕不離。親友前來吊孝,由孝子跪迎,跪送。若來者為女眷,則由死者兒媳或女兒至孝堂跪迎。

三、出殯 安葬

死者全家都穿白色孝服,親屬多給死者扎紙物;死者為男,則扎紙馬、紙人;為女,則扎彩轎、紙人。另扎4筒彩幡。親友奠儀以紙箔為主,交厚者多送挽幛(6尺黑布)。至第三日晚上,由兩人抬土罐,內裝面湯,帶上端菜托盤,全家人隨之,哭入附近神廟,或村外十字路口,俗稱“送湯”。禱告后,打碎土罐,舉家痛哭,盡哀始還。出殯前,打開棺蓋,讓全家與至親圍棺一睹死者遺容,然后封棺出殯。棺起身,長孫持白幡引路,孝子摔碎“老盆”,持哀棍領棺下地。家屬親友持紙人、紙馬、幡幛等隨后。本地有女眷不能隨棺下地的習俗。至墓地,長子引棺先繞墓穴向左向右各轉3圈,然后引棺入穴。葬畢回家,宴謝吊唁親朋。次日,孝子到送禮各家叩頭“謝孝”。

四、圓墳
葬后第三日,全家同往墓地,添土筑墓,并焚燒紙箔,圍墳跪哭,稱為“圓墳”。

五、守孝
老人死后,兒女要穿孝3年。百天之中,孝子見人不分長晚輩,均向人叩頭,以示行孝。守孝期間有3忌:百日內不剃頭;3年元宵節不蒸燈;3年春節不貼紅對聯(當年不貼,第二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黃對聯)。

風景名勝/淮北市

相山森林公園

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方圓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臺、飲馬池和藏經洞等數十處。山頂云洞吞吐云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顯通寺(習稱相山廟)建于晉朝。新建兒童樂園、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體,是人們游樂休息的好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相山公園作為淮北市與外界聯系的重要窗口和紐帶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位置:淮北市相山城區。 

顯通寺

位于相山龍山、虎山兩峰之峪。俗稱相山廟,又稱顯濟王廟。三面環山,周圍林木蔥籠,環境幽美。登寺山 門奎樓眺望,市區盡收眼底。據清同治八年碑文載:西晉太康五年詔諸侯記界內山川,沛國人郭卿建廟,刻銘曰:“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沖,興云播雨,稼穡以豐”。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撫高晉奏請發帑重修祠宇。民國年間又重修。寺內至今猶存宋、元、明、清歷代廟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書“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晉書“滲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顯通寺建筑規模宏偉,布局疏朗。四進大院,院內古柏、銀杏參天。有房屋52間,其中山門奎樓3間,寶藏室 3間,走廊14間,東西配房各7間,大殿5間,后殿3間,戲臺 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處。現存建筑結構為清代式樣,除山門奎樓、大殿、六角亭的屋面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為青磚小瓦,兩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副司令員曾在此召開高干會議,研究作戰方案,制訂“華東野戰軍第十四號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3年,市政府投資維修顯通寺。1976年,辟為市博物館館址。1980-1985年,撥款維修。2003-2004年9月,再次改擴建工程完工,新建的大雄寶殿建筑面積達999平方米,

集南北古寺設計風格于一體,氣勢宏大,莊嚴肅穆,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不僅將使該寺成為蘇魯豫皖接壤地區較大的佛剎寶地,也可為城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觀。【飲馬池】位于相山層巒疊翠峰南麓。系一矩形石壁,不足2米見方,相傳是宋共公飲馬之處。池水似鏡,明淑清透,雖無源而終年不涸,雖不活而歷久不腐。【釣魚臺】位于相山主峰西側的山腰處,乃壑崗山一塊突出的飛崖,相傳為姜太公釣魚之臺。當春夏之季,云霧淹沒山體,此臺好象伸入大海中的礁石。站在臺上,云霧在腳下翻騰,恰似浩瀚汪洋。【疊翠峰】位于相山廟西龍山之陽。此峰巖層紋理清晰,如書平直。宛如精工巧匠精心堆砌而成。峰上四季風光不同,春則山花爭艷,夏則峰青崗翠,秋則楓葉滿坡,冬則蒼松挺拔,登臨其境,美不勝收。【奇峰】位于摩崖石刻“滲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象一條巨龍僵臥深澗。唯奇峰處一峰突起,如鶴立雞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摩崖石刻】也叫滲水崖,位于顯通寺東山腰處的石壁底部處,橫刻著同寺內滲水崖碑文印章相同的文字。此處樹木茂盛,較為隱蔽,對研究相山水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萬丈碑】位于釣魚臺西的山脊上。原碑高2米左右,碑的兩面分別刻有“主山萬丈”和“南無阿彌”。此碑毀于“文化大革命”期間,原為蘇豫皖3省的界碑。【牛鼻洞】位于顯通寺西北虎山腰的陡壁上,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相傳此洞與大海相通,古人從此洞放進一只鴨子,而這只鴨子從東海而出,洞深不可測,洞外灌木叢生,樹葉懸垂而隱蔽洞口。【秘霞洞】又名小仙洞,位于相山東嶺,清光緒《鳳陽府》記述:小仙洞,有丹灶、藥井,傳說是王子晉修煉處。明徐拱杓游后題詠:

春煙縹渺萬山晴,仙洞凌風履齒輕,

金鼎丹成曾跨鶴,碧桃花放尚啼鶯,

杯酒崗影連山醉,歌放云端落潤鳴,

一飯胡麻無已暮,歸來恍憾悟浮生。

雪泉

又名三眼井,位于今兒童樂園北面的山坡處。據《宿州志》記載:山下有雪泉,春暖時雪水滔滔有一塊露出的山石長25米,寬10余米不等,有自然風化的石孔洞3個,常年有水,干旱季也不干涸。洞距為30厘米,17厘米。直徑分別為23厘米,32厘米,39厘米。冬季冰雪封山,春暖季節融化的雪水流進孔洞而溢出,形成滔滔不絕之雪水。【戰捷山】位于“萬丈碑”西北處,此山原名著山,山之陽坡坳中是天藏寺。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在青龍集一帶圍殲杜聿明集團時,粟裕將軍曾登臨此處用望遠鏡觀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當地百姓把著山改名為戰捷山。【天藏寺】位于顯通寺的西山坳中砦山的南麓,大殿檐高1丈5尺,長3丈6尺,寬2丈余。雕梁畫棟,群峰環抱,一水縈回,金碧輝煌。塑如來、文殊、普賢3佛。兩廂18羅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3佛之后造假山,繪云龍其上,大鵬金翅鳥昂首聽經。神臺背后,依勢造千佛山。大殿之后釋跡牟尼像依山石雕琢而成,高1丈2尺,閉目合掌,形神肅穆。寺之大殿已毀,后有一石室,相距一步,室中供天然石佛像,東有石井。據載:“相傳趙宋時,有西僧卓錫于此,苦無水,乃于石壁手書“天一”二字。去后,石上翕然水出,廟祝因鑿石為井,雖不滿尺,而資用不竭,亦一奇也!”石井向上不遠處還有一石窟,觀音抱子閉目安祥坐窟中。寺西有一棵大十余圍的銀杏,千余年矣。有民謠此處日:“樹上有一廟,廟上有一井,井上又一廟,一步兩廟,三塊磚蓋個廟,一丈二尺高的神。”

龍脊山自然風景區

位于烈山區新蔡鎮,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東與宿州市接壤,北與肖縣相連,*峰海拔363米,為淮北海拔之最。龍脊山有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參天,樹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隱掩下的大方寺遺址,還有龍吟湖、扁泉、觀日臺、仙人洞、張果老升仙處等景點。位置:淮北市烈山區新蔡鎮。           

南湖公園

位于相城以南約5千米,距濉溪縣城東1.5千米,是在楊莊煤礦采煤塌陷地的基礎上形成的,植物豐茂,蘆葦茂密,南岸湖濱有寺廟,景色優美怡人。水面面積約為2.1平方千米。隨著楊莊煤礦進一步的開采,水面將進一步相北擴大。水質達到國家2級地表水標準,水位28.3-28.8米。南岸湖濱有酒店、機械游樂設施和寺廟。湖岸道路、照明、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初具規模。位置:淮北市相山區南郊 5 千米處。

乾隆湖旅游風景區

位于濉溪縣城東南側,集旅游、休假、娛樂、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旅游觀光園。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歷史遺跡豐富,園區地表形態各異,水質優良,植被繁茂,水面達1500畝,史料記裁,這里曾是乾隆皇帝駐足過的地方,旅游資源極為豐富。風景區于1999年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初具雛形。位置:濉溪縣灘溪鎮東南側。

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發掘出完整的宋代通濟渠碼頭,還有唐船8艘和大批文物。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臨渙城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為淮北市僅有的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置: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

臨渙古城

是安徽僅有的保存完好、規模*先秦古遺址。有古城墻、文昌宮、城隍廟、蹇叔墓、嵇康舊居、傳統老街、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景。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臨渙城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為淮北市僅有的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置:濉溪縣臨渙鎮。    

老城石板街

東起老城文昌閣,西至武勝街,中心地段長650米,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古樸風貌。  

位置:濉溪縣灘溪鎮。

世紀廣場

世紀廣場位于新城區的中心地帶,北朝淮北市市政府,南臨淮北市博物館,是全開放的靜態廣場。廣場面積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水面4500平方米,栽植大規格喬木1000余株,花叢灌木15萬株,各類燈光照明設施208組,有庭院燈85柱、泛光燈55盞、草坪燈136盞、電子花柱12個、電子花盆14個。世紀廣場是我市占地面積*、投資最多、綠化最豐富、水面最闊、設施較為先進的廣場。其中安裝的音樂噴泉,造型獨特、水型奇美,夏日的夜晚各類水型噴泉交相出沒,爭奇斗艷,其中一柱擎天的展姿,*噴射高度達35米。世紀廣場開放以來,成為我市夏季休閑娛樂的新亮點,日均接待游人5000人,在2003年8月1日----8月3日舉辦的相山盛世之夏系列文藝晚會將廣場文化氛圍推向了高潮,10月14日安徽電視臺在廣場舉辦了《相約花戲樓》戲曲專場,并進行了衛視直播傳送,世紀廣場已成為淮北市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更是體現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淮北市博物館

占地四十余畝,以西漢文化和隋唐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精心組合而成,現改為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位置:淮北市相山區。

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由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8個展室)和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墓組成。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位置:濉溪縣雙堆集鎮南面。

城市名片/淮北市

文明城市

自2008年2月以來,淮北市一直被評為安徽省文明城市。并代表安徽省參加了全國評比,但由于工業化不是很發達,而落選于全國其他城市。

枯竭資源城市

接近2009年,淮北市向上匯報了淮北已是資源枯竭城市。也就是說,部分煤礦頂多可以再采挖10年之久。城市轉型發展工業。而眼下淮北市的招商引資,城市轉型發展已經在淮北市的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相信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在品嘗多年煤礦資源所帶來的效益后,在城市轉型的道路上,淮北市是厚積薄發的,是輕裝上陣的。

經濟/淮北市

淮北市經濟總體上在淮海經濟區核心區8市處于中等,安徽省中上等 ,雖然以煤炭工業為主導但是在城市轉型之路非煤產業已經占據重要比例。有*食品工業博覽會和*煤機博覽會,兩大對外合作交流平臺。擁有安徽省*省級的專門食品經濟開發區-鳳凰山食品工業開發區。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704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33681元(約折合5516美元)。位于淮海經濟區核心共同體8市中第5,安徽全省16市中第6。

農業

自我市大力發展“非”產業謀求城市轉型戰略以來,我市農業取得長足進步。

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總產值49.1億元,增長3.6%;林業總產值2.5億元,增長62.6%;牧業總產值29.1億元,增長5.7%;漁業總產值3.7億元,增長4.2%。全年糧食播種總面積352萬畝,糧食產量連續第九年獲得豐收,總產量達到119萬噸,增長4.8%;其中夏糧86.5萬噸,增長6.5%,秋糧32.5萬噸,增長0.5%。油料產量5554噸,增長26%,棉花產量1578噸,比上年減少1.2%,水果產量17.3萬噸,增長6.1%,蔬菜產量48.1萬噸,增長10%。全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021公頃,新建完善農田林網6667公頃,新育苗113公頃;年末林木蓄積量27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7.15%。全年出欄肉豬64.4萬頭,增長6.1%;出欄家禽1462萬只,增長5.9%;出欄羊45.8萬只,比上年下降4.7%;全年肉類總產量8.5萬噸,增長4.8%。禽蛋產量4.9萬噸,增長2.7%;奶類總產量1萬噸,增長2.3%;水產品產量2.7萬噸,增長4.1%。年末豬存欄39.1萬頭,增長7%;家禽存欄915.9萬只,增長6.5%;牛存欄12156頭,增長0.2%;羊存欄25.6萬只,下降6.6%。

工業

淮北市代管淮北礦業集團、皖北煤電集團(總部駐宿州市南關)、淮海集團三家百億大國企,上述企業屬性為直屬于安徽省國資委由省國資委委托淮北市管理。此外,淮北市也同時擁有省屬國企中煤建投集團(總部遷駐合肥市)在宿州市和淮北市的地方管理權。按照屬地原則,兩大礦業集團為淮北市納稅巨頭,同時也為宿州市、亳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淮北市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為安徽恒源煤電集團(皖北煤電集團),安徽雷鳴科化集團(淮北礦業集團),華孚色紡集團(原淮北一紡等改制)。2014年是安徽口子集團上市較后階段,力爭成為淮北市第四家上市公司。

我市積極探求城市轉型之路,明確提出要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接替產業相結合,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食品、礦山機械、紡織服裝、新興建材六大主導產業。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生物質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也逐漸興起。形成了以現代加工制造業為主的市經濟開發區龍湖工業項目區、以食品工業為主的鳳凰山經濟開發區、以礦山機械制造為主的杜集經濟開發區、以銅鋁深加工為主的濉溪經濟開發區、以紡織服裝和新材料為主的市經濟開發區新區、以煤化工為主的臨渙工業園等特色鮮明、景象發展的園區格局。濉溪縣經濟開發區申報*經濟開發區已經通過省級評審。

旅游業

淮北市主力挖掘漢文化、隋唐運河文化等文化生態旅游資源,主打兒童夢幻王國、華家湖旅游生態度假區、國購汽車文化園、煤炭及口子酒工業旅游、洪莊文化創意產業園、龍脊山和塔山休閑旅游、隋唐大運河遺址、臨渙古城、臨渙和雙堆紅色軍事旅游等旅游大項目。

2012年全年,共接待國內游客7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3%;接待入境游客1.95萬人次,增長37.3%,其中外國人5245人次,增長84.7%。全年旅游總收入41.1億元,增長30.8%;其*際旅游收入996萬美元,增長35.3%。 

金融

多家金融機構落戶淮北: 

*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家銀行;

*農業發展銀行等國家政策性銀行;   

徽商銀行等省級區域性銀行;   

招商銀行等全國性企業型商業銀行;   

淮北農村商業銀行(淮北農金),濉溪縣農村信用合作社,馬鞍山農村商業銀行等市級區域性銀行。   

另外,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也將于2014年在淮北開辦分支機構。

教育/淮北市

境內高校

淮北師范大學(部分專業一本招生),,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原李樓技校),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高校,安徽食品職業技術學院(籌)。

安徽省級示范高中

淮北市*中學(全國百強中學)

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原淮北礦業集團公司中學) 

淮北市第十二中學 

淮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濉溪中學

濉溪二中

臨渙中學 

孫疃中學

普通公立中學

淮北市第二中學

淮北市第四中學(原淮北礦業集團公司第二中學)

淮北市第五中學

淮北市第六中學(原劉橋一礦中學)

淮北市第七中學(烈山區實驗高級中學、原楊莊礦中學和七中合并)

淮北市第八中學(原岱河礦高中)

淮北市第九中學(原張莊礦中學)

淮北市第十中學(原臨渙礦中學) 

淮北市第十一中學(原特鑿公司中學)

淮北市西園中學

淮北市海宮學校

淮北市梅苑學校

淮北市古饒中學

淮北市開渠中學(原淮北市第八中學)

宿州礦建中學(企業中學,位于宿州市)

國家重點中專

淮北市工業學校(原淮北市第三中學),濉溪縣職教中心(*示范),安徽省淮北衛生學校,淮北市職業技術學校,淮北市第二高級職業中學,淮北師范學校,淮北藝術學校等。

民辦中學

淮北市龍華中學,淮北市天一中學,國泰中學,同仁中學,惠民中學,淮海中學,銀安中學,樹人中學 ,華龍中學,淮北少林武術學校等。

交通/淮北市

淮北市地處四省要害,交通便捷,是淮海地區重要的的交通樞紐。

公路

至2013年,6條國道、省道以及京福、連霍、南登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離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公里,至連云港港口240公里。[35]目前與徐州市共建徐淮快速通道是徐淮宿快速大動脈的前期階段。

鐵路

上海鐵路局淮北車務段駐地淮北市。管轄淮北站、青龍山站、宿州站、渦陽站、靈璧站、泗縣站等23個車站 。符夾、青阜兩條鐵路貫通境內。符夾線北連隴海,南接津浦,有直快列車直達上海。青阜線則經阜陽、淮南直通省府合肥,遠達皖南重鎮蕪湖。目前淮北高鐵站即將由徐州鐵路樞紐建設工程部在淮北市杜集區開工建設。目前進入拆遷階段。

文物列表/淮北市

*

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臨渙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臨渙文昌宮)

臨渙古城墻遺址  

石山孜遺址

古城漢墓

省級

共姬墓

顯通寺

漢闞遺址及水牛墓

小李莊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化家湖遺址

徐集徐氏祠堂

趙集二級揚水站舊址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

口子酒古窖池及中西式建筑群

宋疃青龍寺

相山秘霞洞石刻

淮北名人/淮北市

華元

華元(?~前573年) ,春秋時期宋國相(今安徽省濉溪縣)人。華生御事之子。官至宋國大夫,為宋國六卿之一。

春秋時期政治家、宋國大夫,、歷文公、共公以至平公,一直執掌朝政。堪稱“四朝元老”。

長期任右師,掌握國政。集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刺客、人質、戰將于一身,在強敵如林、諸候紛亂的時代,為宋國獨撐一方大廈

宋文公四年(前607年),鄭奉楚命伐宋,他與樂呂抵御失敗,被俘。宋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贖他,贖物才送一半,他即逃歸。十六年,殺未假道而經宋境的楚國使者,于是楚圍宋都。次年,夜入楚師,與楚講和。宋共公十年(前579)因與楚令尹子重、晉欒武子友善,使晉楚在宋西門之外結*次“弭兵”之約。宋共公卒,卿大夫間發生內訌,他攻殺司馬蕩澤,左師魚石等五人奔楚。

蹇叔

蹇叔,宋國铚邑(今安徽濉溪縣臨渙集)人,春秋時秦國大夫。有賢名,為百里奚所推薦,秦穆公任為上大夫。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襲鄭,他加以諫阻,認為長途偷襲,軍易疲勞,鄭亦會有備,穆公不聽,仍派孟明東征。時其子亦在軍中,他泣送其子,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結果,秦軍至滑(今河南偃師東南),知鄭已有防備,返途到崤山被晉軍所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孟明視等被俘,穆公深悔不聽其言。

桓譚

桓譚(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東漢哲學家、經學家、琴家。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愛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

哀帝、平帝間,位不過郎。王莽時任掌樂大夫。劉玄即位,詔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時,任議郎給事中。因堅決反對讖緯神學,“極言讖之非經”,被光武帝目為“非圣無法”,險遭處斬。后被貶,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他把燭干比作人的形體,把燭火的精神,提出“以燭火喻形神”的有名論點,斷言精神不能離開人的形體而獨立存在,正如燭光之不能脫離燭體而存在一樣。王充稱道他的著作是“訟世間事,辨昭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證定”。(《論衡·超奇》)對后來無神論思想發展有所影響。著作有《新論》二十九篇,早佚 。現傳《新論·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內。《新論》以清嚴可均輯本較好(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另有賦、誄、書、奏凡二十六篇,今存《仙賦》、《陳時政疏》、《抑讖重賞疏》等文(見《藝文類聚》及本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五卷,已佚。傳見《后漢書·桓譚傳》。

徐防

徐防字謁卿,后漢沛國铚(今淮北濉溪縣臨渙)人,祖父宣,為講學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憲,亦傳宣業。

防少習父祖學,永平中,舉孝廉,除為郎。防體貌矜嚴,占對可觀,顯宗異之,特補尚書郎。職典樞機,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嘗有過。和帝時,稍遷司隸校尉,出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遷少府、大司農。防勤曉政事,所在有跡。十四年,拜司空(同御史大夫)。

劉馥

(?-208),字元穎,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東漢末年名守。在漢末避難于淮南,說服袁術將戚寄和秦翊率部投奔曹操,曹操大悅,使司徒辟其為掾屬。

后揚州刺史嚴象被攻殺,劉馥受任揚州刺史,單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撫地方武裝與百姓,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并修城壘以加強城池的守備,頗有功績,深受百姓愛戴。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逝世。次年,孫權進攻合肥,揚州士民合力堅守百余日,迫使孫權撤退。此后百姓愈發追思劉馥,認為即使是春秋時造晉陽的董安于也無法與其相比。其孫劉弘是西晉時車騎將軍。

桓范

桓范(?—公元249年),字元則,沛國(治今安徽濉溪)人,《魏略》記沛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北)人。曹魏大臣,有文才,善丹青。建安末入丞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為羽林左監。明帝時曾任中領軍、尚書、 征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史等。正始(公元240—公元249年)年間任大司農,為曹爽謀劃,號稱“智囊 ”。司馬懿起兵討伐曹爽時,桓范勸曹爽挾魏帝到許昌,曹爽不聽。曹爽被司馬懿所殺,桓范亦被誅,著有《世要論》12卷,或稱《桓范新書》。

桓范在繪畫方面亦有造詣,以善丹青著稱,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目其為中品。

嵇康

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漢族,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人。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玄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40歲。

嵇喜

嵇喜,字公穆,生卒年不詳,譙國铚縣(今淮北濉溪縣臨渙鎮)人。晉朝人物。魏時舉秀才,后為衛將軍司馬攸之司馬,為齊王一派重要幕僚。晉時歷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揚州刺史、太仆、宗正。曹魏治書侍御史嵇昭長子,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兄長,母親為孫氏,子嵇蕃(字茂齊,西晉散文家,曾為太子舍人)。

著有文集二卷,傳于世。

嵇含

嵇含(公元262年—306年),字君道,自號亳丘子,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及植物學家,譙國铚縣(今淮北濉溪縣臨渙集)人,嵇康的侄孫。生于魏景元四年,卒于晉惠帝末年,年四十四歲。舉秀才,除郎中,曾任征西參軍、驃騎記室督、尚書郎等職位。在永興元年(304年)為范陽王邀請任職中郎,累官襄城太守。后依鎮南將軍劉弘于襄陽,好薦達賢才,弘待以上賓禮。陳敏作亂時,被薦為廣州刺史。劉弘死后,嵇含留領荊州。嵇含素與司馬郭勱有隙,司馬郭勱乘夜殺害了嵇含。嵇含的著名作品不多,包括了三首五言詩《登高》、《悅晴》、《伉儷》。雖然《隋書·經籍志》錄有《嵇含集》10卷,但已佚失。永興元年(304年)著有《南方草木狀》一書。

嵇紹

嵇紹(253—304年),字延祖。譙國铚(今淮北濉溪縣臨渙)人。西晉時期文學家,嵇康之子。十歲時嵇康被掌權的司馬氏集團殺害,嵇紹也被迫退居鄉里,不得出仕。山濤掌選舉時,舉薦嵇紹為秘書丞,再遷汝陰太守。又轉豫章內史,因母親去世,未赴任。喪期滿后,拜徐州刺史,后因長子去世而離職。著文集二卷。

劉伶

劉伶(約221年-300年),魏晉時期沛國(今安徽淮北市濉溪縣)人,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 。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是竹林七賢社會地位*一個。

桓伊

桓伊(生卒年不像),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東晉譙國铚縣(今安徽濉溪)人,東晉將領桓宣族子。東晉將領及音樂家。為人謙素。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據他的笛譜改編的。有*有史以來最狂的名士之城的王徽之在南京邀笛步渡口(毀于民國今不存)在不認識他的情況下讓他吹奏笛曲,桓伊奏畢,賓主不交一言而去。晉袁山松之《行路難》辭﹑羊曇唱樂﹑桓伊挽歌并稱“三絕”。著名的肥水之戰桓伊作為東晉方的將領打了打勝仗。同時他在謝安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的時候演唱一曲曹植的《怨歌行》進諫皇帝,謝安也為之傾倒,同時他在江州刺史任上,對廬山的佛學、文化起了極大的貢獻,東林寺的組建他居功至偉,“一往情深”是桓伊的典故。

戴逵

戴逵(326-396),東晉著名美術家、音樂家。字安道,譙郡铚縣(今安徽濉溪)人,居會稽剡縣(今浙江紹興附近)。他是顧愷之時代另一有名畫家,南渡的北方士族。晚年長期住在會稽一帶。戴逵終生不仕,初就學于名儒范宣,博學多才,善鼓琴,工人物、山水,堅拒太宰武陵王召其鼓琴之命,王徽之曾雪夜訪之,到門未入,孝武帝時累征不就。著《戴逵集》9卷,已散佚。他少年時畫的《南都賦》,使他的先生范宣(當時有名的學者)改變了繪畫無用的看法。他富有巧藝,繪畫而外,又善于彈琴,更以擅長雕刻及鑄造佛像而知名。他曾造一丈六尺高的無量壽佛木像及菩薩像。為了創造新的樣式,他暗暗坐在帷帳中傾聽群眾議論。根據大家的褒貶,加以研究,積思三年才完成。由此可見戴逵是首先創造了*式佛像的藝術家。戴逵并且創造了夾纻漆像的作法,把漆工藝的技術運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脫胎漆器的創始者。戴逵在南京瓦棺寺作的五軀佛像,和顧愷之的《維摩詰像》及獅子國(錫蘭島)的玉像,共稱“瓦棺寺三絕”。

戴颙

戴颙(公元377-441),字仲若,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人。戴逵之子,曾拒為王門伶人,為世人所稱道。戴颙還以孝行著稱,據《宋書。隱逸傳》記載:“颙年十六,遭父憂,幾于毀滅,因此長抱嬴患,以父不仕,復修其業,父善琴書,颙并傳之。”戴颙繼成父業,且很有創建,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發展,推陳出新,創作新聲之多,在早期琴家中是罕見的。

戴勃

戴勃,譙郡(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人,徒會稽剡縣(今浙江嵊縣)。逵長子,有父風。義熙(四○五至四一八)初以散騎常侍徵,不起,尋卒。畫山水勝顧,亦善人物、獸畜。嘗畫南都賦圖,陳留范宣嗟賞不已。有曹長孺像、三馬圖、九州名山圖、秦皇東游圖、朝陽谷神圖、風云水月圖,并傳於代。《晉書·戴逵傳、歷代名畫記、述畫記、貞觀公私畫史、圖繪寶鑒》。

桓宣

桓宣(?-344年),譙國铚縣(今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人。東晉將領,義陽太守桓詡之孫。冠軍長史桓弼之子。長期駐守東晉與北方政權的邊境,與北方后趙政權發生過多場戰斗。曾經領兵協助收復襄陽并鎮守和經營襄陽長達十多年,獲得當地人民稱許。但最終因北伐時戰事失利而遭貶職,自己更大受打擊,不久患病而死,追贈鎮南將軍。

武禎

武禎(1171年—1227年),宿州臨渙(今屬安徽濉溪)人,金代數學家,天文學家,畫家。

生在氏族家庭,天資聰穎,知識淵博,尤其善于觀測天象,并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悟性和才干。在金宣宗和金哀宗時期,從事天臺管勾和天臺長行之職。掌管和研究天文歷算,推算和編制歷法,主持觀測天象,推算日月星食的行度,預報日月食。在戰爭之時和決策之士,充當重要謀士,以料事如神著名于世。

武亢

武亢(1199—1234),宿州臨渙(今屬安徽濉溪)人,武禎之子,金代數學家,天文學家,畫家。其聰明才智不弱于他的父親,善于觀測天象,擔任天臺管勾和天臺長行之職。

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開國將領。漢族,宿州相城(今安徽省淮北市)人,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后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后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云南。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后坐事賜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追封麗江王,謚“武靖”。

任文石

任文石(1587-1654年),字伯介,號瑤房,晚號蟄庵,明末宿州相城(今安徽省淮北市)人。性謙讓,專心研究程頤、程灝和張載理學。以清高自守,雖常居官,實與隱居無二。崇禎丙丁年(1535年)江淮多事,曾上《救時策》,受督撫史可法、潛帥王公咸器重。崇禎十三年(1640年)任揚州府儒學訓導。清順治五年(1648年)退歸故里,居相山腳下,吟頌自娛,筑“藕花墅”,于相山東山腹鑿“秘霞洞”以藏書。致力于相城古文物史跡的研究和整理。著有《相山志》12卷、《藕花墅集》2卷、《靜寄齋集》5卷等。均已散佚。惟所撰《相山廟碑》碑文以及少量詞文存世。

朱務平

朱務平(1898-1932), 化名朱大生、煥明、人和、大春等,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朱小樓人。1924年4 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下半年,加入*共產黨。上中學時,領導徐州培心中學學生 進行反對美國傳教士的斗爭。大革命時期,在宿縣從事農民運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是宿縣 中共組織的創建者之一。1928年春,領導臨渙集1500名農民反對大惡霸袁三的斗爭,并取得 勝利。8月,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籌建徐海蚌特委。不久,任特委委員兼鳳陽縣委書記。1929年,出席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1931年,任中共長淮特委書記。1932年10月因叛徒出賣在蚌埠被捕,解往南京警備司令部關押。1932年11月25日,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

劉之蕪

1902年出生于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1922年與朱務平、徐風笑等籌劃、成立進步青年組織群化團。1924年,考入齊魯大學,在校期間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經朱務平介紹加入*共產黨并成為臨渙黨小組的負責人之一。1928年5月,考入馮玉祥主辦的西北軍官學校。在軍校里,為黨的負責人之一。1929年,任馮玉祥部三十三師師部參謀,后任該師學兵隊大隊長。1937年,參加當地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和救亡社。1938年任王喬英(宿縣教育局長)、王化榮(原西北軍軍官)組織的抗日武裝的參謀長。后該部編為河南第二督察專署保安第三總隊,仍任總隊參謀長。不久,任新四軍游擊支隊二團參謀長。1940年3月.任宿西獨立團團長。1941年5月,先后任新四軍九旅二十七團參謀長和泗陽縣副總隊長。1942年9月,任運河特區敵工部長(對外稱聯絡站長)并參加特區工委。1943年9月2 日被國民黨頑固派殺害。

徐風笑

徐風笑,1899年10月30日出生于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區海孜鄉徐樓村。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曾發動和組織臨渙地區的學生運動,聯合進步青年組織群化團。1925年加入*共產黨,先后擔任中共臨渙獨立支部委員、代理書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后擔任中共宿縣臨委和縣委書記、中共上海市法南區委委員。抗日戰爭期間,先后擔任人民抗日武裝豫東游擊隊團政治處主任、永城縣抗日民主政府代理縣長,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司法處處長和法院院長。解放戰爭時期改任蘇皖邊區政府高等法院副院長、黨組書記,中共邊區政府總支委員會委員。新*成立后先后擔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司法廳廳長、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司法部副部長,武漢市政協副主席。1985年離休。1986年11月17日病逝。 

劉開渠

劉開渠(1904~1993),男,安徽淮北人,雕塑家,早年畢業于北平美術學校,畢業后任杭州藝術院圖書館館長。后赴法國,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雕塑系學習。歸國后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其藝術風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爐,手法寫實,造型簡練、準確、生動。創作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戰題材的藝術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領導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創作工作,并創作其中的《勝利渡長江?解放全*》及《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等浮雕。先后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杭州市副市長、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美術館首任館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還擔任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主任等。著有《劉開渠美術論文集》,出版有《劉開渠雕塑集》、《劉開渠雕塑選集》等。1993年6月25日病逝于北京。

盛澤田

綽號“牛哥”的盛澤田是*男子摔跤*人。他個子不高,只有1.64米,但身體強健,頭腦靈活,比賽經驗豐富。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起,他連續三次參加奧運會都奪得銅牌,使摔跤成為*男子重競技項目上除舉重之外成績*項目。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退役并成為摔跤隊教練。

1989年,在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青年錦標賽上,盛澤田奪得奪得古典式摔跤52公斤級銀牌,這是*選手首次在該項目的國際正式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1992年,盛澤田獲得巴塞羅那奧運會57公斤級銅牌,實現了*摔跤奧運會獎牌零的突破,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銅牌,2000年獲悉尼奧運會58公斤級銅牌。

參加過第七、第八和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均獲冠軍。

城市榮譽/淮北市

1990年,淮北市被國家建設部、國家計劃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 “全國節約用水先進城市”。

1992年,淮北市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會基層工作先進市”。

1996年,淮北市被國家列為“全國三大土地復墾示范區”。

1996年,淮北市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的樣板——礦山恢復生態試點城市,被評價“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城市水平”。

1997年,淮北市被國家環保局批準為“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第二批試點地區”。

1999年,淮北市被全國愛衛會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1999年,淮北市被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協調小組授予“第二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暨先進協調組織”稱號。

2002年,淮北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城市”。2002年,淮北市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2003年,淮北市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2005年,淮北市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稱號。

2005年,淮北市被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2006年,淮北市被建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成為第二批14 個國家園林城市之一。

2007年,淮北市境內的隋唐古運河柳孜碼頭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預備名單內。

2009年,淮北市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

2009年,淮北市被評為安徽省*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2010年,淮北市被全國婦聯、民政部、環境保護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聯合授予“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城市”稱號。

2010年,淮北市南湖公園被國家建設部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

2010年,淮北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獲得*人居環境范例獎。

2010年,淮北市入選“*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1年,淮北市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2011年,淮北市獲得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稱號。

2012年,淮北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稱號。 

類似“淮北市”
與“淮北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