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廣東政府

肇慶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肇慶
網站熱點:
辦事,gov,數據開放,市情,民生服務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37
網站介紹:
肇慶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由肇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肇慶市政務新媒體中心承辦。
網站百科

城市概述/肇慶市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0年9月國家科技部批復肇慶高新區升級為*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歷史沿革/肇慶市

肇慶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考古發現表明,距今14萬年左右,肇慶已有人類活;距今1萬年左右,這里已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
大約5000年前,肇慶的先民已有鋤耕農業、家畜飼養業、編織業以及較先進的制陶業。境內的春秋晚期至戰國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影響的痕跡,也有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征。
肇慶古稱端州,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傳統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匯較早的地區之一,在先秦是嶺南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曾經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史稱“嶺南名郡”。
秦前,肇慶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
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區劃承西漢。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東漢,大部分屬廣州,少部分屬交州。時北部(現懷集縣一帶)屬荊州臨賀郡。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縣,四會縣隸南海郡;廣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寧、臨允6縣隸蒼梧郡;謝沐、封陽隸臨賀郡;統屬廣州。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縣,分隸4郡,統屬廣州。四會縣、懷化縣隸南海郡;廣信縣、高要縣隸蒼梧郡;元溪、端溪、封興、都城、晉化、龍鄉、夫阮7縣隸晉康郡;臨允、新興、南興、單牒、平興5縣隸新寧郡。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置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端溪、晉化、都城、樂城、悅城、夫阮、安遂、賓江、文招、南興、新興、臨允、甘東、單牒、龍潭、撫納、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會、懷集、化注、平興、初寧、招興、建寧、崇化、熙穆、崇德、謝沐、開建、永固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設龍鄉、羅平、永熙、賓化、寧鄉、長化、定昌、寶寧、齊安、初寧、永城11縣及廣熙、齊安、齊建、臨賀4郡,分屬廣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設54縣,分屬廣州、成州、建州、新州、瀧州;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縣為高要郡,并置廣州都督府于高要郡。陳霸先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期間,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陳朝。陳時廣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為縣,置端州,領高要、端溪、平興、樂城、清泰5縣。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為信安郡。時肇慶境域設17縣,分隸5郡:四會、化蒙、懷集3縣隸南海郡;高要、端溪、樂七星巖牌坊城、平興、新興、博林、銅陵7縣隸信安郡;瀧水、安遂、永熙3縣隸永熙郡;封川縣、都城縣隸蒼梧郡;洊安縣、開建縣隸熙平郡;分屬廣州、連州、端州、瀧州、封州。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設20縣,分隸7州:四會、懷集、化蒙、洊安4縣隸廣州;端溪、晉康、悅城、都城4縣隸康州;瀧水、開陽、鎮南、建水4縣隸瀧州;高要縣、平興縣隸端州;新興縣、永順縣隸新州;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富林縣、銅陵縣隸勤州。南漢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設20縣,分隸1府6州:四會、懷集、化蒙、洊水4縣隸興王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設8縣,分隸1軍4州:高要縣、四會縣隸興慶;懷集縣隸廣州;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新興縣隸新州;端溪縣、瀧水縣隸康州;統屬廣南東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賜興慶軍為肇慶府,仍轄高要、四會2縣。
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趙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親賜御書,將端州改為肇慶,意為“喜慶吉祥之始”,肇慶之名自此沿用至今,元為路治,明、清為府治。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設7縣,隸2路2州:端溪縣、瀧水縣隸德慶路;高要縣、四會縣隸肇慶路;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新興縣隸新州;統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懷集縣改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賀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屬廣西行中書省之賀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領5縣1州:高要、四會、新興、陽春、陽江及德慶州。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十四年置恩平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東境部分置三水縣;嘉靖三十八年析四會地置廣寧縣。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州(領東安縣、西寧縣),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時懷集縣屬廣西梧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府從廣西梧州移駐肇慶,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遷往廣州,歷時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慶府署為行宮,即位稱帝,改稱永歷,在肇慶組織軍民抗清。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開平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鶴山縣,時肇慶府領德慶州及高要、四會、新興、高明、廣寧、開平、鶴山、封川、開建、陽江、陽春、恩平等12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陽江縣升直隸廳,割領陽春縣、恩平縣。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懷集縣由梧州府改隸平樂府信都廳。
清代在省與府之間設道,如分巡肇羅道、分巡肇陽羅道、分巡廣肇羅道等,道臺多設在肇慶。1912年以后,先后設肇羅軍政分府、肇陽羅鎮守使署、西北軍綏靖委員行署等于肇慶;1936年,設置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2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肇慶一直是高要縣、肇慶市人民政府和肇慶地區行政公署的駐地。1988年3月,肇慶改為省轄市,轄端州、鼎湖兩區和高要、廣寧、四會、新興、羅定、云浮、德慶、郁南、封開、懷集10縣。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云浮市,云浮、羅定、郁南、新興等四個縣級建制從肇慶市轄區劃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為止,肇慶實轄端州、鼎湖兩區,高要、四會兩市(縣級),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四縣及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名稱由來
肇慶古稱端州,乃*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肇慶之名的由來,全因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寶座,親筆御書“肇慶府”三字,肇慶之名至今沿用。

行政區劃/肇慶市

肇慶市下轄3個市轄區(端州區、鼎湖區、大旺區)、2個縣級市(高要市、四會市)、4個縣(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另設肇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政府派出機構,駐大旺,享有地市一級的經濟管理權和行政審批權)。

市政府駐端州區城中路49號。
區劃
面積(k㎡)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
民族鄉居委會村委會
肇慶市
14822.19
端州區
526000
14
93
1
244
1329
端州區
152.30
城東街道
526000
6
67
21
鼎湖區
552.39
坑口街道
526000
3
4
28
53
廣寧縣
2380.00
南街鎮
526300
17
22
156
懷集縣
3573.01
懷城鎮
526400
18
1
22
300
封開縣
2723.29
江口鎮
526500
16
21
178
德慶縣
2002.80
德城街道
526600
1
12
18
175
高要市
2185.62
南岸街道
526100
1
16
28
324
四會市
1262.96
東城街道
526200
3
10
38
122

地理氣候/肇慶市

位置、范圍與面積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江門兩市相鄰,西南與云浮市相接,北部和東北部與清遠市毗鄰,西臨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境處于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境域中部。全市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1%。
地 貌
肇慶市地勢西北高,東部和南部較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沖積平原等形態相間分布的山區地貌,中低山丘陵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總面積的19%。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懷集、東北部的廣寧和西部的封開與德慶等縣。河谷平原分布在東南部的四會高要鼎湖端州等市(區)。全市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座,*峰為懷集縣的大稠頂(海拔1626米)。巖溶地形發育較好,形成石林、溶洞、孤峰等地貌,如肇慶城區的七星巖、懷集縣的燕巖、封開縣的白石巖等。

植被
肇慶市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有不少馳名于世的珍貴種類,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自然植被基本上屬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開縣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水文
西江和北江為本市兩大水系,西江自西向東在三水區與北江匯合流入珠江。區內水質良好。
氣 候
肇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1月份平均氣溫12℃,7月份平均氣溫28.7℃。懷集縣北部山區冬季可見霜雪。年均降雨量約1650毫米以上,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300毫米以上。無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陰雨,夏秋受臺風外圍影響,晚秋有寒露風侵襲,對農業生產不利。

生態環境/肇慶市

生態區域分布
肇慶市全境處于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境域中部,肇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西北高,東部和南部較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中低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沖積平原等形態相間分布的山區地貌,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懷集、東北部的廣寧和西部的封開與德慶等縣。河谷平原分布在東南部的四會、高要、鼎湖、端州等市(區)。

全市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中低山丘陵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總面積的19%。西江和北江為本市兩大水系,西江自西向東在三水區與北江匯合流入珠江。區內水質良好,肇慶市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有不少馳名于世的珍貴種類,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自然植被基本上屬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封開縣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建設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于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位于北緯23°10',東經112°31'。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鼎湖山面積1133公頃,*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著溝谷雨林、常綠闊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灌木叢等森林類型。而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森林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是有400多年歷史的原始次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價值聞名海內外,被眷為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這里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以鼎湖山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種。

鼎湖山多樣的生態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因此這里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多,有鳥類178種,獸類38種,其*家保護動物15種,1998年12月,經中南林學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測定,鼎湖山的負離子含量*達到105600個/立方厘米,為目前國內所測定的*負離子含量區。山中的蝴蝶谷集森林溪瀑等自然奇觀于一身,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游線全長3.1公里。目前正規劃開發保健、養生、科普考察、尋幽探勝等綜合性游覽項目,引資規模約2000萬元。

自然資源/肇慶市

森林資源
根據*二類調查數據,2005年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587.36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1.7%,有林地面積1405.47萬畝,森林覆蓋率65.1%,林木綠化率66.8%;活立木蓄積量3742萬立方米,年生長量242.7萬立方米,生長率6.5%。
全市現有生態公益林399.11萬畝,占全市林業用地總面積的25.1%。商品林面積1188.25萬畝, 占全市林業用地總面積的74.9%。
水資源
西江和北江為本市兩大水系,西江自西向東在三水區與北江匯合流人珠江。西江干流和北江干流均屬珠江水系。境內多年平均徑流量139.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西江及其一級支流賀江、新興江及二級支流東安江、鳳崗河和北江及其支流綏江。超過100平方公里集水面積的河流50條,屬西江水系的25條,另外25條屬北江水系。西江干流水量在全國各大河流中僅次于長江,高要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是223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7100立方米。西江是溝通兩廣的重要水道,3000噸位的船只可從下游直通肇慶三榕港碼頭。肇慶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分別為140億立方米和40億立方米,但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的汛期,占年降雨量的80%。2004年,全市降雨量為1253毫米,是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6%。由于西江、綏江、賀江來水量大,枯水年份對生產、生活用水影響不大。全市人均多年水資源占有量為3553立方米(不包括過境水量2464億立方米)。境內水質普遍較好,西江、綏江、賀江均達到國家二類水質標準。由于水資源總量大,即使工業化進程加快,用水量增大,預計今后十年也不會出現缺水問題。但是,苦旱區、石灰巖地區還存在局部缺水問題,全市仍有飲水特別困難人口11.65萬人。
礦產資源
肇慶已找到礦產61種,探明有儲量的有36種。金屬礦產主要有鈮、鉭、金、鐵、、錫、銅、鎢和稀土等;金礦資源豐富,有礦產地35處,主要分布在高要市、懷集縣、封開縣等地,保有儲量91噸,被譽為廣東的“黃金之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水泥用灰巖、熔劑用灰巖、石膏、飾面用花崗巖、建筑用花崗巖、陶瓷土及硯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硯石是肇慶市特有的工藝觀賞石礦產,因主產于西江羚羊峽東側的爛柯山端溪畔而得名“端硯”。端硯為*四大名硯之首。七星巖至鼎湖山一帶的北嶺山也是硯石的主要產地。境內以老坑、坑仔巖、麻子坑等處硯石質量*。全市硯石儲量約10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肇慶市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有不少馳名于世的珍貴種類,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早在1993年全市已實現綠化達標。2004年,全市有林地面積94.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4%,活立木蓄積量4559.3萬立方米。自然植被基本上屬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開縣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全市天然生長和人工栽培的林木近300科、1200多屬、2500多種,其中喬灌木1000多種。林木種類多為松、杉和薪炭林。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54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銀杏蘇鐵銀杉水松、水杉等51種;二級保護的有蘇鐵蕨、福建柏青皮、樟樹楠木木、降香檀紅豆樹紫檀、合果木水曲柳、土沉香蜆木櫸樹桫欏等203種。高要市四會市廣寧縣封開縣德慶縣分別是*肉桂、柑桔、竹子、松脂、貢柑之鄉。茶桿竹和桂皮出口量占全國一半以上。全市有陸生野生動物210多種,其中鳥類150種、兩柄類11種、爬行類20種、獸類32種和亞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36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蟒、巨蜥、云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等5種;二級保護的有獼猴、藏酋猴、穿山甲、鷹類、大小靈貓、斑林貍、金貓、白鷴、原雞、大小毛雞、大壁虎、虎紋蛙等30種
旅游資源
肇慶市是*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梅庵、德慶學宮、肇慶古城墻、七星巖摩崖石刻、德慶悅城龍母祖廟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星湖風景名勝區是*重點、國家AAAA級景區。全市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旅游資源單體95個,其中屬自然旅游資源的58個,占總數的61%。肇慶市旅游資源品質高、類型多。以鼎湖山(風景區)、七星巖、大斑石(封開縣)為代表的山岳與地質景觀資源;以星湖、西江、賀江為代表的水景觀資源;以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黑石頂(封開縣)為代表的生態資源;以古城墻、閱江樓、端硯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德慶龍母祖廟、梅庵為代表的宗教與民俗資源;以肇慶高爾夫度假村、廣新農業生態園為代表的休閑度假資源等構成肇慶豐富的旅游資源。其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特點,使肇慶的旅游資源在全省具有明顯的優勢。經挖掘和整合,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巖和鼎湖山為中心,連接四會貞山、廣寧竹海大觀、懷集燕巖和世外桃源、封開龍山和天下*石、鼎湖葫蘆山和九龍湖、德慶盤龍峽和龍母祖廟、高要廣新生態園的“肇慶千里旅游走廊”,促進了全市旅游的發展。
區域形成
肇慶,古稱端州,曾是西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2200多年。它既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明與*傳統文明最早的交匯處。肇慶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草木豐盛,物種繁多,十分適宜人類居住。北宋起稱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慶”。

交通/肇慶市

公路

截至2013年末,肇慶市公路通車里程133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51.317公里。
廣肇高速公路、江肇高速公路、廣佛肇高速公路、肇花高速公路、懷陽高速公路、廣賀高速公路懷集至靈峰段、二廣高速公路連州至懷集段、汕昆高速公路龍川至懷集段和國道321線、324線穿境而過。

鐵路

鐵道線路:南廣鐵路、廣佛肇城際輕軌、貴廣高鐵、三茂鐵路(廣州至湛江)、柳肇鐵路(規劃在建)
主要火車站:肇慶火車站、肇慶東站

城市榮譽  /肇慶市

2012*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區)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歷史文化/肇慶市

飲食

肇慶的的餐飲主要以粵菜為主,兼有糅合南北風味,中西風格,集菜肴、點心,小食于一身的地方風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鮮、廣寧筍宴、高要市大灣鎮麥溪鯉(鯇)、文慶鯉、鼎湖上素、肇慶裹蒸、封開杏花雞、四會仙螺、四會茶油雞、德慶竹篙粉等。

曲藝

肇慶懷集的“貴兒戲” 是*稀有的戲曲劇種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魚龍舞、雄雞舞、麒麟白馬舞、十二月采茶歌,400年來至今傳唱在田垌村圩。

工藝

肇慶出產文房四寶之一的端硯,是書法的重要工具之一。端硯是肇慶最著名的特產,端,即端州的簡稱。肇慶端硯與湖筆、宣紙、徽墨并稱“文房四寶”。其石質純凈細嫩,蘸墨筆鋒經久不退,其雕刻也相當精湛,被歷代列為貢品。

人口/肇慶市

2013年末常住人口402.2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43萬人,出生率12.34‰;死亡人口2.34萬人,死亡率5.32‰;自然增長人口3.09萬人,自然增長率為7.02‰。
肇慶市各區(縣、市)人口數據
區劃
面積(km2
常住人口(2010年11月)
戶籍人口(2010年末)
常住人口密度(人/km2
肇慶市14822.1939180854224121264.34
端州區152.304793443562863147.37
鼎湖區552.39164701151906298.16
廣寧縣2380.00424128567632178.21
懷集縣3573.018141721050806227.87
封開縣2723.29398304499106146.26
德慶縣2002.80341197379948170.36
高要市2185.62753357774765344.69
四會市1262.96542882443672429.85

政治/肇慶市

肇慶市主要領導(截至2013年)
職務姓名
市長郭鋒
常務副市長劉惠祥
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陳定坤
副市長關鵬、李天、鄭劍戈、范汝雄、陳宣群、莫優年

民族民俗/肇慶市

語言 :肇慶市主要流行兩種漢語方言:一是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廣府話(俗稱白話),分為兩部分:*部分是廣府片,主要分布在端州、鼎湖、高要;第二部分是羅廣片(又稱勾漏片),分布于四會、德慶、廣寧、懷集、封開和高新(大旺)區。全市總人口的90%以上使用粵方言,但各地又有地方色彩,在語意、詞匯等方面存在差異,比如,懷集縣就有上坊話和下坊話之分。二是客家方言,全市大約有30多萬人使用,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四會市最多,大約有12萬人。此外,還有懷集、封開兩縣的少數民族語言壯語和標語。使用壯語的主要居住在懷集縣北部的下帥壯族瑤族鄉和中州鎮的部分村寨,大約有7000人左右,屬壯語北部方言;由于他們與操粵語的漢族同胞交往密切,故與壯語北部方言又有明顯的不同。本市操標語的約20萬人,主要分布在懷集縣的永固、詩洞、橋頭、大崗、梁村等鎮和封開縣的河兒口鎮、金裝鎮、長安鎮的一些村寨。

民族分布 :肇慶境內有47個民族居住,漢族人口最多,占全市總人口的99.47%;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回族黎族土家族苗族滿族侗族等46個。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且群居的有壯族、瑤族和回族,壯族主要分布在懷集縣的下帥壯族瑤族鄉和中州鎮,瑤族的集居地為下帥壯族瑤族鄉,回族主要聚居在端州區。其他少數民族主要通過人才流動和婚姻關系進入本市。本市在少數民族聚居人數最多的下帥置有下帥壯族瑤族鄉。

宗教 :肇慶市主要的宗教團體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9個。肇慶市天主教愛國會和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均成立于1990年,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及會長現暫缺。肇慶市佛教協會于1989年成立,現任會長為釋念果。肇慶基督教“三自”愛國會成立于1989年,現任主席是李道成。肇慶市基督教協會于1989年成立,現任會長是劉天賜。肇慶市伊斯蘭教協會,成立于1981年,現任會長馬坤豪。至2004年底,全市宗教信仰者約2萬多人,其中基督教教徒3146人,天主教教徒2122人,佛教居士1.5萬人,穆斯林508人。全市有宗教教職人員164人,其中佛教居士53人,尼姑(含齋娘)87人,伊斯蘭教阿訇2人,天主教神甫1人、修女2人,基督教長老3人、傳道16人。佛教活動場所主要有慶云寺、六祖寺、白云寺、慈云寺、寶蓮寺和憩庵等8處;伊斯蘭教的活動場所有市區的城西清真寺和城東清真寺;天主教的活動場所有端州勒竹圍教堂、高要上清灣教堂和高要黃洞教堂等7處;基督教的活動場所有端州城中路基督教教堂、四會督基教教堂、廣寧基督教教堂、封開基督教教堂、德慶基督教教堂、高要新橋基督教教堂、高要蓮塘基督教教堂等11處。

旅游名勝/肇慶市

旅游資源

肇慶市是*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梅庵德慶學宮、肇慶古城墻、七星巖摩崖石刻、德慶悅城龍母祖廟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星湖風景名勝區是*重點、國家AAAA級景區。全市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旅游資源單體95個,其中屬自然旅游資源的58個,占總數的61%。肇慶市旅游資源品質高、類型多。以鼎湖山(風景區)、星巖大斑石(封開縣)為代表的山岳與地質景觀資源;以星湖、西江、賀江為代表的水景觀資源;以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黑石頂(封開縣)為代表的生態資源;以古城墻、閱江樓、端硯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德慶龍母祖廟、梅庵為代表的宗教與民俗資源;以肇慶高爾夫度假村、廣新農業生態園為代表的休閑度假資源等構成肇慶豐富的旅游資源。其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特點,使肇慶的旅游資源在全省具有明顯的優勢。經挖掘和整合,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巖和鼎湖山為中心,連接四會貞山、廣寧竹海大觀、懷集燕巖和世外桃源、封開龍山和天下*石、鼎湖葫蘆山和九龍湖、德慶盤龍峽和龍母祖廟、高要廣新生態園的“肇慶千里旅游走廊”,促進了全市旅游的發展。

自然景觀

星湖風景名勝區】星湖,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 AAAA 級景區,首批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區示范點之一,同時,又是全國*榮獲 ISO14000 國家示范景區。星湖由七星巖和鼎湖山兩大景區組成,面積約 20 平方公里,保護范圍面積 261 平方公里,是廣東最負盛名的旅游景區。

七星巖景區位于肇慶城區北部,素稱“嶺南*奇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七座巖峰列峙如天上北斗,鑲嵌在 6.5 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構成一幅峰峻、水碧、石奇、洞異、廟古的動人畫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為南*保存得最多*摩崖石刻群。仙女湖為七星巖的新亮點。

鼎湖山景區距肇慶城中心 18 公里,古木參天,飛瀑如練,是我國*自然保護區,我國*批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被中外科學家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活的自然博物館。因為空氣氧負離子含量為全國之最(105600個/cm3),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譽。鼎湖山寶鼎園的肇慶九龍寶鼎及端溪龍皇硯雙雙被列入世界基尼斯紀錄。蝴蝶谷為新開發的探險旅游線,山中的慶云寺為嶺南四大名剎之一。

【高要廣新農業生態園】始建于 1999 年 4 月,全園總面積 5000 多畝,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以科技農業帶動旅游觀光為目標實行綜合開發。在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基礎上,將農業與旅游結緣,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副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鄉野風情,完善了一系列的基礎配套設施,園內分為康體娛樂及會議培訓區、生態環保農業區、極限運動探險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區四大功能區域。形成別具特色的集農業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素質教育、商務會議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場所。

【盤龍峽生態旅游景區】位于廣東省德慶縣西北部,距縣城 23 公里。景區是一個原始生態旅游和*龍文化與傳說的圣地,面積 3 萬多畝,其中原始次生林就有近 2 萬畝。景區植被茂盛、群峰疊翠、山泉叮咚、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恍若人間天堂。景區現有峽谷漂流、瀑布奇觀、溜索、水上“迪士高”、越野賽車、山泉泳池、黃道婆織布村、奇趣水車群、風情木屋區、原始森林觀光等十幾個旅游觀光項目。景區的瀑布群被譽為“亞洲罕見、廣東*”,其中的聆天瀑落差六十余米,騰龍瀑落差達八十多米。景區的原始次生林形成天然大氧庫,空氣負離子密度每立方厘米高達 10 萬個,是游客休閑頤養的好地方。被譽為“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遍布景區。景區的峽谷漂流被譽為“*勇士*漂”。

肇慶高爾夫度假村】位于高要市白土鎮,擁有一個連綿 6638 米(7300 碼)的 18 洞世界冠軍級標準球場,將桉樹林連同 146 個沙坑及湖泊的天然景致,巧奪天工地混合在球道設計上。憑著近乎天然而成的球場景觀,于 1998 年被《*高爾夫》雜志評為“最漂亮景觀球場”。球場的第 1 號球洞更以其獨具特色的球道設計,于 2001 年被《高爾夫文摘》評為“*十八名洞”,獲*高爾夫大獎的殊榮。球場會所倚山而建,可眺望球場的多角度景觀。獨特的設計充分體現渡假村“讓每一位蒞臨的會員及嘉賓親身感受到它的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就象回到家一樣”的文化理念。會所配備了中、西餐廳、高爾夫練習場、按摩沐足、酒店式客房、網球場、健身房、多功能會議室、桌球室、兒童娛樂室、釣魚臺等配套設施。

龍山風景名勝區】封開縣龍山風景名勝區是廣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由龍山溶巖(中心)景區、大斑石景區千層峰景區、蓮都畫廊景區、賀江景區組成,占地面積 25.34 平方公里。以奇、秀、幽著稱,具有花崗巖、石灰巖、砂頁巖等不同地質地貌的自然景觀。

龍山中心景區以石灰巖溶巖景觀為主,主要由雙龍洞、白石巖,龍泉洞、百鳥園、民族風情表演、荷香池、龍山湖、桃花島、小松島、觀音山、龍石山、獅子山、金龜山、龍山大佛等景點構成。斑石風景區主景斑石是一石成山的球狀花崗巖巖體,高 191.3 米,長 1365 米,寬 695 米,周長 4100 米,占地 1101 畝。有盤古神壇、圣妃宮、梨花園、天下*石棋盤、登石攀巖、杏花山莊等 10 多個景觀。千層峰景區位于河兒口鎮,占地面積 280 公頃,峰高 200 多米。形態各異的群峰均由層層疊疊的沉積砂頁巖和局部鈣質頁巖組成,故曰“千層峰”。景區建有觀景臺、觀瀑亭、戲水區、燒烤區、疊翠橋等。蓮都畫廊風景區占地面積 14.68 平方公里,是龍山風景名勝區所轄的*景區,屬喀斯特地貌,風景如詩如畫,故曰“十里畫廊”。賀江風景區位于賀江下游,在白垢電站至江口電站流域,占地面積 476.8 公頃。以河道蜿蜒,江水清澈,兩岸林茂竹秀著稱。

貞山景區】位于四會市城區以南兩公里處,海拔648。貞山,原名廣正山,唐朝大歷年間(公元766—776年)為祀烈女徐氏,曾稱烈女山,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因文氏貞仙在此升仙,德感民間,始易名貞山,北宋時,因避皇帝趙禎之諱,改為真山。明朝復名貞山。

貞山座南向北,岡巒層疊,曲澗澄潭,翠色嵐光,蔚然深秀。每當雨過天晴,漫山青翠欲滴,景色迷人,明朝已有“貞山雨霽”雅稱,是四會八景之一。山內溪水清澈,瀑布飛流,四時不絕。龍池旁有石壇,據傳在此求雨取應,澤潤民生。溪澗有平尾仙螺,俗稱“無篤石螺”;有一側褐色仙魚,俗稱“煎鯽魚”。山上有麻藍、水碗、梳妝鏡等幻形石,亦傳為仙跡。

竹海大觀】廣寧縣是全國十大竹鄉之一。竹子種植面積104 萬畝、品種120 多種,均居全國之冠。竹海大觀景區,是利用綏江兩岸浩瀚的平原竹海建設而成的旅游景區,控制面積為 8.13 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竹文化景區、竹海核心區、賓館度假區和十里竹廊帶。*期工程已于 2003 年 10 月 1 日建成。初步形成了一條“坐竹排、搭竹車、觀竹海、吃竹筍、品竹筒酒、嘗竹筒飯、嘆竹芯茶、住船上旅館、購竹工藝品”的旅游線路。綿延的竹海、碧綠的綏江、翡翠的竹廊、金色的沙灘、清新的空氣、深厚的竹文化、濃郁的竹鄉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

燕巖燕巖景區位于懷集縣橋頭鎮,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因有無數金絲燕在這里筑巢繁衍生息,故得名。它是我國內陸*有金絲燕棲息的地方。一溪清流貫穿洞中,溪水長流不涸,可泛舟而入。“燕巖渡艇”乃古懷陽八景之一。燕巖氣魄之宏大,廣東各著名的巖洞也罕有匹敵,故有“天下*奇洞”之稱。游覽燕巖,除了飽覽燕巖秀麗的自然風光外,還可以一睹采燕窩人飛崖走壁的驚險絕技。

【鼎湖山景區】鼎湖山距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與丹霞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 廣東省四大名山 。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批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鼎湖山面積1133公頃,*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著溝谷雨林、常綠闊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等森林類型。而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森林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是有400多年歷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價值聞名海內外,被眷為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國際學生旅館,以低廉的價格接待海內外學生。

鼎湖山以森林、瀑布為主要景觀特色,大文豪郭沫若曾觸景賦詩:“古木蔥蘢溪道長,龍潭飛瀑鼓笙簧”,是鼎湖山山水的真實寫照。慶云古寺,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為嶺南四大名剎之一。寶鼎園之“九龍寶鼎”,曾為世界基尼斯之最,湖山鼎勢,相得益彰。蝴蝶谷瀑布碧潭遍布,溪澗縱橫,古木蔥蘢,林木繁蔭,是蝴蝶棲息繁殖的理想場所。鼎湖山因為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而蘊藏著豐富的泉水,從而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流泉飛瀑。幽深的自然景觀,東西兩溪流形成兩大景區:天溪景區、云溪景區和新開發的天湖景區。鼎湖山是休閑養生、科普考察、宗教朝圣的旅游勝地。

鼎湖山全新推出新開發的鼎湖山“品氧谷”旅游項目,包括健康柔道、品氧居、眼綠亭、靜養場。在“健康柔道”,通過人與地氣接觸,直接刺激、按摩腳底穴位,幫助游客在運動過程中有效吸氧,沐足健身。在“品氧居”草寮,通過品茶觀瀑、吸氧,達到清心潤肺的目的。在“眼綠亭”,將游人置于大自然的包圍之中,聽琴點歌,調神自怡。“靜養場”則通過專家指導盤吸氣,達到保健、養生、靜心的效果。經專家考證,負離子對人體7個系統近30種疾病具有抑制、緩解和輔助治療作用,對人體保健、養生的作用較為明顯。[1]

人文景觀

肇慶八景
盛世修志,清平立景。自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民國四年(1915年)曾5次評選八景,屢有變動。2003年經過認真的討論、篩選、評議,評出了肇慶新八景。
星巖煙雨】星巖煙雨為肇慶老八景之一,每當春夏之交、微雨輕灑的早晨,遙望七星巖層巒疊翠,霧氣繚繞,煙雨迷漫,宛似蓬萊仙境,妙不可言。
鼎湖幽勝】鼎湖山位居廣東四大名山之首,又是*自然保護區。景區山高林密,峰巒競秀,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鳥語花香,碧水潺潺,確實令久居都市的現代人心靜氣舒。
【牌坊夜韻】肇慶七星巖牌坊始建于1958年。1998年擴建后,面積達30000平方米,成為肇慶市標志性建筑。每當夜幕降臨,火樹銀花,五光十色,音樂噴泉高射云端,露天舞臺輕歌曼舞。好一派清平盛世的景象。
宋城攬古】肇慶宋城墻位于市中心,始建于宋皇祜年間。目前,城墻仍保留著完整,全國罕見,是肇慶歷史文化名城標志性的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臨宋城墻,鑒古知今,感慨萬千。
峽硯清風】羚羊峽與硯洲一衣帶水,靈秀壯美。羚羊峽由羚羊爛柯兩山夾束,西江從千多米寬的江面陡窄成均寬304米,長7.5公里的急流,構成層巒疊峰、澗深壑幽、樹木蒼郁、漩渦飛遏的峽山滄江大觀。向東一出峽口,映入眼簾的便是“浮”于西江中央的狀如端硯的硯州島。硯州與包拯不持一硯歸的傳說共生,洲上的包公祠一直吸引著向善者瞻仰膜拜。深潛在羚羊峽東南側山下的老坑硯石是享譽中外的端硯之源.。
江堤塔影】江濱大堤(*期)是1993年建成的集防洪、交通、觀光于一體的城建工程。大堤兩岸,北岸的崇禧塔、元魁塔一高一低,與南岸的巽峰塔、文明塔遙遙相對。西江兩岸,四塔擎天、蔚為壯觀。
【江樓浩氣】閱江樓具有千年歷史,前臨西江,后倚星巖,居高遠眺,四面風光盡收眼底。早在北伐戰爭年代,葉挺獨立團在此樓成立,揮師北伐雄風遠播。解放后朱德委員長親筆題“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高懸樓前。可謂“閱江樓上流風遠,心繞延河烈土園”。
梅庵香雪】梅庵始建于公元996年(北宋至道二年)周圍古樹蒼勁、環境清幽。建筑物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構架的形制,體現了宋代建筑的法式和風格,又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全國十分罕見。梅庵因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在此地插梅而得名。雖經歷代的修葺,但千年梅庵古韻猶存,每年的冬天,梅花盛放飄香。
旅游節慶
浴佛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的鼎湖山慶云寺要舉辦浴佛節。是日清晨,佛教徒在各殿堂焚香張彩,然后聚集在大雄寶殿內舉行誦經法會(又叫灌佛會)。誦經法會開始,先由佛教徒誦經,接著由大師捧出釋迦牟尼的化身--一尊小玉佛,再由住持按照釋迦牟尼降生時有雙龍分別吐溫水和涼水為之沐浴的故事,仿龍吐水為小玉佛沐浴,并用預先以各種名香浸得之香水為小玉佛灌頂。禮畢,佛教徒便用剩余的香水澆灌各種花卉。浴佛節前一兩日,各地的善男信女便紛紛前來,他們等待著四月這一吉日參謁浴佛,以祈求佛的庇佑和結善果。
德慶悅城龍母誕】德慶悅城龍母祖廟(舊稱孝通廟)是為紀念龍母而建的,每年農歷五月初八這里會舉行龍母誕祈福儀式。傳說在周秦時,在悅城河邊住著一位聰明賢惠的姑娘,她能耕善織,能漁能牧,能預知禍福、醫治百病。她養育了五位龍子。行云播雨、保境安民。被當地百姓尊稱為龍母。每年農歷五月初八為龍母誕的正誕,誕期從農歷五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九日止,氣氛熱烈。誕期一開始,來自廣東、廣西、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一帶的進香客船便紛紛駛至,爭相泊岸。一連數日,龍母廟香煙繚繞、炮竹聲聲,進香祈禱者多達數十萬人之眾。

懷集燕子】每年的農歷六月六系橋頭鎮的廟會日,也是游燕巖的佳節盛日。當日,人群如潮,車水馬龍,各鄉各鎮的男女老少云集燕巖。聽對山歌,觀掏燕窩,看貴兒戲,系燕巖廟會的三絕。淳樸的山歌對唱聲起伏中,歌者多系身著唐裝的青壯男女,男扎素色頭巾,女戴紅花一朵,三五成群問答和唱,歌唱他們真摯的愛情。驚險叫絕的攀崖掏燕窩,系廟會最激動人心的節目。6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捕燕人憑著幾根竹桿麻繩攀登其間,他們身法敏捷,動作*。聞說能得此絕技者,唯本地三戶燕農所獨有。貴兒戲,系橋頭鎮的古劇種。在巖洞口之北塔有一戲臺,演出劇目有《燕巖傳》、《阿蘭賣豬》、《賢妻諫賭》等,觀眾隔河相望,層層疊疊,場面熱鬧非凡。如是者,初六前后三天來巖對歌者、觀者成千上萬,絡繹不絕。

德慶祭孔大典】每年9月28日,德慶孔廟與全世界華人及孔子后人一起舉行祭孔典。 德慶祭孔活動仿照清朝的例制舉行莊重典雅的公祭儀式,并安排孔氏后裔家祭活動。為體現時代特色,在祭孔時還舉行了孔子故事演講、孔子語錄歌曲比賽、新三字經歌曲比賽等活動。祭孔時,司禮官司等身著傳統長袍,在祭孔音樂聲中慢步走到廟前,待廟門開啟。廟內擊鼓360響,隊伍依次入內進大成殿,向孔子像恭上圣香,頂禮膜拜,宣讀祭文。禮成,齊唱《孔子紀念歌》,隨后進行孔氏家祭儀式,并讓社會團體及群眾進殿自由瞻仰,參拜孔圣及四配、十二哲,整個活動氣氛隆重熱烈。祭孔儀式結束后,廟方向現場群眾派發狀元餅、智聰餅、孔子胸徽、孔子行教像等。 

四會柑桔·玉器節】四會市是有名的桔子之鄉,四會柑桔以其皮薄、清甜爽口、味鮮無渣特點而聞名海內外。從明朝開始,四會每年都要選送*柑桔進貢朝廷,故稱“貢柑”。如今,四會柑桔品種達三十多個,四會真正成為了柑桔王國,在廣海北線、四連線公路兩旁也形成了大規模的柑桔集貿市場。此外,四會又是全球加工,銷售*玉器的一個*集散地,從事玉器加工、銷售的人員近10萬人,技師來自全國各地,在四會玉器步行街,有玉器鋪位400多個,另一個是天光墟,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有攤位3280多個,每天從零晨3時開始營業至早上8時30分散墟,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客商人頭涌涌到此游覽,場面十分壯觀。每年的金秋時節,四會市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柑桔玉器節,以柑桔玉器為媒,舉行大型的商貿洽談和文化藝術表演活動,吸引四方賓客,前來品嘗柑桔,洽談生意。

特產/肇慶市

肇慶的牙雕玉雕竹編和工藝扇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劍花、蛋花、肇實、首烏、紫貝天葵是名優特產;清蒸文慶(山乃)鯉、清蒸麥溪鯉是特色名菜,肇慶獨有;此外還有肇慶裹蒸粽、懷集燕窩等。

經濟/肇慶市

概況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6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產增加值增長5.6%,拉動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產增加值增長15.7%,拉動增長7.5個百分點;第三產增加值增長8.5%,拉動增長3.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結構依次為15.8:47.7:36.5。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4.0%,住宿和餐飲業增長3.4%,金融業增長14.2%,房地產業增長10.1%。按常住人口計算,201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479元,增長10.5%。

*產業

201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1979公頃,比上年減少0.6%。其中,稻谷面積166549公頃,減少0.6%;玉米面積9983公頃,增長3.2%;薯類面積20913公頃,減少2.4%;糖蔗面積540公頃,減少22.4%;油料種植面積25354公頃,增長0.1%;蔬菜種植面積76240公頃,增長4.8%。

第二產業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1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從輕重工看,輕工業增長16.7%,重工業增長18.9%;從注冊經濟類型看,民營工業增速領先,全年民營企業增長22.2%,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1.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0.4%;從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為主要增長動力,大型企業增長17.8%,中型企業增長24.7%,小型企業增長18.8%。三大主導行業增長快,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6.0%,金屬制品制造業增長20.9%。

第三產業

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007.78億元,首次超過千億,比上年增長20%。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全年進出口總額70.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出口額48.25億美元,增長27.6%;進口額21.91億美元,下降14.8%。

2013年入境旅游人數170.2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3.7%。其中,外國人16.9萬人次,下降42.9 %;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153.31萬人次,下降43.8 %。在城市接待旅游者中,過夜旅游者1387.82萬人次,下降0.3%。過夜旅游者中,國內游客達1292.02萬人次,增長5.9%。全市旅游總收入205.87億元,增長14.7%。

社會/肇慶市

教育

2012年,全市共有幼兒園361所;小學1372所;初級中學149所,其中省一級學校16所,市一級學校83所,增加21所;縣一級學校259所。全市有特殊教育學校8所,教學班32個,其中聾啞學校1所,啟智學校7所。全市共高(完)中學校32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所(肇慶學院);普通專科高等院校3所(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等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含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民辦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機構)32所;民辦教育機構288所;鄉鎮***化技術學校106所。“十五”期間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4.4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6.39%。
2013年各級各類教育(不含非學歷培訓)招生27.47萬人,比上年上升0.9%;在校學生89.57萬人,下降2.3%;畢業生25.67萬人,下降4.2%。其中,特殊教育招生0.03萬人,在校生0.18萬;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3.64萬人。
2014年,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廣東工商職業學院。201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同意、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全日制應用技術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并改名為廣東理工學院。

科技 

端州古城——肇慶歷史文化的見證2013年末,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18個。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58個,與上年持平。全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9300人年(折合全時當量),比上年增長3.2%。全市R&D經費支出約14.95億元,增長19.1%。2013年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9項(按成果登記數),全年申請專利量1777件,比上年增長14.6%,其中發明專利295件,下降8.7%。專利授權量1288件,增長9.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16件,增長18.4%。《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4件,與上年持平。全年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237.6萬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08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約705億元,比上年增長1.6%。擁有*創新平臺5家。已建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6家。認定的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21個,市級31個。

通信

2013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0.73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81億元,增長42.8%;通信業務總量36.93億元,增長6.1%。

傳媒

201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9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9個。全市有廣播電臺7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有線廣播電視用戶55.04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9.21萬戶,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6%和2.1%。全年出版報紙1694萬份。全市共有檔案館12個,館藏檔案82.11萬卷,其中綜合檔案館9個,館藏檔案38.16萬卷。

衛生

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4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6個,婦幼保健機構7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8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7個,衛生監督機構7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12688張,增長6.9%。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8792人,增長11.5%;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122人,注冊護士7156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29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00人。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個,鄉鎮衛生院96個,鄉鎮衛生院床位2411張,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3896人。

體育

截至2013年末,全市體育系統運動員1627人,專職教練79人。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25項全國冠軍。

著名人物/肇慶市

古往今來,肇慶孕育出漢代著名古文經學家陳欽和陳元父子,唐代兩廣*位狀元莫宣卿、禪宗泰斗石頭希遷禪師等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日本高僧榮睿、佛教禪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任肇慶知府三年),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以及北伐名將葉挺等眾多歷史人物在肇慶留下遺跡。

類似“肇慶”
與“肇慶”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