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重慶政府

綦江區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綦江區
網站熱點:
部門街鎮,區教委,區民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生態環境局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43
網站介紹: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歷史沿革/綦江區

綦江之名本于古綦市,江以綦名,縣以江名。綦江縣歷史悠久。永城鎮發現的石斧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唐朝以前,境內無建置。秦、漢、晉至南北朝為巴郡江州縣地。西魏、北周屬七門郡江陽縣地。隋朝,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縣地。

619年(唐武德二年),分江津縣地置南州,并置隆陽縣,州治、縣治均在今古南街道境內。712年(唐先天元年),改隆陽縣為南川縣(今綦江縣)。北宋初,南州、溱州皆為羈縻州,南川、三溪兩縣皆不存在。1053年(北宋皇佑五年),廢南州為南川縣,歸渝州管轄。1074年(宋熙寧七年),熊本平木斗之亂,于銅佛壩(今趕水鎮對岸)置南平軍,南川縣劃歸其管轄。1075年(宋熙寧八年),撤銷南川縣,并入隆化縣(縣治在今南川區)。1078年(宋元豐元年),又復置南川縣。1285年(元至元二十二年),撤銷南平軍,以南川縣置南平綦江長官司,隸播州安撫司。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明山珍據蜀稱帝,在重慶建立大夏國,改南平綦江長官司為綦江縣,至今未變。明、清朝,綦江縣仍置,均屬重慶府。

民國初年,綦江縣先后隸屬重慶蜀軍政府、重慶鎮撫府和川東道(后改為東川道)。民國5年(1916年)后,綦江縣先后為川軍、黔軍、川東邊防軍、川黔邊防軍統轄。民國16年(1927年),綦江縣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的防地。民國24年(1935年),川政統一后,綦江縣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綦江解放,十二月二十日,綦江縣人民政府成立。解放后綦江縣屬川東行政區璧山專區。1951年,璧山專區改為江津專區,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1953年,撤銷行政區,恢復四川省建置后,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1958年11月,綦江縣劃歸重慶市管轄。

綦江縣先后隸屬重慶蜀軍政府、重慶鎮撫府和川東道(后改為東川道)。1916年(民國5年)后,綦江縣先后為川軍、黔軍、川東邊防軍、川黔邊防軍統轄。

1927年(民國16年),綦江縣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的防地。1935年(民國24年),川政統一后,綦江縣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2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綦江縣,綦江縣屬川東行政區璧山專區。1951年,璧山專區改為江津專區,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1953年,撤銷行政區,恢復四川省建置后,綦江縣仍屬江津專區。1958年11月,綦江縣劃歸重慶市管轄。

綦江縣自唐初置隆陽縣起,至2011年,建縣已達1394年之久,正式定名綦江縣已有650年的歷史。

綦江區位于重慶市南部,東鄰南川區,南接貴州省習水、桐梓兩縣,西連江津市,北靠巴南區。區境東西寬71公里,南北長82公里,幅員面積2747.8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5個鎮。其中,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綦江區東部,地勢東高西低,開發區西部沿綦城方向以低山、丘陵、平壩為主。

地理特征/綦江區

區位

綦江區地跨東經106°23′~107°03′、北緯28°27′~29°11′之間,東、北、西分別與重慶市南川、巴南、江津三區接壤,南與貴州省習水、桐梓兩縣接壤。區境東西寬65公里,南北長82公里,幅員面積2748平方公里。

地貌

綦江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于華鎣山帚狀山脈向南傾沒、大婁山脈向北延伸之間,屬喀斯特地貌。地貌特點是:南部高、北部低,邊緣高、腹地低,以山地為主,有部分丘陵。山地占全區總面積約70%,丘陵約占30%。境內*點海拔1973米,位于黑山鎮獅子槽東側山峰;*處海拔188米,位于永新鎮升平木瓜溪口;全區平均海拔920米,區府所在地古南街道海拔254.8米。

水系

境內溪河縱橫,水系發達。綦江河系境內*大河流,為長江一級支流,全長231.3公里,發源于貴州省桐梓縣花壩火盆洞,自南向北于江津市江口注入長江。綦江河在趕水鎮以上上游流域面積2943.4平方公里,趕水以下至古南中游流域面積1737.4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長59.9公里,寬6O-100米,落差71米,坡降0.3‰,多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綦江河大小支流30多條,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藻渡河、扶歡河、郭扶河、蒲河、三角河和清溪河。

氣候

綦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副熱帶東亞季風特點。氣候表現為冬暖、春早、夏熱、秋陰,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溫、光、水地域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無霜期344天。

2011年10月27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重慶市萬盛區和綦江縣,設立重慶市綦江區。調整后,綦江區位于重慶市南部,東連南川區,南接貴州的桐梓縣和習水縣,西臨江津區,北靠巴南區。總面積約2744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213770人(2010年底)。轄5個街道、25個鎮:古南街道、文龍街道、三江街道、萬盛街道、東林街道、石角鎮、東溪鎮、趕水鎮、打通鎮、石壕鎮、永新鎮、三角鎮、隆盛鎮、郭扶鎮、篆塘鎮、丁山鎮、安穩鎮、扶歡鎮、永城鎮、新盛鎮、中峰鎮、橫山鎮、萬東鎮、南桐鎮、青年鎮、關壩鎮、叢林鎮、石林鎮、金橋鎮、黑山鎮。區政府駐通惠新區。

區境東西寬71公里,南北長82公里,幅員面積2747.8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5個鎮。其中,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綦江區東部,地勢東高西低,開發區西部沿綦城方向以低山、丘陵、平壩為主。

綦江是重慶的礦產、能源基地。境內煤炭資源非常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0億噸,占到了重慶市總量的40%以上。綦江是全國的200個重點產煤地之一,是重慶的電煤供應基地。除煤炭資源外,綦江目前已探明的鐵礦儲量有1億余噸,是重慶鋼鐵集團的重要原料基地;與煤炭伴生的煤層氣瓦斯儲量400億立方米,占全市儲量的54%;另外,石灰石儲量達4500億立方米,境內可開發水能達10余萬千瓦,天然氣等資源也比較豐富。

水土

全區土地面積約41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62萬畝,林地面積133.6萬畝,水域面積7.7萬畝,園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8.1萬畝。境內溪河縱橫,水系發達,主要河流有綦江河、孝子河、藻渡河、木洞河等,地下水可開采量約1.4億m3,水資源總量約為44億m3,是重慶主城區城市供水后備水資源庫,可開發水力資源約10萬千瓦。

礦產

區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煤、硫鐵礦、石灰巖、白云巖、銅、硫磺、石英、礬、天然氣、頁巖等數十種礦產,尤其是煤炭等礦種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開發價值極大,其中煤礦地質儲量20億噸以上,可開采量約14億噸,是重慶市主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文化旅游/綦江區

境內山川秀麗,景色宜人,山、水、泉、林、洞俱全,自然景觀得天獨厚,人文景觀源遠流長。全區有黑山谷和石林兩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古劍名山”、“東溪名鎮”、“中峰蟠龍旅游區”等旅游品牌,老瀛山恐龍足跡-硅木化石、銅鼓灘漂流、白云觀、丁山湖、天臺山、長田山、清溪河、東溪明清一條街等特色旅游景點。

綦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近1400年建縣歷史,曾是巴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綦江是重慶最早的地下黨組織誕生地,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經過地,紅色文化資源不可多得。區內苗族風情古樸濃郁,民間吹打極具地域特色,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綦江亦屬古夜郎之邦,夜郎文化源遠流長。綦江農民版畫蜚聲中外,是名副其實的“*農民版畫之鄉”。

綦江鐵路、公路、水上運輸兼備,交通便捷,是重慶南部的交通樞紐。

川黔鐵路、G75蘭海高速公路、210國道縱貫南北,形成了重慶通往貴州、云南、廣西、廣東的重要陸上通道,素有“重慶南大門”之稱。橫向三萬南鐵路、渝湘303省道、綦萬高速及在建的萬南高速,東通涪陵、萬州及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西達江津、永川及四川的瀘州、宜賓等地。

境內汽車通車里程約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2公里,國省干線303公里、農村公路3274公里(其中:縣道320公里,鄉道396公里,村道2506公里,專用公路52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占全區公路總里程的91.5%。街鎮公路通暢率達100%、村通達率達100%、村通暢率達57.6%。國省干線公路好路率達87.5%、縣道公路好路率達87.5%、鄉道公路好路率達78%。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39公里,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鐵路總里程約135公里,設有綦江北站、綦江站、轉關口站、三江站、石角站、溫塘站、谷口河站、萬盛站、萬盛北站,東升壩站、兩河口站、鎮紫街站、陳家壩站、趕水站、岔灘站、石門坎站等十幾個火車站。將要開建渝黔高速鐵路, 在綦江境內設置綦江火車站、趕水火車站,估算總里程67公里,總投資70億元。屆時只需要13分鐘就連通綦江與主城。

水上通航河道214公里,綦江河水上運輸直通長江口岸。綦江河開發已列為國家交通部重點開發項目。

渝黔鐵路、渝黔高速公路、210國道縱貫南北,三(江)萬(盛)南(川)鐵路、綦萬高速公路、渝湘303省道橫跨東西,構成重慶南向連接南貴昆經濟區的樞紐節點。全市規劃建設中的“三環”通道橫貫境內,與江津、南川緊密相連。全區公路通車里程4770公里,國(省)干道433公里,鐵路總里程168公里,火車站點11個,高速公路出入口6個,水上通航河道214公里,已基本形成以公路為主,公、鐵、水互補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渝南黔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綦江區是重慶市雜散居少數民族分布的重點地區之一。至2011年止,全區有苗、彝、回、滿、壯、白、藏、侗、傣、蒙古、納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5個少數民族,總人口8800余人。苗族、彝族為世居民族,人口近6000人,占總人口的68%。其中以石壕、趕水、打通、關壩、安穩、南桐、青年等鎮較多,較為集中居住在海拔600-1400米的偏遠山區。綦江區是重慶市宗教工作重點區之一。至2011年止,全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種宗教,有教職人員33人,各種宗教信眾12萬余人,全區有宗教團體3個,即佛教協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天主教愛國會。經重慶市人民政府和區人民政府同意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19個和固定處所5個,其中佛教13個,即:古南凈音寺,文龍大佛寺,丁山金山寺,趕水觀音寺、松藻觀音寺,篆塘白巖寺,東溪龍華寺、萬東妙音山紫竹寺、金橋顯靈廟、青年彌陀寺、南桐觀頂寺、黑山八角廟、萬東東岳廟;道教3個,即:石角白云觀、南桐威靈山道觀、萬東道教龍門觀;天主教2個,即:打通吹角天主教堂、南桐天主教堂處所;基督教6個,即古南福音堂、南桐基督教禮拜堂和三角、石角、打通、隆盛聚會點。

民間吹打

金橋吹打歷史底蘊深厚,始于唐宋時期,距今800多年歷史,吹打技藝精湛,是巴渝吹打的精華。“金橋民間吹打”原名“青山吹打”,因撤鄉建鎮,原青山、金橋二鄉合并為金橋鎮,故名“金橋民間”吹打。曲目繁多,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重慶巴渝民間吹打中*代表性、最有影響的“巴渝民間十大藝術”之一。

漢代崖墓

文化綦江崖墓文化十分豐富,以漢代崖墓文化遺址*代表性,遺址分布在永新鎮、中峰鎮、橫山鎮和東溪鎮等的河谷巖壁上,當地人稱為"蠻子洞"和"七孔子"。

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源于明清年間的木板年畫,作品取材于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表現手法在簡單傳授繪畫技法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了當地民族民間美術技法,諸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木雕、石刻、布貼、挑花、木板年畫、剪紙、藍印花布等表現手法,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作品突現出古樸稚拙,夸張浪漫的藝術效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綦江農民版畫崛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在北京、天津、重慶、成都、武漢、南京、蘇州、大連等10多個城市舉辦展覽,并應邀赴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挪威、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多個國家的藝術團體和友好人士專程來綦江考察農民版畫。迄今為止,己有1500多幅作品被*美術館、省(市)博物館、*駐外大使館和國外美術館收藏。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美協、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綦江區“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綦江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從2003年起綦江農民版畫被重慶市確定為對外文化交流禮品。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重慶直轄以來,綦江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

在工業方面,原有的冶金、能源、齒輪機械三大產業中,齒輪行業的發展較為突出,依靠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技術支撐,長風齒輪、大力神齒輪等十多家企業應運而生,綦江齒輪迅速占領全國市場,享譽全國,最終贏得“*西部齒輪城”美稱。目前,綦江齒輪傳動公司的“綦江”牌變速器,目前在豪華客車中占有率達到80%以上,在大中型客車中占有率達到52%。其產品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此之外,綦江的食品工業、電力工業,其發展都比較好,與原有的冶金、能源、齒輪機械一道,成為綦江的五大工業支柱。

在服務業方面,金融、商貿、旅游等行業也得大發展。目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銀行、人民財產、*人壽等10家金融機構,在綦江有支行或支公司;新世紀、重客隆、永輝、國美等多家商貿連鎖企業,在綦江設有分公司。綦江現代服務業發達。綦江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多達幾十處。瑰麗奇幽的黑山谷、*最古老石林龍鱗石海、森林養生城古劍山、壯美的丹霞地貌紅巖坪、高聳險峻的白云觀、環境優美的櫻花溫泉、原生態森林公園九鍋箐、古樸悠閑的東溪古鎮等,在重慶主城都有一定名氣。其中黑山谷和龍鱗石海兩個景區,被評為是國家AAAA級景區。

在社會事業方面,南州廣場、子如廣場、營盤山廣場等廣場相繼建成;南州紅色主題公園、營盤山公園、古劍山健身步道投入使用;巴渝新居和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獲全國一等獎,課改經驗走向全國;“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實現全復蓋;城區主干道“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通惠新城的通惠大道、濱河大道建成通車;總長10公里的銀杏大道、香樟大道、黃桷樹大道相繼建成,并購置40萬盆鮮花美化街道,實現“鮮花上街、大樹進城”。2010年成功創建“市級山水園林城市”。

2010年,綦江GDP實現220億元,一、二、三產比重調整到15∶48∶37,經濟發展進入工業化重要階段。工業總產值實現28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3億元。

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26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0億元,工業總產值41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25元,經濟總量居全市15位。

綦江區資源富集,境內已探明數十種礦產,其中煤炭、煤層氣儲量分別占全市的45%和54%。三次產業互動發展,一二三次產業比為13:51:36。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產業發展特色鮮明。千億工業框架初具,能源、裝備制造、材料等主導產業加速壯大,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建筑、房地產業穩健提升,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商貿流通日趨活躍,名企、名品、名店加速入駐。旅游發展潛力巨大,黑山谷、龍鱗石海品牌響亮,古劍山、東溪古鎮等蓄勢發力,全區2011年接待游客750萬人次。三次產業融合互補,優勢疊加,推動全區經濟形態加速向現代城市經濟發展。

2012年重點工作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本屆政府屆首之年,更是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加速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團結拼搏、攻堅克難,為綦江區發展起好步、開好局,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4.5%和16%。

加快東部新城建設步伐,全面完成控制性規劃編制,推進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學校、醫院等公益設施建設,建成體育中心、通惠河景觀工程。完成小城鎮規劃修編,拓展城鎮發展空間。有序推進綦江半邊街、二橋、火車站、橋河、通惠場及萬盛老街、無專廠等片區舊城改造。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沱灣森林公園、沙溪河濱河公園、方家山公園等城市公園,新建城市廣場2個,改造城區廁所10個。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新建鎮級污水處理站3個、垃圾收運系統8個。完成市級中心鎮“561工程”。強化城市管理,深入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重要節點景觀改造、城區燈飾提升工程,規范店招店牌,提升城市形象,建成市級文明城區,積極爭創*衛生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

綦江文化底蘊厚重。永城鎮發現的石斧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綦江境內 就有人類活動。境內苗族、仡佬族、彝族、漢族等長期聚居,多種文化交融共生,苗族風情古樸濃郁,夜郎文化源遠流長。藍印花布、扎染、蠟染、木雕、木板年畫、石刻、剪紙、挑花、刺繡等傳統民間藝術底蘊深厚。正是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綦江農民版畫這一藝術奇葩。

綦江縣的苗族約兩千多人,僅占全縣總人數千分之二,分布于趕水、石(石壕)、萬盛青年等地,其地為海拔一千四百米左右的高寒山區,緊鄰地廣人稀的貴州山地.綦江苗族風情古樸濃郁,苗族文化源遠流長。綦江是“*農民版畫之鄉”。作為重慶市的“文化名片”,綦江農民版畫先后到美國、日本、 法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600多幅佳作被國際級、*博物館及大師收藏。

綦江苗族祖籍原為云南昭通和貴州南龍,明末清初時因逃荒避難,遂挽弓執矛、沿途狩猾,輾轉入綦依山而居、種植而食,迄今已傳十五代,有數百年歷史了。苗族的居住主要是雜居型態,因而他們的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漢族文化的強烈影響。但他們的民歌卻沒有什么外來因素,至今仍保持著純正的本族風味。綦江苗歌一方面具有苗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征,與漢族民歌迥然相異;另一方面也帶有一些地方性特色,與其他區域的苗歌也不盡然相同。

全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現全復蓋,中小學學生與計算機比為12:1;為2569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教師辦公計算機配備率達49.95%;建成多媒體教室180間,實現了全縣各學校全復蓋;班班通工程完成510間,建成率達23.83%;建成校園電視系統72套,建成率達63.16%;校園廣播系統和校園安全監控系統實現了全復蓋。

提升管理服務能力發揮信息化建設效益。建成復蓋全縣教育系統的電子政務平臺,實現了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辦公自動化;利用“重慶市中小學遠程教育運用研究實驗區”、“重慶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實驗區縣”,以及開發研究“信息技術在深化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市級課題,強化教育信息技術推廣應用;豐富和完善基礎教育資源,開發應用“三面向”資源庫,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基本實現普及共享;開發利用面向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教育系統信息化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服務。

萬盛石林

萬盛石林有“*石林之祖”之稱,位于綦江區石林鎮境內,是原萬盛區(現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旅游帶動”戰略以來先期開發的旅游風景區,也是重慶直轄后首批市級風景名勝區,并連續兩屆榮膺全市“十佳”景區稱號,享有“巴渝十二景”、“*最古老的石林”等美譽,是難得的觀光游覽勝地,比云南昆明路南石林形成時間還早2億年,也是*第二大石林。

萬盛石林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成巖年代距今約4.6億年,比云南路南石林成巖期早2億年;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蘆花湖、情侶石、萬馬奔騰、蓮花爭妍、香爐勝景、千塔雄矗、化石長廊、水上石林、天下*石扇、地縫一線天等,其秀美壯觀的天門溶洞與地表石林交相輝映,濃郁淳樸的苗家風情與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使石林更添情趣,充分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高度統一,景區內怪石林立,千資豐態,似人物,似動物,似器物,無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許多巖石上密布著角石、筆石、珊瑚早等幾億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具有巨大的綜合旅游觀光價值和科考價值。萬盛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萬盛石林的開發建設。自1998年實行業主開發以來,已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了一期中心景點營造、二期深度開發工程,中心景區公路硬化和油化,部分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建設等,具備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并成功舉辦了八屆“踩山節”,在目標客源市場(重慶母城)上具備一定競爭優勢。2002年12月,該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黑山谷

黑山谷風景區,屬原始生態旅游區,位于綦江區黑山鎮和石林鎮境內,景區面積100平方公里,距離重慶市區110公里,是峽谷穿越、漂流觀景、攀巖探險、野營露宿、垂釣狩獵的絕佳去處。

該景區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山、水、泉、林、洞俱全,融奇、險、峻、秀、幽于一體。既有奇峰、異石、參天古樹,又有碧水、高峽、迎面飛瀑;既有古老的地質地貌,又有罕見的珍禽異獸。春天,碧水幽谷、秀峰翠鳥,令人流連忘返;夏季,森林如蓋、遮天蔽日,讓人心生涼意;秋天,層林盡染,肥美的山雞野兔奔兀其間,使人置身仙境;冬季,皚皚白雪、銀妝素裹,令人賞心悅目。這里人跡罕至,古為夜郎國王夏宮,有著如詩如畫的傳說;這里峽高谷深,碧波如玉,穿行其間,峽中峽、谷中谷、洞中洞、瀑上瀑、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里動植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珙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云豹等分布其間,是重慶市獨特的“生物基因庫”,被稱為“西南神農架”。2009年,黑山谷景區被重慶市政府評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

黑山谷

2001年,重慶電廠投資1.5億元,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要求,對黑山谷景區進行*封閉式開發,并于2002年5月1日正式開園接待游客。2003年12月,黑山谷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并先后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重慶萬盛國家地質公園重要組成部分)、**休閑名山、亞洲大中華區*投資價值風景名勝區、重慶市*環保示范景區。

黑山公園

黑山地處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大婁山余脈上,和縉云山、四面山、金佛山、仙女山并稱“重慶五大名山”。黑山原名黑神山,因山中喬林灌木墨綠而得名。黑山國家森林公園總規劃面積26.52平方公里,園內植被良好,森林復蓋率達98%,山上植物種類約1800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銀杉珙桐等,動物種類300多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黑葉猴、云豹等。黑山平均海撥1000米以上,*峰為獅子槽的獅子峰,海撥1973米,整個森林公園山高氣爽,年平均氣溫約12℃,夏季*溫度23℃,有重慶“避暑勝地”之稱。

九鍋箐

九鍋箐森林公園位于綦江區關壩鎮境內,距萬盛38公里,地處四川盆地東南盆緣與云貴高原過渡山區,山勢蜿蜒橫斷于渝黔兩省市,因山形輪廓酷似九口鍋而得名,原為重慶市農墾局所屬“五七干校”農場,現經南桐礦務局(已改制為南桐礦業公司)改建為森林公園。

九鍋箐森林公園景區規劃面積約10000畝,其中成片原始森林4000畝,景區內植被發育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現已查明2000余種,僅國家一級二級保護的珍稀動植物就有黑葉猴、云豹、紅腹錦雞、中華鳳蝶、南方紅豆杉、銀杉、珙桐等30余種。景區地質地貌獨特,生態環境優良,氣候宜人,四季花香鳥語,草木蔥蘢,被譽為“山城綠珠”。具有“春觀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賞雪”的旅游特色。主要景觀有九鍋攬勝、太白聽濤、翠屏日出、天狼棧道、槍臺煙云等數十處,加上古老神奇的夜郎文化、回味悠長的“五七干校”和“知青”歲月等人文資源的完美結合,使九鍋箐森林公園正在逐步成為重慶地區獨具特色的休閑避暑、森林觀光、科考探秘旅游勝地。

峽谷漂流

景區位于萬盛經開區與貴州省桐梓縣交界的坡渡河(羊磴河)上,距萬盛城區57公里,東起貴州省桐梓縣長塘口,西止綦江區關壩鎮銅鼓灘,全程11.2公里,漂流時間1個半小時左右。因其水質好、景色秀、漂流條件絕佳,被譽為“渝黔*漂”,是駕舟漂流探險科考的*之地,歷屆漂流節在此舉行,1997年*雅魯藏布江漂流隊曾在此集訓。銅鼓灘河流峽中穿行,兩岸懸崖陡峭,茂林修竹,河水清澈見底,風景如畫,浪急灘多,漂流河段總落差43米,有險灘29個,落差*灘達6米,沿途有“一瀑、二島、三峽、四洞、十灘"”等景致,羊跳峽、銅佛峽、馬蹄峽三峽峭壁如畫,風景引人入勝,附近還有關壩石虎頭、高坎子漢代僚人崖墓群等古跡。整個漂流驚險、刺激、浪漫,游人在與浪花共舞中,可充分體味山水之樂趣、自然之真諦。

櫻花溫泉

該景區位于綦江區南桐鎮,重慶至萬盛公路邊,距城區10公里,是一個集休閑度假、療養保健于一體的風景區。有溫、熱、燙三種泉水,溫泉流量2噸/秒,水溫38℃-47℃,溫泉浴可治療諸多疾病。溫泉最早開發于清道光年間,泉水長流不枯,現有露天及室內游泳池、大池、單池及桑拿浴室。建有大型餐廳、高中檔客房數十間和部分娛樂設施,并配有專供日本游客起居生活的日式廂房、浴室和茶室,已形成9萬人次/年的接待能力。溫泉附近有金雞溝、白云寺、金蘭小桃源等景點。

奧陶紀

綠色石林--重慶奧陶紀風景區原稱重慶滸景區,位于萬盛經開區黑山-石林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內,地處萬盛旅游環線公路的中央節點,距重慶主城區110公里,距萬盛21公里,距萬盛石林12公里,距黑山谷6公里。整個景區規劃面積12.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4.2平方公里,開發面積2.12平方公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孕育出這里“林中有石,石上有樹,樹石共生”的天下奇觀,好似一幅幅天然盆景,被譽為“綠色石林”。

左路泉 原綦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9年12月離職休養,享受正處級待遇。2007年1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78歲。

姜 平 中共第三屆重慶市委委員、重慶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兼任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

楊昌學 中共重慶市沙壩區委常委,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黨組副書記,沙坪壩區行政學校校長(兼)。

霍步青,1902年2月出生于綦江縣永城鎮(原蒲河鄉)。1925年春,出席國民黨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同年5月,加入*共產黨。1926年夏,參加北伐軍,任國民革命軍第26軍政治部科長。1927年4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接待處主任(化名何步青),在中央組織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下,負責黨的秘密接待和秘密聯絡工作。由于霍步青嚴格遵守和執行黨的秘密工作紀律,沉著、機智、果斷,臨危不懼,一次又一次地勝利完成了中央交給的繁重、艱難的秘密工作任務,受到周恩來、李富春等中央領導的贊賞。1931年,中央派他到中央蘇區工作,初任江西分區巡視員,后調紅軍學校政治部任宣傳部長。1932年春,霍步青調任寧化、清流、歸化(中心縣委)書記,兼寧化縣委書記、紅軍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1933年9月13日,不幸被一反動醫生下毒,遇害犧牲。

自然資源/綦江區

礦產資源

綦江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硫鐵礦、石灰巖、白云巖、銅、硫磺、石英、礬、天然氣、頁巖等,其中煤礦地質儲量20億噸以上,可開采量約14億噸,是重慶市主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生物資源

綦江區植物種類有2000多種,其中,珍貴林木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潤楠、銀杏、楠木等。

綦江區動物有200多種,其中,獸類20多種、鳥類40余種、蛇蟲類50多種、水生動物及魚類70多種。重點保護動物有黑葉猴、云豹、林麝、獼猴、穿山甲、豺、青鼴、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斑羚、黑耳蔦、蒼鷹、雀鷹、普通鵟、紅隼、紅腹錦雞、領角鸮、雕鸮、斑頭鵂鹠、鷹鸮等。

水能資源

綦江區水能資源總量為11.6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0.89億立方米,利用過境水0.74億立方米。

(以上資料,截至2012年)

人口民族/綦江區

人口

截至2012年底,綦江區戶籍人口為942323人,其中農業人口579391人,非農業人口362932人;常住人口81.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6.21萬人。

民族

綦江區是重慶市雜散居少數民族分布重點地區之一。至2011年底,綦江區有苗、彝、回、滿、壯、白、藏、侗、傣、蒙古、納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5個少數民族,總人口8800余人。苗族、彝族為世居民族,人口近6000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8%。

社會事業/綦江區

文化

截至2012年底,綦江區有文化事業機構28個,其中劇場(含影劇院)2個、檔案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圖書館1個、電視臺1個。區圖書館藏書8萬冊。

科技

2012年,綦江區登記認定科技成果66項,同比增長20%,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了89%。申請專利1000件,專利授權226件。

衛生

截至2012年底,綦江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2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8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1個,結核病防治所1個,村衛生室323個。衛生機構床位數289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766張,衛生技術人員3669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635人,注冊護師、護士1868人。

交通/綦江區

綦江鐵路、公路、水上運輸兼備,交通便捷,是重慶南部的交通樞紐。

川黔鐵路、G75蘭海高速公路、210國道縱貫南北,形成了重慶通往貴州、云南、廣西、廣東的重要陸上通道,素有“重慶南大門”之稱。橫向三萬南鐵路、渝湘303省道、綦萬高速及在建的萬南高速,東通涪陵、萬州及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西達江津、永川及四川的瀘州、宜賓等地。

境內汽車通車里程約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2公里,國省干線303公里、農村公路3274公里(其中:縣道320公里,鄉道396公里,村道2506公里,專用公路52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占全區公路總里程的91.5%。街鎮公路通暢率達100%、村通達率達100%、村通暢率達57.6%。國省干線公路好路率達87.5%、縣道公路好路率達87.5%、鄉道公路好路率達78%。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139公里,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鐵路總里程約135公里,設有綦江北站、綦江站、轉關口站、三江站、石角站、溫塘站、谷口河站、萬盛站、萬盛北站,東升壩站、兩河口站、鎮紫街站、陳家壩站、趕水站、岔灘站、石門坎站等十幾個火車站。將要開建渝黔高速鐵路, 在綦江境內設置綦江火車站、趕水火車站,估算總里程67公里,總投資70億元。屆時只需要13分鐘就連通綦江與主城。

水上通航河道214公里,綦江河水上運輸直通長江口岸。綦江河開發已列為國家交通部重點開發項目。渝黔鐵路、渝黔高速公路、210國道縱貫南北,三(江)萬(盛)南(川)鐵路、綦萬高速公路、渝湘303省道橫跨東西,構成重慶南向連接南貴昆經濟區的樞紐節點。全市規劃建設中的“三環”通道橫貫境內,與江津、南川緊密相連。全區公路通車里程4770公里,國(省)干道433公里,鐵路總里程168公里,火車站點11個,高速公路出入口6個,水上通航河道214公里,已基本形成以公路為主,公、鐵、水互補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渝南黔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綦江區是重慶市雜散居少數民族分布的重點地區之一。至2011年止,全區有苗、彝、回、滿、壯、白、藏、侗、傣、蒙古、納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5個少數民族,總人口8800余人。苗族、彝族為世居民族,人口近6000人,占總人口的68%。其中以石壕、趕水、打通、關壩、安穩、南桐、青年等鎮較多,較為集中居住在海拔600-1400米的偏遠山區。綦江區是重慶市宗教工作重點區之一。至2011年止,全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種宗教,有教職人員33人,各種宗教信眾12萬余人,全區有宗教團體3個,即佛教協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天主教愛國會。經重慶市人民政府和區人民政府同意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19個和固定處所5個,其中佛教13個,即:古南凈音寺,文龍大佛寺,丁山金山寺,趕水觀音寺、松藻觀音寺,篆塘白巖寺,東溪龍華寺、萬東妙音山紫竹寺、金橋顯靈廟、青年彌陀寺、南桐觀頂寺、黑山八角廟、萬東東岳廟;道教3個,即:石角白云觀、南桐威靈山道觀、萬東道教龍門觀;天主教2個,即:打通吹角天主教堂、南桐天主教堂處所;基督教6個,即古南福音堂、南桐基督教禮拜堂和三角、石角、打通、隆盛聚會點。

工業/綦江區

綦江工業基礎雄厚。工業強區扎實推進,區域工業有松藻煤電有限公司、南桐礦業有限公司,重慶四鋼鋼業有限公司、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重慶科華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業。基本形成機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產業,綦江齒輪、“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線、綦江豬鬃等名優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在雜交水稻上,綦江扶歡鎮是我市水稻制種基地,至今已有30年的制種歷史。

教育/綦江區

全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現全復蓋,中小學學生與計算機比為12:1;為2569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教師辦公計算機配備率達49.95%;建成多媒體教室180間,實現了全縣各學校全復蓋;班班通工程完成510間,建成率達23.83%;建成校園電視系統72套,建成率達63.16%;校園廣播系統和校園安全監控系統實現了全復蓋。

提升管理服務能力發揮信息化建設效益。建成復蓋全縣教育系統的電子政務平臺,實現了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辦公自動化;利用“重慶市中小學遠程教育運用研究實驗區”、“重慶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實驗區縣”,以及開發研究“信息技術在深化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市級課題,強化教育信息技術推廣應用;豐富和完善基礎教育資源,開發應用“三面向”資源庫,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基本實現普及共享;開發利用面向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教育系統信息化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服務。

著名人物/綦江區

左路泉 原綦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9年12月離職休養,享受正處級待遇。2007年1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78歲。

姜 平 中共第三屆重慶市委委員、重慶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兼任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

楊昌學 中共重慶市沙壩區委常委,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黨組副書記,沙坪壩區行政學校校長(兼)。

霍步青,1902年2月出生于綦江縣永城鎮(原蒲河鄉)。1925年春,出席國民黨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同年5月,加入*共產黨。1926年夏,參加北伐軍,任國民革命軍第26軍政治部科長。1927年4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接待處主任(化名何步青),在中央組織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下,負責黨的秘密接待和秘密聯絡工作。由于霍步青嚴格遵守和執行黨的秘密工作紀律,沉著、機智、果斷,臨危不懼,一次又一次地勝利完成了中央交給的繁重、艱難的秘密工作任務,受到周恩來、李富春等中央領導的贊賞。1931年,中央派他到中央蘇區工作,初任江西分區巡視員,后調紅軍學校政治部任宣傳部長。1932年春,霍步青調任寧化、清流、歸化(中心縣委)書記,兼寧化縣委書記、紅軍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1933年9月13日,不幸被一反動醫生下毒,遇害犧牲。

景區景點/綦江區

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位于綦江區北部,由木化石、老瀛山、古劍山三個景區組成,總面積為108平方公里。2009年,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

丁山湖

丁山湖位于綦江區丁山鎮,是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高山湖泊型風景旅游區。主要景點有金山寺、白鶴林、渝貴界碑等。

東溪古鎮

東溪古鎮位于綦江區南部,原名萬壽場,始建于唐代。2005年,東溪古鎮被命名為重慶歷史文化名鎮。[1]

類似“綦江區”
與“綦江區”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