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湖北高校

華中師范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華中師范大學
網站熱點:
華中師范大學華中師大華師,機構設置,合作交流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6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09:16
網站介紹:
華中師范大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濱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積120余萬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國家教師教育“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網站百科

學校簡介/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濱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畝,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國家教師教育“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具有悠久的歷史,她是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于1871年創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制為華中高等師范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并由中原大學創始人之一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1993年江澤民總書記為學校九十周年校慶題詞:“發展師范教育事業,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學校在百余年的發展中既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汲取了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弘揚了革命文化教育的傳統,形成了“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華師精神,為國家培養了近20萬優秀人才。 

學校下設24個院系、60余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9個本科專業(方向)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各類全日制在校生近3萬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學生1000余人。學校基本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余人,專任教師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導師200余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現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二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物理學專業、歷史學專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數字化學習);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近代史研究所、*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農藥與化學生物學、夸克與輕子物理)和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信息技術);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中心1個。*語言文學和物理學等10個專業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有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4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8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學校科研工作發展勢頭良好,科研實力逐年增強。近五年,學校科研項目總經費快速增長,2009年科研項目經費達1.2億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總數連續三年在全國高校排名前10位,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項總數連續四年在全國高校排名前6位;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項,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1946篇,申請發明專利182項;在全國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獎中名列第8位,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連續五屆在武漢高校排名第二,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獎勵一等獎6項。 

在人才培養上,學校努力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的現代人才培養思想,大力倡導創新教育及其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我校畢業生以過硬的思想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0%以上,位列全國部屬院校前列。
學校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桂子山藝術節”、“一二·九詩歌大賽”、“名家名師講壇”等成為我校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并在武漢地區頗具影響,為學生培養、鍛煉、展現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學習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目前擁有10余棟現代化教學樓,建有兩座圖書館,館藏面積13000余平方米,藏書280余萬冊,并具有先進的“校園文獻網絡化管理與服務系統”。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學生學習用的計算機9000多臺;已建成與國際互聯的校園計算機網絡。學校建有多功能體育館、體操房、游泳池、網球館等各類現代化體育設施,可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 
學校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與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越南等70多個國家的10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常年聘有外籍專家和教師在校任教。近幾年,學校經常派出人員到國外留學深造,還有一批教師活躍在國際學術講壇上,為促進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貢獻。學校建有專門的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負責招收和培養各種層次的留學生,推進國際漢語教育。 
華中師范大學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輻射全國,全體華中師大人正以昂揚的斗志,為爭取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

歷史沿革/華中師范大學

文華書院

學校的最早前身是于1871年美國圣公會在湖北武昌城內曇華林創辦文華書院。

文華書院大學部

近代校史始于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

私立華中大學

文華書院于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
1924年漢口博學書院大學部、武昌博文書院大學部并入。

1929年岳陽濱湖書院大學部,長沙雅禮書院大學部并入。

公立華中大學

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于1871年創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

1949年12月中原大學教育學院并入。

華中高等師范學校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以原公立華中大學為主體,集中了私立中華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北教育學院,平原師范學院,海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師范類專業組建了華中高等師范學校。

華中師范學院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原華中大學經濟系、外語系并入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學院。

華中師范學院

1953年學校改名為華中師范學院。
1962年湖北大學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學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師進修學院,湖北函授學院并入。

華中師范大學

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并由鄧小平題寫了校名。
2005年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名單。
2009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辦學規模/華中師范大學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3800余人,專任教師1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導師近300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擁有*教學團隊6個。華中師范大學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

院系設置

學校下設教育學院、心理學院、政法學院、政治學研究院、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管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網絡教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等 21個學院;社會學系、信息技術系、信息管理系、計算機科學系等4個系;*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語言研究所、湖北省教育數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等60余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3個本科專業(方向) 面向全國招生。學校設有教育部中南師資培訓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目前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其中研究生5000余人,留學生300余人。學校基本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

院系詳介

文學院

已有百年的辦學歷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居于全國高校中文院系前列。文學院現有在崗職工120余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導師28人),副教授51人,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學者。文學院建有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重點學科1個。 

文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漢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10個博士點(文藝學、*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民間文學、*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外語言比較、中文信息處理)和12個碩士點(文藝學、*古代文學、文學文獻學、*民間文學、*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現代新聞學 、傳播學、戲劇影視文學)。

經國家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文學院為*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和培養博士后。

文學院現下設系所和專業如下:三個系:中文系、語言學系和新聞傳播學系;三個研究所: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英美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所;五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漢語言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和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文學院現有三門*精品課程:由邢福義教授主持的《現代漢語》 ;由黃曼君教授主持的《*現當代文學史》;由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藝學系列課程》。

文學院主編的三種學術雜志面向海內外發行: 《外國文學研究》 、 《漢語學報》和《語文教學與研究》(其中教師版、學生版和綜合版各1種)。

文學院下設有院資料室,擁有10余萬冊文學類專業書刊;還設有現代化的信息與傳播實驗室,擁有計算機80余臺,為院內各專業教學和研究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文學院有著優良的辦學傳統,自1953年至今,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約2萬名專門人才(含博士、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專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專科生)。文學院現有各類在冊學生4000多人,其中博士、博士、碩士研究生800多人,全日制本專科生1800多人,成人函授、夜大本、專科生2000余人。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指示,學校行文批準,文學院從1995年開始創建中文本科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基地班。目前已有6屆基地班學生畢業,其中大部分學生被推薦或考取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批學生碩士畢業后,不少人還考上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文學院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近5年來,教師先后承擔了國家、部委、省級和橫向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00多項,獲得科研經費400余萬元。數十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育部和省級各類獎勵。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文學院與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奧地利以及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先后有50余人次赴上述國家和地區訪學、進修、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合作研究,并在校內多次成功舉辦各類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全國性的學術會議。

教育學院

成立于2005年5月,由原教育科學學院的教育系、教育科學研究所與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湖北省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華中師范大學課程研究中心和教育評估中心等單位組建而成。
學院設有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論系、教育經濟與管理系、學前與特殊教育系、教育史與比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訓中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教育評估中心、課程研究中心、考試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擁有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室、特殊教育實驗室、教育科學資料中心和計算機中心等教學科研設施,主辦《教育研究與實驗》和《教育與經濟》兩種全國中文教育類核心期刊。
學院現有教育學、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的教育學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教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學原理是國家重點學科。在校本科生300人,碩士研究生3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博士后6人。另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0人,留學生50人。學院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講師6人。超過一半的專職教師擁有博士學位。

政治學研究院

是在原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的。她是以政治學一級學科而命名的研究機構。 現任分黨委書記為肖友英同志,院長為徐勇教授, 程又中教授、 唐鳴教授為副院長。

政治學研究院下設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政治發展研究所、國際事務研究所、考選制度研究所等專門研究機構,有13個博士、碩士學位點(包括自主增列的在內)、2個全國普通高校重點學科--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外政治制度, 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農村問題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社區建設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重點學科——中外政治制度。2004年8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學科水平評估中,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二。

現有專職科研人員40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30人,占總數的75% ,具有博士學位的22人,占總數的55%在讀博士生9 人,占總數的23%,過2~3年,專職科研人員中78%的人將具有博士學位。學術隊伍中有1人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人為全國優秀教師,1人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1 人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多人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有3部學術專著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 3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全國百優博士學位論文,6篇博士論文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

管理學院

成立于1993年9月。它與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和湖北省黨政干部華中師范大學培訓部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融教學、科研、培訓于一爐,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于一體,是中南地區具有鮮明特色、較強實力和較大影響的公共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政策研究、咨詢基地。在10余年的創新發展過程中,歷任院領導王秋來、翟天山、羅志剛、王芝、董澤芳、徐善堂、劉克順、朱斌、張芳云等都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也凝結著諸多學者、專家的智慧和汗水。

學院院長由校黨委副書記吳晉生兼任,常務副院長:張立榮,副院長:姚銳敏和陳彬,院辦公室主任:李相慶。院黨總支書記:宋新民,副書記:鄧虹。

學院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師21人,教輔3人。設有兩系、二所、三中心、五室,即公共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行政管理學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當代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研究中心、湖北省城市社區建設研究中心、公共管理教研室、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經濟管理教研室、管理文化與管理現代化教研室、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教研究室。學院實行系、室抓教學,所、中心抓科研的運作機制。目前,在校本科生340余人,碩士研究生220余人,MPA研究生70余人,博士生10人,高級訪問學者1人,繼續教育學員800余人。

美術學院

現有專業教師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人,講師7人,助教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6人,具有碩士學位19人。在崗教師中有碩士生導師8人。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96.55%。學院教師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共十余項。教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并獲獎。學院高度重視學術交流,廣泛與國內外著名學者和藝術家聯系,先后聘請中外專家周韶華、尚楊、米歇爾·丹納(法)、蔣昌忠、王永章、克里斯托夫.歐朱布可(美)、林志等為學院客座教授并講學,邀請一大批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和學者來學院舉辦學術講座。
美術學院作為華中地區美術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合格的師資和專門人才。學院始終以育人和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為己任,高度重視學生的培養質量。堅持教學改革,注重學生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本院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展和國際展覽中獲獎。如學生樊利謀的作品《花朵篇/天鵝篇/蝴蝶篇》在2005年首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榮獲 “平面類”一等獎;04級學生高貴在2007年先后獲得“四輪滑鞋”等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等。學生一次性就業率近幾年保持在95%左右。
美術學院為適應學校確立的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制定了本院的學科發展規劃,重新確立了學院建設發展的總目標,即突出美術教育研究特色,積極拓展設計藝術、動畫和造型藝術學科的發展空間,把學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美術教育、美術創作與應用美術兼備的研究型學院。
經濟學院
前身是華中大學經濟系,她成立于20世紀30年代。1985年成立了城市經濟管理系,在全國較早開設了房地產專業。1993年成立了經濟系。1997年,經濟系與城市經濟管理系共同組建經濟學院。
如今的經濟學院發展成為擁有4個系、2個研究機構的教學科研單位:經濟系、城市經濟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股份經濟與證券投資研究所、城市與不動產研究中心。學院現有兩個博士點方向(城市經濟與政府管理、市場經濟政府行為研究);一個一級碩士學位點(理論經濟學),十一個二級碩士學位點(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產業經濟學、土地資源與管理、數理經濟學、世界經濟、*經濟史、經濟思想史、人口土地與資源經濟學);并有一個國際交流項目,與英格蘭中部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合作辦學——國際房地產碩士學位(MSc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班。一個校級重點學科(經濟學), 四個本科專業。從學科分類看,跨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三大門類。
 目前,學院有在職教職工6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碩士生導師21人,博士生導師2人。有11個教研室、1個多媒體教室、1個綜合實驗室。

體育學院

位于風景秀麗的南湖湖畔,是中南地區培養體育師資和各類體育專業人才的搖籃。體育學院始創于1950年,1979年復辦成立體育系,2005年在原體育系和公共體育教學研究部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體育學院。

體育學院現設有體育教育專業和運動訓練 2個專業,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和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此外,體育學院還招收和培養教育碩士(體育)、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網絡研究生以及研究生課程班等。

體育學院現設有2系、2部、3個中心。體育學院整體學術實力強,發展潛力較大,有一支整齊精干、年富力強、團結奮進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01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具有教授6人、副教授59人,碩士生導師14人,博士生導師2人。多年來, 體育學院教師先后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35余項,研究經費 300余萬元,出版學術著作30余部,在*和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00余篇。
2008年1月11日,華中師范大學正式成立社會學院,下設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人口研究所、湖北城市社區研究中心、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培訓中心、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社會風險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社會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等,湖北省社會學院、中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掛靠我院。現任院領導為系黨總支書記夏玉珍教授,系主任江立華教授,副主任萬仁德,劉寶卿。

社會學院

在學校的關心及大力支持下,1998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開設社會工作專業并招生,同年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設立人口研究所,2005年獲得人口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著名社會學家、*社會學會會長、原*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杭生教授作為特聘終身教授受聘到我系工作。

自1993年建系以來,經過10余年的培訓和建設,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整體學術實力較強、結構合理、整齊精干、年富力強、團結奮進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20余人,其中9人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社會科學院等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現有教授和副教授15人;現任教師中全部具有博士學位者16人,占現任教師的70%,其余30%的教師全部為在讀博士;在職教師年富力強,其中35歲到45歲之間13人,占65%。

心理學院

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中部地區*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資格的心理學教學科研機構。現有教職工3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5人。在校各類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余人。學院設有心理學系、心理輔導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研究所、公共教學部,建有人的發展與輔導實驗室、腦—認知實驗室、心理學教學實驗室、公共課心理學實驗室。并設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心理研究中心。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歷史可追溯到1924年私立華中大學的史地專業,1958年正式成立地理系,1996年成立華中師范大學旅游學院,2002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學院現設地理科學、旅游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三個本科專業,有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區域經濟學、政府經濟學、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七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專業,還擁有政府經濟學專業和歷史地理方向兩個跨院系設置的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以及地理學科論碩士研究生方向。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592人,碩士研究生212人,博士研究生10名。在專職教師隊伍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8人。另聘請中外兼職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并擁有新洲發展研究院、旅游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土地科學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建有自然地理綜合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旅游模擬實驗室以及地理學與旅游管理資料中心等輔助教學系統。
學院已基本形成學科研究特色,部分分支學科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多年來,學院堅持以地理學的前沿領域為重點進行學科全面建設,現已形成特色鮮明的城鄉發展、環境變遷和區域資源開發規劃三個研究方向。旅游發展與規劃以及土地利用與規劃等已成為學院學科建設的新領域。本院具有旅游規劃設計單位乙級資質,是華中地區旅游人才重要的培訓基地。近3年來,院教師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基金項目和橫向課題50多項,研究經費3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9項。學院先后同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國家及香港和臺灣等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是華中師范大學所屬的二級學院,是從事來華留學生招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管理以及專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科研的專門學院。學院行政工作下設院辦公室、交流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招生辦公室和后勤管理辦公室;教學工作下設本科生教學部、語言進修生教學部和漢語速成教學部。學院自1999年成立以來,學院秉承華中師范大學百年辦學歷史,依托華中師范大學雄厚的辦學實力與資源,積極貫徹*來華留學生工作的指導方針,堅持開拓創新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在短短的幾年中,使我校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校學習。2006年已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長期在校留學生達600人,長短期外國留學生人數達數1000人。其中來校攻讀本科、碩士、博士的學位生比例大幅增加。 

學院擁有一批高水平的對外漢語教師隊伍,他們其中大多數教師還具有海外漢語教學經驗。多年來,在師資培訓、專業設置、教材教法、培養方式上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如在課程設置上學院除為留學生開設漢語聽、說、讀、寫等基礎語言課程外,還開設了*概況、*文化、*歷史、*經濟、書法、太極拳等選修課和專題講座;在短期培訓上學院全年開設一周到八周的“*語言和傳統文化短期班”,采取語言教學、文化講座和參觀考察相結合形式,使留學生不僅學習*語言,還能親身感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詳細信息請參閱院網頁中“短期班”的內容。在課后輔導上,學院還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和特別要求,采取“一對一”的個別教學方式,學院不僅開設有多種類型的漢語學習課程,而且在漢語言本科、碩士和博士學歷教育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格局。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精湛的教學水平,深受留學生的歡迎。

化學學院

歷史可追溯到1929年建立的華中大學化學系和1930年建立的中華大學化學系。學院現由農藥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化學系、應用化學研究所、農藥化學研究所、基礎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和分析測試中心組成。擁有一座使用面積達14000多平米的現代化實驗大樓和價值2000多萬元的大型先進儀器設備。

化學學院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教授20人,副教授(高職研究人員)26人,高級工程師7人,講師1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5人,留學回國人員12人,教師隊伍中,有3名教師入選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劃,4名教師入選教育部骨干教師培訓計劃,1名教師入選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層次,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3人被授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稱號,1人入選湖北省百名跨世紀青年優秀人才。院資料室現藏書過萬冊,有國內現刊 110多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國外原版刊物20多種。學院的學科設置涉及理(化學)、工(應用化學)、農(農藥學)三個學科門類,跨三個一級學科(化學、化學工程植物保護)。學院現面向全國招收化學、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三個專業的本科生,同時招收農藥學、有機化學兩個專業博士研究生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應用化學、化學教學論、農藥學、農業推廣等8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農藥學是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也是我校設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崗位的學科。近十多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以及部、省、市級科研項目190余項,目前正在進行的有 “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 “十·五”攻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先后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勵數十項,并多次被國家授予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學院有著優良嚴謹的治學傳統和創新的現代化管理理念。歷年來高度重視學生的教學和管理,十分注重培養學生“高品德、厚基礎、寬學知”的綜合素質。學生在校期間,多次在湖北省和全國大學生科技活動“挑戰杯”比賽中獲獎,涌現了以湖北省“先進班集體”、湖北省“三好學生”、全國百名“三好學生”為代表的大批優秀學生團體和優秀人才。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各部門的歡迎,并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考取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有數十人在哈佛大學等國外著名大學工作或從事博士、博士后研究,有的已經走上了學術領導崗位。

信息管理系

于1984年建立。建系以來,信息管理系積極適應信息社會的時代特點和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十分重視教育改革和知識創新,按照社會的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和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不斷提高辦學質量,拓寬專業口徑和方向,將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相融合,培養寬口徑、高素質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形成了以培養博士研究、碩士研究生、普通本科生為重點,函授、自修、高職、網絡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并與美、英、法、日、加等國以及IFLA(國際圖聯)與歐盟等國際學術組織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學術交流活動。

本系目前設置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兩個普通全日制本科專業,均為非師范專業,面向全國招生。這兩個專業的畢業生社會需求量都很大,就業形勢很好。其中電子商務專業是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全新的商務運作模式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設立的,校是教育部批準的全國最早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之一,又是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協作委員會5個常務理事單位之一,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并積極支持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在實驗室建設、系列教材出版、課件開發、師資培養引進等方面有很大突破,使電子商務成為我校的一個特色專業,并在國內產生了積極影響,已進入*五強。該系各專業一直以文理知識相互交叉、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相互融合的特點,突出計算機科學技術,外語,現代管理學的教學,注重學生的信息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達到較高的要求,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

本系具有情報學博士授予權、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情報學、圖書館學專業三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面向全國招收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電子出版物研究、計算機信息管理、情報學理論與方法、科技政策與管理、信息經濟學等多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本系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員3人,副教授1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0人;具有博士學位及博士在讀的教師17人,許多教師都有在國外學習研究的經歷。系資料室的圖書和專業期刊齊全,實驗室的裝備條件良好,建有計算機信息檢索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和文獻復制技術實驗室、CA安全認證實驗室,擁有各類儀器設備300多臺(套),實現了局域網與因特網的互聯互換,為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系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建有“電子商務研究所”、“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等。近幾年已完成*科研項目“現代高新技術對信息服務業的影響”、“國家創新體系的信息消費結構研究”、國際綜合項目“歐盟科技政策的演變和中歐科技交流與合作”以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此外,經批準校信息管理系還掛設有“信息產業部電子商務技術培訓武漢中心”、“湖北省人事廳計算機應用等級培訓基地”、“湖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等對外教育培訓***。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成立于2002年12月,她的前身數學系創建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回顧數學與統計學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的華中大學。當時理學院下設有與系并列的數學組。1952年10月院系調整,由原湖北省教育學院數學科和該數學組合并成立華中高等師范學校數學系。由首屆*圖論研究會理事長、*圖論創始人之一李修睦教授任系主任。數學與統計學學院(原數學系)至今已走過50多年歷程,歷任系主任有:李修睦(1952年—1984年)、柏盛桄(常務副系主任, 1960年—1971年)、鄧宗琦(常務副系主任, 1971年—1973年)、孫啟標(常務副系主任, 1977年—1984年)、吳克乾(1984年—1988年)、梁肇軍(1988年—1994年)、路鋼(1995年—1996年)、鄧引斌(1996年—2005.1)。 歷任黨總支書記有朱東河、魏振如、張洪、韋思頊李應魁、胡廣春、趙禮剛。

歷屆黨政領導嘔心瀝血,帶領全院教職工團結奮斗,使數學與統計學學院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全院現設有四個系——數學與應用數學系、會計學系、統計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三個研究所—數學研究所、金融信息技術研究所、數學競賽與數學普及研究所;一個研究室——運控研究室;兩個實驗室—較優控制與離散數學實驗室、非線性分析實驗室;一個部—— 《數學通訊》編輯部。全院院現有教職工 102 人,其中教授 19 人﹙博士生導師 8 人﹚,副教授 28 人,講師 27 人,其*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1 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 一、二層次入選者 1人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1 人,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師獎”獲得者 1 人, 省人事廳“湖北省高層次人才”一、二層次入選者 2人。 他們分別活躍在偏微分方程代數學概率與統計、運籌學、分形與小波、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幾何與拓撲、較優控制金融數學生物數學等重要學術領域。

在學科建設方面,數學與統計學學院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現在已經擁有數學與應用數學 (湖北省品牌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財務會計教育 4 個本科專業。具有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數學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獲得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課程與教學論(數學)以及教育專業碩士(數學學科教學論)學位授權點和高校教師(應用數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并且正在努力爭取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目前院在校本科生達到 1200 多人,碩士生達到 250 多人,博士生達到 12 人。

生命科學學院

始建于1924年華中大學生物系,1953年成立華中師范學院生物系,1995年成立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經過歷代師生員工的辛勤耕耘,學院已發展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綜合辦學實力不斷增強、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綜合型學院。目前,學院下設生物科學系、生物技術系,以及“化學—生物學人才培養基地試點班”,形成了以培養全日制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為主體,函授、網絡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辦學格局,各類在校學生1000余人,并與美、英、法、德、俄羅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及歐盟、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學術組織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關系。

學院是國家首批批準的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具有植物學、動物學兩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環境科學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遺傳調控與整合生物學實驗室”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生物科學”專業為湖北省品牌專業,“植物學”和“動物學”課程為湖北省精品課程,實驗教學成為“湖北省高等學校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教學、科研條件不斷改善,各類儀器設備總值為3900多萬元,3280件(套),擁有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膜片鉗、近紅外掃描成像系統、熒光定量PCR儀等一大批先進的生物儀器設備;建有全國一流的生物標本館,館藏動植物標本20余萬號。

學院現有教職工8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桂子學者講座教授1名。學院一直秉承“求實創新、立德樹人”的校訓,始終貫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生物學師資和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開發的專業人才。近5年,學院得到了快速發展,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先后獲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6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余項、國家“863”項目、“973”項目子課題和“973”前期項目及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7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50多部,獲獎成果、鑒定成果及專利26項,為學院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3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4017人,專任教師177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57人,其中教授478人,副教授579人,博士生導師269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  

教學建設

截止到2013年10月,學校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近3萬人,其中研究生10475人,留學生1341 人。 學校基本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
在人才培養上,學校努力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的現代人才培養思想,大力倡導創新教育及其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次性就業率2013年為94.9%。
在留學生方面,華中師范大學自費留學服務中心(華師留學)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合法的留學服務機構,其批準文號:教外綜資認證[2005]361號。作為華師直屬機構,華師留學秉承華中師范大學“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華師精神,充分依托華中師范大學廣泛的國內外教育資源,與眾多知名學府建立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華師留學中心開設了“國際預備課程”、“美國名校AP課程”、“英聯邦A-LEVEL課程”。

硬件設施

截止到2013年11月,學校擁有10余棟現代化教學樓,建有兩座圖書館,館藏面積39689平方米,藏書296.2萬冊 ,并具有先進的“校園文獻網絡化管理與服務系統”。2010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為圖書館的發展開創了新的平臺。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學生學習用的計算機一萬多臺;已建成與國際互聯的校園計算機網絡。學校建有多功能體育館、體操房、游泳池、網球館等各類現代化體育設施,可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

人才培養

學校努力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的現代人才培養思想,突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整體優化,大力倡導創新教育及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面,推行學分制,實行選課制和主輔修與雙學位制;在學生管理方面,我校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比如星期天晚點名制度、文明寢室建設制度等。近年來,我校畢業生以過硬的思想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就業呈現出良好勢頭,畢業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一次性就業率高, 2002年為99.38%,2003年為95.88%,2004年為99.11%,2005年為95.1%,位列全國部屬院校前列。
校園文化
學校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桂子山藝術節”、“創新杯科學文化節”、“一二·九詩歌大賽”、“名家名師講壇”、“名人名作進校園”等成為我校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并在武漢地區頗具影響,為學生培養、鍛煉、展現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校曾多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圣兵愛心社”被評為全國“學雷鋒”標兵。 2003年10月,學校隆重舉行建校100周年文藝晚會,海內外華師學子齊聚桂子山,愛國熱情化作精彩節目,通過眾多媒體傳遍中華大地。

對外交流

學校廣泛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與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越南等 20多個國家的6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常年聘有外籍專家和教師在校任教。近幾年,學校經常派出人員到國外留學深造,其中大部分已學成回國,成為學校教學科研骨干力量,還有一批教師活躍在國際學術講壇上,為促進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貢獻。 

學術研究/華中師范大學

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

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9年經科技部批準組建,中心面向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目標,以技術標準為制高點,以集成和應用創新為主導,以網絡學習技術、智能輔助學習技術、數字化教室、數字化學習技術標準等支撐技術研究與工程開發為核心,推動數字化學習技術成果產業化,提升行業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教育創新與變革。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歷史學人才培養基地
歷史學人才培養基地是于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建設,主要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的文科基礎學科教學和科研人才的任務。 
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
物理學人才培養基礎是于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建設,主要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的理科基礎學科教學與科研人才的任務。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華中師范大學的語言研究和語言教育,有50多年發展歷史。本學科有明顯學術優勢,有濃厚的學術空氣,有良好的學術條件,重視人才培養,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本學科把*目的規定為:力求建立起有*自己的特色,能夠跟國外語言學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的漢語語言學。 
*近代史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前身為歷史研究所,是華中師范大學直屬專業研究機構,是高校恢復學位制度后較先被批準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單位。首任所長為國內外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教授,繼任所長依次為劉望齡、羅福惠、嚴昌洪三位教授。現任所長為朱英教授,鄭成林教授任副所長,章開沅教授為名譽所長。
*農村問題研究中心 
華中師范大學*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所屬百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是國*從事農村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的研究基地。
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是從事教育信息技術以及教育信息化領域科研和成果轉化的研究開發機構,是華中師大教育信息學科和人文數字化研究的平臺。2004年經湖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準成為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列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計劃,2009年批準列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計劃。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高能物理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較優控制與離散數學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政治學研究院

重點學科

教育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理論物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農藥學
文藝學
*近現代史
*語言文學
*政治制度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名稱: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天然與仿生農藥、計算化學與農藥分子設計、不對稱合成與手性農藥、農藥生物學
負責人:楊光富
名稱:湖北省高能物理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RHIC/STAR重離子實驗研究、LHC/ALICE超高能重離子實驗研究、高能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高能實驗中的蒙特卡洛研究、高能實驗中的光子產生于探測   
名稱:湖北省較優控制與離散數學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流體系統的最有控制、計算機通信網絡中交通流分析與控制、組合優化與實驗設計偏微分方程描述的較優控制問題  
負責人:汪更生
名稱: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理論、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信息化環境、工具與方法
負責人:沈緒榜、劉延申  

研究所

凝聚態物理研究所 
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  

生態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數學研究所 
教育科學研究所 
粒子物理研究所 
股份經濟與證券投資研究所 
多媒體研究所 

歷史文獻所  
天體物理研究所 
文學研究所 
電子與計算機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所 
昆蟲研究所   
金融信息技術研究所   
農藥化學研究所   

現任領導/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馬敏 
校長楊宗凱
黨委副書記謝守成、黃曉玫(紀委書記)、覃紅。  
副校長李向農、黃永林、蔡紅生、王恩科、彭南生。
黨委常委駱軍
校長助理林更茂、楊光富。
華中師范大學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一覽表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姓 名職 務任職時間
文華大學 
1903-1924.7
詹姆斯·杰克遜(中文名翟雅各)校長1903-1915
艾爾弗雷德·A·吉爾曼(中文名孟良佐)校長1915-1924
私立華中大學  1924.9-1951.9艾爾弗雷德·A·吉爾曼(中文名孟良佐)校長1924-1929
韋卓民校長1929-1951
私立中華大學  1912.5-1952.11陳時校長1917-1952
公立華中大學  1951.9-1952.11韋卓民改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1.9-1952
潘梓年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長  中原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改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1952.11
華中高等師范學校  1952.11-1953.10潘梓年建校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11
華中師范學院  1953.10-1985.8楊東莼院長1954.4-1957.6
劉介愚副院長  院長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顧問1954.2-1963.4  1963.4-1966  1954-1966  1980.12-1983.12  1983.12-1986
白瑞西臨時黨委書記  革委會主任  院長1972.6-1980  1972.10-1978.8  1978-1980.1
高 原副院長  黨委書記1980.7-1983.12  1983.12-1985.12
劉若曾院長  黨委副書記  顧問1980.12-1983.12  1981.3-1983.12  1983.12-1986.12
王慶生副院長1981.12-1983.12
晏章萬黨委副書記1982.7-1985.8
章開沅院長1983.12-1985.8
華中師范大學  1985.8-至今章開沅校長1985.8-1991.3
王慶生副校長  校長1985.6-1991.6  1991.6-1999.1
高原黨委書記1985.8-1986.4
戴緒恭黨委書記1986.12-1995.11
路 鋼副校長  校長1995.11-1999.1  1999.1-2001.2
谷士文校長2001.2-2003.4
晏章萬黨委副書記  黨委書記1985.8-1995.11  1995.11-2003.6
馬敏副校長  校長2003.6-2011.9
丁烈云黨委書記2003.6-2010
樂政龍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1993-1995
1995-2012
馬敏黨委書記2011.9-
楊宗凱校長2011.9-  

知名校友/華中師范大學

錢基博
*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學家。曾任華中大學(今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熊十力
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曾任教于文華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前身之一)
沈祖榮
*圖書館學家。曾任華中大學(今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主任
韋卓民
*現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翻譯家和宗教學家。曾任華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前身之一)校長
張舜徽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章開沅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1985年8月~1991年3月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
邢福義
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語言學科組副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曾當選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原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中文專修科,華中師范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
惲代英
*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1923年被選為*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宣傳部部長。1918年中華大學哲學系畢業后留校任中學部主任
光未然
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中華大學畢業
李煥
*國民黨政治家,臺灣“行政院長”。曾就學中華大學預科
蕭楚女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大學畢業
施洋
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就讀于就讀于私立中華大學
陳昌浩
政治家、軍事家,*共產黨早期重要人物之一。1919年就讀于武昌私立中華大學附屬中學,1926年就讀于武昌中華大學
王亞南
*現代著名經濟學家和教育家,曾任廈門大學校長。1926年畢業于武昌中華大學教育系
劉介愚
著名教育管理學家。曾任華中師范學院(今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兼院長
萬國權
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傳統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1940年至1945年在重慶中華大學工商管理系學習
盛樹仁
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52年畢業于華中大學經濟系
鄒時炎
曾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現任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1960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學院歷史系
田期玉
曾任公安部常務副部長。1963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學院物理系
張洪祥
曾任湖北省副省長。1960年9月至1964年8月在華中師范學院化學系學習
蔣大國
曾任湖北省副省長。1973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97年獲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碩士
李憲生
曾任武漢市市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
蘇曉云
曾任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華師中文系專修科畢業
哈經雄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北京翻譯研修學院名譽院長。1958年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
謝圣明
知名企業家,1993年創建紅桃K集團,任董事長。1977年考入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
陳振翠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班主任”。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數學系
馮鞏
*著名相聲演員。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并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夏雨田
*曲藝家協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62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
黃華麗
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986年考入華中師范大學音樂系
李靜
美國總統教授學者獎和總統青年學者獎獲得者。1979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

校園文化/華中師范大學

校徽
華中師范大學校徽設計十分簡潔。以青綠為底色,外層同心圓包裹著鄧小平同志為學校親筆題寫的校名和學校的英文全稱“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內層實心圓形反襯的白色印篆“華大”二字,既是學校簡稱,又寓意學校主要前身之一的“華中大學”。
漢字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華”字似宮房屋舍,“大”字既像單人獨立又如莘莘學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體風格明快活潑,隱有生機。
校訓
求實創新 立德樹人
學以致新,師者育人,惟求實而可以創新,惟立德方能樹人。八字校訓既是學校對于學子的期許,也是學子正己立身的鏡鑒。
校歌
華大新校歌
南湖浪涌,桂香靈動,百年求索路,桃紅李白映蒼穹。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江山任指點,青春飛揚別樣紅。
華大正蔥蘢,博雅為我宗,大愛生為本,長風送鯤鵬。
原華中大學校歌
母校華中,鞠育劬勞無窮。長路漫漫,我惟校訓是從。犧牲服務,報國盡我精忠。表彰博愛,促進世界大同。
同學興起,立德立言立功。當仁不讓,發奮天下為雄。鋤強除暴,再見祖國興隆。扶傾濟弱,促進世界大同。
校園民謠
南湖秋月
朦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搖醒一片藍夢鄉。萬籟都寂靜,暖風輕輕唱。花香彌漫中,燈火幾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夢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
花已開放,夜正安詳,桂樹中捧出一朵藍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還蕩漾。云彩輕飄動,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動情又牽腸。如月的心啊,好夢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動情又牽腸,繽紛好夢共珍藏!

校園環境/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學校占地面積126.65萬平方米,學校建筑面積896293平方米。校內山巒起伏,樹木成陰。學校東區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區有橫跨兩條馬路的樟樹林和桃李源、學校南門附近則有大片的水杉林,至于說學校的中部則分布著牡丹園、梅園、玉蘭園等風景點。南湖校區則面臨南湖,波光蕩漾。

華中師范大學的校園尤其以滿山的桂花樹而聞名遐邇,每年九月,桂樹飄香,香飄滿園。而形成了其獨有的特色。華中師范大學在博雅廣場特別開辟了“櫻花園”,在原有櫻花叢的基礎上,補種了400多棵各種品種的櫻花樹,將形成“春天櫻花海”的又一景致。

此外,中華民國已故大總統黎元洪的墓位于校園內的一角。2011年,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漢市政府在這里增加了黎公亭、休閑長廊,增建了單獨的停車場等,擴大為民國大總統陵園,這里已經成為華中師大重要的校園旅游景點,為這個百年老校增加了一絲滄桑感。

類似“華中師范大學”
與“華中師范大學”相關的網站